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春官通考卷之四十一
吉禮
先農附籍田·親耕·勞酒·省耕·觀稼·觀刈
原儀 先農壇在東郊, 制與風雲雷雨同。正位帝神農氏。神座在北南向, 配位后稷氏。在東西向。勞酒·耕藉之明日, 設會於正殿, 如正至會之儀。
東籍田, 在京城東郊十里, 名典農。有官廨曰苾芬閣, 有庫舍, 貯祭用各穀。本籍奴婢與募民耕作, 以供宗廟以下無時別祭粢盛及宗廟六穀薦新, 與西籍田相間進排。國恤時秫灰及五穀, 議藥廳·産室廳·禮葬所用五穀, 竝進排。
西籍田, 在開城府東二十里, 村曰典農。有官廨曰馨香閣, 有庫舍, 貯祭用各穀。本高麗時郊采公田, 素稱膏沃, 國朝因爲籍田, 使本籍奴婢耕作, 以供宗社以下一年元行祭享粢盛及宗廟六穀薦新五月令大小麥, 六月令黍稻粢稷, 隨其成熟, 報禮曹, 舂正看品薦新。及藥院六朔薏苡進上。每歲二月, 奉常寺往給種子, 六月收麥, 九月收穀, 領納于開城府, 以供齊陵·厚陵·本府文廟·啓聖祠各祭所用粢盛。
籍田, 以附近居民耕獲〔穫〕, 民田十結出一夫, 三夫治籍田一結, 夫蠲貢賦外雜徭役。
原儀 中祀。驚蟄後吉亥日享。
今儀位版·原儀祝版竝與風雲雷雨同。
原儀 祝式 維年號幾歲某甲某月某朔某日干支, 朝鮮國王姓諱遣官行祭, 則又有謹遣臣具官某之詞。, 敢昭告于帝神農氏之神。配位稱后稷氏之神。伏以肇興(興)稼穡, 厚我民天, 是享是宣, 迄用康年配位, 稱誕播嘉穀, 群黎徧毓, 顧予吉蠲, 中錫戩穀。, 謹以牲幣醴齊, 粢盛庶品, 式陳明薦配位,稱作主侑神。, 尙饗。
原儀 樂章 迎神, 景安。黃鍾宮·仲呂宮·南呂宮·夷則宮。 尊幣, 肅安。南呂宮。楺木爲耒, 播穀蒸民, 永維惠我, 載虔禮神, 玉帛交錯, 禮儀肇伸, 有孚顒若, 豐祥荐臻。 進饌, 雍安。姑洗宮。 初獻, 壽安。南呂宮。正位, 肇分草實, 於穆聖智, 百穀用成, 繄誰之賜, 酌彼康爵, 酒多且旨, 神具醉止, 介以繁祉。配位, 播時百穀, 功配于天, 其從與享, 昭格蒸然, 洗酌奠斝, 式禮莫愆, 神嗜飮食, 迄用康年。 文舞退, 武舞進, 舒安。姑洗宮。 亞獻·終獻, 壽安。姑洗宮。 徹籩豆, 雍安。南呂宮。淸酤惟馨, 嘉牲孔碩, 禮成樂備, 人和神悅, 旣右享之, 籩豆維徹, 永觀厥成, 率履無越。 送神, 景安。送黃鍾宮。
原儀·今儀 軒架·登歌·〔佾〕舞。竝與風雲雷雨同, 而但設土鼓三, 雷▼{竹/鼓}〔雷鼗〕易以路鼗。○今儀軒架, 雷鼓易以土鼓。
原儀 齋戒 前享六日, 禮曹啓聞, 請齋戒。殿下, 散齋三日於別殿, 致齋二日, 一日於正殿, 一日於齋宮。凡散齋, 不弔喪問疾, 不聽樂, 有司不啓刑殺文書。致齋, 惟啓享事。几諸享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 竝散齋三日, 宿於正寢, 致齋二日, 一日於本司, 一日於享所。陪享官攝事, 無殿下齋儀及陪享官。及諸衛之屬守衛壝門者每門護軍二人, 每隅隊長一人, 攝事則竝隊長。, 各於本司, 淸齋一宿。工人·二舞, 淸齋一宿於禮曹。
原儀 凡齋官, 散齋, 治事如故, 惟不縱酒, 不茹葷, 不弔喪問疾, 不聽樂, 不行刑, 不判署刑殺文書, 不預穢惡事。致齋, 惟行祭事, 前祭二日, 皆沐浴更衣, 前一日質明, 赴祭所,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 不得見諸凶穢哀絰, 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 權斷。已齊而闕者, 通攝行事。凡散齋, 聞大功以上, 致齋, 聞期以上喪及疾病者, 竝聽免。若死於齋所, 同房不得行事。
原儀 齋官 亞獻官王世子。, 終獻官領議政。有故, 則次官。, 進幣爵酒官吏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薦俎官戶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尊幣爵酒官吏曹參議。, 典祀官奉常寺正。有故, 則副正。, 執禮二。壇上, 三品堂上官, 壇下, 四品。正·配位大祝各一知製敎四品以上。, 祝史各一四品。, 齋郞各一五品。, 執尊各一六品。, 捧俎官各三。參外。掌牲令典牲署主簿。有故, 則直長。, 協律郞掌樂院官。, 爵洗位六品。盥洗位二六品。, 亞獻官盥洗位參外。, 終獻官盥洗位參外, 領議政爲亞獻官, 則不別設。, 贊者二通禮院官。, 謁者二六品。, 贊引二一六品, 一參外。, 監察二, 禮儀使禮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近侍四承旨。, 左右通禮禮儀使以下應奉官。, 奉禮王世子侍從官。, 夾侍備身上護軍二人。, 正衣扶策大護軍二人。, 左右衛將軍都摠管二人。, 近侍承旨一人。, 禮儀使禮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耕籍使戶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宗室宰臣冢宰。, 諸判書吏曹·兵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臺諫長官各一人。有故, 則次官。, 奉常寺正有故, 則副正。, 司僕寺正有故, 則副正。執牛。, 奉常寺副正有故, 則僉正。率主簿, 督視庶人終畝。, 籍田令奉常寺僉正。解鞱出耒, 授奉常寺正, 耕畢受耒, 復于鞱。, 奉常寺主簿, 捧靑箱官奉常寺官。, 謁者夾侍以下侍耕·從耕官, 合以享官充。有故, 則他官。, 畿內邑令管籍田, 具朝服, 當耕籍時, 立於田畔, 俟耕畢去。, 耆民四十人。·庶人二十八人, 幷靑衣。, 宗室·宰臣助耕者各二人, 諸判書·臺諫助耕者各一人幷絳服·介幘, 用本寺隷。, 執耒耜者藉用農民。, 親耕耒耜一具倂鞱飾以靑色, 覆以靑帕, 依農人所執者製造, 不合雕飾, 事畢日收。, 親耕靑牛二頭如無靑牛, 代以黃牛, 以靑布裌衣蓋搭。, 隨牛人每牛一人, 絳衣·介幘, 以明閑農務者隨之。, 藉耒席一領, 宗室·宰臣·諸判書·臺諫耒耜各一具, 牛各二頭, 隨牛人各二, 畚三具, 鍤三具, 靑箱一。制如常, 箱不施蓋, 兩頭設擡攑, 飾以靑色。內有九隔〔膈〕, 設九穀, 黍·稷·秫·稻·粢·大豆·小豆·大麥·小麥, 覆以靑帕。
原儀 攝事 初獻官正一品。, 亞獻官三品堂上官。, 終獻官正三品。, 典祀官奉常寺僉正。有故, 則判官。, 執禮二壇上四品, 壇下六品。, 大祝參外。, 祝史二參外。, 齋郞參外。, 掌牲令典牲署官。, 協律郞掌禮院官。, 贊者參外。, 謁者參外。, 贊引參外。, 監察。今儀, 初獻官, 二品, 亞獻官, 參判, 終獻官, 參議。
今儀 齋官 先農攝事, 初獻官二品。, 亞獻官參判。, 終獻官。參議。
原儀 傳香祝與風雲雷雨同。
原儀 中祀 者牲器〔省牲器〕 前祭一日, 掌牲令, 牽牲, 詣祭所。未後三刻, 典祀官, 率其屬, 掃除墻之內外。謁者, 引獻官, 贊引, 引監察, 具以常服, 視牲充腯, 詣廚視滌漑, 省饌具訖, 各還齋所。晡後, 典祀官, 帥宰人, 以鑾刀, 割牲。祝史, 以槃取毛血, 置於饌所。
原儀 饌品與風雲雷雨同。
原儀 親享饌品正·配位同, 惟配位, 無羊腥熟。每位, 籩十在左, 爲三行, 右上第一行, 形鹽在前, 魚鱐·乾棗·栗黃次之, 第二行, 榛子在前, 菱仁·芡仁次之, 第三行, 鹿脯在前, 白餠·黑餠次之。, 豆十在右, 爲三行, 左上。第一行, 韭菹在前, 醓醢·靑菹·鹿醢次之, 第二行, 芹菹在前, 兔醢·筍菹次之, 第三行, 魚醢在前, 脾折·豚拍次之。俎三, 二在籩前, 一在豆前籩前俎, 一實牛腥, 一實羊腥七體, 兩脾·兩肩·兩脇幷脊, 而脾在兩端, 肩·脇次之, 脊在中, 豆前俎, 實以豕腥七體, 其載如羊。, 豆右之俎三。一實牛熟腸·胃·肺, 一實羊熟腸·胃·肺, 一實豕熟膚, 豕在前, 羊·牛次之。簠·簋各二, 在籩·豆間, 簠在左, 簋在右簠實以稻·梁, 梁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 稷在黍前。, 㽅·鉶各三, 在簠·簋後, 鉶居前, 㽅次之。㽅實以大羹, 鉶實以和羹, 加芼滑。爵三, 在簠·簋前。各有坫。正·配位各犧尊二一實云酒〔玄酒〕, 一實醴齊。, 象尊二一實明水, 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 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 犧尊, 第二行, 象尊, 第三行, 山罍。, 皆加勺·冪, 在墻上(在)東南隅, 北向西上。配位尊罍, 竝在正位尊罍之東。
原儀 攝事饌品與風雲雷雨正制同。
原儀 幣以靑。餘與風雲雷雨同。 續儀原儀同, 但長十一尺六寸七分。
太祖朝, 置籍田令·丞, 掌籍耕供祭之法。
太宗六年丙戌, 命修治籍田墻, 給守護人丁。
世宗七年乙巳, 上幸西郊觀稼, 按轡徐行, 觀兩麥茂盛, 欣然有喜色, 登孝寧大君別墅新亭, 適時雨霈然, 須臾四野饒洽, 上喜甚, 乃名其亭曰喜雨。
十二年庚戌, 朴堧上疏曰, 自古先農之樂, 皆用土鼓, 今用路鼓, 非制也。謹按禮運註云, 土鼓, 築土爲鼓也, 周禮註, 杜子春云, 以瓦爲匡, 以革爲面, 陳賜〔陳暘〕則以禮運爲據, 而不取子春之說。然雅樂之器, 土音之屬, 皆以瓦爲之, 塤·缶之類, 皆是也。上古築土之鼓, 旣不能倣, 則姑依子春之說, 陶瓦爲匡, 冒革爲面, 以代上古土鼓之用。從之。
端宗二年甲戌八月, 上觀稼于西郊。
世祖元年丙子, 上觀稼于衍禧宮, 至慕華館, 閱兵, 設少酌, 還宮, 賜軍士酒。
三年戊寅五月, 上觀稼于西郊, 饋農人酒肉。
四年己卯, 上御翠露亭, 觀稼, 承旨李克堪製詩以進, 命金守溫序之。
七月, 上觀稼于南郊, 還慕華館, 設宴, 觀射毬, 扈從臣僚及伊澄哥率麾下侍宴野人等, 聞聖主御極, 欲效死力耳。
六年辛巳, 上命王世子觀稼于喜雨亭, 宗親·大臣·諸宰從行, 仍命宣醞。
八年癸未, 上御忠順堂, 觀後苑農蠶之象, 賜承旨等衣籠各一。世俗每歲上元, 設田家農蠶之象, 以爲一年豐稔之兆。自辛巳以來, 上令承政院, 分左右於後苑, 張戲決勝負, 自于耜擧趾條桑養蠶, 老幼醉飽之狀, 禽獸草木之形, 皆立竹爲幹, 束草爲象, 競尙精功, 無不各盡其態焉。
成宗三年壬辰, 上曰, 人主宜知稼穡之艱難, 予欲於後苑, 種穀以觀之。領經筵申叔舟曰, 世宗於景福宮後苑播種, 而令世祖掌之, 世祖親執其勞, 祖宗盛事, 可法也。上然之。
六年乙未, 上親耕藉田, 侍講官李孟賢啓, 自古帝王親耕, 以供粢盛, 后妃親蠶, 以供帝服, 所以重祭祀而報本也。漢文帝感賈誼之言, 親耕藉田, 禮文具在, 而祖宗朝未暇行之, 此闕典也。臣願親耕藉田, 上以供粢盛, 下以示民務本之意。上命承旨金永堅, 具躬耕藉田儀以啓。遂行躬耕禮, 仍行耆老勞酒禮, 還宮, 告廟受賀, 大赦頒敎。
上出大次, 奏與民樂。天粒我民, 誕降嘉穀, 稼穡惟艱, 不自暇逸, 肇敏農功, 事我新田, 示民有道, 務本爲先。
上耕藉, 奏與民樂。念我穡事, 曰亦旣春, 于耜于耒, 必躬必親, 五推五反, 古訓是式, 勸我民天, 惟民之則。
上陞降勸耕臺, 奏與民樂。曰旣耕止, 曰亦勸止, 上下臨只, 衮冕煌止, 萬目咸覩, 如日之昇, 終善且有, 福祿是膺。
王世子·宗室·大臣·三司諸臣耕藉, 奏繹成。有嚴其壇, 有椒其芬, 嗟嗟宗公, 曰亦駿奔, 以耕以耜, 以佑我王, 明神有賜, 迄用豐康。
七月, 上幸西郊, 觀稼, 勸農民酒, 御榮福殿, 觀漕船。
七年丙申, 築觀耕臺於先農墻南十步。
十九年戊申閏正月, 親耕藉田。
二十四年癸丑二月, 上詣先農壇, 行祭, 遂詣藉田, 親耕, 還御仁政殿, 行勞酒宴。
中宗八年癸酉, 上親祭先農, 躬耕藉田。
二十一年丙戌, 上幸西郊觀穫。
二十二年丁亥十二月, 敎曰, 人君深居九重, 不知稼穡之艱難, 故自祖宗朝, 有內農作, 皆象豳風七月圖。自甲戌至今廢之, 將至十五年。今欲使世子預知, 其令該司從簡修之。
二十四年己丑二月, 上親耕藉田。
三十年乙未五月, 上觀稼于西郊, 仍駐望遠亭, 觀水戰。
明宗八年祭丑二月, 上詣先農壇, 祭罷, 遂詣籍田, 親耕。
十三年戊午四月, 上觀稼于西郊, 御濟川亭, 觀水戰。
宣祖五年壬申二月, 上親耕籍田, 大赦受賀。
孝宗四年癸巳二月, 上命世子, 觀後苑水田種禾, 耘獲亦如之, 俾知稼穡艱難, 每誦聶夷中詩曰, 田家勤苦, 宛在目前也。
肅宗三年丁巳, 相臣請行親耕禮, 上從之。旣卜日, 以大雨示警, 命停之。
先是, 右議政許穆進親耕議曰, 古禮后率六宮之人, 種〔穜〕稑之種, 以獻之於王。註曰, 先種〔穜〕後熟爲稑, 宋齊古事, 千畝之內, 種赤粱·白穀·大豆·黑穄·麻子·大麥·小麥。今禮曹定式, 親耕之田, 以九穀推〔雜〕種一畝, 不知何據, 如此, 非所以供郊禘之道也。百穀失早晩之時, 種殖之宜, 必如禮經, 審土物之宜, 早晩之時, 以奉盡敬, 神明必誠必信之道。
三十年甲申, 敎曰, 祈年寔爲穡事, 祈雨亦爲穡事, 先農壇親臨祈雨祭, 用享先農儀。互見祈雨。
英祖十五年己未正月, 上親享先農于先農壇, 躬耕于觀耕臺下。從耕諸臣, 領議政, 宗宰宗室一人。, 禮儀使禮曹判書。, 耕籍使戶曹判書。, 諸判書二人吏曹判書·兵曹判書。, 臺諫二人大司憲·大司諫。, 近侍承旨一人, 禮房中官二人, 捧耒耜官太常正。, 執牛轡官太僕正。, 籍田令太常僉正。, 奉靑箱官太常直長。, 庶人終畝督視官太常判官。, 執畚官三人太常主簿·奉事, 成均館典籍。, 執鍤官三人太常主簿, 成均學正·博士。, 以上吏曹塡差。夾侍備身上護軍二人宗臣武臣, 帽帶佩劍。, 正衣扶策大護軍二人五衛將, 帽帶佩劍, 不捧牛鞭。, 以上兵曹啓下。左右衛將軍都摠管二人宗臣, 都摠府啓下。, 畿田邑令一人管籍田, 具朝服, 當耕籍時, 立於田畔。, 親耕隨牛二人籍民中擇差。絳衣介幘一則俯於耜匙, 調耜入深淺, 兼告推數, 一則立於耒前, 徐徐驅牛, 母得斜行, 又擇二人, 立兩牛前, 助引牛轡。, 宰臣·宗臣助耕者籍民。各二人絳衣·介幘。, 執耒耟者各一人靑衣·靑巾。, 判書·臺諫助耕者籍民。各一人絳衣·介幘。, 執耒耟者各一人靑衣·靑巾。, 耕牛每牛隨牛各一人合十二人靑衣·靑巾。, 以上二十八人, 別定。平治人二十二人靑衣·靑巾, 隨耕隨播。, 各邑上來終耕農人五十名·隨牛人五十名竝靑衣·靑巾。, 耆民四十人, 七十五歲以上, 以四郊坊民, 京兆抄定, 幷靑衣·靑巾。耕攝車牽夫二十名。以儀仗軍定送, 靑衣·靑巾。舊例, 驚蟄後初亥日, 祭先農, 而若行於二月, 則將行別祭。上以別祭之瀆神, 退行之違禮, 命行於正月二十八日。前期二日, 遣官告宗廟, 習儀三度, 設行於壇所, 農壇·觀耕臺幷築墻。大臣·禮曹堂上·禮房承旨·中使·奉常寺官, 往審壇所, 戶·禮·工三曹郞及繕工監官, 修繕親耕靑綵耒耟, 竝靑鞱, 靑綿絲索, 靑綵耕根車, 靑箱子, 令奉常寺主管, 各該司進排。籍田令, 以靑箱子奉九穀種, 前一日內入, 動駕日自內還出, 籍田令, 捧持進排, 登壇親耕臺, 所排遮帳, 幷用靑色。親耕靑牛二頭, 自戶曹進排如無靑牛, 代用黃牛。, 以靑布裌衣蓋搭, 宗室宰臣以下耕牛十二頭及終耕牛五十雙, 令京畿進排諸縣令領納。, 畚鍤等物, 自奉常寺措備進排。大駕出宮。鼓二嚴, 奉常寺, 設親耕耒耟於闕門外, 耕籍使, 以耕根車載耒耟, 騎護在仗內, 及至壇所, 授籍田令, 橫執置之耕所而守之。敎曰, 今者此擧, 蓋所以守禮重農, 非張大之意, 肄儀只行一度後因禮官言, 三度設行。, 命籍田稅供薏苡, 今年特減。
敎曰, 穀種內入後, 駕前奉持而去, 事體重大, 靑箱子裹以靑袱, 臣謹封盛函, 明日經覽後, 改封留置宣政殿, 仍爲駕前持去。
親祭罷後, 神位版, 親耕前, 奉常寺官, 卽爲陪去, 奉安于本寺後, 來參于耕藉時執事。
敎曰, 親耕耒耟及牛衣, 藏于太常。又敎曰, 親耕農器, 先入於侍講院後, 藏于太常。
翌日, 親臨仁政殿頒勞酒敎曰, 不可殺農牛, 以猪代之。于百官及從耕庶民, 以農器及親耕圖簇付東宮, 使常目觀省, 御牛付司僕寺, 以終其齒。籍田收大麥十石·小麥五石·黍九石·山稻二十二石·小豆十二斗·大豆三石·粱一石·秫六石, 命親耕所收合穀, 不入粢盛者, 薦新, 其餘各穀, 送太常, 用於五享, 命增先農壇親禱時牲牢。詳見禱水旱條。
二十二年丙寅, 敎曰, 御耕百畝之田, 每年一依親耕時例, 種九穀, 薦粢盛之意, 分付太常。又敎曰, 略倣井田之規, 定其里, 計其畝, 減其稅, 使之力農公田, 令太常, 講定節目以奏。奉常寺奏, 井田之法, 以九百畝爲一井, 而其中百畝爲公田, 外八百畝爲私田, 使先公田後私事, 是九一之法, 所以厚其民而力農公田。詩云,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者, 此也。今親耕田一百畝, 依聖敎, 略倣井田古例, 作爲公田, 以位田中十一日耕, 永爲劃給於御田, 耕作之民, 減其稅穀, 而百畝內九穀之種, 自本籍, 隨時出給, 趁期播穀, 定式遵行。從之。
太常都提調金在魯啓, 親耕田八日耕, 糞治耕獲, 其費甚鉅, 十一日耕私田, 不足以當之。古之私田, 九分之八, 而今之公田, 十分之八, 民之不願, 固也。請以十六日耕爲私田, 同養親耕田, 則是以二分養一分, 雖不及井田, 民或有願之者。上可之。
二十三年丁卯, 上始行觀刈東籍禮。敎曰, 親耕觀刈, 所以重粢盛也。九穀成熟後, 令太常, 草記以稟, 事有本末, 觀刈旣令取稟, 則歲首親耕, 亦令一體以稟。
五月, 敎曰, 今番攝行, 與親享一例, 犧牲, 以三牲擧行。
二十九年癸酉, 親耕籍田。敎曰, 昔年, 四十載臨御, 故重遇創葉中興之年, 而今予又幸五十, 逢我聖祖龍飛九五之年, 五十有四, 逢我中廟中興之年歲, 五十有九, 又逢我聖祖開創之年, 一則心幸, 一則心恧, 復臨之後, 惟我爲先, 若民爲先, 其本在農。豳風稼穡爲重, 語飭末躬行本, 旣不能一惠施於吾民, 欲復行五推禮於農壇, 禮與其奢也寧儉, 不在於儀文。凡事務從儉約, 除宣醞, 設科施賞, 惟耆民庶民, 勞酒一節, 一依丁卯觀刈時例擧行。
三十七年辛巳, 敎曰, 兩次親耕, 一次觀刈, 非爲進獻, 乃爲粢盛, 今聞, 親耕田所捧, 皆封進云, 是豈重粢盛之意乎? 耕種九穀, 禮文攸在, 此後九穀中稻·梁·黍·稷應爲粢盛者及大小麥應爲薦新者, 以百畝田耕種者, 精舂而用之, 其餘各穀, 除種子封進, 以示重粢盛之意。
四十年甲申二月, 上親耕籍田。
四十一年乙酉閏二月, 上幸南郊省耕臺, 省耕助畿民種糧, 命入直儒生, 往察西郊耕播。
四十三年丁亥正月, 禮曹啓, 己未年親耕時, 前期二日告廟, 而其後凡於告由祭當日設行事, 曾有命下矣。今番親耕時, 告由祭當日曉頭設行, 而儲慶宮·毓祥宮·徽寧殿, 亦當有告由之節, 一體擧行, 何如? 上曰, 只於太廟, 當日擧行, 可也。
又啓曰, 己未年親耕時, 終耕五十人, 耕牛以雙駕牛磨鍊, 故數至百數, 而癸酉·甲申兩年, 因傳敎, 減半其數, 以一駕牛用之。今番, 何以爲之? 上曰, 依甲申前例, 半減磨鍊, 可也。
又啓曰, 己未年親耕牛二頭, 以黃牛裌靑衣代用, 而癸酉·甲申兩年, 則因傳敎, 以黑牛用之, 今番則以何年例擧行乎? 上曰, 黑牛用之, 可也。
二月, 上率王世孫, 親享先農, 仍耕藉田, 王世孫助行七推禮。敎曰, 沖子行九推之禮, 大臣行十一推之禮, 宗班·儀賓, 與冢宰同, 國舅與司馬·度支·都憲·薇垣長·畿伯, 一體助耕, 後以世孫七推, 宗室大臣九推, 改定, 親耕牛, 以甲甲親耕所用黑牛在司僕寺者, 用之。
親耕時, 上行五推之禮訖, 仍御觀耕臺, 王世孫行七推之禮, 從耕宗室·宰臣·國舅·儀賓·諸判書·臺諫·畿伯幷九推, 百官則序立於東西田畔。
親耕時, 靑彩耒耟, 靑鞱, 靑綿絲索, 靑箱子王世孫耕時同。, 靑彩耕根車。
親耕時執事夾侍備身上護軍二人。, 正衣扶策大護軍二人。王世孫耕時, 堂下官。, 左右衛將軍都摠管二人。, 近侍承旨一人。王世孫耕時, 宮官。, 禮儀使禮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三世孫〔王世孫〕耕時, 相禮。, 耕籍使戶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 宗宰政院磨鍊, 受點。, 宰臣冢宰。依傳敎, 班首入參。, 國舅依傳敎入參。, 儀賓班首, 依傳敎入參。, 諸判書吏曹·兵曹判書。有故, 則參判。戶曹判書, 依傳敎入參。, 臺諫兩司長官。有故, 則次官。, 京畿監司依傳敎入參。, 奉常寺正捧耒耟。王世孫耕時, 僉正。, 司僕寺正執牛轡。王世孫耕時, 僉正。, 籍田令奉常寺僉正。解鞱出來, 授奉常寺正, 耕畢受耒, 復于鞱。王世孫耕時, 奉常寺官。, 奉常寺判官帥主簿, 督視庶人終畝。, 奉常寺主簿一, 捧靑箱子官奉常寺官員。王世孫耕時同。, 捧畚官三王世孫耕時同。, 捧鍤官三王世孫耕時同。, 畿邑甸令楊州牧使, 管籍田, 具朝服, 當耕籍時, 周旋田畔, 俟耕畢去。, 耆民四十人, 靑衣。, 庶人二十八人內十人, 絳衣·介幘, 皆以明閑農務者行之。王世孫耕時同。, 宗室·宰臣·國舅·儀賓助耕者各二人, 諸判書·臺諫·京畿監司助耕者各一人幷絳衣·介幘, 籍田農民。, 執耒耟者十人幷靑衣·靑巾, 籍田農民。, 親耕耒耟一具倂鞱飾以靑色, 覆以靑帕, 農人所執者成造, 不令雕飾, 事畢日後〔收〕, 王世孫耕時同。, 親耕靑牛二頭黑牛代用, 王世孫耕時, 黃牛。, 籍耒席一領王世孫耕時同。, 宗室·宰臣·國舅·儀賓·諸判書·臺諫·京畿監司耒耟各一具, 牛各二頭, 隨牛人各二, 畚三具, 鍤三具, 靑箱子。制如常箱, 不施蓋, 兩頭設推捧, 飾以靑色。內有九膈, 設九穀, 稷·黍·稻·梁·秫·大豆·小豆·大麥·小麥, 覆以靑帕。
二月禮曹啓, 先農壇親耕時, 應行諸事, 參考禮文及前例磨鍊, 依此擧行, 何如? 一, 享先農, 依傳敎, 采〔來〕二月十七日先行, 祭官, 令吏曹差出。一, 出還宮時, 殿下·王世孫, 具翼善冠·衮龍袍, 宗親·文武百官, 以黑團領隨駕, 壇上奉審及親耕時, 殿下·王世孫, 改具遠遊冠·絳紗袍, 宗親·文武百官, 四品以上, 朝服, 五品以下, 黑團領行禮。一, 出還宮時, 陳小駕導駕, 侍臣節次, 殿庭軒架及前後部鼓吹, 幷振作。一, 出還宮時, 宗親·文武百官, 初嚴前, 闕門外擧行。一, 出宮時宗親·文武百官, 初嚴前, 闕門外一會, 分東西序立。鼓二嚴, 王世孫出, 就興化門外, 入幕次, 大駕將至, 出次祗迎, 仍爲乘輦隨駕。宗親·文武百官, 大駕·五世孫至, 鞠躬祗迎, 以次侍衛。至先農壇, 殿下入大次, 王世孫入幕次, 百官各就次。殿下壇上奉審時, 王世孫從陞。承旨·史官·宮官·內侍侍人〔入〕, 百官則勿爲入參。一, 壇上奉審後, 殿下還入大次, 王世孫還入幕次。親耕時至, 殿下出就親耕位, 殿下行五推之禮訖, 仍御觀耕臺, 使王世孫七推, 從耕宗室·宰臣·國舅·儀賓·諸判書·臺諫·京畿監司, 幷九推, 依傳敎擧行, 百官, 則序立於東西田畔。一, 親耕時禮儀使及耕籍使以下諸執事官, 依禮文磨鍊, 別單書入, 令吏曹差出, 宗室一員, 依前例, 令政院, 臨時磨鍊受點。一, 親耕時, 執耒高品中官二員王世孫耕時同。, 令內侍府擇定, 以黑團領執事。一, 親耕靑彩耒耟, 幷靑鞱·靑綿絲索等諸緣具及靑箱子王世孫耕時同。, 靑彩耕根車, 竝令奉常寺次知, 率各該司官, 前期措備進排, 而耕根車牽夫, 令兵曹定送, 宗室一員·宰臣冢宰, 班首。·國舅·儀賓班首。·諸判書吏曹·兵曹判書。·臺諫兩司長官。·京畿監司所拒靑彩耒耟十部, 諸縲具, 箱子十部, 亦令奉常寺·繕工監措備進排。一, 九穀種, 黍·稷·稻·梁·秫·大豆·小豆·大麥·小麥, 百畝地所播, 量其容入, 令奉常寺預備早播種子, 臨時進排。一, 親耕時, 觀耕臺登歌·軒架樂器排設等事, 令掌樂院檢察擧行。一, 觀耕臺大小幄次排設等事, 令各該司前期進排, 各司指揮擧行, 而先農壇上及觀耕臺所排設遮帳, 竝用靑色。王世孫幕次, 用常色。一, 親耕時靑牛黑牛。二頭, 預差, 竝王世孫耕時, 黃牛一頭, 預差, 竝。令戶曹進排, 隨牛者二人王世孫耕時同。, 以籍農民中明閑農務者擇定。一, 宗室·宰臣以下耕牛二十頭, 預差, 竝令京畿進排, 宗室·宰臣·國舅·儀賓助耕者各二人, 諸判書·臺諫·京畿監司助耕者各一人及執耒耟十人, 以耕籍農民擇定。助耕·執耒幷二十四人, 以耕籍庶人二十八名中, 推移擇定。一, 終耕庶人五十名, 耒耟五十部, 耕牛五十頭, 隨牛人五十名, 平治人, 隨所入, 臨時磨鍊, 竝令京畿定送。一, 耕籍庶人二十八名, 依例擇定, 典僕不足, 則籍田農民中, 通內擇定。一, 耆民四十人, 依前例, 令漢城府抄定, 着靑衣待令。一, 親耕隨牛者二人王世孫耕時同。所着絳衣·介幘, 執耒者·終耕庶人·隨牛人·耕籍庶人·平治人等所着靑巾·服, 耆民所着靑巾, 竝令各該司措備進排。一, 禮文內, 畿田邑令管籍田, 具朝服, 當耕籍時, 立於田畔, 俟耕畢去。以楊州牧使差定, 與耕牛差使員, 習儀日爲始進排。一, 親耕日, 籍田平治田畝等事, 令奉常寺次知, 親耕前期, 三巡翻耕, 耕牛六頭耒耟具, 令京畿, 分三運定送。一, 親耕籍田糞田事及播種後蓋草等事, 令司僕寺擧行。一, 親耕時應用畚·鍤等雜物, 令奉常寺次知進排。一, 親耕時御前靑箱子, 奉常寺官員捧持王世孫耕時同。, 宗室·宰臣以下靑箱子各捧持及畚·鍤所執人, 以平治人二十二人中推移捧持。一, 夫〔大〕駕出宮時, 鼓二嚴, 奉常寺官員, 設御耕耒耟於闕門外冪屋之內, 侍臣上馬畢, 動駕時, 耕籍使, 以耕根車載耒耟, 騎護在仗內。駕至大次, 耕籍使, 以耒耟授藉令, 橫執之, 置之耕所之席而守之。一, 親耕畢, 殿下還入大次, 親臨勞酒醞酒。時, 殿下仍具遠遊冠·絳紗袍, 出御觀耕臺, 王世孫仍具遠遊冠·絳紗袍侍坐, 耆老·庶人, 各服其服耕日時服。, 行禮如儀。所饋酒饌, 依搞〔犒〕饋例, 令各該司措備進排。一, 勞酒畢還宮時, 宗親·文武百官, 洞口外分東西序立。鼓二嚴, 王世孫就作門外秪迎位〔祗迎位〕, 入幕次, 大駕將至, 出次祗迎, 因爲乘輦隨駕。宗親·文武百官, 大駕·王世孫至, 鞠躬祗迎, 以次侍衛。一, 先農壇及觀耕臺·道路·橋梁, 令工曹·漢城府·繕工監, 前期修治。一, 今此親耕時凡干擧行之事, 依甲申年例, 自本曹知委, 而各司怠慢官員, 隨現入啓論責, 下吏, 則自本曹推治。一, 本曹下人不足, 而今番不可多數移差, 使令四名, 有料布衙門, 分定使喚。一, 公事所用紙地·筆·墨等雜物, 令各該司進排。一, 百官及諸執事官, 除服制·式暇·推考人員, 幷參。一, 親耕所用諸具別工作監役官及壇所修理及內外橋梁造作監役官, 竝令繕工監差定。一, 未盡條件, 追後磨鍊。啓依所啓施行。
五月夏至日, 行藏種受繭禮。敎曰, 親耕, 列朝已行, 而至於觀刈, 我國無是禮, 敢引皇朝宣宗皇帝故事行焉。今日依壬·乙兩年例, 以受麥事命下, 因知申所奏, 獻種·藏種事, 令儒臣博考周禮·禮記, 乃知果有古禮。今番親耕·親蠶, 卽三百年再有之事, 儀文不可不備, 況親蠶儀註, 追錄於續五禮儀, 旣考之後, 古禮宜復。以此推之, 則於耕藏種, 正此時, 獻種, 卽明春事也。於蠶卽宮中事, 故無藏繭之文, 只有浴種時儀, 雖然旣曰浴種, 則藏繭自在其中。且以禮記獻繭之儀, 觀之於君於后, 表裏自然相須, 親耕·親蠶後, 其君之受麥, 其后之受繭, 其儀一也。周禮, 周公所作也, 噫, 非周公, 豈有是禮? 此至盛水不漏者也, 是則曲禮所云少事長, 賤事貴, 共帥是之意, 與郤缺敬相對如賓之意, 自然沕合。爲其君藏種, 爲其后視繭, 豈徒儀文, 亦旣爲觀瞻? 此誠重粢盛重祭服之義, 其亦示民重農桑之意。大抵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 一言而蔽之曰, 無不敬。望八暮年, 式遵三百年盛事, 謹行此禮, 儀文宣備。耕種·浴蠶, 其雖來春事, 藏種·視繭, 卽今日事也。今番予當受麥, 內殿當受繭, 儀註將下敎, 以此先爲預布, 使中外咸知重其事之意。
又敎曰, 己卯嘉禮, 誠是料表, 自我爲法, 欲行此禮, 意蓋深矣。先熟之麥, 獻箱有餘, 且藏種·受繭, 適在于此,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卽一年四時之正也。將行於二十六日, 令儀曹·太常擧行, 處所, 德游堂擧行。仍命受繭·藏種, 同日擧行。
又敎曰, 耕·蠶國之本也, 於樂, 夫子謂, 始條理, 終條理, 親耕·親蠶卽始條理也, 藏種·受繭卽終條理也, 藏種爲粢盛, 受繭重玄紞也, 盡力溝洫, 致美黻冤〔冕〕, 卽古聖訓也。噫, 耕·蠶同行, 卽三百年再有之事, 藏種·受繭, 亦幾千年初行之禮也。當於二十九日, 告由廟社, 其日臨殿, 頒示中外, 儲慶宮·毓祥宮·徽寧殿告由, 一體擧行。當日內殿賀, 世孫率百官行禮, 而受賀置之。
四十五年己丑五月, 上幸觀耕臺, 觀刈麥, 遂行受麥禮。
王妃殿行藏種禮。麥種。
正祖五年辛丑五月初五日, 備忘記, 舊儀, 觀刈後, 耆老·庶人勞酒禮時, 宗親·文武百官幷進參, 而先朝丁卯以後, 親耕及觀刈勞酒時, 無百官入參之事, 或有時原任大臣·卿宰·三司入侍之例, 或有大臣·玉堂入侍之例。今番則時原任大臣·閣臣·九卿及三司入侍, 又聞無拜禮節次之故, 只載於日記, 不入於儀註云, 參斑〔班〕而不拜, 於禮得無欠缺, 添入儀註。
閏五月, 傳曰, 親耕有樂章, 觀刈無樂章, 蓋是欠缺之禮也。先朝丁卯, 始爲撰進觀刈樂章, 而其後觀刈, 或有命改字句用之之時, 不可無一定之儀。且於陞降臺及出入次時樂章, 較看親耕樂章旣多, 此無彼有, 勞酒之禮, 本是三爵, 而樂章亦有疏漏處。況今觀刈隔日, 及此時, 可合博考成式, 以此意, 令內閣知悉, 博考以聞, 待下批。仍令該曹, 視此看詳儀節。備忘記, 今番觀刈之禮, 例係是修述之擧, 閣臣旣聞入參, 待筵話出本, 幷與儀註節目, 樂章, 參班諸臣姓名, 勞酒節次, 及所刈麥宣腸等事, 詳載本閣日記, 以備後來傳考之地。
奎章閣啓曰, 觀刈時樂章及勞酒時樂章, 取考宋·明諸史, 則宋之寶歧〔岐〕殿, 明之豳風亭, 雖有刈麥故事, 而皆是禁中曲宴, 非籍田盛禮, 則樂章有無, 初非可以傍照者。惟宋初親耕之禮有出大次·親耕·陞壇·公卿耕籍·郡官耕藉·降壇·歸大次等樂章九七篇。今此觀刈之擧, 蓋倣親耕之禮, 則儀文節次, 當用古者親耕之例。至於皇朝, 親耕後, 宴樂之謂, 乃是樂府禮制, 則今於勞酒之時, 亦宜有樂章。今番一依宋明耕藉·皇朝宴樂之章例, 出還大次·陞降壇·觀刈·陞降座·受麥·勞酒樂章六篇, 一倂獻撰, 以爲擧行之地。
今儀 親臨觀刈諸執事 近侍承旨。奉刈麥。, 禮儀使禮曹判書。, 耕籍使戶曹判書。, 奉常寺正奉竹箱, 盛刈麥。, 籍田令奉常寺啓刈麥。, 督視官二奉常寺判官·主簿。檢察庶人刈麥。, 京畿觀察使·邑令當刈麥時, 立於田畔, 刈畢乃退。, 耆民四十, 靑衣·巾, 漢城府抄定。, 庶民。四十, 靑衣·巾, 籍田農夫。
正配位, 各犧尊二一實明水, 一實醴齊。, 象尊二一實明水, 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 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 儀尊, 第二行, 象尊, 第三行, 山罍。, 皆加勺·冪, 在壇上文宣王(在)在殿上。東南隅, 北向西上。配位尊罍, 竝在正位尊罍之東。續儀·今儀竝同。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