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祖十六年戊寅十二月己丑一日。, 行冊妃莊烈王后趙氏。禮。辛卯三日。, 行親迎禮于於義洞本宮。
先時, 十五年丁丑十二月, 莊烈王后嘉禮時, 禮曹啓, 長秋曠位, 陰敎未序, 臣子之情, 莫不悶鬱。今有冊妃之命, 是國家莫大之幸, 請自今日禁婚, 知委京外。允之。
十六年戊寅正月, 承旨啓, 兵亂時, 京外士夫, 皆蕩失家財, 揀擇時, 處女服飾, 無路可辦, 請今勿用疋緞。上曰, 此豈自公家使之如是? 舊例, 則有識士夫, 不以紗緞爲服飾, 況此亂離之後乎? 雖着綿衣, 亦可。
十月, 嘉禮都監, 啓稟冊妃所御別宮, 命以鳳林大君家於義洞本宮。定行。後遂爲例。
禮曹啓, 嘉禮時, 納采·納徵·告期等禮, 依五禮儀, 行於本家, 而冊妃禮, 則當行於別宮。允之。
又啓, 六曹〔六禮〕時, 百官, 當以朝服隨參, 而朝服猝備爲難, 正·副使外, 皆以黑團領進參。黑團領, 亦難措備, 則五品以下, 戎服入班, 似宜。從之。
十一月初四日, 上具冕服, 御明政殿, 正·副使, 朝服, 四品以上, 黑團領, 五品以下, 戎服, 行禮。正·副使, 改具公服, 詣本家, 奉答箋, 復命。
禮曹啓, 大明會典, 皇太子奠雁後, 主婚者入拜, 而我國, 無入拜, 以四拜爲定。皇太子妃就轎時, 有揭簾之文。而竊恐揭簾, 似太謙屈, 請倣同牢宴, 揖就席之文, 改以揖就輦。
敎曰, 依啓。且壬寅年事, 問于延興一家之人。
又啓, 壬寅嘉禮時, 達城尉徐景霌, 以寶劍, 摠管侍衛, 至太平館, 從門隙望見, 延興府院君金悌男, 在上前, 出來, 而門內, 亦有靑帳障蔽, 行禮節次, 不得見知。延興一家之人, 惟金琜妻生存, 而四十年之事, 了了記得, 未可必。今在原州地, 宜令其一家之人, 私書以問, 何如? 上可之。
金琜家私書以爲, 內人, 引婦人, 立於正廳之端, 內人, 奉雁而傳婦人。婦人, 奉雁而東由大殿後, 而上跪進于大殿右邊, 大殿奉雁, 而奠於北壁床上後, 仍出就幕次。府院君禮畢後, 先出內殿, 乘輦。奠雁時, 府院君·府夫人, 無拜禮云。
禮曹啓, 儀註中, 以上奠雁後, 主婚者四拜, 依皇太子親迎儀, 講定, 而今見金琜妻私書, 府院君, 無拜禮, 且奉雁, 以主母定行, 則奉雁跪進, 似非主母所爲, 宜依前, 定儀註, 行禮。
敎曰, 別紙所記, 似乎合禮, 奉雁外, 皆依此行之。
十一月十八日, 貞惠翁主, 卒逝。
敎曰, 嘉禮行於前定日, 其於情理未安, 令禮官議處。
禮曹啓, 同姓三寸姑母之喪, 以私喪禮言之, 期服, 而出嫁, 降服大功。天子·諸侯, 則絶期。嘉禮前定之日, 以月則已爲踰月, 以日則公降又啓〔過〕。翁主, 雖曰王室至親, 特一無服之喪, 豈可以私喪, 遽退已定之大禮乎? 往在丁卯貞淑翁主葬日, 適與王世子嘉禮相値, 命使改擇日以啓, 而廷臣猶爭之。況此大婚之禮, 視世子嘉禮, 豈不懸絶乎? 情雖無窮, 禮則有截。臣等, 待罪攸司, 不敢輕議於禮法之外, 請議于大臣。
領議政崔鳴吉等以爲, 國家大禮, 業已擇日告廟, 不可以私喪, 有所進退。從之。
十一月三十日, 告期, 親臨行禮。
十二月初一日己丑, 親行冊妃禮。
十二月初三日, 大駕至別宮, 行親行禮。未時, 還宮。申時, 中宮殿入闕。酉時, 行同牢宴禮。
初四日, 百官陳賀, 權停頒敎。中宮殿陳賀, 親臨, 如儀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