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肅宗七年辛酉五月甲寅二日。, 行冊妃仁顯王后閔氏。禮。
乙丑十三日。, 行親迎禮于於義洞本宮。
先是, 六年庚申十月, 仁敬王妃, 昇遐。明年辛酉正月, 王大妃, 命下禁婚揀擇之令。
領府事宋時烈等啓曰, 齊體之喪, 次於父母, 春秋傳以爲, 名雖朞, 而其實三年也。慈聖殿下, 以未有國本爲憂, 有此下敎, 爲宗社計矣。但朞年之前, 遽行六禮, 事係廢經行權, 臣等, 不敢輕議。王大妃不從。
三月, 因禮曹啓, 敎曰, 雖前妻所生, 旣已後娶, 則便是父母俱存之人, 不可拘礙, 一體捧單。
禮曹啓, 取考辛亥謄錄, 大殿·中宮殿, 棗·栗·腶脩之禮, 兩慈殿, 除腶脩, 只行前後四拜。古者, 與尊者相見之時, 皆有執幣之禮, 今於朝見時, 宜用腶脩, 大臣之意, 亦然。
敎曰, 一體擧行。
四月十三日, 行納采禮。上具冕服, 御仁政殿, 文武百官, 行禮, 回班相向。正使領議政金壽恒, 副使兵曹判書李䎘, 行禮, 受敎書, 盛綵輿, 細仗前導。至本家, 移接於義洞故相臣洪重普家, 行禮, 設外宣醞, 受答箋, 詣仁政殿, 復命。
四月二十日, 納徵。二十五日, 告期。五月初二日, 冊妃。十三日, 行親迎禮, 仍行同牢宴于儲承殿。十四日, 行朝見禮。
七月初一日, 行冠禮。
承政院啓, 冊妃後, 新除官, 宜有詣別宮謝恩之禮。允之。又啓, 冊妃後, 宜有分政院。
敎曰, 令該曹差出。
二十八年壬午十月庚辰三日, 行冊妃仁元王后金氏。禮。庚寅十三日。, 行親迎禮于於義洞本宮。
七月, 禮曹判書金鎭龜啓, 當代異姓八寸親, 不爲禁婚, 亦不捧單子。而今此採擇, 有異於前, 兩王妃親屬, 亦當有限寸數區別之擧, 歷考前例, 曾無定式之事。右議政申琓曰, 我朝中宗·宣廟·仁廟, 似有可據之例, 而禮曹文書, 旣無可考, 以中朝見之, 則未有后族寸數區別之事。上命議于諸大臣。領議政徐文重以爲, 當代異姓之親, 旣已稟定寸數, 今此兩王妃切近親屬, 不可無別, 後宮家, 似無異。同領中樞尹趾善·左議政李世白議, 與領相同。
敎曰, 依議施行。
禮曹啓, 請更議大臣寸數定限。徐文重以爲, 王妃近屬, 雖不如無故之家, 與當代親屬, 事體自別, 寸數固宜有減。該曹, 當依異姓親寸數定限例, 稟旨擧行, 而每請收議, 殊無設官分職之意。諸大臣議亦同。命如議施行。
禮曹又啓, 王妃同姓之親, 似當視當代親屬, 減一二寸, 異姓之親, 視同姓, 又當減一·二寸。而後宮親屬, 旣無禮文, 終難臆斷。
敎曰, 王妃同姓親, 減一寸, 異姓親屬, 視同姓, 又減一寸, 後宮親屬, 視王妃親屬, 減一寸, 爲可。
八月, 判書李寅燁疏言, 仁顯王后初朞, 甫過未及改月, 而再揀已定, 都監方設, 竊以爲太遽也。傳曰, 必三年然後娶。昔我宣·仁兩朝, 皆於三年後, 始行嘉禮。稽之古禮, 證之祖宗朝古事, 則今日之擧, 毋亦不合於禮乎。或斷嗣〔繼嗣〕未成, 文毋〔父母〕有命, 則雖違禮制, 猶有設也。今日事勢, 旣異於此, 如曰初揀已行, 則抄選旣定之後, 奉之別宮, 以待三年, 始擧褥儀, 亦無不可。
批曰, 卿於大禮, 創生別見, 予未可知。第令議大臣稟處。疏末事, 尤涉不韙也。又敎曰, 判書疏陳, 旣涉妄率, 不必議大臣, 置之。
禮曹啓, 嘉禮時, 納采·納徵·告期敎書及本家答箋, 宜依前例, 令藝文館擧行。允之。又啓, 嘉禮時寶式, 王妃之寶, 命都監, 宜依此篆刻。允之。又啓, 同牢宴處所, 定於時御所何殿? 命行於光明殿。又啓, 嘉禮後, 例有別科, 戊寅別試初試, 分京外, 取六百人, 請依此試取。允之。
左議政李世白箚, 批曰, 節使, 仍兼奏請, 自有已行之禮, 令該曹兼行。
九月, 命嘉禮冊妃時, 正使, 以大臣差出, 著爲式。
九月十七日, 納采。二十日, 納徵。二十六日, 告期。
十月初三日庚辰, 冊妃, 十月十三日庚寅, 行親迎·同牢宴。
敎曰, 內殿冠禮, 以開月推擇。
十月, 承政院啓, 冊妃後, 新除大小官, 宜詣別宮, 謝恩。允之。
禮曹判書金鎭龜啓, 嘉禮後, 中宮殿入闕後, 王世子及嬪宮, 當有朝謁之禮。上曰, 戊寅大禮時, 昭顯世子, 遠在瀋陽, 辛酉年, 未有春宮。此事, 無可據之前例, 參酌擧行。
備忘記, 納采正使左議政李世白·副使判書金鎭龜, 納徵時正使李世白·副使金鎭龜, 告期正使李世白·副使金鎭龜, 都提調左議政李世白, 各鞍具馬一匹, 都廳司成李震壽, 進圭都承旨趙參采·左通禮李稷, 竝加資, 餘各施賞, 有差。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