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子入學
今儀, 入學執事博士大學提。, 將命·執篚·執尊各一。, 挾冊·修案各二。, 置案·設席·贊引。各一。○竝生進。
世宗三年辛丑十月, 行王世子文宗, 八歲。入學禮。大司成尹祥爲博士。
世宗謂代言等曰, 人生八歲入學, 古制也。命世子, 以儒服, 酌獻文廟, 行東脩禮于博士, 受小學。我朝王世子入學之禮, 自此始, 而卞季良, 文廟碑文曰, 太宗, 卽位於松京, 命胄子就學, 則其禮已先乎此矣。
世祖二年丁丑十二月, 行王世子睿宗。○八歲。入學禮。大提學崔恒。
譜略云, 成化二年丙戌, 入學。昌陵行狀云, 成化二年丙戌春, 惠莊王親祀文廟, 王爲亞獻, 禮畢, 輿諸生齒讓, 執經講論。誌文云, 成化二年春, 世祖幸學, 祀先聖王, 行亞獻禮, 退而齒胄博士, 執經講道。光陵行狀及誌文云, 丁丑十二月, 冊海陽大君爲王世子。又云, 命王世子, 行入學禮。寶鑑云, 丁丑十二月, 冊海陽大君爲王世子。又云, 王世子行入學禮, 謁先聖, 退詣博士, 行束脩講經。文獻備考云, 世祖三年卽丁丑。, 王世子行入學之禮, 以大提學崔恒爲博士。蓋譜略及昌陵行狀·誌文, 皆以丙戌載錄, 而光陵行狀誌文及寶鑑及文獻備考, 皆以丁丑載錄, 此甚可疑。冊封世子, 在於丁丑, 則入學必不遲待十年之久, 故今以丁丑載錄。且譜略及寶鑑, 猶屬後人所撰, 而光陵誌狀, 撰於戊子冬, 昌陵誌狀, 撰於庚戌春, 不過三年之間, 兩朝誌狀, 若是相左, 未知何故。且入學, 果在丁丑, 則其時文衡, 非崔恒, 而乃申叔舟也。崔恒墓誌云, 丙戌爲睿宗博士, 亦未可知也。竝此記載, 以備後考。○文宗入學之時, 尹祥, 以大司成, 首爲博士。至是, 崔恒以大提學, 爲博士。自此大提學博士始, 而五禮儀亦曰, 知館事爲之云。
中宗十七年壬午, 行王世子仁宗。○八歲。入學禮。大提學李荇。
十月, 傳曰, 世子入學, 今年幼, 不可遠步, 權乘小轎, 出闕門外乘輦, 可也。
明宗十五年庚申, 行王世子順懷世子。入學禮。大提學洪暹。
仁祖三年乙丑, 行王世子昭顯世子。入學禮。大提學金瑬。禮曹啓曰, 世子入學時, 別造書案事, 入學盛禮, 是一國莫大之慶, 祖宗朝旣有流來節目。蓋書案, 則置於博士前, 而世子只設席受經, 以行師生之禮者, 實倣古時入學之制也。書案別設, 似涉未安。上允之。○侍講院啓曰, 王世子入學時, 當講大學經一章, 而大提學臣金瑬云, 在前入學時, 只講大文音釋, 或竝講經註音釋云。問于貳師臣李廷龜, 則曰, 只講大文音釋, 則太略, 竝其註而釋之, 則似煩。大文則竝講音釋, 註則只講音而不釋, 似當云矣。答曰, 只講大文音釋, 可也。
二十三年乙酉九月乙亥二十七日。, 行王世子孝宗。○二十七歲。入學禮。大提學李植。
孝宗三年壬辰月, 行王世子顯宗。○十一歲。入學禮。大提學蔡裕後。
仁祖二十六年戊子, 世孫年已八歲, 廷臣, 以世孫年長而未有定號, 無輔養敎導之方。正月, 禮曹啓曰, 祖宗朝故事, 元孫年當八歲, 自有應行之典禮, 置員勸講, 且有入學之擧。今元孫, 年旣八歲, 其於輔養之道, 不可少緩。敎曰, 入學姑徐。至孝宗三年, 始行之。
顯宗十年己酉八月, 行王世子肅宗。○九歲。入學禮。大提學趙復陽。○先是, 上問筵臣曰, 入學時, 當講何書? 領議政鄭太和曰, 近者世子入學, 例講大學, 然以小學講論, 亦有祖宗故事, 宜講小學也。上從之。命以小學爲入學時講書。趙復陽·朴長遠以爲然, 而獨閔鼎重言, 當以大學爲講書。鄭太和, 以諸人異同之見, 奏之。上曰, 文宗, 八歲入學, 故講小學, 予十二歲, 故講大學。今世子九歲, 且方讀小學, 何必捨所讀而講大學乎?
肅宗二十一年乙亥三月癸酉十二日。, 行王世子景宗。○八歲。入學禮。大提學朴泰尙。
先是二十年甲戊十二月, 兼輔德尹德駿等疏曰, 王世子入學之例, 宜令有司考例稟定。禮曹啓, 世子八歲入學, 自是古例, 亟宜涓吉行之。上允之。
二十一年, 禮曹啓曰, 王世子入學時儀註, 自集春門外西泮水小橋, 至聖廟東門外, 難於步過, 以神門外降輿, 步過前路, 乘輿至便次, 磨鍊以入。而今聞, 自前入學時, 聖廟東邊香橋, 爲降輦處所云者, 其意在於矜式多士, 實非偶然。自神門外降輦, 步至便次, 似合於畫敬之道。上允之。○三月, 王世子行文廟酌獻禮, 仍詣明倫堂, 大提學朴泰尙, 在東西向立, 王世子, 在西東向立, 再拜禮, 大提學答再拜。王世子跪, 傳帛篚于大提學, 北向, 行再拜禮後, 各就次。大提學改服黑團領, 就明倫堂, 近南西向坐, 王世子, 東向坐, 講小學元亨利貞章。
備忘記, 世子酌獻禮及入學時, 傅左議政柳尙運·左賓客徐文重·右賓客朴泰尙·左副賓客任相元·右副賓客兼大司成李畬, 各虎皮一令, 博士大提學朴泰尙, 熟馬一匹賜給, 輔德金宗杭, 加資, 弼善任胤元, 兒馬一匹, 陪從兼輔德以下·翊衛以下, 各弓子一張賜給, 將命生員李觀命, 論·孟中一帙, 奉香·奉爐諸執事, 各紙筆墨賜給有差。
景宗二年壬寅九月庚子十八日。, 行王世弟英宗。○二十九歲。入學禮。大提學姓名, 則依誌狀中, 端懿王后追封王妃玉冊文撰進臣姓名, 因聖敎不書之例, 此亦不書。○六月, 大臣啓曰, 自王世弟進居儲位, 尙未入學, 蓋緣喪制未畢而然。今國祥已過, 待祔廟, 尊崇冊禮後, 卜日行之, 爲宜。從之。○九月, 翊衛司達曰, 本司古無入參講筵之規, 自十餘年來, 特許挾冊登筵, 則與講官, 似無異同。而今此入學盛禮, 拘於前例, 獨不得入參, 其在下情, 豈不抑鬱乎? 衛司中, 佩劍·佩弓矢差備外, 其他陪從人員, 則同爲入參似無妨矣。令曰, 衛司之挾冊登筵, 古無其例, 而近來已爲變通參講, 則入學之時, 不得同參, 誠有所缺然。衛司中, 佩劍·弓矢差備外, 他員則一體入參, 可也。
英宗三年丁未三月丙午十九日。, 行王世子眞宗。○九歲。入學禮。大提學李宜顯。
先是丙午四月, 右參贊沈宅賢曰, 東官入〔八〕歲入學, 自是古禮, 先朝亦有已行之典。卽今王世子, 正當入學之年, 而方在國恤三年內, 故不得行矣。卽考謄錄, 則肅廟·景廟兩朝, 東宮冊封後, 謁廟之禮, 先行於入學之前矣。祔廟後, 先爲謁廟, 次行入學, 何如? 上曰, 八歲入學, 不但古禮, 我國已行之事, 而祔廟後, 必値深冬, 前例何如? 宅賢曰, 肅廟, 則己酉正月謁廟, 三月入學, 是年卽九歲矣。右議政洪致中曰, 若値深冬, 則晷刻旣短, 日氣且寒, 謁廟·入學, 難可幷行於今年內, 謁廟則先行, 祔廟後入學, 則退行於明春, 似好矣。上曰, 八歲, 皆爲入學, 而孝廟及予, 則未循昔例, 先朝亦有九歲退行, 謁廟, 則祔廟後十月行之, 入學, 待明春行之。
禮曹節目, 來三月十九日卯時, 王世子行文廟酌獻禮, 巳時入學。一, 王世子出還宮時, 具雙童髻·空頂幘·衮龍袍, 陪從官, 以黑團領進參。一, 王世子酌獻禮·入學時, 幷服儒生服, 三公·賓客, 依前例, 以黑團領隨往。一, 王世子入學時, 出宮, 由集春門, 還宮, 由宣仁門。○都提調閔鎭遠啓曰, 伏聞前例, 大臣隨往, 到泮宮後, 留在外班, 不得入觀云。入學盛擧, 隨往而不得入見, 此是欠事, 大臣與春坊之官, 同爲入參, 恐無所妨於禮節, 未知何如? 上曰, 大臣隨往, 本非禮文所載, 出於先朝特敎, 旣隨往而不得入觀, 果是欠事。非徒卿爲然, 賓客, 竝令同入, 世子行禮時, 輔導, 可也。
成均館啓曰, 因藥房都提調閔鎭遠所啓, 王世子入學時, 大臣·賓客同入輔導事, 命下矣。卽者齋任以下諸儒生等, 齊聲送言以爲, 王世子入學之禮, 極其簡嚴, 宮官及執事諸生, 皆不得陞堂, 雖以有任事, 暫時陞堂, 事訖, 退立階上, 故自前大臣只爲陪從, 迎送而已, 本無入參之事。蓋王世子, 以儒服聽講之時, 諸生亦爲具巾服, 序立於下, 便是學宮講學之規, 與朝廷之會, 體段不同。今大臣·賓客, 擧皆入參, 諸生具巾服, 立於下, 朝衣·儒衿, 錯雜在列, 三百年來, 無此事例, 決知不可事異儒宮。古規在儒生之道, 終難昧然入參, 若不啓稟變通, 勢將臨急窘迫云。臣等亦竊念, 祖宗以來, 春宮齒學, 禮節甚重, 與書筵講學之例, 大有不同。今大臣·賓客, 竝皆入坐於堂上, 則坐次儀節之觴處相妨, 姑不暇言, 便與書筵會講之禮, 無差別, 殆不成入學之儀。且未謁聖, 則不得入坐明倫堂, 例也。今大臣·賓客, 俱未及謁聖, 而爲伊日入參, 紛然謁聖於春宮, 謁聖之際, 亦爲難便之一端。此事, 今若刱開, 則不但今番爲然, 亦當爲永久遵行之式, 變更舊規, 事涉重大, 令該曹卽速稟處, 何如? 傳曰, 齋任所執, 不無所據, 但當遵舊例矣。
侍講院啓曰, 伏見成均館草記, 則齋任等以爲, 大臣·賓客, 無入參之前規云, 又以爲, 宮官, 亦不得陞堂云。臣等取考己酉·乙亥·壬寅三年謄錄, 則宮官皆從陞, 俯伏於後, 講畢, 陪衛以出, 而今者齋任之言如此, 豈或未及詳考前規而然耶? 凡干儀節, 宮官無不引導, 固不可暫時離側, 而旣有前例之明白可據, 且於判付中, 以但當從舊例爲敎。今番行禮時, 宮官, 亦爲依舊例, 從陞之意, 敢稟。傳曰, 宮官與挾侍之登堂, 已有前例, 而昨日館學草記, 未諳前規之致, 此事亦入遵舊例之中。
備忘記, 世子酌獻禮及入學時, 傅左議政洪致中·左賓客申思喆·右副賓客黃亀河·大司成金取魯, 各虎皮一令, 左副賓客兼博士李宜顯, 熟馬一匹賜給, 輔德韓頣朝, 加資, 弼善閔應洙, 兒馬一匹, 陪從侍講院官員, 各上弦弓一張, 翊衛司官員, 不粧弓一張, 將命生員南有常, 論·孟中一件, 奉香·奉爐·庸學諸執事以下, 各紙筆墨賜給。
英宗十八年壬戌三月乙酉二十六日。, 行王世子莊獻。○八歲。入學禮。大提學李秉常。
禮曹啓曰, 世子八歲入學, 自是古禮, 明春卽王世子入學之歲, 宗社之慶, 群下之顒望, 當如何? 卽今新曆已頒, 請涓擇吉日, 講定節目。上曰, 可。
英宗三十七年辛巳三月丙辰十七日。, 行王世孫正宗。○十歲。入學禮。大提學金陽澤。
禮曹啓曰, 王世子入學時, 王公·賓客及宮僚隨往, 今此王世孫入學時, 何以爲之? 上曰, 師·傅·諭善·講書院官員, 隨往, 可也。後敎曰, 非徒事面不然, 亦無古例, 勿參。○諭善徐志修啓曰, 入學時, 博士, 將以提學爲之。博士, 卽太學博士, 大提學例兼知館事之任, 故爲博士提學, 則不當於成均館。古者博士官敎天下儒士, 而世子齒學, 謂與儒士齒也, 故亦受學於博士官矣。上曰, 所奏, 有意見, 以大提學行之。禮曹參判元仁孫啓曰, 大提學之爲入學博士, 以其兼知成均, 而成均, 是敎胄之職故也。至於提學, 則無成均例兼, 而爲入學博士, 似無義意。今世孫入學時博士, 依前日下敎, 以大提學差之, 恐爲得宜。上曰, 重臣之意, 何如? 前左參贊洪鳳漢曰, 大提學之爲博士, 以其兼成均也, 如可以差等, 則同成均大司成, 可也, 藝文提學, 實無義意。且凡民俊秀, 皆入太學, 則大提學任敎胄之責, 皆可敎也, 況世孫入學時乎? 五禮儀中差等, 亦不知恰當矣。上曰, 昨日下敎, 意亦在焉。今聞卿等所奏, 其過矣, 依前下敎, 行之。仁孫曰, 入學博士, 命大提學爲之, 則續五禮儀補編所載下註, 以不可不洗補。上曰, 續五禮儀, 洗補以入。
三月, 敎曰, 入學, 卽齒讓國學, 陪衛止於門外, 禮也, 儀註無此, 自今止於門外四字縣註。敎曰, 師李鼎輔·傅洪象漢·兼左諭善徐志修·右諭善金陽澤·諭善朴聖源·大司成徐命膺, 鹿皮, 大提學金陽澤, 半熟馬, 左翊善李仁培, 準職除授, 左贊讀尹勉憲, 兒馬, 兼右翊善李瀰·兼左贊讀金鍾正, 各上弦弓賜給, 其餘諸執事, 竝命入侍賜饌, 各施賞有差。初上以五禮儀入學儀, 太疏略, 命大司成徐命膺, 改撰儀節, 禮成後, 藏于太學, 以爲成式。時太學環橋觀者, 以數萬計, 世孫陞降進退, 無不中節, 講聲弘亮, 問難出人意表, 滿庭靑松, 擧皆聳聽。禮畢還宮, 上命世孫與諸臣入侍, 大提學金陽澤等, 具白狀。上曰, 此實天祚吾東也。仍命施賞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