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祠
三聖祠, 在黃海道文化縣九月山, 享桓因·桓雄東史補遺云, 桓因, 檀君祖, 桓雄, 檀君父。·檀君。春秋, 降香·祝, 致祭。
端宗卽位年壬申, 慶昌府尹李光齊〔李先齊〕疏曰, 臣修史草, 至戊申, 有右議政致仕柳觀上書曰, 文化縣, 臣之本鄕, 父老云, 九月山, 是縣之主山, 在檀君時, 名阿斯達山。山之東嶺, 高大逶迤, 其山之腰, 有神堂, 不知創於何代。北壁有檀因天王, 東壁有檀雄天王, 西壁有檀君父王, 縣人稱之, 曰三聖堂。其山下人居, 亦稱聖堂里。堂之內外, 烏鵲不棲, 麋鹿不入, 檀君入阿斯達山爲神, 此山之下三聖堂, 至今猶存, 其跡可見。縣之東有地名藏唐京, 父老, 傳以爲檀君之都, 或者以爲, 檀君初都王儉城, 今宜合在箕子廟。蓋檀君, 與堯竝立, 至箕子千有餘歲, 豈宜下合於箕子之廟歟。臣先齊夷考三國遺史, 有曰, 檀君王儉, 以唐堯卽位五十年庚寅, 都平壤, 始稱朝鮮, 又移都白岳山阿斯達, 御國一千五百年。周武王卽位, 封箕子於朝鮮, 檀君又移於藏唐京, 還隱於阿斯達, 爲山神, 壽一千九百八歲。在壇君離平壤, 四百餘歲, 而還隱於阿斯達, 爲神, 則爲君於斯, 爲神於斯, 不厭於此地, 明矣。箕子, 傳四十代, 燕人衛滿, 都王儉城, 傳二世, 高句麗傳七百五歲, 新羅竝二百餘歲, 高麗王氏, 傳四百餘年, 則檀君之去平壤, 遐哉邈矣。其肯顧戀於平壤乎? 且爲山神, 致土人之尊祀, 豈有樂遷於平壤, 與東明王同廟哉。遺事註云, 桓因天帝, 卽柳觀書所謂檀因也。桓雄, 天帝之庶子, 卽所謂檀雄也。邃初之人, 不忘其本, 創立祠宇, 改桓爲檀, 號稱三聖, 果不知創於何時也。向者移檀君於平壤, 而置二聖於何地? 是檀君不獨起怨於土人, 二聖, 必有作厲, 爲害於民矣。臣愚以爲, 修葺舊堂, 新作神像, 若中朝朝天宮列宿之像, 又如三叉河海神之容, 分坐左右, 尊敬如舊, 命遣朝官, 致告聖堂, 以祈陰祐, 則豈無昭格降福耶? 或者以爲, 天帝降於檀樹下, 生檀君, 事涉怪誕, 不足信也。然神人之生, 異於常人, 簡狄, 呑玄鳥卵而生契, 姜源, 履帝敏而生后稷, 此中國上世之事, 豈易議爲也? 伏惟殿下, 聿遵世宗之念, 延訪大臣, 究論天帝降子於檀樹之源與去遷主作怪之由, 廣問耆老之人, 改建聖堂之主, 幸甚。
成宗三年壬辰, 立桓因·桓雄·檀君三聖祠于文化之九月山, 依平壤檀君廟例, 歲送香·祝, 以祭之。從黃海道觀察使李芮之請也。
英祖四十一年乙酉十二月, 命設櫝於三聖廟, 仍致祭。先是成宗朝, 建三聖廟, 位版以土造成, 年久毁傷, 禮判沈鏽, 以聞。上遂遣禮官, 以木爲櫝於三聖位版, 仍命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