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納妃六禮考說
儀禮士昏禮及集禮納后儀, 六禮, 皆遣使, 而惟納采·問名, 同命一使, 先行納采禮, 使者, 出門外, 復入, 行問名禮, 今從之。
儀禮·集禮六禮, 惟納徵不用雁, 而其餘五禮, 皆用雁。納采·問名, 旣一使兼行, 而儀禮·集禮, 皆無用二雁之說。今以納采禮畢, 主人左右, 以雁出門, 還授掌畜者, 以行問名禮之意, 補入。
問名·納吉二禮, 旣補入, 其敎書及答箋文, 固不敢擅議, 而謹考五禮儀, 納采·納徵·告期等敎書與答箋, 皆用大明集禮所載唐朝制表式。今此所補, 亦宜同用, 故以唐朝之式補入。
集禮納后儀, 納徵用束帛·穀·珪, 謹按周禮, 玉人·穀·珪。天子, 以聘女, 大璋, 諸侯, 以聘女, 士昏禮註亦云, 諸侯納徵, 用大璋。皇明親王昏禮, 納徵, 亦以大玉, 加於束帛。此是禮之大節, 宜不可闕, 而旣不載於原儀, 不敢擅便, 恭俟稟定。
五禮儀, 稱請期爲告期, 蓋儀禮註, 男家始請而終告, 謂之告期, 無害本意, 今仍之。
納后六禮, 自漢以來, 皆命使持節, 集禮納后, 命使, 亦必有節品。本朝, 無用節之事, 今不敢議。
五禮儀, 命使, 皆親臨勤政殿, 而獨於奉迎時, 發命於所御內殿。今按集禮, 自納采至奉迎, 皆於奉天殿命使, 今從集禮。
后第行禮時, 集禮, 則制書南向置案, 而使者, 立於其前西向, 五禮儀, 則使者, 南向立, 而敎書案, 置於其前西向, 是固各有所據, 而命使時, 出闕門, 敎書, 由中西, 使者, 由東, 不必於行禮時獨異, 故從集禮。
婚禮, 六曰親迎, 而左氏曰, 王者, 至尊無敵, 無親迎之禮, 故歷代納后及大明集禮·本朝五禮儀, 皆以命使, 奉迎代之, 而自皇太子以下, 皆親迎, 今幷從之。
集禮, 冊后與奉迎, 同時命使, 而先後行禮, 五禮儀, 則命使冊妃後, 更以他日, 又命使奉迎。今欲從集禮, 則冊封·奉迎·同牢, 同在一日, 慮有窘速之患, 欲從五禮儀, 則六禮, 五命使之後, 又一命使, 禮節太數, 此誠爲窒礙難便之端。然念旣行冊禮, 則恐不可一日於私第, 且同日三禮, 自是皇朝之所常行, 則亦無難行之義。況集禮命使, 旣在鷄晨, 而同牢, 在於晡後, 五禮儀, 奉迎命使, 在於晡後, 而王妃入宮, 在於初昏, 此不但古禮之在於昏後, 時辰早晩, 亦有商量, 故今以冊妃·奉迎, 同日行禮之意編入, 而但集禮, 則冊封使之外, 別有奉迎使, 各去行禮, 各歸復命, 今以一使, 兼行兩禮, 亦涉苟簡, 恭俟稟定。
集禮, 冊后後皇后陞座, 有內外命婦四拜禮, 而五禮儀, 無之。外命婦, 雖不可進參於妃第, 行禮之時, 妃家私親, 亦不可無拜於冊禮之後, 故今依集禮補入。
集禮, 皇后出私第, 乘輿, 至中門外, 乘輅, 其入闕至大次, 亦降輅乘輿, 至內次。五禮儀, 出私第時, 則有乘輿節次, 而入闕時, 則降輦而直入大次, 似是闕漏, 故今依集禮補入。
五禮儀同牢章, 設御座於室內, 鋪二褥席於東西, 而皆有衾枕北趾。今按儀禮士昏禮及集禮納后儀, 皆無設衾枕之文, 況設幄於內殿正中, 而行同牢, 尤非設衾枕之地, 今從集禮。
集禮同牢章, 設皇帝·皇后兩御洗於御幄之外, 儀禮同牢, 亦有盥洗之節, 今依集禮補入。
集禮納后儀, 冠服章曰, 皇帝臨軒, 命使皆服衮冕·同牢服·通天冠·絳紗袍, 五禮儀, 惟納采命使·殿下具冕服, 其餘命使及同牢, 皆服遠遊冠·絳紗袍。同是命使, 則御服, 恐不宜異同, 今從集禮, 以命使皆冕服同牢服遠遊冠·絳紗袍載錄。
集禮, 命使時, 有承制官, 立丹階上, 宣制於使者, 乂有捧制宮, 捧制書, 降陛授使者。五禮儀, 只有傳敎官, 捧敎書, 降陛宣敎, 而仍以敎書授使者, 是一人而兼二任, 事涉苟簡。謹考英宗朝己卯嘉禮儀軌, 有捧敎官名色。今從集禮, 宣敎官, 宣敎於階上, 而捧敎官, 降階, 授敎書於使者。
五禮儀, 使者, 至妃氏第, 行禮畢, 出大門, 西向立, 主人, 東向四拜而送。蓋北向, 則宣其爲四拜, 而東向, 則用主拜客之禮, 再斯可矣。集禮, 主人, 送使者於門外, 元無拜禮。今參酌二書, 以再拜載錄。
五禮儀納妃儀, 納采後, 有主人告祠堂之禮, 而王世子納嬪, 則納采後與親迎時, 再有之。集禮納后·納妃, 主人, 告祠堂, 皆無所見。今於納嬪儀, 亦依納妃儀, 以納采後一告載錄。
今之綵輿·腰輿, 有二樣, 用處亦稍異, 而五禮儀, 無腰輿, 皆云綵輿。今亦依五禮儀, 通稱綵輿。
集禮六禮, 命使與行禮, 皆有禮物, 陳於制書之次。今考前後嘉禮儀軌, 亦有禮物, 而每於行禮前後, 所司自外輸納於妃氏第, 旣是五禮儀之所不言, 故今不敢載錄。
大明集禮儀節, 比之五禮儀如詳, 故往往依集禮補入, 而若其二書差殊, 各有所據, 無甚得失者, 悉遵五禮儀載錄。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