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春官通考 卷之六十三
嘉禮
宴禮
太祖三年甲戌, 定都漢陽, 先建宗廟, 次營宮室, 越明年乙亥, 親服衮·冕, 享先王·先后于新廟, 宴群臣于新宮, 蓋報神惠而綏後祿也。酒三行, 命鄭道傳曰, 今定都享于〔廟〕, 新宮告成, 嘉與群臣宴享于此, 汝宜早建宮殿之名, 與國匹体〔匹休〕於無疆。互見宗廟飮福。
四年乙亥, 上誕日, 群臣上壽, 賜群臣宴。上夜召判三司事鄭道傳等諸勳臣, 置酒將樂, 酒酣。上謂道傳曰, 寡人之得至此, 卿等之力也。相與敬愼, 期至子孫萬世可也。道傳對曰, 鮑叔曰, 願公無忘在莒時, 臣願殿下無忘墜馬時, 臣亦無忘鎖項時, 則子孫萬世, 可期也。上曰, 然。上歌文德曲, 目道傳曰, 此曲, 卿所撰也。卿宜起舞。道傳卽起舞, 上賜龜甲裘, 歡甚徹夜乃罷。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定宗元年己卯正月朔, 上朝于太上王, 還御正殿, 受朝賀, 宴群臣。平壤府尹成石璘, 進欹器圖, 京畿左道觀察使李廷輔, 進歷年圖, 右道觀察使崔有慶, 進無逸圖。
五月, 上率百官, 進宴于太上王, 太上王歡甚, 手解所御黃金帶以賜。上曰, 父歿子傳, 常也, 豈若父子親相授受, 以盡親愛之情乎? 上頓首謝, 宗室·公卿, 迭起上壽, 竟夕乃罷
十月, 上率百官, 享太上王, 沈德符·成石璘侍宴, 夜分乃罷。
十一月, 太上王, 至自漢陽新都, 上率百官, 迎太上王長湍渡頭, 奏樂獻壽於行幄。
二年庚辰正月朔, 群臣請獻壽, 上以太上王幸聖居山未還, 不許。及太上王至自聖居山, 上率百官, 上壽於太上王。
王世子太宗。, 獻壽于上王, 世子嬪, 亦獻壽于中宮, 義安公和等侍宴, 夜分乃罷。
九月, 上與世子, 詣德壽宮, 設宴獻壽。太上王作詩曰, 年雖七十心相應, 上屬對曰, 夜已三更興不窮, 盡歡而罷。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太宗三年癸未, 遣左政丞河崙等, 賀太宗皇帝登極, 崙等, 以新天子更始, 申禮部, 奏以得蒙更賜誥命·印章。上賜書, 褒崙等, 賜土田·臧獲·鞍馬, 錫宴于淸和亭。
五年乙酉, 上與宗親設宴于內樓。
六年丙戌, 上詣太上殿, 獻壽。上起舞, 盡歡。
七年丁亥, 宴宗親于解慍亭。冬至, 停賀, 賜酒·殽于各司。先是, 上曰, 冬至, 陽生之日, 君子所樂之辰, 可自是爲大朝會, 且設君臣同宴。是日適以齋戒, 不受賀。
十一年辛卯, 上親祼太室, 設飮福宴于廣延樓, 極歡而罷。詳見宗廟親享及飮福。
十七年丁酉, 上幸景福宮, 奉迎上王, 獻壽於慶會樓。世子·諸宗親侍宴, 賜酒隨駕大小臣僚, 極歡而罷。
宴恭靖王于內殿, 賜大臣宴于政府。內宴畢, 親送恭靖王于闕門外。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世宗卽位年戊戌, 上上壽于上王, 孝寧大君𥙷·領敦寧柳廷顯·領議政韓尙敬·右議政李原·宗親·駙馬·六代言侍宴。上跪進卓上壽。上王曰, 予之避位, 欲貯福也, 今反益尊矣。今日主上, 欲爲吾獻壽, 以年歉止之。主上, 率百官, 來慰老人, 吾不可不以禮待之。略以宮中所謂〔儲〕, 設小酌, 但恐天寒凍露, 夜行爲勞。群臣皆拜謝。上王, 以玉杯, 賜柳廷顯酒曰, 與卿同飮一杯, 卿知予意乎? 廷顯曰, 臣知一體同心之義, 然君臣何敢同一杯乎? 上王曰, 我同飮, 卿勿辭。仍命止樂, 誦聶夷中傷田家詩, 酒酣, 上王曰, 付托, 若不得人, 雖欲忘憂, 得乎? 主上, 足爲守文之主, 卿等宜盡心輔導。群臣皆頓首曰, 實因聖王, 知子知臣之明, 一國臣民祝壽, 萬年永觀太平。上王憑上肩起舞, 極歡至夜乃罷。
元年己亥, 上王·上, 親宴將士。上王, 命上護軍趙菑, 莅鞫金成吉, 以戰敗之罪, 斬, 李思儉, 以緩師之罪, 收職牒, 充黃海道水軍。
二年庚子, 上朝上王于樂天亭。使臣趙亮·易節繼至, 兩殿迎入, 設宴百官, 儀衛甚盛。兩使臣, 騁望歎曰, 天設仙境, 殿下得閑怡養最好。上獻壽于上王。亮歎曰, 吾奉使侯國多矣, 未有如新殿下之賢也。老殿下, 旣遺(遣)世事, 付託得人, 優遊境外, 怡養精神, 可謂至樂。新殿下, 上受帝眷, 次承父慈, 盡忠盡孝, 果愜所聞, 古今難得。遂吟古語云, 有錢難買子孫賢。上王, 就使臣前, 謝曰, 今聞使臣之言, 不覺淚下, 幸勿怪焉。遂涕泗交頤, 待〔侍〕宴群臣等, 亦皆感泣。
上王誕辰, 上率群臣上壽。上王謂卞季良曰, 子爲國王, 盡誠養孝, 此樂古今罕有, 因極歡而罷。
五年癸卯, 帝遣內官劉景·禮部郞中楊善等, 賜太宗祭諡。上幸太平館, 行禮, 當宴賓, 孝寧行酒, 上起立。使臣, 問於館伴黃喜, 對曰, 君臣之分固嚴, 然殿下起立, 爲天倫也。使臣歎曰, 昔蜀府殿下入覲, 皇帝命東宮往迎, 東宮讓途。今殿下之於孝寧, 猶是也。
六年甲辰, 禮曹, 請於冬至設會禮宴。上曰, 古人云, 禮勝則離, 樂勝則流。今群臣, 終歲勤勞, 予豈不欲一與爲歡? 但比來水旱相仍, 天示譴告, 民不聊生, 其停之。
右議政柳寬, 引韓愈大學彈琴詩序, 且引宋太宗朔賜酺故事, 請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爲令節, 使大小臣僚選勝遊樂, 以形容太平氣像。從之。
二十年戊午, 孝寧大君𥙷, 遘疾愈, 上親臨錫宴, 慰之。上初見𥙷, 泣下霑襟, 𥙷亦泣。酒酣, 得宴宗親, 皆起舞, 上亦舞。還宮, 夜已半矣。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世祖卽位年乙亥八月, 策左翼功臣〔佐翼功臣〕韓明澮·申叔舟等, 上詣昌德宮, 謁上王, 宴諸功臣。兵曹判書李季甸, 諫上遏飮, 上執其手曰, 愛我也, 命季甸起舞。
元年丙子正月, 上詣昌德宮, 進豐呈宴于上王。
三月, 賜文武及第任元濬·魚有沼等恩榮宴于議政府, 命都承旨朴元享宣醞。
二年丁丑三月甲子朔庚午, 上御勤政殿, 世子, 率百官, 上兩殿尊號。上御思政殿, 世子, 率宗親·議政府·六曹·靖難佐翼功臣, 進豐呈。承旨·史官等亦侍, 工妓人奏樂。饋倭人三甫羅·沙也文等十三, 野人童阿頭芥等三人于庭下, 功臣母及妻, 入康寧殿, 侍中宮宴。
大殿上壽儀 設御座, 設樂, 設王世子與侍宴官·客使位, 如常儀。鼓二嚴, 王世子與侍宴官以下, 時服, 詣門外位。殿下將出, 樂作, 殿下陞座, 樂止。副知通禮, 引王世子, 奉禮郞, 分引侍宴官, 通事, 引客使, 入就殿庭拜位。樂作, 典儀曰, 四拜, 王世子以下在位者, 皆四拜, 樂止。樂作, 司饔提調, 進卓, 承旨, 進花盤跪, 內侍前進, 樂止。代致詞官, 陞自西階, 俯伏跪, 典儀曰, 跪, 王世子跪, 致詞云, 王世子臣某, 恭惟殿下父臨一國, 顯膺鴻名。大禮旣成, 不勝慶忭。謹上千千歲壽。訖, 副知通禮, 引王世子, 陞自東階, 詣酒亭東, 樂作, 進爵。典儀曰, 跪, 王世子跪, 擧盞訖, 王世子, 俯伏興平身, 樂止。副知通禮, 引王世子, 降復位。樂作, 典儀曰, 四拜, 王世子與侍宴官·客使, 四拜, 樂止。副知通禮, 引王世子, 陞就座。奉禮郞, 分引侍宴〈官〉, 就座。通事, 引客使, 就座, 進饌湯酒如常。宴訖, 王世子與侍宴官·客使, 俱復拜位。樂作, 典儀曰, 四拜, 王世子以下, 四拜訖, 樂止。樂作, 殿下還內, 副知通禮, 引王世子出, 奉禮郞, 分引侍宴官出, 通事, 引客使出。
中宮上壽儀 女工人, 陳樂, 尙食, 設酒亭, 如常。尙儀, 啓請中嚴, 六尙以下, 俱詣內閣〔內閤〕, 伺候。女工人, 入就位, 司贊·司賓·典言, 先就位。尙儀, 啓外辦, 王妃具服, 尙儀, 前導以出, 樂作。王妃陞座, 樂止。司賓, 分引內命婦及王世子嬪·外命婦, 由東西門入, 就拜位。樂作, 司贊曰, 四拜, 內外命婦, 四拜, 樂止。樂作, 尙食進案, 尙儀進花, 樂止。司贊曰, 四拜, 內外命婦, 四拜, 樂止。樂作, 尙食進案, 尙儀進花, 樂止。司贊曰, 俯伏興, 內外命婦, 俯伏興。典言, 由西門入, 進當座前, 俯伏跪。司贊曰, 跪, 內外命婦皆跪, 代致詞云, 嬪妾某氏等, 敬惟王妃殿下, 誕受顯稱, 慶衍椒闈, 不勝欣忭。謹上千千歲壽。訖, 司贊曰, 俯伏興, 內外命婦, 俯伏興。司賓, 引命婦班首, 入東門, 詣酒亭東, 樂作, 進盞。司贊曰, 跪, 內外命婦皆跪, 擧盞訖, 俯伏興, 樂止。命婦班首, 出就拜位。樂作, 司贊曰, 四拜, 內外命婦, 四拜訖, 樂止。司賓, 引內命婦及王世子嬪·外命婦, 就位。進饌·進湯·酒行, 如常。宴訖, 司賓, 分引命婦, 四拜訖, 樂止。樂作, 王妃, 降座還內, 樂止。司賓, 引內命婦及王世子嬪·外命婦以次出。
上幸舊邸, 召扈從宗宰, 置酒曰, 此言〔吾〕豐沛也。昔漢高云, 富貴不歸故鄕, 如衣繡夜行, 歌大風而樂之。卿等, 亦我沛中父老。極歡而罷。
五年庚辰正月辛巳, 王世子, 上進宴于內殿, 宴具已備, 日本通信使宋處儉等, 敗船報至, 特命停宴。
十月, 上率王世子, 西巡平壤, 親祭永崇殿太祖眞殿。, 又祭檀君·箕子·東明王殿, 御大同館, 設養老宴, 老人男女凡百人。上臨浮碧樓, 觀察使曺孝門·都節制使黃石生進宴。上至自平壤, 御思政殿, 設宴, 慰北征將士。先是八月, 咸鏡道都體察使申叔舟, 大破野人及藩湖, 勦巢穴。御制樂府三章, 命被之管絃。
十一年丙戌, 賜登俊試恩榮宴于議政府, 遣承旨宣醞。
十二年丁亥正月, 上以王世子生辰, 與中宮, 宴內宗親及諸臣于康寧殿, 召崇義殿副使王循禮與宴, 謂循禮曰, 此在座者, 皆予臣僚。爾則前代之裔, 當待以賓禮。仍命坐二品之列。令進酒, 曰, 先代之後, 古有欲盡殲無遺者。予則不然, 隆爵厚祿, 以奉先祀, 期與咸休。爾宜檢束, 以世厥家。詩云, 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 此之謂也。循禮在麻田, 持身不謹, 故戒之。仍命進秩。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睿宗元年己丑七月, 連三日, 宣醞承政院, 翌日, 又賜詩及香醞。詩曰, 三日雖免〔旣〕困, 莫辭予所錫, 此意非他心, 宗國若盤石。承旨皆和進。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成宗三年壬辰十一月, 上率百官, 進宴于大王大妃。大王大妃誕日。
八年丁酉, 以親蠶禮成, 命會議政府·六曹·先蠶祭執事闕庭, 賜酒樂。中宮殿, 御宣政殿, 會內外命婦, 行勞酒宴。詳見先蠶。
上講綱目畢, 賜經筵官宴廣延亭, 下御札曰, 卿等勸我力學, 使我知歷代治亂·安危之跡, 其功不可不酬, 今賜酒樂。詳見經筵。
九年戊戌, 始行養老禮於國學。上具冕服, 酌獻文廟, 退御明倫堂, 行酳侑之禮, 侍臣·學子, 凡二千八百餘人。遂乞言於群老, 群老以次對。詳見賜耆老宴。
十二月, 上進宴于三大妃殿, 復召諸宗宰, 賜酒·樂。
十三年壬寅正月, 上獻壽于大王大妃殿, 仍親製春帖詩, 以進之。
十七年丙午春正月, 上進宴于兩大妃殿, 仍御仁政殿, 宴群臣。
十九年戊申, 大司憲李則等, 應旨上疏, 語多切實, 上手書褒美, 仍賜則貂皮煖帽, 又賜執義金楣以下五人鼠皮煖帽, 則等服以拜賜。上宣醞, 復賜白蠟燭各五丁曰, 古有撤御前金蓮燭以送學士者, 今賜卿等蠟燭, 各置案前, 極飮盡歡。旣罷, 夜二鼓矣。
二十年己酉八月, 上進宴兩殿於後苑, 內外命婦, 咸與焉。復召宗親·領敦寧以上·政府·六曹參判以上·忠勳府·漢城府·儀賓府·政院·弘藝文館·都摠管, 俱會北所, 賜酒樂, 仍命射侯投壺, 又賜御書, 內賜珍羞。以金應箕, 嘗侍講性理大全, 而職非弘文館, 不能與宴, 命賜羊酒于其家。
同月, 敎曰, 古人翫月, 有以適値佳節, 借以君恩, 選淸涼之地, 樂太平之象, 不亦美乎? 遂命政府·六曹判書·經筵堂上·弘文館·藝文館·承旨·注書, 翫月于掌樂院, 賜酒樂。
二十三年壬子, 禮曹, 請設元日禮宴。上曰, 人君, 當與民同其憂樂, 今歲歉民飢, 獨樂可乎? 其停之。
九月, 行養老宴。判中樞孫舜孝曰, 今日開宴, 君臣同樂, 眞太平氣像。然外邑鰥寡孤獨, 豈無不得其所者乎? 於是上諭諸道守令, 宴群老。互見賜耆老宴。
二十四年癸丑, 上進宴于兩大妃殿·中宮殿, 御宣政殿, 行勞酒宴, 以親蠶禮成也。詳見先蠶。
二十五年甲寅, 常爲大妃, 日設曲宴, 選內需寺婢五六名, 習俗樂。其中一名, 容色才藝出衆, 常目在王, 而王不知, 後覺之, 出付其父母, 嫁之, 勿令復入, 自此曲宴亦罷。
內府, 蓄水精杯一雙, 稀世絶寶, 華使鄭同見之, 欲得其一, 上以祖宗舊物不許。一日宣醞于銀臺, 出圓杯, 使勸之, 諸臣到手輒傾, 不覺醉倒。成俔, 性不飮酒, 令吏點茶, 急瀉熱湯, 中忽拆裂, 以方杯賜書堂。下敎曰, 非欲使爾等沈湎, 用以示予珍重之意。時姜渾·申用漑·金馹孫, 在書堂, 謀壽其傳, 臺金之鏤銘曰, 淸不泹, 虛能受, 德其物, 思勿負。每法醞至, 例訖, 宣杯一巡, 卽置匣藏。中宗朝, 又賜仙桃杯, 明宗朝, 又賜琥珀杯。沈有慶作例箋曰, 與水精仙桃而竝傳, 于成宗·中廟而益顯, 鄭惟吉, 寫此句於堂中。
五月, 上御慶會樓下, 議政府·六曹, 進豐呈。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中宗三年戊辰三月, 賜宴經筵官柳洵等三十六人于古東宮庭, 賜酒樂一等。詳見經筵。
五年庚午, 命停元朝會禮宴進豐呈, 以有天災也。
七年壬申正月, 上率百官, 賀大妃殿, 遂御勤政殿, 受賀, 命饋二品以上及經筵官·臺諫·入直諸將于殿庭, 賜一等樂。
九年甲戌, 行君臣會禮, 野人·島夷, 皆舞蹈山呼。
十年乙亥九月, 大妃御宣政殿, 上進豐呈, 命饋宗宰諸臣及入直諸將于仁政殿庭。
十一年丙子正月, 大妃御宣政殿, 上進豐呈, 傳于政院曰, 其以米一百石輸送于大妃殿本宮, 命給妓工綿布, 有差。是日, 饗宗宰二品以上·弘文館·臺諫·承政院及入番史官二員·入番兵曹都摠府堂上·諸將于仁政殿庭。
十七年壬午, 進豐呈于大妃殿, 賜宗宰二品以上·弘文館·臺諫·承旨·史官一等酒樂于殿庭。
三十九年甲戌十月, 世子讀畢綱目。上敎曰, 世子學問高明, 通鑑綱目一百五十餘卷, 今已畢讀, 是予十年所講者也。儲副賢良, 朝廷共和, 予欲傳位, 退閑養病, 若使世子, 早習國事, 則豈不美哉? 仍賜書筵官宴于明政殿庭, 珍膳交錯, 歌鼓喧轟。三殿御後苑, 臨觀, 時人稱爲太平盛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明宗二年丁未, 行功臣仲朔宴, 與宴人員, 增秩賜物, 有差。
三年戊申, 行養老宴, 飭諸道抄啓老人。互見賜耆老宴。
四年己酉, 宴經筵官等闕庭, 賜一等酒樂, 與宴者四十九人。詳見經筵。
七年壬子十一月, 宴廉謹人于闕庭, 賜樂及丹木·胡椒, 又賜蠟燭, 夜分乃罷。
八年癸丑正月, 上上壽于大王大殿〔大王大妃〕·王大妃殿。
十一年丙辰十一月, 宣醞于弘文館·承政院, 賜蠟燭歸家。
十二年丁巳, 上御勤政殿, 設行百官宴, 仍御題秋日宴群臣七言律詩, 命與宴者製進。左議政尹漑, 以故不參, 後入講筵以爲, 人主令百官製詩, 近於浮華。上嘗御後苑, 入侍之臣, 以次賜酒。大臣尙震, 素不能飮酒, 醉仆道左。上臨還, 問左右, 知震醉臥, 敎曰, 大臣在路傍, 過行未安, 以帳圍障, 乃進輦。
宴宗親·駙馬于慶會樓下。
十四年己未正月朔, 進豐呈宴于大王大妃·王大妃殿, 仍設百官會禮宴于勤政殿, 野人·倭奴亦與焉。
上親試賜暇學士于翠霞亭, 仍宣醞, 極歡。夜深, 賜宮燭, 各歸其家, 道路拭目, 以爲曠世盛事。
十五年庚申, 功臣進宴, 增秩賜物。
十六年辛酉九月, 行曲宴于瑞蔥臺, 命文臣製詩, 武臣射鵠。諸臣揷菊花, 至暮盡歡, 賜燭而歸。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宣祖二年己巳, 駕自公州還, 上命召扈從宗戚於禁中, 賜宴, 龜川君晬爲班首, 上親自執爵以賜, 不名, 稱以族長, 且謂曰, 宗班之事, 專委於卿。
十三年庚辰, 仁聖王后祔廟後, 行飮福宴, 舊例或用女樂, 而不載於五禮儀, 兩司·玉堂·政院言, 飮福宴, 承神之休, 當肅敬將事, 不宜聽女樂。
十九年丙戌, 領相朴淳, 告病歸鄕, 上命中使, 宣醞于郊外。詳見宗廟飮福。
二十一年戊子二月, 謝恩使兪泓, 廻自京師, 上引見面慰曰, 卿血誠籲呼, 竟得完書, 使三韓民物, 無父而有父, 無君而有君。蕭·曹·衛·霍之勳, 未足爲比也。且新受景命, 親告廟社, 又夫子彝倫之主, 當親祭文廟, 以告彝倫復敍之意, 且命兪泓等一行及承文院提調等, 賜宴于太平館, 以勞之。
三十九年丙午, 世子, 以四十年昇平, 與大臣諸宰, 同辭請進宴, 凡再啓始許, 不用樂, 不設內宴。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仁祖元年癸亥九月, 行耆英宴。詳見賜几杖宴。
韓浚謙母申氏, 諸子迭鎭雄藩, 板輿奉養, 每至壽席。申氏, 輒却衆樂, 使歌者歌感君恩曲, 浚謙, 又推演其詞, 撰續曲, 以奏之。又嘗約朝中間大夫〔卿大夫〕有老親者, 作壽親稧, 良辰吉日, 稱觴上壽, 一日禮曹以聞, 宣廟特賜樂以榮之。
二年甲子, 進豐呈于仁穆大妃。
禮曹啓, 豐呈時外命婦入參節次, 議大臣。左議政尹昉·右議政申欽議曰, 豐呈之禮, 五禮儀, 無可考。曾聞先王朝, 大殿行禮後, 中殿率內外命婦, 行禮。大殿行禮時, 則命婦出避, 公翁主·王子君夫人, 則或以家人禮, 侍參宴禮, 而外宰夫人, 則只當於中殿行禮時入參, 大殿行禮時, 無可據。中國之制, 命婦朝參之禮則有之, 而侍宴君父, 無其禮。
三年乙丑四月, 宴功臣于隆政殿庭, 手札, 勉以共濟艱難。
八年庚午九月, 上行夜對于興政堂, 將退, 命宣醞, 以荷葉杯行酒。承旨尹煌, 辭以不能飮。上曰, 觀其執巵, 可知能飮, 勿辭。酒四五行, 承旨崔有海, 辭以恐失禮。上曰, 世宗朝, 酌不過三杯, 故諸臣未嘗失禮。至成宗朝, 學士醉倒, 不能出, 此亦美事也。於是諸臣, 扶醉而出, 夜已三鼓矣。
九年辛未, 宴靖社功臣左議政金瑬·延平府院君李貴于萬象樓, 賜小宴, 待以家人之禮, 顧謂世子·大君曰, 視此兩人, 如視父兄。
十年壬申, 上在仁慶宮, 行進豐呈禮, 九酌而罷。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孝宗八年丁酉十月, 敎曰, 豐呈都監之號, 極爲不可, 傳云〔示〕外方, 必致駭異, 其卽改之。
進宴于萬壽殿, 賜國中高年米肉, 有差。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肅宗八年壬戌十月, 下敎曰, 進宴, 曾有姑停之命矣。卽今秋序已盡, 不可不分付擧行, 此豈慢天怒, 弛戒心而然哉? 實由於愛日之情, 有所不能已也, 仍命復設進宴廳。
玉堂請對曰, 進宴, 旣停於妖慧示警之時, 復行於星變纔滅之後, 非應天以實之道, 亦非事親養志之孝也。再三陳情, 上不許, 罷對後, 上下備忘曰, 上壽之禮, 實出喜懼之至情, 而適値年事大無, 變怪之層疊, 雖不無省弊惜費之擧, 悚懼不安, 曷嘗少弛? 儒臣之縷縷陳開, 固知憂愛之論, 而纔設旋罷, 心切缺然, 故有所持難矣。卽以此意仰達兩慈殿, 則當此天怒孔棘·民生殿屎之日, 一邊設賑, 一邊受宴, 誠甚不安, 終不如速停之爲愈, 下敎。今此進宴, 退行於明秋, 以示兩慈殿懼災恤民之至意。
九年癸亥十一月, 敎曰, 今者大王大妃殿周甲誕日, 適當此時, 莫伸慶賀之禮, 只令頒赦矣。古語曰,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不可不別樣推恩, 以示上下同慶之意。朝臣及庶民, 勿論公私賤, 年八十以上, 特爲加資。仁祖朝, 曾經侍從人員, 竝給食物。後又以仁祖朝相臣李行遠·李時白·李厚源之妻尙存, 於大王大妃殿, 爲外命婦, 竝給食物。其餘故大臣·宰臣妻年七十以上者, 一體存恤。
十二年丙寅閏四月, 以大王大妃回甲, 進豐呈于萬壽殿, 行九爵。
先是二月, 敎曰, 連年凶歉, 國用匱渴, 常時未得進宴於兩宮。又當慈殿周甲之日, 一時進宴之意, 亦未遂焉。至痛在心, 無以爲喩。禮判呂聖齊曰, 今則祔廟已過, 當涓吉, 設行豐呈與進宴, 須更稟定。上命以豐呈設行。
三月, 敎曰, 至尊周甲, 古今所罕。豐呈, 今時設行, 而慈敎每軫荐歉, 必欲節省浮費, 此意申飭。禮判呂聖齊, 請減外命婦中外朝文武正二品以上·功臣·三司長官·六承旨妻之當爲入參者, 以省繁文。上從之。
十三年丁卯, 夜對, 玉堂官宣醞, 御製一絶, 命入侍諸臣和進。
十七年辛未閏七月, 上御晝講, 知經筵沈梓曰, 侍從臣, 有老母被賜齎者, 將會其老母而設宴, 以侈上恩, 甚盛擧也。宣廟朝, 西平府院君韓浚謙·故參判洪履祥等及仁廟朝新豐府院君張維·故判書李植等, 爲老母設宴時, 有宣醞·賜樂·賜物之恩。故相臣盧守愼母, 年過八十, 設壽席, 宣廟至令朝臣赴宴, 而賜樂·賜物。臣亦竊附故事, 敢奏。上謂, 事甚稀貴, 命依宣廟朝故事而行之。
三十一年乙酉三月, 王世子, 以國家三十年昇平, 三上疏, 請稱慶進二宴, 大臣·諸宰亦力請。上許之。旣而有虹變春雪之異, 停之。至秋, 大風爲災, 又停。
弘文館, 箚陳勉戒之言, 批曰, 今玆進宴之勉從, 不過世子率群臣, 少伸情禮而已。若有一毫弊及於民, 則斷非勉許之本意, 予心安乎否乎? 宜令該曹, 宴需特減其半, 外方求請, 一切停止。樂院鐘鼓, 自足成禮, 勿用妓樂, 而內外進宴, 終有所未安, 依前下敎, 只行外宴。
三十二年丙戌八月, 晝講, 知經筵事閔鎭厚言, 頃有女樂事, 令該曹稟處之敎, 法筵, 不當用淫聲·邪色, 請依世祖朝舊例, 勿用女樂, 永爲定式, 以爲後孫之法。上曰, 所陳誠是, 自今定式, 勿用。
八月, 上御法殿, 行宴禮, 王世子, 率百官, 奉觴獻壽如禮。
九月, 行老人宴於景福宮, 與宴者, 一百五十人。
三十六年庚寅四月, 上御崇政殿, 受宴。世子, 率百官, 稱壽, 觴九行乃撤。
四十年甲午九月, 上行宴禮, 命去宴品中人蔘正果, 以示節約。是後遂爲例。
四十五年己亥九月, 進宴, 以七爵行禮, 上御景賢堂, 進饌·進花, 世子, 進第一爵, 致詞。樂作, 提調割肉, 跪進。樂作, 領議政, 進第二爵, 致詞, 世子以下, 三叩頭, 山呼, 供饌·供花, 進第三爵。先是, 大臣·諸臣, 以上入耆社, 實爲三百年罕有之慶, 屢請進宴, 而上以年事不登, 病且難强, 不許。至是, 大臣又以爲請, 上始勉從之, 出御景賢堂, 受宴。
禮曹啓稟, 內宴, 以光明殿設行, 敎曰, 以上候積年未寧, 方在憂煎中, 何心受宴? 願速停止。今番則勿設, 小安內殿之心。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景宗四年甲辰, 敎曰, 進宴事, 仰稟慈殿, 以屢次更請, 不可違拂爲敎。以此言于該曹。閏四月, 進宴于王大妃殿。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英祖四年戊申四月, 敎曰, 當國家如此之時, 豈受進宴, 慈敎勤懇, 不可不仰體, 而其在愛日之誠, 豈忍踰年, 更爲定於今秋。遂以九月設行。
進宴于大王大妃, 越三日, 進宴于王大妃, 宴需, 務從節約, 遵慈敎也。命賜士夫年八十以上·庶民年九十以上, 酒·米·魚·肉有差。
先是, 命賑廳米八百石, 劃給進宴廳, 以補宴需, 而外方分定之弊, 一倂蠲減。
十五年己未四月, 進宴于大王大妃。敎曰, 上老老而民興孝, 絜矩之道也。今稱觴慈闈, 豈可無推恩之道? 況愛日之心, 上下奚間, 朝臣年七十·士庶年八十有子孫者, 京而度支, 外而本道, 量給宴需, 使之榮親, 婦人耆老, 亦給宴需。
十九年癸亥七月, 大臣, 率二品以上, 求對, 以大妃臨御爲四十年, 大殿聖壽恰滿五十, 請設宴, 上許之。遂以九月設內宴於通明殿, 命取內宴儀註, 親加裁定, 各道選上, 特減其數, 設外宴於明政殿, 依養老宴儀, 兼奏雅俗樂。舊儀, 進大膳, 酒行九徧, 大妃, 特命減大卓·大膳, 設小膳, 酒行七徧。上亦體慈聖節約之旨, 引待賢設醴之禮, 三酌以上, 用醴, 三酌以下, 用酒。上又親自改製荷皇恩詞。
二十年甲子九月, 上入耆社後, 十月, 進宴于大王大妃殿。上親製詞侑歡曰, 瞻彼寶閣兮, 受几杖來, 奉歡長樂兮, 禮筵大開, 頌祝岡陵兮, 獻萬壽盃。極歡而罷, 語諸臣曰, 親在不稱老, 然靈壽閣所受几杖, 奠于東朝座右, 歌此詞, 聊代班斕戲。而越三日, 宴群臣于崇政殿, 用鹿鳴詩, 示我周行及養老乞言之義, 命耆社諸臣進前, 諮訪老成之論。臨罷, 命禮房承旨·進宴廳堂上, 領御膳及鄕唐樂, 前導于耆社諸臣, 至靈壽閣, 達夜歡飮。互見賜耆老宴。
三十二年丙子七月, 上以東朝七旬, 召耆社臣, 宣醞。詳見賜耆老宴。
四十一年乙酉十月, 上御景賢堂, 受爵。初乙酉爲國初復都漢陽之年, 遣春秋堂郞, 考實錄於江華, 則太宗五年乙酉九月十日, 設宴壽於太上殿。十一年十月二十日, 又壽, 二十一日, 又壽。王世孫, 乃上疏, 請宴, 上手批不允。於是, 王世孫, 凡五疏陳請, 至於廢膳, 大臣率卿宰賓啓, 又率百官庭請。上勉從, 以太祖大王誕稱之日十月十一日。, 行受爵之禮, 饌用三品, 獻用茶飮, 樂用雅音, 世孫·宗親·大臣·九卿·儀賓, 各進一酌, 上親製戒太康樂章, 命樂工歌之, 賜米肉於奉老諸臣, 歸各壽其老。
上受爵於景賢堂, 命勿設油蜜果, 去盤花, 除大卓, 只饌案, 毋過十器, 諸臣, 毋過五器。
四十二年丙戌八月, 進宴於崇政殿, 行內宴於光明殿。敎曰, 追憶十三歲故事, 以光昔年盛事。其日行, 然後可曰行, 此政, 一日不可進, 一日不可退者也。吁嗟此心, 陟降照臨, 況述編, 豈不云乎? 昔年奉東朝稱觴, 心猶若此, 況今日乎? 減其大卓·樽花, 饌案床毋過五器, 味不過五味, 果品高不過五寸, 諸臣果盤, 竝與果而無過五器, 果高無過三寸, 味數二器, 皆用紙花。昔年旣不擧燭, 昨年數時而止, 今番畫燭·紅燭, 切勿待令。
敎曰, 元良六朔後王世孫, 自前年十二月, 有疾彌反〔彌久〕, 是年三月, 平復故云。陪宴, 亦稀有之事, 春·桂坊官員, 其令一體陞殿。宴罷, 命八道, 最久逋, 計石均減, 貢人舊遺在, 依己卯蕩滌, 市民朔稅, 亦令裁減。士族年八十·庶民年九十以上, 竝加資, 宗親·文武年七十以上, 食物題給。
敎曰, 君臣, 一堂同禮, 而使此輩困窮, 非所謂與民同樂之意也。況昔年何惜肥膚〔肌膚〕之敎, 敢不繼述乎? 遂命漢城府, 抄啓四民及庶民耆老, 上御興化門, 王世孫侍焉。招入四民, 賜米有差。又命承旨, 賜庶民耆老宴於通衢。與宴群老, 各自飫飽, 齊到闕外, 拜祝蹈舞。上命群老, 依五禮儀, 杖而入, 賜管絃, 以歸其家。
四十三年丁亥, 敎曰, 嗚呼, 否德無能, 何事繼述, 命考實錄, 丁亥臘月, 設小酌於便殿, 聞此而追慕倍切。嗚呼, 丙戌, 其旣繼述, 況丁亥乎? 當設小膳於德游堂, 依頃年耆社例, 饌不過五器, 酒則以太室樽酒取用。
四十四年戊子十二月, 大臣·禮官, 以聖壽請宴, 上曰, 大臣葬前領議政尹東度, 卒未葬。, 何可使我招杜擧之譏乎?
四十五年己丑二月二十五日, 上御崇政殿, 進宴, 中宮殿內宴。同日, 行于光明殿, 外宴, 酒用松節茶, 行九爵。
四十八年壬辰二月, 上受政府進饌於德游堂, 王世孫, 進爵, 降階呼嵩。時原任大臣·卿宰, 如其禮, 樞府·摠府·耆社·廚院, 以此進饌, 五日而遍, 遵國初故事也。京外士庶, 親年七十·八十者, 特賜宴需, 壽其親。
四十九年癸巳二月, 王世孫上疏, 伏念我聖上, 五紀垂拱, 一心勤勵, 治成制定, 化洽敎覃。此實漢·唐之所未有, 三代之所罕聞, 眞可與唐堯·虞舜, 匹美竝休。而惟皇天·惟祖宗, 眷佑我聖上, 陰隲我聖上, 乃有此大德必得之壽, 則一番庭賀, 豈可謂少伸微忱乎? 今玆邦慶, 千載嘉會, 設讌稱觴, 擧國同情。聖上, 過於撝謙, 有司, 未敢陳請, 應行典禮, 尙未擧焉。臣心㦖鬱, 誠萬萬矣。謹按詩之行葦章曰, 肆筵設席, 或歌或咢, 天保章曰, 如崗如陵, 萬壽無疆, 此皆讌樂頌禱之辭也。蓋有慶必有讌, 哲辟明王之所嘗行者, 而況我聖上, 有邁三之德, 兼躋八之壽, 泰階壽域, 未足爲形容, 則行葦之讌, 天保之頌, 其可以虛徐乎? 念臣愛日之誠, 何年不然, 而今年尤切, 祝聖之忱, 何時不切, 而此時尤懇, 則其欲斟北斗而獻南山者, 揆以人情天理, 自不得不已者。倘聖上少垂體諒, 則想不待臣言之畢, 而卽有所俯許矣。且今景貺潛周, 壽曜遍照, 上自朝廷, 下至閭巷, 殆乎家黃髮而戶鮐背, 則康衢擊壤之民, 亦未必若是其盛。而箕疇斂福之化, 於是乎尤章章矣。及老之訓, 鄒書有之, 善養之政, 周文行之, 而養老之宴, 亦載於五禮儀。伏望聖上體兩聖之意, 行國朝之典, 法宴之後, 更爲涓日, 讌此耆老, 同我太平, 以飾昭代之盛擧焉。批曰, 省爾之章, 喜爾之心, 而嗚呼, 爾祖之心, 可質彼蒼, 昨月受賀, 來月受宴。嗚呼, 八旬暮年, 豈曰守志? 因此大臣·禮官·卿宰咸聚, 是亦千千萬萬料表。然難拒其誠, 卽允所請。
尋下敎, 進宴, 麥秋後擇日, 王世孫, 復上疏陳請。上答曰, 旣許矣, 何云早晩, 今者爾章, 若甲子予在銅闈時, 因慈敎陳章者, 五十年前後相符, 體慈聖意, 飮泣勉從。
敎曰, 凡事不在多, 惟在於誠, 其雖强受, 宜乎節約, 大卓與廚院膳案·味數點下者, 皆減。古人云, 只卜其晝, 未卜其夜, 今番燭蜜, 切勿待令。床花, 古則用絲花鳳, 慈殿進宴, 皆用紙勸花, 雖大卓, 只於果, 揷紙勸花, 饌卓, 亦只果, 用紙蓮, 樽則當用古樽, 勿令燔造。敎曰, 此時春花在苑, 何設紙花? 亦爲安徐。
越三日, 復御金商門, 行養老宴。方宴時, 上執世孫手, 命書耆耉宴會歌六句曰, 此效漢高之大風歌也, 世孫, 卽席賡進, 極歡而罷。
同年十月, 上與王世孫, 幸慶運宮, 以宣祖自龍灣還御是宮之年月日也。上御卽祚堂, 受百官賀, 政府·六曹, 進饌, 遂讌群臣。宣祖外裔及扈聖·靖社功臣之後, 咸與焉。上乃作歌曰, 惟我東國, 重熙累洽, 繼繼承承, 於千萬億。癸年三逢, 是豈夢憶? 否才涼德, 臨深履薄, 冥然八旬, 今逢此日, 咸曰爲慶, 予自嗚咽, 是豈予爲? 兩朝盛德, 偶然今世, 有此繼述, 今者此擧, 豈敢怠忽? 意則深焉, 亦何敢抑? 旣諭其文, 弁首豈闕? 坐而呼寫, 戒康萬百。王世孫賡歌曰, 猗歟那歟, 聖化之洽, 自天降祉, 太平伊億, 皇祖休烈, 是承是憶, 爰瞻古宮, 時運回薄。十月之冬, 己丑維日, 龍旂戾止, 蔥珩充咽, 永言孝思, 率由大德, 載賀載讌, 允矣善述。王曰, 鳴呼, 汝其毋忽, 大哉王言, 戒康戒抑, 卿星卿雲, 垂耀魏闕, 禎祥攸集, 時萬時百。
五十一年乙未, 上御景賢堂, 受王世孫聽政賀。王世孫進饌, 上曰, 今日事, 可謂曠絶千古, 不可無飾喜之道, 遂命行九酌禮。王世孫, 進爵獻壽, 樂作, 上撤御卓花, 使諸臣簪之, 顧世孫甚樂, 諸臣呼千歲。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