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王世孫嬪儀原儀
前一日, 掖庭署, 設御座於景賢堂北壁南向, 設敎命·冊·印案各一於座前近東敎命業在北, 冊案次之, 印案又次之。, 命服案於堂庭道東近北。其日, 典儀, 設宗親·文武二品以上及使者以下內外位。鼓初嚴。兵曹, 陳腰·綵輿, 鼓吹·細仗, 竝如納徵儀。腰輿二, 綵輿二。兵曹, 又設王世孫嬪輦及儀仗於腰·綵輿之北。宗親·文武二品以上及使者以下, 俱集朝堂, 各具朝服。鼓二嚴。宗親·文武二品以上及使者以下, 皆就門外位。禮曹正卽, 捧敎命亟·冊亟·印緩及命服函, 各置於案。左通禮, 詣閤外, 俯伏跪, 啓請中嚴。鼓三嚴。又啓外辦。殿下, 具遠遊冠·絳紗袍出, 陞座, 繖扇·侍衛如常儀。近侍及執事官, 先行四拜禮如常。承旨, 分入堂內東西, 俯伏, 史官, 在其後, 執事官, 各就位。引儀, 分引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由偏門入, 就位。典儀曰, 四拜, 贊儀唱, 鞠躬四拜興平身凡贊儀贊唱, 皆承典儀之辭。, 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鞠躬四拜興平身。引儀, 分引回班, 相向立, 北上。引儀, 引使者以下, 由偏門入, 就位。贊儀唱, 鞠躬四拜興平身, 使者以下, 鞠躬四拜興平身。傅敎官承旨。, 進當座前, 俯伏跪啓傅敎, 俯伏興出。執事者公服。, 對擧敎命·冊·印案, 從之。每案二人。傅敎官, 降詣使者東北, 西向立。執事者, 擧案, 立於傅敎官之南少退, 俱西向。傳敎官, 稱有敎。贊儀唱, 跪, 使者以下跪。傳敎官, 宣敎曰, 冊某氏爲王世孫嬪, 命卿等展禮宣訖。贊儀唱, 俯伏興四拜興平身, 使者以下, 俯伏興四拜興平身。執事者, 以敎命案, 進傳敎官前, 傳敎官搢笏。, 所敎命亟執事者, 以案授擧案者, 退。, 授正使, 正使, 進北向跪搢笏。受。對案者, 對擧, 進正使之左跪, 正使, 置敎命函於案。擧案者, 對擧, 退立於使者之後。執事者, 以冊案, 進傳敎官前, 傳敎官, 所冊函執事者, 以案授擧案者, 退。, 授正使, 正使受。擧案者, 對擧, 進正使之左跪, 正使, 置冊函於案。擧案者, 對擧, 退立於使者之後。傳敎官, 所卬綬正使, 竝如授敎命冊之儀訖。傳敎官, 還侍位。贊儀唱, 俯伏興四拜興平身, 使者, 俯伏興平身。引儀, 引使者, 由偏門出。擧敎命·冊·印·命服案者, 前行, 由正門出。使者, 以敎命·冊函·印綬及命服函, 各置于腰·綵輿。敎命及冊, 盛於腰輿, 印及命服, 盛於綵輿。細仗·鼓吹陳而不作。前導, 次敎命輿, 次冊輿, 次印輿, 次命服輿, 次輦, 次儀仗, 次使者以下隨行。引儀, 分引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俱復拜位。贊儀唱, 鞠躬四拜興平身, 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鞠躬四拜興平身。左通禮, 陞自西偏階, 進當座前, 俯伏跪啓禮畢, 俯伏興, 降復位。殿下, 降座, 還內。引儀, 分引宗親·文武二品以上出。使者以下, 出興化門, 乘馬而行。從者, 乘馬隨行。至嬪氏家, 行禮如儀, 在受冊儀。
受冊 前一日, 主人, 設使者次於大門外道東南向, 設布幕於使者次之北, 設宮人次於內門外之東西向。其日, 設使者位於大門外之東, 西向北上。副使差退。擧敎命·冊·印案者, 在南差退, 俱西向。主人位於大門外之西東向, 又拜位於門南北向, 設使者以下及主人位於中門外, 亦如之。惟不設拜位。設尙傳位於中門外主人之南, 擧敎命·冊·印·捧儀仗內侍, 在南差退, 俱東向。內侍, 先置案三於內門外近限, 主人, 設王世孫嬪受冊位於堂庭中北向。使者, 至嬪氏大門外, 掌次者, 迎入次。凡賓主及行事者, 皆朝服, 內侍, 黑團領。宮人, 先詣入次, 敎命·冊·印, 陳於幕內。其命服, 使者授尙傳, 先進。司僕寺官, 進輦於幕南, 兵曹, 陳王世孫嬪儀仗於輦前左右。宮人, 入內門, 序立北向, 東上。謁者, 引使者以下, 出次就位。主人, 出立於大門內之西東向, 儐者, 進受命, 出門西, 東向曰, 敢請事。正使曰, 某奉敎, 授王世孫嬪備物典冊。儐者, 入告, 還引主人, 出迎於大門外之西東向。少頃, 就拜位四拜。使者, 不答拜。謁者, 引使者, 入門而右, 擧敎命·冊·印案者, 從之, 主人, 入門而左。至中門外, 各就位。擧敎命·冊·印案者, 以次進副使前, 副使, 所敎命·冊函·印綬擧案者, 皆退。, 進授正使, 正使, 以次授之, 副使復位。尙傳, 進正使前, 東向跪。正使, 以敎命·冊函·印綬, 授尙傳, 尙傳, 捧詣內門外內侍, 助擧。, 跪置於案, 俯伏興退。又內侍, 捧陽繖, 詣內門外, 北向立。王世孫嬪, 具命服, 加首飾訖, 傅姆, 引王世孫嬪, 降自西階, 就受冊位。掌書, 跪所敎命·冊函·印綬興女官, 助擧。, 進立於王世孫嬪前南向, 掌縫, 傳捧陽繖, 立於掌書東南西向。諸應陪衛者, 陪衛如式。守則, 前跪贊請四拜, 王世孫嬪, 四拜。掌書, 稱有敎, 守則, 贊請跪, 王世孫嬪跪。守則, 進掌書前, 北向跪受敎命興, 進王世孫嬪前, 南向跪授王世孫嬪。王世孫嬪, 受以授守閨。又守則, 受冊函·印綬, 授王世孫嬪, 王世孫嬪, 受以授守閨, 竝如上儀。守則, 贊請俯伏興四拜, 王世孫嬪, 俯伏興四拜訖。掌正, 設王世孫嬪座於堂中南向。守則, 贊請卽座, 守閨, 引王世孫嬪, 陞自中階, 卽座。掌縫, 陳陽繖於座前近東, 陪衛如常。掌書, 就東階下, 西向立, 宮人, 俱降立於庭中北向, 東上。掌書曰, 再拜, 宮人再拜訖。諸應陪衛者, 俱還陪衛。守則, 前跪白禮畢, 守閨, 引王世孫嬪入室。其儐使者及使者, 復命, 如告期儀。惟復命辭云, 奉敎授王世孫嬪備物典冊禮畢。
臨軒醮戒 前一日, 掖庭署, 設御座於景賢堂內近東當阼階上。西向, 設王世子座於御座東南西向, 設王世孫席於御座西北南向。典設司, 設王世子幕次於崇賢門外道東近北西向, 設王世孫次於王世子次之後西向。其日晡前三刻, 典儀, 設王世子拜位於堂庭道東北向, 設王世孫拜位於王世子之後北向, 設文官二品以上位於王世孫之後近東, 宗親及武官二品以上位於道西, 當文官, 俱每等異位, 重行北向, 相對爲首。監察位於文武每品班末, 東西相向, 階上典儀位於東階上近東西向, 左右通禮·階下典儀位於東階下近東西向, 贊儀及引儀, 在南差退。又贊儀·引儀位於西階下近東西向, 俱北上。引儀, 設宗親·文武二品以上外位於崇賢門外, 東西相向。侍講院·翊衛司官及講書院·衛從司官, 依時刻, 集到, 各服其服。文官, 朝服, 翊衛司·衛從司官, 器服, 而翊衛二人·長史二人, 佩劍, 司禦二人·從史二人, 佩弓矢。○應從入堂庭者, 朝服。鼓初嚴。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俱集朝堂, 各具朝服。講書院·衛從司官, 就宮門外, 分左右相向, 北上。長史, 負印如式。陪從之官, 詣閤外奉迎。贊讀, 詣閤外, 跪贊請備嚴。侍講院·翊衛司官, 就宮門外, 分左右相向, 北上。翊贊, 負印如式。陪從之官, 詣閤外奉迎。弼善, 詣閤外, 跪贊請內嚴。鼓二嚴。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皆就門外位。贊讀, 跪白外整。王世孫, 具冕服執圭, 出閤外, 乘轎。翊禮, 前引, 就崇賢門外, 跪贊請降轎入次, 王世孫, 降轎入次, 陪衛如常。弼善, 跪白外備。王世子, 具冕服執圭, 乘輿以出。相禮, 前引, 將至崇賢門外, 翊禮, 跪贊請出次祗迎, 王世孫, 出次祗迎。王世子, 至幕次前, 相禮, 跪贊請, 降輿入幕次, 王世子, 降輿入幕次。王世孫, 還入次, 陪衛如常。左通禮, 詣閤外, 俯伏跪, 啓請中嚴。翊禮, 引王世孫出次, 西向立。相禮, 引王世子, 出幕次, 西向立。司饔院官, 備醴·金爵及饌卓以俟。鼓三嚴。左通禮, 俯伏跪, 啓外辦。殿下, 具冕服執主出, 陞座, 繖扇·侍衛如常儀。近侍及執事官, 先行四拜禮如常。承旨, 分入堂內, 東西俯伏, 史官, 在其後, 執事官, 各就位。相禮, 引王世子, 由偏門入, 就拜位。輔德以下應從入者, 跪於拜位東南西向, 北上。翊禮, 引王世孫, 還入次。王世孫行禮將畢, 翊禮贊請出次, 西向立, 如初。引儀, 分引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由偏門入, 就位。典儀曰, 四拜, 贊儀唱, 鞠躬四拜興平身, 王世子及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鞠躬四拜興平身。相禮, 引王世子, 陞自東階, 就座。輔德以下, 止於戶外, 俯伏。翊禮, 引王世孫, 由偏門入, 就拜位。翊善以下應從入者, 跪於拜位東南, 西向。贊儀唱, 鞠躬四拜興平身, 王世孫, 鞠躬四拜興平身。翊禮, 引王世孫, 陞自西階翊善以下, 止於階下, 贊讀從陞, 王世孫, 每行事, 皆贊相。, 就席西南向立。司饔院正, 所爵酌醴, 進詣王世孫西南, 東向立, 王世孫, 鞠躬四拜興平身, 陞席南向跪, 搢圭。司饔院正, 以爵授王世孫, 王世孫, 受爵。司饔院僉正, 薦饌卓於席前。王世孫, 祭醴, 興降席西南向, 跪啐醴, 以爵授司饔院正, 司饔院正, 跪受虛爵退。王世孫, 出圭, 俯伏興四拜興平身。司饔院僉正, 徹饌卓, 翊禮, 引王世孫, 進當御座前, 東向跪。殿下, 命之曰, 往迎爾相, 承我宗事, 勖帥以嚴。王世孫曰, 臣某謹奉敎旨, 俯伏興四拜興平身。翊禮, 引王世孫, 降自西階, 出就崇賢門外, 入次。講書院官, 改服黑團領。少頃, 出次, 詣別宮, 行親迎禮。在親迎儀。相禮, 引王世子, 降復拜位。贊儀唱, 鞠躬四拜興平身, 王世子及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鞠躬四拜興平身。左通禮, 陞自西偏階, 進當座前, 俯伏跪, 啓禮畢, 俯伏興, 降復位。殿下, 降座還內。相禮, 引王世子, 由偏門出。相禮跪, 贊請乘輿, 王世子, 乘輿入內。引儀, 引宗親·文武二品以上出。
親迎 前一日, 典設司, 設王世孫次於嬪氏家內大門外道東南向, 設宮官次於王世孫次東南西向, 北上。其日晡前三刻, 司僕寺官, 進輦於興化門外近西, 進轎於崇賢門外近西。衛從司, 勒所部, 陳仗衛如常。王世孫, 旣受命, 出就崇賢門外, 入次。少頃, 翊禮, 跪贊請出次, 王世孫, 出次。翊禮, 前引, 至乘轎所, 跪贊請乘轎, 王世孫, 乘轎。長史, 負印前行待乘輦, 以印載馬。, 陪衛如常。至興化門, 由西夾出。至降轎所, 贊讀, 跪贊請降轎乘輦, 王世孫, 降轎乘輦。少駐, 陪從官及宮官, 皆乘馬。輦動, 執燭者前行, 執雁者乘馬前行, 陪衛如式。宗親·文武二品以上, 黑團領以從。至景福宮前路, 贊讀, 跪贊請降輦, 王世孫, 降輦, 步過前路。贊讀, 跪贊請乘輦, 王世孫, 乘輦。昌德宮前路·宗廟前路, 贊讀, 贊請乘降輦, 亦如之。遂適嬪氏家, 輦至內大門外, 贊讀, 進當輦前, 跪贊請降輦, 王世孫, 降輦入次。初輦將至, 主入告于祠堂訖見吉禮。唯祝辭云, 某之第幾女, 將以今日, 歸于王世孫宮, 不勝感愴。, 醴女于房中王世孫嬪, 具命服, 加首飾。父在東, 毋在西, 相向坐。設王世孫嬪席於毋之東北南向。傅姆, 導王世孫嬪, 出立於席西南向。贊者, 所盞斟醴, 詣王世孫嬪席前立。王世孫嬪, 四拜, 陞席跪受盞。贊者, 薦饌卓於席前, 王世孫嬪, 祭醴, 興降席西, 南向跪啐醴, 以盞授贊者, 又四拜。贊者, 進徹饌卓。, 贊者, 設奠雁位於堂中北向。主人, 公服, 出內大門之內東向立, 儐者, 公服, 立於主人之右北向。主婦, 具禮衣, 出立於堂之西東向。贊讀, 前跪, 贊請就位, 王世孫, 出次, 立於門東西向, 陪衛如常。儐者, 進受命, 出門西, 東向立曰, 敢請事。贊讀, 承傳, 進跪白, 王世孫曰, 以玆初昏, 奉敎承命。贊讀, 俯伏興, 傳於儐者, 儐者, 入告, 主人曰, 某固敬具以須。儐者, 出傳於贊讀, 贊讀白如初。儐者, 引主人, 出迎於門外之西, 東向再拜。贊讀, 前跪, 贊請答拜, 王世孫, 答再拜。主人, 揖讓, 先入門而左。內門及階, 揖讓, 王世孫, 皆報揖。掌畜者, 以雁授贊讀, 贊讀, 東向跪, 捧授王世孫, 王世孫, 搢圭。如搢不便, 宮官承捧, 至中門外, 傳授內侍, 內侍捧圭, 入于內。王世孫, 旣執雁左首以生色繒, 交絡之。, 從入門而右。陪從者, 量入。止於門外。主人, 陞自西階, 進立于堂之東西向, 王世孫, 陞自東階。傅姆, 導王世孫嬪出房, 立於毋之東北南向。王世孫, 就位, 北向跪奠雁, 俯伏興再拜。主人, 不答拜。王世孫, 降自東階出, 主人, 不降送。司僕寺官, 進輦於內門外。傳姆, 導王世孫嬪, 守閨, 前引, 出於母左。傅姆在左, 保毋在右。執燭及陪從如式。父, 少進西向, 戒之, 必有正焉, 若衣若筓, 命之曰, 戒之敬之, 夙夜無違命。毋戒於西階上, 施衿結帨, 命之曰, 勉之敬之, 夙夜無違。庶毋及門內施鞶, 申之以父母之命曰, 敬恭聽宗父母之言, 夙夜無愆, 視諸衿鞶。王世孫嬪, 旣出內門, 至輦後, 王世孫, 擧簾以俟。姆辭曰, 未敎, 不足與爲禮。王世孫嬪, 乘輦, 姆加景。王世孫, 出內大門外, 乘輦還宮, 陪衛竝如來儀。王世孫嬪仗次於後。主人, 使其屬, 送王世孫嬪, 從之。王世孫嬪輦, 至宗廟前路, 昌德宮·景福宮前路, 低擔以過, 陪衛如常。
同牢宴 其日, 內侍之屬, 設王世孫嬪次於王世孫宮中門內之西南向, 鋪褥席。將夕, 守閨, 帥其屬, 設王世孫幃幄於室內, 鋪地席重茵。又鋪褥席二, 皆有衾枕, 北趾施屛障。設同牢褥席於室內, 王世孫席, 在東西向, 王世孫嬪席, 在西東向, 各設拜席於座之南。初昏, 掌食, 設醴卓於室內稍南, 置兩盞巹於其上。王世孫輦, 至興化門外, 少駐, 陪從官及宮官, 皆下馬。贊讀, 進當輦前, 跪贊請降輦。王世孫, 降輦。贊讀, 前引, 由西夾入, 至宮中門外。宮官以下及儀仗, 皆退如常。王世孫, 入俟於閤外之東西向。王世孫嬪至宮門仗衛, 停於門外。, 陪從如常。入到中門外, 守則, 進當輦前, 跪輦請降輦, 宮人, 前後執燭如常。王世孫嬪, 降輦入次, 正飾訖, 守閨, 引王世孫嬪, 詣閤外之西, 東向立。王世孫, 揖嬪, 入閤。守閨, 引王世孫嬪, 從入。王世孫, 由中階陞, 守閨, 引王世孫嬪, 從陞。執燭者, 陳於東西階間。王世孫, 揖嬪, 入室, 卽席西向立, 王世孫嬪, 卽席東向立。守則, 前跪, 贊請再拜, 王世孫嬪, 再拜, 王世孫, 答再拜, 揖嬪就座。掌饌, 帥其屬, 擧饌卓入, 設於王世孫及王世孫嬪座前。掌饌二人, 詣醴卓, 所盞酌醴, 一人跪進于王世孫, 一人跪進于王世孫嬪。王世孫及王世孫嬪, 俱受盞, 祭醴, 飮訖, 守則二人, 進受虛盞, 復於卓。掌饌, 俱進湯食訖, 掌饌, 又俱所盞再酳。王世孫及王世孫嬪, 俱受盞, 飮訖, 守則, 俱進受虛盞, 復於卓。掌饌, 俱進湯食訖, 三酳用巹, 如再酳禮。守則, 當中北向跪, 白禮畢, 興還陪衛。掌饌, 帥其屬, 徹饌卓, 守則, 進跪贊請興。王世孫及王世孫嬪, 俱興, 王世孫, 入東房, 釋冕服, 具常服。守則, 引王世孫嬪, 入幃幄, 釋命服。王世孫, 入愇幄。王世孫嬪從者, 餕王世孫之饌, 王世孫從者, 餕王世孫嬪之饌。
王世孫嬪朝見禮 前一日, 尙寢, 帥其屬, 設御座於光明殿北壁少東南向, 王妃座於北壁少西南向竝設交椅。, 設寶案於御座前近東, 設香案二於殿外左右, 設王世子座於東壁西向, 王世子嬪座於西壁東向。竝設褥席。其日卽親迎之明日。, 典贊, 設王世孫嬪拜位於東西階下, 俱北向。設司贊·典賓位於東階下近東, 西向北上。典贊, 在南差退。守則, 詣閤外跪, 啓請備嚴, 少頃, 又白外整。王世孫嬪, 具命服, 加首飾以出。守閨, 前引, 至殿閤外陪衛, 停於閤外。西廂, 東向立。尙傳, 俯伏跪, 啓請殿下中嚴, 尙儀, 俯伏跪, 啓請王妃中嚴。內侍, 俯伏跪, 贊請王世子內嚴, 守則, 俯伏跪, 贊請王世子嬪內嚴。司贊·典賓·典贊, 俱就位。尙食, 備醴·金盞及饌卓以俟。內侍, 跪白王世子外備。王世子, 具遠遊冠·絳紗袍。內侍, 前引以出, 至閤, 守則, 承引, 入立於道東近南西向, 陪衛如常。守則, 跪白王世子嬪外備。王世子嬪, 具翟衣, 加首飾。守閨, 前引以出, 入立於道西近南東向, 陪衛如常。尙傳, 俯伏跪, 啓請殿下外辦。殿下, 具遠遊冠·絳紗袍出, 陞座, 爐烟升。尙記, 奉寶, 置於案, 繖扇·侍衛如常儀。尙儀, 俯伏跪, 啓請王妃外辦。王妃, 具翟衣, 加首飾。尙宮, 前導以出, 王妃陞座, 侍衛如常儀。守閨, 引王世子, 陞自東階就座。陪衛, 停於庭東。守閨, 引王世子嬪, 陞自西階就座。陪衛, 停於庭西。典賓, 引王世孫嬪, 由西門, 入就東階下拜位。守則·守閨, 從入跪於拜位東南西向, 北上。後倣此。掌饌二人, 各捧棗栗盤, 二人, 各捧腶脩盤, 前行立於王世孫嬪之右西向, 北上。司贊曰, 四拜, 典贊唱, 四拜。凡典儀贊唱, 皆承司贊之辭。王世孫嬪, 四拜。典賓, 引王世孫嬪, 陞自東階, 由東門入, 進詣御座前, 北向立。掌饌一人, 捧棗栗盤, 陞自東階, 由正門入, 跪授王世孫嬪, 王世孫嬪, 捧盤女宮, 助擧。後倣此。, 跪置案。尙食, 臨時設案。後倣此。殿下, 撫之, 尙食, 進徹以北。典贊, 引王世孫嬪, 由東門出, 降自東階, 還復拜位。典贊唱, 四拜, 王世孫嬪, 四拜。典賓, 引王世孫嬪, 就西階下位。掌饌, 捧腶脩盤, 立於王世孫嬪之左東向。典贊唱, 四拜, 王世孫嬪, 四拜。典賓, 引王世孫嬪, 陞自西階, 由西門入, 進詣王妃座前, 北向立。掌饌, 捧腶脩盤, 陞自西階, 由正門入, 跪授王世孫嬪, 王世孫嬪, 捧盤, 跪置案。王妃, 撫之, 尙食, 進徹以北。典賓, 引王世孫嬪, 由西門出, 降自西階, 還復拜位。典贊唱, 四拜, 王世孫嬪, 四拜。典賓, 引王世孫嬪, 陞自東階, 由東門入, 進詣王世子座前, 東向立。掌饌一人, 捧棗栗盤, 降自東階, 由東門入, 跪授王世孫嬪, 王世孫嬪, 捧盤, 跪置于案。王世子, 撫之, 尙食, 進徹以東。典賓, 引王世孫嬪, 還出東門, 由西門入, 進詣王世子嬪座前, 西向立。掌饌一人, 捧腶脩盤, 陞自西階, 由西門入, 跪授王世孫嬪, 王世孫嬪, 捧盤, 跪置于案。王世子嬪, 撫之, 尙食, 進徹以西。典嬪, 引王世孫嬪, 降自西階, 就東階下, 復位。典設, 設王世孫嬪席於殿內之南近西北向。典賓, 引王世孫嬪, 陞自西階, 由西門入, 就席南, 北向立。尙食, 所盞酌醴, 進詣席前, 南向立。王世孫嬪, 四拜, 陞席北向跪。尙食, 以盞立授王世孫嬪, 王世孫嬪, 受盞。尙食, 薦饌卓於席前, 王世孫嬪, 祭醴, 興降席南, 北向跪。啐醴, 以盞授尙食, 尙食, 跪受虛盞退。王世孫嬪, 俯伏興四拜, 尙食, 徹饌卓。典賓, 引王世孫嬪, 降自西階, 由西門出, 守閨, 前引還次, 如來儀。尙食, 進當御座前, 俯伏跪啓禮畢。殿下·王妃, 降座降座時, 王世子·王世子嬪, 立於席前。還內。王世子·王世子嬪, 還次, 竝如來儀。
敎命·冊·印內入 前一日, 典設司, 設權置敎命·冊·印幄於崇政殿東階上近東西向。其日, 嘉禮廳堂上以下·捧敎命官·捧冊官·捧印官, 各服朝服, 敎命·冊·印, 置腰·綵輿敎命及冊, 盛於腰輿, 印, 盛於綵輿。, 細仗前導, 嘉禮廳堂上以下, 隨之, 詣闕。敎命·冊·印輿, 由正門入, 至幄前。捧敎命·冊·印官, 各捧敎命·冊·印, 擧案者, 置案於幄內。捧敎命·冊·印官, 各以次入, 置於案。引儀, 引嘉禮廳堂上, 就幄前。近侍, 服朝服, 亦就幄前。捧敎命·冊·印官, 詣敎命·冊·印案前, 各捧敎命·冊·印函, 嘉禮廳堂上跪, 近侍跪。捧敎命官, 以敎命函, 跪進嘉禮廳堂上前, 堂上受之, 以授近侍, 近侍受之, 以授內侍, 內侍受之。捧冊官, 以冊函, 跪進嘉禮廳堂上前, 堂上受之, 以授近侍, 近侍受之, 以授內侍, 內侍受之。捧印官, 以印綬, 跪進嘉禮廳堂上前, 堂上受之, 以授近侍, 近侍受之, 以授內侍內侍, 受之以入。嘉禮廳堂上及近侍乃退。
敎命·冊·印內出 前期, 典設司, 設權置敎命·冊·印幄於景賢堂東階上近東西向。其日, 嘉禮廳堂上·郞廳, 捧敎命·冊·印官, 各服朝服。引儀, 引嘉禮廳堂上以下, 就幄前跪。近侍, 亦以朝服, 就幄前跪, 請出敎命·冊·印。內侍, 捧出敎命·冊·印, 以次跪受近侍, 近侍, 以次跪受, 以授嘉禮廳堂上, 堂上, 以次跪受, 以授捧敎命·冊·印官, 敎命·冊·印官, 各以次跪受, 權置於幄內。嘉禮廳堂上以下及近侍乃退。
外宣醞王世子嬪·王世孫嬪冊禮後宣醞儀, 竝同。 其日, 宣醞將至主人第, 執事通禮院官。, 引主人, 就中門內道左, 鞠躬祗迎訖。內資寺官, 以宣醞, 置於卓上。承旨, 詣卓東, 西向拜訖, 仍立卓東西向。執事, 引主人及正·副使·嘉禮廳堂上以下, 俱詣卓前, 北向立。執事唱, 四拜, 正·副使及嘉禮廳堂上以下, 皆四拜訖, 俱以次就座, 承旨, 亦就座。進宣醞床, 承旨, 詣卓東西向立, 正·副使及嘉禮廳堂上, 以次進詣卓前北向跪, 承旨, 以爵授之, 正·副使及嘉禮廳堂上, 以次受爵飮訖, 俯伏興, 還就座。班首正使, 進立於卓西東向, 承旨, 詣卓前, 北向跪, 班首, 以爵授之, 承旨, 受爵飮訖, 俯伏興, 還就座。宣醞行杯畢, 班首以下, 以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