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樂章原儀, 俗節。○永寧殿同。
迎神。熙文之樂。世德啓我後, 於昭想形聲。肅肅薦明禋, 綏我賚思成。
奠幣。熙文之樂。菲儀尙可交, 承篚將是帛。先祖其顧歆, 式禮心莫莫。
進饌。豐安之樂。執㸑踖踖, 登我俎豆。俎豆旣登, 樂且和奏。苾芬孝思, 維神其佑。
初獻。保太平十一聲。熙文。列聖開熙運, 炳蔚文治昌。願言頌盛美, 維以矢歌章。
基命。於皇聖穆, 浮海徒慶。歸附日衆, 基我永命。
歸仁。皇矣上帝, 求民之莫。乃眷奧區, 乃遷明德。仁不可失, 于胥景從。其從如市, 非我之私。非我之私, 維仁之歸。維仁之歸, 誕啓鴻基。
享嘉。於皇聖翼, 祇服厥辟。聖度繼志, 眷倚斯篤。大享以嘉, 景命維僕。
輯寧。雙城澶漫, 曰維天府。吏之不職, 民未按堵。聖桓輯寧, 流離卒復。寵命是何, 封建厥福。
隆化。於皇聖祖, 遹駿厥德。仁綏義服, 神化隆洽。憬彼島夷, 及其山戎。孔淑以懷, 莫不率從。航之梯之, 款我繹繹。於赫厥靈, 邇妥遠肅。
顯美。於皇我聖考, 戢難保宗祏。謳歌輿望隆, 敦讓顯美德。貞明。思齊聖母, 克配乾剛。戡定厥亂, 贊謀允臧。猗歟貞明, 啓佑無疆。續儀, 顯美·貞明, 合爲一章。
龍光。天予方懠, 邦人憂惶。聖考入奏, 忠誠以彰。媚于天子, 赫哉龍光。
重光。於皇宣祖, 峻德重光。格天昭誣, 正我宗祊。抗義除凶, 奠我封疆。受釐啓後, 悠久熾昌。續儀
大猷。列聖宣重光, 敷文綏四方。制作旣明備, 大猷何煌煌?
繹成。世德作逑, 率維敉功。光闡太平, 禮樂方隆。左籥右翟, 曰旣九變。式昭光烈, 盡美盡善。
亞獻·終獻。定大業十一聲。○昭武。天眷我列聖, 繼世昭聖武。庶揚無競烈, 是明歌且舞。
篤慶。於皇聖穆, 建牙于翔。遹篤其慶, 肇我王迹。
濯征。頑之豪, 據雙城。我聖桓, 于濯征。狙獷亡, 拓我疆。
宣威。咨麗失馭, 外侮交熾。島夷縱噬, 納寇恣睢。紅巾炰烋, 元餘奰屭。孼僧跋扈, 胡魁陸粱。於皇聖祖, 神武誕揚。載宣天威, 赫赫堂堂。
神定。愾我敵, 戒虎貔, 鼓厥勇, 若翰飛。動九天, 正又奇, 螗斧亢, 旋自糜。竹斯破, 孰我支, 耆定武, 神之爲。
奮雄。我雄我奮, 如雷如霆。胡堅莫摧, 胡險莫平。連連安安, 奏我訊馘。神戈一揮, 妖氣倐廓。無侮無拂, 祚我東國。
順應。麗王拒諫, 敢行稱亂。我運神斷, 我師我返, 天人協贊。
寵綏。義旗載回, 順乃多助。天休震動, 士女悅豫。徯我寵綏, 壺漿用迎。旣滌穢惡, 東海永淸。
靖世。彼孤臣, 煽禍機, 我皇考, 克炳幾, 神謀定, 世以靖。
赫整。島夷匪茹, 虔劉我圉。愛赫我怒, 爰整我旅。萬艘駕風, 飛渡溟渤。乃覆其巢, 乃擣其穴。譬彼鴻毛, 燎于方烈。鯨波乃息, 永奠鰈域。
永觀。於皇列聖, 世有武功。盛德大業, 曷可形容? 我舞有奕, 進止維程。委委跎跎, 永觀厥成。
徹籩豆。雍安之樂。卬盛于豆, 于豆于籩。有飶其香, 來假僾然。我禮旣成, 告徹維虔。
送神。興安之樂。禋祀卒度, 神康樂而。洋洋未幾, 回我倐而。霓旌髣髴, 雲馭邈而。
續五禮儀云, 舊樂, 凡九章, 後添重光一章, 爲十章。英祖癸亥, 以有乖九成之制, 收議諸臣, 合顯美·貞明兩章爲一章, 以準九成之數。
太祖四年乙亥, 親享于新廟, 改製新樂章。
世宗七年乙巳, 上謂吏曹判書許稠曰, 詩間歌魚麗, 書笙鏞以間, 則堂上堂下之樂迭奏明矣, 而今一時同奏, 吾以爲非也。且我國本習鄕樂, 宗廟之祭, 先奏唐樂, 至於三獻之時, 乃奏鄕樂。以祖考平日之所聞者用之何如? 其與孟思誠議焉。是年, 禮曹啓, 宗廟祭享, 用古制而交奏鄕唐樂, 文昭·廣孝殿, 從俗禮而全用唐樂, 互相牴牾。請鄕樂無用於宗廟, 只用於文昭·廣孝殿終獻。從之。上詣廣孝殿行別祭, 王世子亞獻, 始交奏鄕樂。
十四年壬子, 朴堧啓曰, 前此宗廟及朝會樂, 殿下陞降出入隆安之樂, 竝用八句黃鍾。今朝會樂, 旣改用六句黃鍾, 宗廟樂亦當改用六句。且宗廟祼鬯奠幣初獻等樂章, 皆頌功德, 登歌作於堂上, 文舞作於堂下, 而獨亞終獻軒架, 則只作昭武之舞而無歌詞矣, 宜依朝會樂, 製武舞歌詞, 竝製歌詞。下禮曹。上從之。
上嘗謂朴堧曰, 文武二舞歌詞一章之內, 頌太祖·太宗功德未盡, 更加一章加何? 堧曰, 上敎誠是矣。上曰, 磨勘以聞, 可也。堧曰, 一章之內, 兼頌太祖·太宗功德未洽。願各頌功德, 別爲二章, 而詞各八拍, 作舞時, 一變頌太祖, 二變頌太宗, 相次頌德, 而至六變, 終於太宗, 樂闋而退。
二十七年乙丑, 上以祖宗積累之深, 締結之艱, 後王不可不知, 乃命權踶·鄭獜趾等, 撰述穆祖以後肇基之跡, 名曰, 龍飛御天歌, 撰一百二十五章, 命於宮中鋟梓, 賜群臣, 以爲朝祭宴享之樂辭。
三十年戊辰八月, 儀註詳定官啓, 宗廟祼鬯奠幣, 一時行禮, 而各有樂章, 章八句。今依宋制, 祼鬯與奠幣, 各爲一章, 章八句改製宜矣。上從之。
世祖六年庚辰, 考定保太平·定大業二舞, 上以世宗所定定大業·保太平樂舞, 歌詞句數多, 數刻之間, 難以盡奏, 故師其意而略之。且無進饌·徹籩豆·送神樂, 崔恒等請, 上制之, 上命恒制其詞, 親祭宗廟奏之。
四月, 以保太平·定大業, 爲祀圓丘享宗廟之樂。初世宗考定雅樂, 以景安·肅安·雍安·壽安之樂, 奏之于宗廟, 又製隨月用律之樂, 以用於宴享會禮。最後, 朴堧上疏言, 俗樂作於土俗, 如雅頌之有國風, 不必盡廢, 宜釐正, 以爲上下通用之樂。世宗, 遂以國初鼓吹樂, 寓以雅音旋宮之法, 製爲保太平·定大業等舞曲, 俾用於宴享會禮之終。及上初卽位, 親享宗廟, 還御慶會樓, 設飮福宴, 見保太平·定大業之舞。顧謂鄭麟趾曰, 觀於此, 可以知祖宗剙業之艱, 世宗制作之盛也。亡何, 命以樂學及慣習都監, 合爲一司, 稱樂學都監。雅樂署及典樂署, 合爲一司, 稱掌樂署。齊郞·舞工·樂生屬於左坊, 樂工屬於右坊, 樂生稱嘉成郞·左坊令。乃敎曰, 制禮作樂, 非聖人不能。故歷世千萬, 無或有更張者, 聖人出世難故也。世宗以天縱聖智, 製諸樂舞, 未及用之。若此時不擧, 後將廢棄, 豈不惜哉? 自今肄定大業·保太平·發祥·鳳來儀等禮樂, 而盡廢舊樂。其人物軒架之數, 肄習節目, 速議以啓。遂以梁誠之·成任爲樂學都監提調, 敎習禮樂。上別創曲譜, 以上一至上五·下一至下五, 爲慢中數三調之紀, 而凡居中者爲宮, 自宮以上爲數, 自宮以下爲慢, 故雅之淸黃爲俗之上二, 淸林爲五上, 黃鍾爲下三, 濁林爲下五, 皆不循襲世宗朝保太平·定大業之曲譜。又罷雅樂舊制, 代以俗樂新制樂, 堂上有絃歌而無匏竹, 堂下有匏竹而無絃歌, 俗樂, 堂上·堂下俱有絃歌·匏竹, 又雜以觱栗·琵琶之器, 雅樂迎神, 各以天地人異其數, 天神六成, 地祗八成, 人鬼九成, 其餘祼獻以下, 堂上陰呂, 右轉畢曲, 堂下陽律, 左旋畢曲, 陰陽合聲, 相間迭奏。每節各一成, 俗樂無分天人, 自迎神至三獻, 皆各奏九成。又各有引入引出, 爲十一聲, 而圓丘堂上堂下, 俱用夾鍾徵音, 起調畢曲, 宗廟堂上堂下, 俱用黃鍾淸宮, 起調畢曲, 有陽無陰, 有倡無和, 故亦無左旋右轉之節, 通一祭。凡四十七成, 皆出睿聖裁定, 諸臣莫能窺其制作之微旨。先是世宗朝定大業·保太平歌詞, 全用龍飛御天歌十五章, 至是以非祀享樂歌, 命崔恒改撰樂章。
十年甲戌, 親祀宗廟, 奏新製定大業·保太平之樂。宗廟迎神, 軒歌作保太平之樂, 保太平之舞作。奠幣, 登歌作保太平之樂, 保太平之舞作。進饌, 軒架作豐安之樂。依宋史禮樂志, 有樂無聲。初獻, 登歌作保太平之樂, 保太平之舞作。亞獻, 軒架作定大業之樂, 定大業之舞作。終獻, 軒架作定大業之樂, 定大業之舞作。徹籩豆, 登歌作雍安之樂。依宋史禮樂志·大明諸司職掌, 有樂無聲。
送神, 軒架作興安之樂。依宋史禮樂志·大明諸司職掌, 有樂無聲。
依杜氏通典, 唐麟德二年, 文舞改用功成慶善樂, 武舞改用神功破陳樂, 改舊文舞爲保太平之舞, 武舞爲定大業之舞。依文獻通考, 唐高祖時, 郊廟禮, 初獻作文舞之舞, 亞獻·終獻作武舞之舞, 太廟降神文舞。舊制, 文舞退, 武舞進, 軒架作舒安之樂, 舞者立定, 樂止。今改保太平之舞退, 定大業之舞進, 二舞進退之間, 不別奏樂。六佾, 每佾人數, 如其佾數。
成宗十一年庚子, 金宗直, 以永寧殿用樂與宗廟異, 乃啓曰, 臣嘗記世祖之言, 於穆淸廟祀文王之詩, 而用之郊, 用之廟。我國保太平·定大業之樂, 通用於宗廟·永寧殿, 亦可也。臣觀龍飛詩, 非徒述太祖之功, 兼記桓祖已上四祖之德, 永寧殿用樂, 合依世祖之敎。上以爲然。
十六年乙巳二月, 上以永寧殿宗廟用樂不同, 命禮曹考奏。禮曹判書李坡啓曰, 考之文籍, 未有記載。但臣於世祖廟尊禮尊號承旨, 聞世祖下敎曰, 淸廟祀文王詩, 而用之郊, 用之廟。今保太平·定大業之樂, 可以通用於永寧殿, 用俗樂。今且從五禮儀。
宣祖二十三年庚寅, 禮判黃廷彧啓, 廟享奏樂, 只用國初創定若干章, 而今則分侑諸廟, 事功各異, 不相合着。請各撰一章。上命廣議施行。其後各室撰進樂章, 而樂工無協律者, 不能被管絃, 乃用舊文。
仁祖四年丙寅閏六月, 命議廟樂, 別製宣廟樂章。先是知經筵事吳允謙啓, 太祖樂章, 當用顯美·隆化, 太宗樂章, 當用龍光, 而四祖旣遷之後, 四祖樂章, 仍用於宗廟, 故至於第一二室所用樂章, 至於六七室。樂章紊亂, 至爲未安, 且各室當竝有樂章, 而有尊號位, 則有樂章, 他室則無樂章, 亦甚久缺。請令禮官, 博考以改。禮曹啓, 竊査樂學軌範宗廟時用樂章, 則初獻, 其曰基命, 穆祖樂也。曰輯寧, 桓祖樂也。曰隆化, 太祖樂也。曰顯美, 曰龍光, 太宗樂也。曰貞明, 元敬王后樂也。曰大猷·繹成, 世宗樂也。亞獻·終獻, 其曰篤慶, 穆祖樂也。曰濯征, 桓祖樂也。曰宣威, 曰神定, 曰奮雄, 曰順應, 曰寵綏, 太祖樂也。曰靖世, 太宗樂也。曰赫整, 世宗樂也。此外, 世祖以下六室樂章, 不在於軌範。今之宗廟之祭, 四祖之樂, 則用於一二三四室, 隆化以下樂章, 則以次推移, 用於五六室以下, 其爲紊亂, 無論, 果如吳允謙所言。世祖以下列聖, 平時想皆有廟樂, 而經亂以後, 書籍散失。令春秋館考出實錄, 而如無見錄之處, 則令主文製進。上從之。
至是禮曹判書李廷龜啓, 實錄, 但有翼祖·宣祖[桓祖]祖·度祖·太祖·恭靖大王·太宗·世宗竝七室樂章, 而此外無之, 樂學軌範成於成宗末年, 而只載世宗以上之廟樂, 文宗·世祖·睿宗以下之廟樂, 不載焉, 無乃廟樂, 當從所尊, 故只贊太祖·太宗功德, 而其下, 則別撰樂章, 通用於各室耶? 其曰赫整, 乃世宗廟樂, 而辭意全贊島夷戡定之功, 故雖非最尊, 而亦有廟樂耶? 大猷·繹成·永觀等樂章, 曰世德作求, 率維敉功, 又曰於皇列聖, 世有武功, 此似是通用各室之樂章也。但宣廟則有光國·中興之烈, 似當別爲廟樂, 而特未及擧行耶? 至於四祖廟樂, 旣移永寧殿之後, 不當疊用於宗廟, 而因循疊用, 殆至於八九室, 極爲未安。今後四祖樂章, 只用於永寧殿, 而宗廟則自熙文·隆化而始用, 則似不至紊亂。各室樂章, 追製之事, 請更議大臣。允之。又啓宗廟樂章, 迎神·奠幣·進饌·徹籩豆·送神, 皆是列聖通用之辭, 而初獻, 則以熙文引入, 以基命以下八章及大奠繹成引出, 而爲一曲舞, 亞終獻, 以昭武引入, 以篤慶以下九章及永觀引出, 而爲一曲舞。以此觀之, 四祖旣祧之後, 太廟仍用四祖樂章, 永寧殿, 亦用太祖·太宗樂章, 明矣。必非放過之致, 亦非因循之過。蓋各室之樂, 則樂章長而奠獻易, 纔奏纔綴, 不成曲舞, 故作爲一樂, 始贊先德, 終贊列聖, 以爲通用之樂。是實周頌執競之遺意也。西漢, 則只就功德茂盛之處, 而製樂。宋朝·元朝, 似有各室之樂, 而其制, 不得其詳。至於皇朝, 太祖·太宗各有樂章, 而仁廟以下通用, 無乃樂學軌範撰定時參考此等典禮, 而爲之耶?
左議政尹坊右議政申欽以爲, 宣廟旣有光國中興之偉烈, 別撰以用爲宜。禮曹啓, 初獻及亞·終獻, 九章皆備, 而第考各章句數·字數, 則初獻通共七十二句, 三百八字, 亞·終獻八十七句, 三百二十八字。今以新撰樂章, 添入於初獻貞明之下, 而句數·字數, 與亞·終獻相稱, 則似爲宜當。上允之。
二十四年丙戌十二月, 禮曹啓, 廟樂停廢已至十年, 將自春享復用, 而似當有先告之擧。來正月朔祭時, 竝行告祭, 永寧殿同日別設爲宜。上允之。
孝宗二年辛卯, 仁祖祔廟時, 相臣金堉議, 我朝太祖以下, 德莫盛於世宗·成宗, 功莫大於世祖·中宗, 而未聞樂章, 只以保太平·定大業, 奏於享祭, 今於祔廟時, 製用樂章, 臣未敢知其必當於禮也。
顯宗六年己巳八月, 左參贊宋浚吉上箚曰, 太廟以保太平九章十一聲, 通用於各室初獻之時, 以定大業九章十一聲, 通用於亞·終獻, 其贊頌先德之章, 止於世宗時事, 而以下則闕焉。文昭殿未罷時, 所用樂章, 則各室各製之, 其意義所在, 誠未能曉。宣祖朝黃廷彧爲禮判, 請於太廟一室, 各撰一章, 俾安神道, 仁祖朝吳允謙, 亦有此請, 而皆不採用, 但爲宣廟, 別製樂章。孝宗朝權㻦, 以掌樂正, 疏請釐正, 而太廟所用之樂, 雖名以一樂通用, 而實則各室各奏一章。不但事功各異, 不相合着, 九章所奏, 止於九室, 太廟今爲十室, 則孝廟第十室, 無所可用之樂。不獲已以引出曲, 繹成章用之, 亞·終獻亦以引出曲, 永觀章用之。噫, 此何等地, 而其所錯戾, 一至此耶。且宣廟樂章旣有舊所用者, 又有新所制者, 太祖室, 只用一章樂, 而宣祖室, 則用兩章。皆甚未安。願令諸公卿雜議, 以新一代之禮樂。命議于大臣。
領中樞李景奭以爲, 太廟·永寧殿之樂, 雖似錯雜, 未得輕改, 意有存焉。惟我仁祖大王, 明倫紀於旣斁, 奉社稷而重興, 盛德偉烈, 卓冠千古, 別有樂章, 允浹輿情。領議政鄭太和以爲, 累代樂章, 到今追述, 旣不可, 宣祖廟已用樂章, 還爲省去, 亦不可。左議政洪命夏以爲, 自古帝王, 有功德, 則必有廟樂。旣爲宣廟, 別撰樂章, 則仁祖大王廟樂, 尙今闕焉, 孝宗廟室, 亦無可用之樂。兩廟樂章, 令諸臣姑先撰出似宜。
肅宗七年辛酉十一月, 禮曹啓, 今此仁敬王后禫祭後禮, 當一依乙亥仁烈王后禫後例擧行, 而本曹無可考文書, 實錄亦無見處。至於用樂一款, 不爲擧論, 而考見五禮儀, 魂殿四時·臘及俗節·朔望攝事小註, 若內喪在先, 則十五月禫後, 除服用樂, 朔祭則無樂有飮福。
禮曹啓, 永昭殿禫後用樂事, 旣啓下矣。取考樂學軌範, 則其中昭敬殿祭享用樂一款, 似當倣行。樂器名目, 軌範所載昭敬殿所用樂章, 不可仍用於今日。請今藝文館撰出, 使得以誦習。上可之。
禮曹, 又以宗廟祭享時, 奠幣·進饌, 旣有樂章, 今永昭殿亦有奠幣·進饌之節, 則不可無樂章。奠幣·進饌樂章, 亦請撰出。上從之。呂聖齊筵白, 永昭殿禫後, 山陵尙用哭泣之節, 而魂殿則用樂, 吉凶相雜, 請問於大臣·儒臣。領議政金壽恒等議, 五禮儀內表十一月練, 十三月祥, 十五月禫之制, 一遵古禮。十五月之後, 則三年己畢, 祭享用樂, 此固當然之禮, 固無可疑。至於今日, 仍行上食, 出於遵行近禮, 一時權宜之道。而山陵哭禮, 又倣先賢三年後上塚亦哭之文, 不可以此, 便爲三年之制未畢, 而遂廢禫後應行之禮也。儒臣議亦同。上敎曰, 十五月禫後用樂, 乃經常之禮。三年上食, 山陵哭禮, 或出權宜, 或倣古文, 則烏可以一時之權道, 廢應行之禮制乎? 其依禮文, 用樂可也。
二十二年丙子正月, 領議政南九萬上箚曰, 臣謹考宗廟·永寧殿登歌之樂章, 初獻用保太平十一聲, 而除仍入熙文·引出繹成二章, 則其間所用之聲, 實九章也。亞獻·終獻竝用定大業十一聲, 而除引入昭武·引出永觀二章, 則其間所用之聲, 亦九章也。此外又有初獻前迎神·奠幣·進饌三章, 終獻後徹籩豆·送神二章, 而未嘗參錯於兩樂九章之間矣。蓋我朝禮樂之制作, 始於世宗朝, 成於世祖朝, 定於成宗朝。是故, 兩樂章其稱述祖宗之功德者, 始於穆祖之浮海, 止於世宗之征倭, 其後則雖以世祖之受命中興, 成宗之身致太平, 皆無所稱述, 誠以樂旣備數, 不可添加故耳, 非有闕文而然也。至若仁祖朝相臣所撰宣祖朝廟樂重光一章, 推以義例, 尤有未安。若以祖宗功德言之, 則定樂之後, 世祖·成宗·中宗·宣祖, 竝是世室, 而只撰宣祖廟一章, 有若於世室之中, 有所取舍, 宣祖陟降之靈, 想必有怵惕不安其享者矣。以樂歌之節奏言之, 今以重光一章, 置之於定大業九章之下, 衍爲十章, 其於樂必九變之義, 大相徑庭。臣待罪樂院時, 有仁·孝兩廟, 定爲世室之命, 太廟世室, 自太祖至孝宗, 洽滿九數矣。臣於此, 竊以爲保太平·定大業, 皆滿九章之數, 到今誠不可加減, 宣祖朝追製一章, 雖曰剩數, 仍循用之, 以至四朝, 則到今亦不可刪去。若必欲就其中有所通變, 初獻·亞獻, 依前用保太平·定大業九章, 至於終獻, 變前日疊用定大業之規, 別成一樂, 以備九章, 而於其九章之中, 稱頌世室九住之功德, 則其於舊樂, 初無添改之嫌, 世·成·中三室, 皆得備樂。而宣祖朝追製一章, 雖於定大業, 以剩而減之, 得於終獻之樂, 備數而爲用。仁·孝兩廟揚厲頌美之道, 亦可無欠缺之歎。禮樂精微, 雖不敢與論, 論以事理, 稍似穩當。徐又考見前代曲章, 凡宗廟祭享, 初·亞·終三獻, 各用三樂者雖多, 而亞·終獻之竝用一樂者, 亦有之矣。今於太廟終獻, 疊用亞獻之樂而不爲別製者, 抑不知別有其義否乎? 今世詞臣及樂師, 皆無曉解音律者, 今雖草創制樂, 其比祖宗所製之樂, 無斑駁乖舛之議否乎? 今我四祖, 旣遷於永寧殿, 而四祖之詩, 猶用於宗廟, 此則或可曰以祖考之事, 歌之於子孫乎, 於永寧殿, 又用太祖·太宗·世宗之詩, 是以子孫之事, 歌之於祖考也。求諸古義, 旣不類, 揆以常情, 亦不合, 當初製作之本意, 誠有不可解者。如欲倣我朝文昭殿之制, 各室各製樂章而用之, 則保太平·定大業二樂, 皆將廢棄而不用。玆事至重, 今何敢輕有所擬議乎?
左議政柳尙運議, 於皇聖穆之詩, 歌於第一室, 思齊聖母之詩, 歌於第七室, 殊非据實稱述之意, 且有重光章, 別撰之例, 此該曹所以有收議之請也。保太平十一聲, 除引入·引出二章, 自基命至大猷九章, 詠歌於初獻之時, 而次第奠爵於各室之際。雖有第幾章奏第幾室之事目, 自是通用一廟之樂, 似非各奏各室之意也。蓋各室未滿九數之前樂章, 則不減於九數各室, 雖過於九數之後, 樂章亦不加於九數樂, 以九變爲禮故也。旣不以各室, 多少有所增損於樂章。若逐室稱述則不成九數, 或撰或否, 則嫌於取舍, 此其難處者也。宣祖廟歌章別撰之時, 該曹亦以添入爲難, 計其字數, 欲其相稱, 而猶未免有所逕庭於九章之義, 則到今別撰之議, 尤恐有窒礙難行者矣。
英祖十九年癸亥閏四月, 命釐正宗廟樂章。掌樂正李延德奏, 太廟·永寧殿樂章, 自穆祖至宣祖爲十章, 而以各室各奏一章之故。又以穆·翼兩朝樂章, 環奏於十一室·十二室, 誠爲未安。命議于大臣·儒臣。
領議政金在魯以爲, 遍考五禮儀及宗廟儀軌樂章條, 則世宗朝制禮作樂時, 定著初獻樂章, 除最初引入獻官熙文章, 最末引出獻官繹成章外, 正是九章。樂以九變爲成, 故其詞亦曰, 曰旣九變, 盡美盡善, 以此通奏於各室初獻之頃, 以成樂而已, 元非各室各奏一章也。若果各室一章, 則初獻太宗之樂, 何爲而至二章, 亞獻太祖之樂, 何爲而至五章乎? 況世宗朝, 大廟只有五室, 只當撰五章, 何必撰九章乎? 五禮儀成於成宗朝, 則世宗·世祖樂章, 何無撰進添入者乎? 其非各室一章, 明矣。謹按初獻九章, 其一穆祖樂也, 其二翼祖樂也, 其三度祖樂也, 其四桓祖樂也, 其五太祖樂也, 其六·其七, 竝太宗樂也, 其八元敬王后樂也, 其九摠述列聖文德也。亞·終獻, 除最初最末引入引出章外, 亦爲九章, 其一穆祖樂也, 其二桓祖樂也, 其三·其四·其五·其六·其七, 竝太祖樂也, 其八·其九, 竝太宗樂也。蓋世宗朝定著之意, 只爲稱述四祖之肇基王迹, 太祖·太宗之開國創業, 以爲千百代通用之樂, 而加減不得也。後來樂師, 不識制樂本意, 妄以分屬於各室, 而其詞與當室功德不襯, 故仁祖朝諸臣, 不悟其當正分屬之謬, 只認爲紊亂, 至請追撰各室所無之樂章, 而竟以事係重大, 只撰宣廟樂章以用之, 妄加於一成九章之外, 皆由於考之未詳, 而所謂紊者愈紊。惟其未正分屬之謬, 故宣廟樂章之追撰者, 循次而用於孝宗之室, 第十一室·十二室, 則以十章已盡, 故復用穆祖·翼祖樂章, 以致紊舛之益甚。今若一正其本, 則都無可疑。本者何也? 不過以九章, 通奏於一室之內, 而去其九章外誤謬之一章耳。肅廟甲戌後, 因李鳳徵之疏, 相臣南九萬·柳尙運之箚, 始略見此意, 所論明白, 而猶未洞析, 是可惜也。至於宣廟樂章, 旣是後人所誤添, 今旣明知世宗廟本意, 一遵五禮儀。而若於世室之中, 有所取捨, 宣廟陟降之靈, 想必怵惕不安云者, 誠爲切至之論。且初獻大猷, 乃摠述列聖文德繹成, 乃引出獻官之詩, 亞獻赫整, 乃太宗之樂也。故參判李世弼爲樂正時, 每章下附論, 辨此甚明, 而仁祖朝諸臣, 乃以大猷·繹成·赫整, 竝爲世宗之樂, 南九萬亦以爲, 稱述功德, 止於世宗之征倭, 其不能細考, 如此矣。今此樂章, 乃世宗朝所作, 故稱太宗, 或曰聖考, 或曰皇考, 豈有世宗之世, 預自爲廟樂之理乎? 且五禮儀文昭殿樂章, 則太祖·太宗·世宗·世祖·睿宗五室, 各有其曲, 而太廟則各室獻爵時, 通用九章, 一如當初定制。雖以世宗之大德, 世祖之大烈, 而不更追撰而添入者, 太廟之嚴, 不比文昭殿, 而九章之數, 不可增損也。且皇明之禮, 只有太祖·太宗廟樂, 而仁宗以下通用之。我朝當初定制, 實出於從周之義, 尤不可妄有變改也。左議政宋寅明以爲, 以殷周故事言之, 其樂章之見於詩者, 在殷, 則湯與高宗而已, 在周, 則自后稷公劉至文武成康而已。其或以此樂章, 通用於各室, 或各有樂章, 而被刪於聖人, 皆未可知。今我朝則旣有四祖樂章, 又有太祖·太宗·元敬·宣廟樂章, 又有列聖樂章, 以補其未備。永寧殿, 則以四祖樂章, 各用於當室, 而以列聖樂章, 通用於各室, 太廟, 則以太祖·太宗·元敬·宣廟樂章, 各用於當室, 而以列聖樂章, 通用於各室, 則雖不必別爲各室各章, 而亦可不至於如前紊亂矣。
敎曰, 頃者問議時, 莫曉制樂時九成之義, 因各室各奏之謬例, 有詢問之命。而聞首揆所陳, 其乃大悟。於戲, 英廟制樂之盛意, 至矣盡矣。今何更議? 釐正其謬例, 更復九成之制而已。但以其誤認各奏之故, 追入重光一章。而廟庭樂章, 至重且大, 百餘年已奏之樂章, 豈敢輕易拔之乎? 周頌雍篇, 竝述烈考文母之德, 商頌玄鳥篇, 亦有武丁孫子之稱。今以顯美·貞明二章, 合爲一章, 以備一成, 重光章亦爲仍奏, 則參以周商之詩, 可以旁證。遵聖朝九成之制, 更無紊亂之端。而第六·第八, 旣已合奏於六成, 則第七龍光章序次, 固若重光爲八成, 大猷爲九成。鳴呼, 九成之樂, 今復正矣。垂之萬代, 其可不易, 而敢損益於其間乎? 第六·第八章, 旣合奏, 其章名稱, 顯美·貞明之意, 分付該院。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