中部 朴重根獄重根, 以兵曹隷, 犯罪, 因傳敎棍治, 重根拔劍, 欲自刎於闕庭。丁酉七月成獄。
兵曹啓, 肆毒於棍問, 拔劍於禁庭, 誠一變怪, 出付秋曹。
傳, 以差備待令, 近仗軍士之換佩號牌, 至於替當, 特敎決棍事, 有郞廳從當下敎, 令騎堂爲先査問之命矣。觀此兵曹草記, 所謂下隷, 不受一棍, 至欲拔劍自刎之擧云, 此在古所無之變怪, 郞廳之咆哮於騎堂, 猶屬餘事。當該作變吏隷, 爲先出付訓局, 以待處分。該郞初非不知決棍, 而尙今參酌, 么麽郞廳, 以渠之事, 至使下隷作此罔測之擧, 古則兵郞決棍, 例有草記之請, 載在謄錄, 則何至今不聞乎? 當該郞廳, 爲先令兵曹從重決棍以聞。七月
傳。兵曹下隷之以近仗軍士, 換佩號牌事傳敎, 査問之際, 拒逆受本, 拔劍欲爲自刎之狀, 前所未有之變怪。禁庭何等嚴肅之地, 傳敎何等重大之事, 而雖是郞廳馴致之故, 渠以下隷, 作此驚駭之擧, 紀綱之墜壞, 已無餘地。若此不已, 則不但朝廷政令不得行矣, 必至於拔劍於差備之內而後已, 寧不寒心? 此等之類, 決不可尋常處之。可擬之律, 收議大臣·刑曹堂上以聞, 大臣處遣史官, 卽爲傳諭。同月
刑曹啓, 領議政金尙喆以爲, 違逆君命, 拔劍禁庭, 實爲斷案, 宜用一律。左議政鄭存謙以爲, 一依軍律, 不待時斬。右議政徐命善以爲, 出付軍門, 梟示懲礪。刑曹判書張志恒·參判徐有慶·參議朴師海以爲, 當以下道干犯律勘處。
傳, 已下敎。同月
左議政鄭存謙·右議政徐命善·刑曹判書張志恒等入侍時, 皆申前議。
傳, 兵判·禁將, 亦各陳所見, 可也。同月
兵曹判書李徽之以爲, 不必拘律文, 宜亟伏邦刑。禁衛大將洪國榮以爲, 宜捧結案, 待時擧行。
傳, 朴重根事, 卽是無前之變怪, 不待時正法, 可也, 登時梟示, 亦可也。若不用法, 無以懲戢。予則以擇於斯二者爲意, 今於筵席詢問, 始有覺予未覺者。考之律文, 亦有近似者云, 以此則審愼之意, 懲礪之道, 可謂倂行。依禁將所奏爲之, 重根, 移送秋曹, 嚴刑捧結案, 待時擧行, 可也。同月
刑曹啓, 再覆施行。
傳, 更待三覆處分。十一月
刑曹啓, 三覆施行。
傳, 專出於無知常漢之事兺不喩, 當初待啓覆者, 不無意焉。減死嚴刑三次定配。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