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通考 卷之六十二
嘉禮
繼後
經國大典, 嫡妾俱無子者, 告官, 立同宗支子, 爲後。兩家父, 同命立之, 父歿, 則母告官。尊屬與兄弟及孫, 不相爲後。
嫡長子無後, 則衆子, 衆子無後, 則妾子奉祀。嫡長子, 只有妾子, 願以弟之子爲後, 則聽, 欲自與妾子別爲一支, 則亦聽。○良妾子無後, 則賤妾子承重, 凡妾子承重者, 祭其母於私室, 止其身。
受敎輯錄, 無嫡子而有妾子者, 以嫡族之疎遠者爲後, 則有妾子者與無後同, 依大典, 嫡妾俱無子者, 乃許繼後。中宗三十一年丙申, 承傳。
嫡長子有妾子者, 非同生弟之子, 勿許爲後。明宗八年癸丑, 承傳。
嫡長子無後, 妾子奉祀之法, 依癸丑年議得施行, 議得前立後者, 勿改, 雖在癸丑年立法後, 如有宰相之人上言特蒙判下者, 勿改。明宗十一年丙辰, 承傳。
旣有繼後子, 而使己出主祀, 大有乖於禮制, 更爲定制釐正。顯宗十年己酉, 承傳。
續大典, 凡嫡長子無後者, 以同宗近屬, 許令立後。
外方人立後者, 呈本道觀察使, 開錄啓聞, 白〔自〕本曹, 成立案, 下送。繼後文書, 無長官時, 則次堂上二員, 聯名入啓。
以同宗之長子爲後者及一邊父母俱歿者, 竝勿聽。
爲人後者, 本生父母絶嗣, 則罷繼歸宗, 許其所後, 家改立後。若所後父母已死, 不得改立後, 則從旁親班附例, 權奉其神主, 俾不絶祀。駙馬無子者, 同宗支子, 立以爲後, 勿令再娶。
長子死無後, 更立他子奉祀, 則長子之婦, 毋得以冢婦論。田·民, 依衆子例分給, 立廟家舍, 傳給於主祭子孫, 而擅賣者, 禁斷。○見續典奉祀。
凡無子立後者, 旣呈出立案, 雖或生子, 當爲第二子, 以立後者, 奉祀。
林條疏, 法曰, 凡人非承重子者, 則嫡妾俱無子, 然後立後, 而今或舍己出妾子, 而子他人者, 有之, 莫若一遵國制。依允。有妾子, 不許。○年條未詳。
林條疏法曰, 之後者法, 當以次長子之子爲後, 而今擇其人賢否愛憎, 越等而立後者, 有之, 宜竝禁斷。依允。長子立後, 取次長之子。○年條未詳。
仁祖十六年戊寅, 禮曹, 據都承旨朴明榑疏言, 立後條, 無兄弟獨子爲嗣之規, 而其中, 若無朞功强近之親, 而宗祀將絶, 情理迫切, 則或有陳疏蒙恩者, 特命依施。獨子出系。
顯宗三年壬寅, 司諫院啓曰, 爲人後者, 爲之子, 乃常經通義也。雖或立後之後, 又生親子, 亦當以兄弟之序, 定其支嫡, 而以親子奉祀, 倫紀紊錯, 所係非輕。曾在仁祖朝, 禮官, 引胡安國故事, 請以所後子奉祀, 又成受敎。如故相臣崔鳴吉等, 皆遵用此法矣。士大夫, 往往不顧禮律, 復以親子爲嫡, 請自仁祖朝受敎以後有違者, 竝改定。命議大臣, 領中樞李景奭·左相元斗杓·右相鄭維城等以爲, 究聞國朝嘉靖癸丑受敎, 立嗣後生親子, 親子奉祀, 繼後子論以衆子, 毋得罷繼。又於仁祖朝, 相臣崔鳴吉繼後後生子, 請從胡文定故事, 蒙允, 前後令甲如此, 士夫家行之, 未有一齊。夫天倫一定, 序不可易。諸葛亮, 取兄瑾子喬爲子, 及生子瞻, 以喬爲嫡, 胡安國, 養其兄子寅, 後生二子寧·宏, 而以寅爲後, 此實可法也。若依諫啓, 一切釐正, 恐不免參差舛錯, 或反歸於禮不明而法不行。傳曰, 依嘉靖受敎, 施行。後又因諫啓, 命依仁祖朝下敎, 別作新事目, 知委。
十年己酉, 判中樞宋時烈啓言, 爲國之道, 莫先於明人倫。故相臣沈之源, 旣有繼後子, 而使其己出主祀, 大有乖於禮制。朱子曰, 宗法, 先就世族家行之, 做箇樣子, 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今之源, 是巨室世家, 士大夫之所作法, 不可不愼也。上曰, 然則更爲定制釐正, 可也。其後沈益善上言, 乞遵亡父遺意, 以弟益相奉祀。勿施。繼後生子, 分嫡支。
十三年壬子, 咸鏡監司南九萬狀啓, 本道, 距京絶遠, 呈禮曹入啓, 受立案, 其勢未易, 或依大典呈官立後之文, 或依本道補充隊帖文分給之例。凡願立後者, 使本官, 兩邊捧招牒報, 自臣營轉爲上聞, 以爲自該曹成送立案之地。依允。北關人立後, 只告官。
肅宗朝, 兵曹判書金錫胄啓, 故相臣鄭光弼, 輔相累年, 配享廟庭, 其長孫芝衍, 無嫡子, 以庶承嫡。凶人元老, 卽芝衍庶曾孫, 而元老罪死, 不可不移其祀于嫡派。而世祖朝配享相臣黃喜直派, 亦爲絶嗣, 亦令禮曹訪問, 立後。左議政鄭知和呈單言, 先祖文翼公大宗, 無嫡嗣, 當求次宗主祀, 而次宗若干人, 居鄕曲, 窮不自存, 若强令主祀香火之奉, 不成模樣, 則殊無承命擇定之意, 勿論宗之次序, 今以右贊成鄭載嵩, 定爲主祀。而凡士大夫興替, 盛衰無常, 若其後孫, 不能繼業, 則其時門長, 又擇仕宦祿俸之家, 移定主祀事, 請定式。禮曹以啓, 依允。功臣立後。
五年己未, 故淸白吏李敏修奉祀孫炡, 以四寸燦第一子斗杓繼後, 上言, 許施。長子出繼。
六年庚申, 李渟妻金氏, 爲其父萬墡上言, 欲以其父四寸光城府院君萬基之第三子鎭瑞, 爲繼後, 特命依施。出嫁女子, 爲私親立後。
七年辛酉, 東平尉鄭載崙, 以主歿子夭, 上疏, 援班城尉姜子順·河城尉鄭顯祖例, 乞再娶, 且引先朝欲存孟萬澤尉號, 而使之娶妻之意, 爲儀賓再娶之證。上答曰, 先王下敎及姜·鄭兩人之事, 不啻丁寧, 則亦足爲再娶之明證也。特許後娶之請, 俾續已絶之嗣。
司憲府啓, 載崙, 元非無子之人, 其子旣娶而夭, 則爲子立後, 以主公主之祀, 爲宜。禮曹啓曰, 駙馬再娶, 國朝所無, 姜子順·鄭顯祖事, 雖出於一時權許, 不可援而爲證。自今後駙馬無子者, 以同宗支子, 立以爲後, 有子旣娶而死, 則爲其子立後, 以此定式, 何如? 依允。仍定儀賓毋得再娶之法。
八年壬戌, 文正公宋浚吉奉祀孫炳文無子, 病在垂死。炳文死, 則名賢之祀, 絶矣, 欲以其弟炳夏之長子堯敬, 繼後, 上特命繼後。
任時五妻鄭氏上言以爲, 其父道濟, 卽縣監錫之子也。錫之兄縣監鎬, 以文忠公鄭夢周之宗孫, 無後而死。肅宗命以道濟爲其後, 道濟又無後, 而錫之從弟鏶, 不立道濟之後, 瞞告于朝, 復立道濟之弟夏濟, 爲鎬子。又謂錫不可無後, 罷道濟之出繼, 歸于本宗。今夏濟, 又無子而死, 道濟·夏濟, 均之爲無後身死, 而道濟之旣骨後, 罷繼, 旣是失着, 乞因道濟之出繼, 而擇立宗中昭穆可繼之人。上曰, 往者, 更以夏濟立後者, 非不知其序之倒次也, 蓋爲大賢, 重立後之意, 今夏濟·道濟, 俱無後, 舍長繼次, 於義反輕, 爲道濟立後, 夏濟, 歸其本生。長繼子·次繼子, 俱無後, 立長繼子之後。○年條未詳。
李崇仁長子潔, 無子而死, 崇仁陳疏, 乞以次子澈之二子爲潔後。禮曹啓, 凡繼後, 兩家父同命立之, 父歿則母告官。今李潔夫妻俱歿, 崇仁之以祖陳疏, 差異法文, 該曹不敢擅便。命依願施行。爲亡子立後。○年條未詳。
十一年乙丑, 領議政金□□啓, 先正臣李珥, 嫡妻無子, 以妾子奉祀矣。其曾孫厚蒔夫妻及其子繼, 相繼殞亡, 繼又無子。先賢祭祀之托, 誠可傷。其宗族, 欲以厚蒔四寸厚樹之子綖, 爲厚蒔之嗣, 奉朝賀宋時烈及諸議, 皆以爲然, 而厚蒔夫妻俱歿, 不得循例, 呈狀敢此仰達。上特許立後。先賢立後。
沈洽上言, 從子世說, 取來撫養, 遂至成長, 未及呈禮曹立案, 而世說身死。臣於世說, 稱父稱子, 已至累年, 其妻以舅待臣, 其子視臣以祖。今以其死而棄之, 則倫義乖傷, 乞依例立案。許之。
東城君申景禋妻李氏上言, 姪子申埈, 雖已死, 乞以埈之子汝哲爲繼孫。大臣以爲, 父子大倫也, 申景禋·申埈, 卒逝已久, 兩魂之定爲父子, 古無規例, 有子然後有孫, 世豈有無子之孫? 命依議施行。已死者, 追成立後。○年條未詳。
參判柳之發上疏, 八寸孫星河, 於亡子錫祚爲侄, 星河年齒, 較錫祚爲累年長。今錫祚已亡, 星河直爲臣之繼後孫, 不過存其繼序而已。禮曹啓曰, 考諸禮傳, 只言倫屬, 而不論年歲, 以不必嫌礙。命特爲立後。旣而大臣, 以父少子老, 古今所未有, 啓。罷之。
沈益謙, 無子旣死, 其妻上言, 乞以益謙七寸侄廷燁爲後。禮曹, 以母年少, 子年多, 勿施。繼後子年長, 罷繼。○年條未詳。
郡守具瀋妻申氏呈單, 家翁同姓親具昶無子, 家翁以子興源, 許爲其後。後來考見譜牒, 則昶, 於家翁乃十七寸叔也, 興源, 爲昶之十八寸孫。以孫爲子, 於法大乖, 在前許橚之子炯, 爲洗馬許國之後, 後知其爲祖孫, 呈狀罷繼。今亦依例乞罷。許之。繼後排行之誤。○年條未詳。
十九年癸酉, 禮曹啓, 許珣奴廷立原情, 其上典夫妻, 無子俱歿, 只有無母外孫一人, 待其長成, 擬托後事, 其外孫, 又夭死, 屬托無人。渠姑奉其神主, 上典門族中六寸弟玩之第二子溫, 實合繼後, 只以一邊無人, 有違常例, 情理矜迫, 有足悲者。特許立後。奴爲主立後。
三十六年庚寅, 命高麗侍中鄭夢周立後。夢周後孫鎬, 死而無子, 筵臣白上, 取鎬從子道濟爲後。仍命除職廩給, 以奉其祀。
四十三年丁酉, 李漢輔之父仁望, 以讓寧大君支孫, 出繼於宗孫炯矣。炯歿而無子, 炯妻, 取仁望爲嗣, 連服炯妻及炯之母三年喪。仁望身歿之後, 按閱宗系, 則炯與仁望爲兄弟行。筵臣陳達, 大臣獻議, 令罷仁望, 而以漢輔代繼主祀。漢輔上言以爲, 以子代父, 非人理之所可爲者, 處分雖定, 決不可奉承, 令更議。大臣判府事李濡·領議政金昌集等以爲, 李仁望, 昭穆失序, 朝家, 遂罷仁望, 而立其子漢輔, 則倫序, 始得其正, 而其子之不戀奉承, 自是情理之所不容已也。揆以禮律, 不宜忍置。令依議施行。繼後排行之誤。
習讀洪禹錫上言, 生纔閱月, 父母俱亡, 爲洪姓人所收養, 以洪姓登科。今乃知其爲張時翼之子, 乞許復姓, 俾免倫紀罪人。依允。
牛起聖自言, 本本川〔木川〕于姓, 高麗太祖時, 以州人屢叛, 嫉之, 賜姓以獸畜名, 以于爲牛, 以尙爲象, 以頓爲豚, 以張爲獐。其後皆復舊姓, 牛姓中, 于學儒一派復爲于, 其餘尙仍。牛姓, 乞依尙張諸姓, 復爲于。又有秦世樞者上言, 其祖秦鶴, 本姓金, 麗季, 以左侍中朝元, 元人, 使之立於下列, 鶴恥之, 不肯就位。元帝, 怒送還高麗, 使誅之, 麗王, 陰藏於三陟地, 變姓爲秦, 乞復姓爲金。朝廷, 以無明據, 皆不許。復姓。○年條未詳。
景宗三年癸卯, 奇廷獻妾鄭氏呈單, 欲以七寸侄頊繼後, 而頊父母皆死。忠勳府啓言, 奇大升, 宣祖朝光國勳臣, 而道學·文章, 爲一世所宗, 朝廷至許建書院, 祖宗舊例, 功臣絶祀, 則自本府入啓立嫡, 乞依已行之規, 以奇頊定給。依允。勳府, 請爲勳臣立後。
英宗二十七年辛未, 以故忠臣尹集奉祀孫定給事, 議于大臣。領敦寧趙顯命·判府事鄭羽良等以爲, 尹濂獨子天柱, 無後夭死, 濂以昭穆差池, 不能爲天柱立後, 取其弟澓之子大柱, 收養膝下, 欲待其娶妻生子, 取爲天柱後, 以奉先祀, 明有可據文字。而濂死後, 一家公議, 以大柱出禮斜定爲喪人, 則大柱, 旣是濂之介子, 而大柱之子, 但當依濂遺意, 立爲天柱之後, 大柱則取宗人可合者, 立爲其後, 如無可合立後者, 則依禮文班祔。令曰, 依大臣議施行。長子死, 不爲長子立後, 立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