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補 遺棄兒收養事目
今上七年, 特頒字恤典則於京外。傳曰, “荒年饑歲, 吾民之顑頷顚連者, 孰非王政之在所拯濟, 而其中最無告·最可矜者, 童穉也。 彼壯者, 爲人傭保, 汲水·負薪, 尙可以資生, 童穉, 異於是, 掩身餬口, 莫之自力, 啼呼乞活, 無處可依, 至於道傍遺棄之類, 未知其間有甚事。 故要之無父母致此境, 設令有父母存焉, 飢寒切膚, 度不能兩全, 割情斷愛, 置之街巷, 以冀人之哀而救之也。 倘有仁人, 卽地收養, 誠幸耳, 不然而蹉過時日, 便無罪就死, 噫, 天地生物之意, 豈亶然哉。 國家之設置活人·惠民兩署, 卽醫藥濟死之意也。 民之有疾病, 猶且設官而救之, 況此童穉之或行乞或遺棄者, 比之疾病, 不啻緊急, 廣濟院·育嬰社之良法美制, 古今異宜, 有難一朝遍行, 而京師八方之所表準, 略倣遺規, 先從此始, 以爲就次取則之地者, 實合仁政之權輿。 予於日前偶然思及, 議于大臣, 僉謀旣同, 今何必持疑? 其令攸司, 爛熳講究, 諸凡合行事宜, 著成節目, 仍卽頒示中外, 俾各永久遵行。 若其豊歉之異例, 年月之定制, 不可無細加裁量, 區別差等, 而有親戚·有主家者, 搜訪寄托之道, 無子女·無僮僕者, 收養許給之法, 亦須務從纖悉, 俾有終始之惠。”
一, 荒歲行乞之兒, 以十歲爲限, 道傍遺棄之兒, 以三歲爲限, 五部隨聞見, 牒報賑恤廳, 自賑恤廳留養, 而行乞之兒, 荒年只限麥秋留養, 遺棄之兒, 勿拘豊歉, 依節目施行。
一, 行乞兒, 必以無父母·親戚·無主·無依之類爲準, 而該部吏隷·該里任掌輩, 或有符同瞞告之事, 重治勿施。 雖在留養之後, 父母·親戚·主家中如有來推者, 則取招於切隣, 詳査其來歷, 明白無疑然後, 自該部籍記月日, 捧侤音出給, 若其親戚及主家之形勢, 稍可接濟而全不顧恤, 故令行乞者, 另加搜訪, 嚴飭還付, 俾無更致流散之弊。
一, 行乞兒留養, 賑廳外·倉門外空閑處, 別設土宇, 以爲留接之所, 給糧參照賑廳式例, 自十歲至七歲, 一日每口, 米七合·醬二合·藿二立, 自六歲至四歲, 一日每口, 米五合·醬一合·藿一立計給, 使該廳庫直主管辦饋。
一, 遺棄兒, 當自該部, 隨所見報來, 而窮巷深僻之處, 郊外稍遠之所, 則部官雖未目覩, 有所及聞, 審驗收取, 移送賑廳。 大抵襁褓之兒, 遺棄道傍, 除非別有事故, 卽是萬不獲已, 割情之父母, 誠甚不忍, 無知之幼稚, 亦獨何辜? 其在惻隱之情, 宜急濟活之方, 不惟部官採問而已, 雖是過去之人, 如有目見之事, 卽付里任, 先送賑廳, 仍爲通及于該部。
一, 遺棄兒留養, 流丐女人中, 擇其有乳者, 每一人兩兒分授, 而乳女一日每口, 米一升四合·醬三合·藿三立計給, 雖非流丐, 如有自願取養之人, 而貧不自食, 難於飼乳者, 只授一兒, 每一日, 米一升醬二合藿二立上下。
一, 毋論行乞兒·遺棄兒, 如有自願收養者, 一依續典事目, 自賑廳成給立案, 而願爲子女者·願爲奴婢者, 各從其所願施行。不計良人·公私賤, 竝許收養者, 執持未滿六十日, 有始無終者, 勿施, 其父母族屬中三朔前推尋者, 倍償收養穀物, 許令還推, 救活後厭避者, 以叛主論, 威勢還奪者, 以枉法論。
一, 行乞及遺棄兒饋粥飼乳之節, 若不自官檢飭, 則易致有名無實, 每月終, 該廳郞官, 審其肥瘠, 察其勤慢, 不善饋粥之庫直, 不善飼乳之女人, 這這警責, 該部官員或忽收報, 該廳郞官不勤留養, 有所現發於廉探之時, 自賑廳草記論罪。
一, 行乞及遺棄兒中無衣之類, 依賑廳前例, 量宜造給, 乳女或有無衣者, 隨所見一體造給, 疾病之類, 自該廳分付惠民署, 使之看審救療。
一, 外方各其面里任, 隨所見報于本官, 自本官審察其虛實, 行乞兒, 只設賑邑留養, 遺棄兒, 毋論設賑與否, 通同擧行, 饋粥飼乳之節, 留接收養之法, 一依京節目施行。 穀物, 以常賑穀會減, 醬·藿自本官擔當, 而每月終, 口數·穀數報于監營, 自監營逐邑條列, 後錄狀聞, 都成冊上送, 賑恤廳以爲憑考之地。各邑守令, 如或違越事目, 不善擧行, 則依京廳例, 該道臣狀聞論罪, 繡衣廉探時, 一體摘發, 從重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