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通考 卷之二十五
吉禮
眞殿
濬源殿
濬源殿, 在咸鏡道永興府東西順安社後改順寧社。黑石里, 卽桓祖舊邸, 而太祖誕降之基也。奉安太祖晬容。
原儀 俗祭 俗節。正朝·寒食·端午·秋夕·冬至·臘享。
原儀 祝式, 與永禧殿同。
原儀 齊官 獻官觀察使。有故, 則本邑長官。, 典祀官所在邑佐貳官。, 殿司參奉, 兼行執事。, 大祝敎授。, 贊者·謁者。贊者以下, 本邑學生充。
原儀 傳香祝, 前期行。
原儀 饌品 饌卓, 四行南上。第一行, 中朴桂四器, 第二行, 白散子五器, 第三行, 茶食五器, 第四行, 實果六器。俠卓, 三行。第一行, 各色饌六器, 第二行, 湯饌三器, 第三行, 盞三。, 畫龍沙尊二實以香醞。, 在戶外之左。萬鏤臺盞三, 置於尊所。
殿官, 文令一·蔭令一。忠衛, 以土着扈從功臣子孫, 限三百, 差出, 分番入直。丙子亂後, 無舊規, 只於移還安時, 來擎儀仗。錄案, 舊在本殿, 亂後置軍籍之末。 有扈從船一隻。丙子之亂, 權奉影幀, 乘船入海島。自是常以一隻船, 屬之本殿, 以備緩急, 而名曰扈從船, 使之不移本津。
太祖五年丙子, 刱建。世宗二十五年癸亥, 命鄭麟趾, 奉安太祖影幀。幀背, 有書曰, 靑龍白虎左右邊, 山虎石上如踞蹲, 公侯富貴榮華出, 世世統領大將軍, 雷振名譽天下遍, 四海無防車書通, 三尺劍頭安社稷, 一條鞭末定乾坤, 凡五十六字。成俔叢說云, 三尺劍頭安社稷, 太祖, 潛邸時, 御製, 一條鞭末定乾坤, 崔瑩所賡聯。北道陵殿志云, 幀背所書, 今無, 未知厥由。○互見永崇殿。
一日初昏, 有呼人聲, 自殿中出, 守卒, 驚懼趨前, 則火起䆴外, 仍得撲滅。愚氓, 當暮夜, 無知騎牛而過殿, 輒昏倒, 移時僅得回甦。蛇蝎之類, 踰墻, 嚮殿內, 則無不自斃, 人皆異之。
宣祖二十五年壬辰, 倭亂, 本殿參奉鄭澮·石麟, 掘地, 奉安影幀。北道陵殿志云, 參奉李慶弘, 聞變歸家, 殿卒嚴寬世·金士勤·朴仁祥等, 移奉於仁祥家, 穽窖埋安。癸巳二月, 府使黃燦, 如送褊裨, 備龍亭, 移安雲住菴, 又移安于屛風山寺。八月, 移安于永興本宮。賊退, 移安于屛風山寺, 三十六年癸卯四月, 遣禮曹參判朴承宗, 奉審後, 還安于本殿。
仁祖十三年乙亥, 遣禮官判書金尙憲, 佐郞鄭雷卿。, 到本殿, 摹寫御眞。集慶殿, 失火, 移摹奉安。
十五年丁丑, 兵亂, 本殿參奉南斗樞, 移奉于沙島海夫家, 三月, 監司閔聖徽, 備龍亭, 奉還安于移安室。至辛巳, 重修正殿, 始爲還安。
孝宗八年丁酉, 改建。盡撤舊殿, 易以新材。
肅宗二十六年庚辰三月, 政院啓, 濬源殿修改, 先告由, 後還安祭, 任自過行於畢後閱旬之後, 請該獻官, 令攸司察處。敎曰, 拿問定罪。
英祖七年辛亥五月, 咸鏡道別遣重臣尹淳還奏, 璿源殿〔濬源殿〕有文書一紙, 謂之聖祖龍潛時戶籍, 而實非戶籍也, 其中, 有太祖·太宗御諱, 是何等文書, 而藏之不謹, 多致傷缺, 宜令匠手, 作軸寶藏。上曰, 曾不知有此御諱文字, 今聞重臣言, 其不能寶藏, 誠未安, 擇送匠手, 道臣, 與本殿郞檢察作軸, 仍付紅籤於御諱, 粧䌙奉安。
十八年壬戌, 重修。
三十一年乙亥, 因禮堂李
所奏, 以本殿奉安制度, 與永禧殿有異。親製祭文, 告由釐正。是年御書, 太祖大王誕生舊里八字, 又製陰記, 立碑於永興黑石里。初永興儒生趙東彬, 不知濬源殿是太祖誕降舊址, 而因健元陵誌文中, 乙亥十月十一日, 誕降于永興黑石里私第, 及輿地勝覽中, 府東南十三里黑石里, 卽太祖誕降地云云之文, 上書, 請豎石以記之。上曰, 無論錯認與否, 旣是黑石里, 則以是年豎碑無傷也。遂命豎碑, 除東彬參奉職。四十年甲申正月, 禮曹啓, 卽伏見昨日所下咸鏡監司李昌誼狀啓, 則濬源殿祭器, 銀盞臺具三坐·銀甁一坐·銀鐥一坐·銀箸一雙·鍮爵一貼一坐·鍮實果于里一坐等物, 見失云。莫重殿內, 有此祭器偸竊之變, 誠極驚駭, 所失祭器, 一依本道道臣狀請, 令該曹急速改造, 趁寒食祭, 下送, 而至於當日, 本殿代直前參奉韓錫地·時任參奉韓錫觀, 俱有守直慢忽之罪, 亦令攸司, 考律稟處矣。上曰, 爲先令該府處之, 祭器, 卽速造送。
四十七年辛卯十一月, 傳曰, 度支, 漏器具尺三坐·小日影三件, 造送于全州·永興·江華, 肇慶廟·慶基殿·濬源殿·長寧殿祭享時, 以此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