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正祖卽位年丙申, 館學儒生請賜額于尼城闕里祠。批曰, 自泮官至于州縣, 旣奉大成殿, 若闕里祠, 卽儒生取名寓意之處, 非朝家指揮之所也。且欲東廡西序前殿後庖, 則一邑內, 又一大成殿, 事甚瀆矣。爾等其退究窮理之業。
七月, 禮曹啓, 釋奠祭, 以卒哭前, 不爲擧行。社稷祭, 則在於上戊, 初九日, 卽卒哭也, 同日設行, 未知何如。書院祭, 則在於再丁日, 而釋菜旣不得設行, 書院祭, 何以爲之? 答曰, 社禝則雖卒哭以前, 亦可祭之, 今豈以卒哭同日而廢之乎? 釋奠則雖以卒哭前, 不行, 因此而幷與卒哭後書院祭而不行, 則實非隨時變通, 依例行祀乙意, 知委。
八月, 傳曰, 華陽書院致祭時, 右副承旨進去。萬東廟懸板, 當親書, 孝廟御札帖跋文, 亦已親製親書, 受香日, 同爲齎去事, 知委。
五年辛丑正月, 傳曰, 太歲在辛丑, 是歲, 先大王自潛邸入承儲位, 今焉舊曆云回。惟予小子羹墻之慕, 無地可展。嗚呼, 我先王, 述列祖之心法, 接三宗之血脈, 堯傳舜授, 仁至義盡, 使我四百年宗社, 賴以有盤泰之安, 倚歟盛哉。時則有若忠獻公金昌集·忠愍公李健命·忠文公李頤命·忠翼公趙泰采, 協力翊戴, 以身殉國, 精忠大節, 炳炳烺烺, 至于今昭布人耳目。所謂建而不悖, 質之蕪疑, 永有辭於天下萬世者, 非耶? 不幸伊時, 一種梟獍之徒, 大起誣獄, 乃搆慘禍。鳴呼, 天下寧有是耶? 粵自祖宗, 褒奬之敎, 屢形於絲綸, 賜祠江上, 額以四忠。嗚呼, 以聖人公天下之心, 有是恩典, 所謂公議, 不待百年而定者, 亦非耶? 重逢前甲, 載謁元陵, 予小子, 烏可無寓感之道耶? 四忠祠, 遣承旨, 卜日致祭, 其子孫, 仍令選曹錄用。
四月, 傳曰, 御極以來, 訖未遑焉。以予尊慕景仰之心, 歉愧實深, 況遵故事, 有圖上基地之命? 及今擧行, 尤極允當。慶州玉山書院·禮安陶山書院, 遣官致祭, 祭官祀品, 依年前華陽書院致祭時例。仍命兩書院圖畫以進。
七月, 傳曰, 月前兩先正書院致祭時, 此先正書院, 豈不幷設? 而予自幼篤慕文成之學, 曠世之感, 誠不淺淺。古所謂朝暮遇者, 卽實際語也。伊時, 適因手編先正文字, 擬待訖工, 仍命賜祭矣。今則冊子旣成, 先正文成公紹賢書院, 遣承旨致祭, 祭文, 業有親撰以置者, 該房就謄, 內閣精寫傳祝。
同月, 傳曰, 禮曹謄錄之來, 無宋先生配食之語, 故致祭傳敎中遺漏矣。今聞丙申年追配之故, 原謄錄不書。然則此先正祠版, 烏可不一例致祭乎? 祭文, 亦令內閣知製敎撰進。丙申華陽書額, 戊戌太廟配享事, 添入句語, 撰出。
同月, 傳曰, 昨日, 有絡賢書院致祭之命矣。追聞筵臣之言, 此書院卽配享云。更思之, 果然矣。御製祭文體重, 當行於主享之院, 至於紫雲, 又在先正墳墓之鄕。昨日所下傳敎中, 絡賢二字, 改以紫雲書出。配享位設祭云, 亦有例。金文元公·朴文純公祠板, 承旨一體奠爵, 祭文, 令內閣詞臣撰進。絡賢書院致祭, 不但已有成命, 此地卽先正杖屨之所, 而朱夫子主享, 先王李文純·李文成·趙文正·成文簡·金文元, 東西配侑, 其可謂盛矣。其中, 一先正追配之舊甲重回, 事亦不偶。才命旋寢, 心有所缺然, 依初下敎致祭, 主享位祭文, 當製下, 配位祭文, 亦令內閣撰進。傳曰, 陶山書院致祭後, 業欲下敎而未果。況於宰臣李憲默陞資之後, 亦不可一爲一否。先正李滉奉祀孫, 令該曹隨品復職調用。先朝紫雲書院致祭時, 有錄用子孫之用, 此亦繼述之一端。先正李珥奉祀孫, 或支孫間, 亦令該曹錄用。
八月, 傳曰, 今日卽我先大王建儲之日也。小子纘承丕緖, 適覩舊甲之重回。顧此追遠孺慕, 無處可展。日前豎碑, 駐臨舊基, 此特紀述盛蹟, 豈足爲闡揚之擧? 況今先朝寶鑑, 方令開局纂修, 擬俟事功之就訖者, 竊有深意存焉。然於是乎, 不可無載舊錄孤之事, 忠獻公金昌集·忠文公李頤命·忠愍公李健命·忠翼公趙泰采祠版, 遣承旨致祭。春初, 四大臣子孫, 有調用之命矣。尙多未收用之人, 今日政, 竝令備擬。
六年壬寅正月, 敎曰, 祠院之追享新設, 邦禁至嚴, 諸道此弊, 庶幾止息。而惟此嶠南一路, 尙不從令, 因緣春曹, 圖得關題, 或卽舊而追配, 或乍黜而旋享, 鄕黨成蠻觸之場, 良丁占隱匿之藪者, 使之一倂毁黜, 來頭段, 除非筵稟定奪, 毋得自禮曹擅行之意, 著爲令甲, 嚴飭該曹, 仍爲發關, 知委於本道及七道·兩都。
七年癸卯正月, 傳曰, 逖矣關西, 距京夐越, 尙無怪乎土俗貿貿。至若湖西·海西, 皆是先正俎豆之鄕也, 杖屨之所也。不幸近日, 承訛襲訛, 因疑傳疑, 未見有衛正闢邪之效, 職由予忝任君師之職, 敎未下究之致, 豈道內一二人士之罪也? 予方反省歉歎, 儻使先正在世, 世道胡至於此? 此時曠世之感, 尤不容已。西原華陽書院·海州石潭書院, 分遣閣臣及近侍之臣致祭。而西原則獨享宋文正, 而海州則趙文正·李文純·成文簡·金文元·宋文正五先生, 與李文成配食云。祭文, 亦當親撰以下矣。適値歲首, 宣傳下行, 予意竊以爲自下要致合, 在於是故也。
七月, 傳曰, 向因松留應旨疏, 太學生林克疇等三人, 有幷享崇節祠之命, 而伊後, 取考文蹟, 本祠主享, 卽故府使宋象賢等三忠臣也。若以三學生幷享, 則位次旣有難便之端。且以事蹟言之, 彼是勝國節死, 此卽本朝忠臣, 未必幷享一祠, 況克疇等, 俱以太學生竝殣, 本府學宮之傍, 別建一間屋宇, 以爲安藏祠板之所事, 下諭于開城留守。崇節祠, 纔下致祭之命, 此則依例擇日, 待香祝下去, 留守致祭後狀聞。林克疇等建祠後, 亦令留守擇日致祭。
右承旨徐有防啓, 松都三太學生祠屋, 已畢役, 依古例, 宣額一節, 令藝文館備望受點後, 使禮郞齎去鐫揭, 似宜。敎曰, 禮郞往來有弊, 使留守擧行。
八年甲辰八月, 陵幸時, 到坡州, 傳曰, 聞本邑豐溪洞, 卽忠臣朴泰輔·吳斗寅·李世華三人竝享所, 而斗寅之孫, 因其閣臣陪從, 今日遣提學吳載純致祭。傳曰, 牛·栗兩先正基在本邑, 而不在輦路, 雖不及致祭, 見邑誌, 紫雲書院, 先正文成主享, 坡山書院, 文正·文簡父子竝享之。在朝家尙賢之意, 豈無致侑之擧? 紫雲書院·坡山書院, 遣承旨, 明日致祭。
京幾儒生鄭東羽等疏言, 麗朝忠臣南乙珍·趙狷, 宜建祠, 安侑於所居之地, 以樹風聲。上以事蹟卓異, 特命許施。
十年丙午二月, 慶尙道安東儒生等疏, 請文正公金尙憲西磵祠額。答曰, 先正系貫是府, 遯跡是地, 是府·是地, 烏可不以先正侑之祠, 以慰嶺人景仰之思? 爾等雖以陞院爲說, 予以爲就其祠宣額, 不改舊貫, 庶不悖於木石與居之素守。八月, 遣承旨, 宣額致祭。
傳曰, 安東府先正文正公金尙憲西磵祠宣額時, 遣近侍致祭, 朝因納言疏語, 到文忠節義, 有所起感, 際此賜額文正之祠, 事可謂不偶然。江華忠烈祠, 卜日致祭, 以示朝家尙風之意。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