祔廟祔謁時, 若有以下室, 則權安東翼閣事, 見上朝祖條。
英祖三十三年丁丑, 傳曰, 五禮儀中, 遇時享乃祔五字, 至理存焉。以此觀之, 禫月, 其若孟朔, 必也兼行, 若仲季朔, 則待時享之意, 而曾前兩朝仲冬禫月, 於十二月末日行焉。末日卽臘日, 故乃大享兼焉。然其若春·夏·秋仲朔, 則將踰兩月, 難以徒守禮文, 禫月, 若値四孟朔及臘月, 則兼行五享, 以遵禮文, 若値仲冬, 則兼行臘享, 亦依古例行之, 春·夏·秋三季朔, 踰月則一也, 亦依仲冬例, 待大享兼行, 若踰兩月, 則一遵近規事, 載於補編。噫, 旣曰, 遇時享乃祔, 則欲與祧位合享後乃祧之意, 且古例班班, 而五禮儀則只行告由, 先祧後祭, 于今凡節復古之日, 予意則先祭後祧。於情無缺, 於禮乃備, 而事關禮節, 令禮官, 問于時·原任大臣, 登對以奏, 僉意若同, 今番編輯時, 釐正儀註。○判中樞府事兪拓基以爲, 橫渠張子言, 三年喪畢, 合祭太廟, 迭遷神主, 此爲得禮, 而朱子, 從其議與學者書, 亦云, 俟三年喪畢, 合祭而後遷。張·朱兩賢之論, 俱以合祭畢後, 迭遷爲宜, 則五禮儀中, 遇時享乃祔, 正合古義, 而只行告由, 誠不免欠缺。今此先祭後祧, 於禮乃備之敎, 至爲允當, 無容更議, 伏惟上裁。判中樞府事李宗城以爲, 先儒論祧遷之禮者, 橫渠·朱子之說, 最爲明備橫。渠曰, 三年喪畢, 合祭於太廟, 因其祭畢還主之時, 迭遷神主, 用意婉轉。朱子曰, 世次迭遷, 昭穆繼序, 其事至重, 豈可無祭告, 但以酒果告, 遽行迭遷乎? 今我聖上先祭後祧之敎, 允合兩賢之意, 可以垂永世而無憾。臣無容別議。左議政金尙魯以爲, 昭穆迭遷, 其禮至重, 聖問中先祭後祧之敎, 允合禮意。臣於筵席, 敢引朱子家禮, 已有仰對, 今無容更議。右議政申晩以爲, 合祭後遷, 旣有張·朱兩賢定論時, 今此先祭後祧之聖敎, 允合禮意, 諸大臣, 皆以此獻議, 如臣蒙識, 無容別見, 伏惟聖裁。傳曰, 非徒諸大臣獻議皆然, 大明會典攸載, 今宜遵行先祭後祧事, 載于補編。
三十四年戊寅, 編輯堂上洪啓禧所啓, 今此補編編輯時, 小喪儀註例, 必以註附見, 而至於小喪入廟與大喪祔廟, 事件皆異, 當初補編之合爲一條者, 似爲未安, 別爲儀註, 何如?上曰, 依爲之。
三十四年戊寅, 傳曰, 以祔廟月曾已下敎, 今聞實錄考來, 成廟朝旣有下敎者, 以隨五享爲之事, 載於補編。
傳曰, 返虞及祔廟時, 皆以北神門奉行, 心常訝之。取考五禮儀, 亦考儀註謄錄, 則皆稱魂殿門外, 此後, 以崇化門外, 請乘輦, 由集禮明政門前路·弘化門擧行事, 分付儀曹, 亦載補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