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春官通考卷之四十二
吉禮
原儀 雩祀壇, 在東郊。制與風雲雷雨同, 惟方四丈, 享句芒木正。, 祝融火正。, 后土土正。, 蓐收金正。, 玄冥水正。, 后稷。少皥氏之子, 有四叔, 曰重, 曰該, 曰修, 曰熙, 使重爲句芒, 該爲蓐收, 修及熙爲玄冥。顓頊氏之子, 黎爲祝融。共工氏之子, 句龍爲后土。此五者, 生爲上公, 死爲貴神。神座, 俱在北, 南向西上。
原儀 中祀。祈告, 小祀。孟夏, 卜日行
今儀位版·原儀祝版。竝與風雲雷雨同。
原儀 祝式 維年號幾年歲次某甲某月某朔某日干支, 朝鮮國王姓諱遣官行祭, 則又有謹遣臣具官某之詞。, 敢昭告于句芒氏之神祝融氏之神, 后土氏之神, 蓐收氏之神, 玄冥氏之神, 后稷氏之神。○隨位改稱。, 伏以東作之功, 莫非爾極, 是用享祀, 永言率育祝融稱, 長養萬物, 德著亨嘉, 以享以祀, 受福不那。○后土稱, 持載簡能, 德合無疆, 時祀不成, 神其降康。○蓐收稱, 萬實告成, 旣受厥明, 以報以祝, 福祿來成。○玄冥稱, 貞固幹事, 德全終始, 我祀孔明, 介以繁祉。○向稷〔后稷〕稱, 誕播嘉穀, 群黎徧毓, 顧予告蠲, 申錫戩穀。, 謹以牲幣醴齊, 粢盛庶品, 式陳明薦, 尙饗。
原儀 樂章 迎神, 景安。黃鍾宮, 仲呂宮, 南呂宮, 夷則宮。 奠幣, 肅安。南呂宮。 赫哉明神, 克配彼天, 佑我烝民, 於萬斯年, 聿修祀事, 承篚是將, 庶幾佑之, 惠我無疆, 初獻壽安。南呂宮。 句芒。皇矣至德, 司春布仁, 三農收始, 萬寶更新, 旣齊旣稷, 行潦斯陳, 諒我明信, 立我烝民。祝融稱, 正位乎南, 司火之精, 載行夏令, 品物光亨, 大哉神功, 萬世仰成, 是用享祀, 庶幾來寧。○后土稱, 於昭厚德, 承天化光, 實成庶物, 惠我無疆, 以享以祀, 磬管鏘鏘, 庶其格恩, 降福穰穰。○蓐收稱, 利物之德, 實主西成, 茨梁抵京, 惟賴神明, 聿修禋祀, 黍稷惟馨, 洋洋在上, 以赫厥靈。○玄冥稱, 氣應於冬, 位居乎北, 終始品物, 聿貞厥德, 籩豆旣踐, 庸鼓有斁, 來燕來寧, 登我百穀。○后稷稱, 播時百穀, 粒我烝民, 功配于天, 駿惠後人, 載謀載惟, 庸藏明禋, 庶右享之, 降福惟純。 文舞退, 武舞進, 舒安。姑洗宮。 亞獻·終獻, 壽安。姑洗宮。 徹籩豆, 雍宮。南呂宮。惟神之德, 兆民賴之, 籩豆靜嘉, 是享是宜, 神具醉止, 廢徹不遲, 報以介福, 如式如期。 送神, 景安。送黃鍾宮。
原儀·今儀, 軒架·登歌·佾舞。竝與風雲雷雨同。但雷鼓, 易以路鼓, 雷鼗, 易以路鼗。
原儀 齊戒與風雲雷雨同。
原儀 齋官 初獻官正一品。, 亞獻官堂上三品官。, 終獻官正三品。, 典祀官奉常寺僉正。有故, 則判官。, 執禮二壇上四品, 壇下六品。, 大祝參外。, 祝史六參外。, 齋郞參外。, 掌牲令典牲署官。, 協律郞掌樂院宮。, 贊者·謁者·贊引竝參外。, 監察。
原儀 祈雨祭齋官 獻官二品。, 典祀官奉常寺官。, 大祝·祝史·齋郞·贊者·謁者竝參外。, 監察。報祀同。
原儀 傳香·省牲器。竝與風雲雷雨同。
原儀 饌品。與嶽海瀆同。 祈雨饌品與風雲雷雨·祈雨同。
原儀 幣 白苧。餘與風雲雷雨同。 續儀原儀, 同。但長十一尺六寸七分。
顯宗卽位年己亥七月, 大旱, 行雩祭。國制, 秋後無祈雨, 至是特命行之。互見祈雨。
英祖十五年己未, 旱, 上始親祭雩壇。近例雩壇無親祭, 至是, 遵周禮龍見而雩之義, 以五月親祭雩壇。牲牢, 特命用牛二·羊六·豕七, 翌日得雨。上以祈雨二日內報尺, 則例有報謝, 下詢, 禮曹言, 五禮儀, 立秋後, 報祀。
敎曰, 待立秋之文, 謂御正殿也。今猶不御正殿, 待立秋, 太晩, 待晴, 卽爲擧行。又以報祀之禮, 久寢不行, 命申明舊禮, 雩壇報祀牲牢, 特命用羔四·豕四。
四十一年乙酉, 敎曰, 雩祀奠幣三獻, 事體重, 武臣差祭, 駭然。此後以亞卿·侍從擇差。
四十三年丁亥二月, 命自今雩祀六神, 皆加氏字, 以爲式。初雩祀祝式六神, 皆不稱氏, 獨於司寒祭祝, 稱玄冥氏。至是, 上祗迎雩祀香, 聞其異例, 有是命。
四十七年辛卯七月, 傳曰, 雩祀, 亦是三代之禮, 不卜日。來初二日, 遣大臣攝行。祭文, 今方親製, 而明日香祗迎, 仍宿典設司, 禮房知悉, 申飭該曹。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祈雨附報謝○續儀, 凡十一次。祈雨時, 閉南門, 開北門, 遷市。
凡祈雨, 初次, 三角·木覓·漢江。二次, 龍山江·楮子島。三次, 風雲雷雨·山川·雩祀。四次, 社稷·北郊。五次, 宗廟。六次, 三角·木覓·漢江。七次, 龍山江·楮子島。八次, 風雲雷雨·山川·雩祀。九次, 北郊·慕華館, 童子祈禱竝行。十次, 社稷·慶會樓, 童子祈禱竝行。十一次, 宗廟·春塘臺, 童子祈禱竝行。十二次, 五方土龍祭。東壇, 在先農壇傍。南壇, 在漢江傍。中央壇, 在鍾閣傍。西壇, 在楊花渡傍。北壇, 在北郊厲壇傍。祈雪祭同。獻官, 初次, 三品, 再次·三次, 從二品, 四次·五次, 二品, 六次, 近侍, 七次·八次, 正二品, 九次·十次·十一次, 武從二品, 十二次, 三品官。肅宗甲申, 定次數, 見下。祈雨時, 龍山江, 畫白龍, 楮子島, 畫靑龍以祭。報謝祭, 無畫龍而空位版, 寫紙牓, 行祀。
凡祈雨, 卜日行, 而所祈迫切, 則不卜日行。報祀, 所祈有應, 則待秋分後。
凡祈雨, 非一處, 而若各隨所祈處載錄, 則有妨統觀, 故今則立目錄, 以使祈雨時考例。
凡祈雨祀典及齋官·齋戒·傳香·祝·饌品·禮節, 載錄於各祈雨處目錄下, 以成各目錄全例。
太祖七年戊寅, 上親禱雨于圓壇。
太宗五年乙酉, 上禱雨于社稷。
七年丁亥, 遣大臣, 禱雨於圓壇及社稷·北郊。上出御齋宿廳, 圓壇行祭時, 下庭祗迎而已。得雨
上覽祈禱祝文, 謂左右曰, 可, 諭詞臣, 自今祝文, 毋爲寡躬祈福之辭。
十三年癸巳, 上謂政院曰, 自古水旱之災, 皆人君否德所召, 今聚僧·巫, 禱雨, 無乃有愧乎。罷禱祀, 而修人事, 可也。金汝知曰, 雖非古昔帝王之正道, 靡神不擧, 亦古事也, 今緇徒已聚, 供辦亦具, 從俗行之, 似無害也。上曰, 旱極必雨, 若雨則人必以謂釋氏之力。此後卿等, 不復詆佛矣。
世宗元年己亥, 以旱, 出年壯宮人歸家, 親禱雨于圓丘。
世祖元年丙子五月, 旱, 禱于名山大川及祀典外諸神驗處, 理冤獄, 恤窮乏, 掩骼胔, 修溝壑, 淨阡陌。
三年戊寅五月, 右司諫徐居正等疏曰, 今年之旱, 甚於前年, 赤地千里。伏願講求祀典, 親行禱雨。上遂行大一祈雨醮禮于昭格殿, 夜半雨。
睿宗元年己丑, 旱。上減膳錄囚, 閉崇禮門, 徒〔徙〕市于銅峴, 親禱永昌殿, 乃雨。
成宗五年甲午閏五月, 旱甚, 上敎曰, 祈雨得應, 猶未周洽, 欲依齊景公故事, 出舍草野, 三日親禱。
十二年辛丑六月, 大旱, 上屢親禱雨, 而猶不雨。於是上避正殿, 遷市肆。至七月, 得雨, 始御殿還市。
十三年壬寅七月, 命罷女巫祈雨。禮曹, 以祖宗古例爲言。上曰, 祖宗朝事, 有可行, 有不可行。
十六年乙巳六月, 大旱。上將親祭文昭殿, 禮曹, 請祭樂去鼓。命議大臣, 盧思愼, 以祭樂去鼓, 五聲不備, 何以交神明乎? 從之。
二十五年甲寅, 以旱, 命減請道〔諸道〕供進, 慶尙道守臣啓, 海錯之類, 得之甚易, 請依舊封進。上曰, 臣子奉上之意, 雖勤, 人君恤下之情, 亦切。其勿進。
中宗三十二年丁酉四月, 大旱。上親祈雨於太廟, 又詣風雲雷雨壇, 乘輿去蓋曰, 此宋帝却蓋之意也。曝日行事, 遂得大雨。詳見風雲雷雨壇。
明宗八年癸丑閏三月, 親禱雨于禁中。
十年乙卯五月, 親禱雨于禁中, 得雨。
宣祖三年庚午, 親祀南郊山壇, 祈雨, 又親祭于社稷, 祈雨, 是日雨。
十二年己卯, 親祭社壇, 是日雨衍。
十三年庚辰, 旱甚, 祈雨, 江原道, 隕霜殺草。
十七年甲申五月, 上親祈雨于社稷。
仁祖元年癸亥四月, 旱, 上下敎責躬, 避殿減饍, 親禱雨于社稷。
七年己己閏四月, 旱, 命祈雨, 理冤獄, 修溝渠。
五月, 上親禱雨于社稷, 方祭而雨。有司請設幕, 上不聽, 進雨傘, 亦却之, 御衣盡濕。
九年辛未五月, 親禱雨南壇, 命該曹, 講求恤貧困, 伸冤抑, 甄賢能, 凡諸便民之事, 以聞。
十六年戊寅五月, 親祈雨社稷。肄儀時祭官, 以戎服行禮。
十七年己卯五月, 大旱。下敎求言, 審理京外罪囚, 親祈雨于社稷, 明日乃雨。
十九年辛巳四月, 大旱。審理獄囚, 命贓吏, 雖當大霈, 勿宥。
孝宗元年庚寅五月, 平安道旱。修撰尹鏶, 撰進祈雨祭文, 上, 以其無罪己之言, 命改撰以送。
六月, 上將親祈雨於社壇, 禮曹, 請以黑袍·玉帶·黑靴, 行禮。從之。用樂與否, 命議大臣, 金尙憲·金堉以爲, 不必用樂。趙翼以爲, 古者宗廟之祭, 因喪而行, 天地·山川之祭, 越紼而行, 況且鍾鼓羽籥, 專爲格神明而設, 禮固以誠爲本, 莫如本末俱盡之爲備也。從翼議。互見親享。
二年辛卯五月, 旱。上下敎責躬求言, 減膳, 審理冤獄, 疏決罪囚, 親禱雨于社壇, 是日大雨。
三年壬辰, 上祈雨于南郊, 鼓吹陳而不作, 減侍臣前導。旣得雨, 命報祀, 立秋後, 設行。且命親行祈告後報祀, 依春秋節祭, 遣官祈告後報祀, 依小祀。
六年乙未五月, 大旱。命減平安道今年田租, 分遣宰臣, 禱雨於山川, 上露立宮庭, 焚香默禱。至夜分大雨, 通宵乃止。
七月, 旱, 上命審理疏決, 宥釋者, 七十餘人。復敎曰, 寡昧不辟, 獲戾于天, 使民贊〔替〕受其殃, 予心如割, 欲代犧親禱, 不卜日擧行。民將捄死, 不贍安忍, 坐受其享。諸道方物, 慈殿外, 限明秋, 停罷。避殿減膳, 求言, 期以遷善改過。大小群工, 惕勵奉職, 以盡交修之道。是夕, 雨下如注, 竟夜不止。
七年丙申閏五月, 旱。上下敎求言, 避殿減膳, 審理冤獄, 親行祈雨祭, 方詣齋室, 雨大作。禮曹啓, 方雨, 祈雨事, 近不誠。上以問大臣, 大臣, 請於祝文中, 添入報謝語, 而使大臣攝行。從之。
十年己亥, 命設祈雨祭。上違豫, 不能親行, 遂齋宿于外閣, 露禱於天終日, 夜不脫冠巾。
顯宗元年秋七月, 大旱, 行雩祭。國制, 秋後, 無祈雨, 至是, 特命行之。
二年夏四月, 旱甚, 將親行祈雨祭, 筵臣, 以上候未寧爲言。上曰, 予何愛一身, 不顧萬姓之命哉。
三年壬寅四月辛亥, 持平李東溟啓, 楊津祈雨之所, 奉安位版於二間蔀屋, 狹隘鄙陋, 埃塵堆積, 床卓諸具破缺, 不成模樣, 常時不敬如此, 安敢望其冥應之不差乎? 此旣如是, 他可類知, 請令諸道監司, 一一審察祠宇, 不待秋成, 劃卽改搆, 以重祀典。上從之。
八年丁未四月, 幸溫陽, 時閏月旱, 遣官祈雨于道內名山大川, 復遣宰臣, 祈雨于雩壇·三角·木覓·漢江, 遣重臣祈雨于宗廟·社稷及北郊, 疏決道內罪囚。士族貧寒, 年過三十, 未嫁娶者, 官給資裝, 奴婢身貢指徵無處, 竝蕩減。
七月, 親行社稷祈雨, 蠲減各樣上納。
九年戊申, 上祈雨于社稷。上每當祈雨, 雖非親祭, 齋宿宮中, 終夜露立默禱, 到祭罷時分, 始自安。
肅宗元年乙卯四月, 禮曹言, 凡大祀, 則卒哭後用樂, 昭載禮文, 故曾於庚寅祈雨親祭時, 因本曹啓辭, 大臣·六卿, 會議定奪矣。今此親祭之擧, 專出於爲生靈, 祈澤于天, 則似當依庚寅例用樂, 而事係重大, 請議大臣處之。領議政金壽恒等議曰, 喪三年不祭, 惟祭天地, 社稷爲越紼而行事, 不敢以卑而廢尊也。此指未葬而言, 而其禮之嚴如此, 卒哭後用樂, 似不可已, 且有庚寅已行之禮, 無用別議。上命如議。
四年戊午六月, 傳曰, 噫, 亢旱之災, 何歲無之, 木〔未〕有甚於今日。靜思厥咎, 專由於寡昧之凉德。上不能感回天怒, 下不能慰悅民心, 以致彌月不雨, 田疇龜坼, 百穀已盡, 西成望斷, 大命近止。言念及此, 五內焚灼, 罔知攸濟, 代犧親禱之擧, 不可一刻少緩。其令該曹, 卜日趁卽擧行, 而處所, 依前以宗廟擧行。
七年辛酉, 久旱。上親臨社壇祈雨, 召大臣·卿宰·三司大臣, 詢問弭災之策。下敎責躬, 勅勵群工。
九年癸亥, 上禱雨太廟, 敎曰, 陪祭官, 須體予意, 沐浴其身, 洗濯其衣, 虔恭齋宿, 無或飮酒吸煙。
十年, 以旱甚, 命永昭殿祭物減半, 停三南進上。上入幕次, 忽驟雨, 始祭又雨, 祭畢而霽。
十二年乙丑七月, 旱甚, 親禱社稷, 而雨意猶邈。備忘記曰, 誠意淺薄, 未回天心, 不可以纔行親禱而有所等待。南郊, 遣大臣, 龍山·楮子島, 遣重臣, 不卜日, 連行祈雨祭。又罪己責躬之意, 別爲措辭添入。放出宮女二十五人。
十一年丙寅七月, 旱, 上親禱于社稷, 是日雨。翌曉, 遣大臣, 行報謝祭。
十六年庚午, 久旱, 遣大臣, 禱雨, 是日始雨。上喜甚, 遂以禁苑醉香亭, 更名曰喜雨, 親製亭銘, 以識之。
十八年壬申夏, 旱甚, 幸南郊, 祈雨。
二十一年乙亥夏, 久旱, 幸南郊, 祈雨。
二十二年丙子四月, 親禱社壇, 駐輦禁府前路, 招禁府典獄囚人六十餘名, 諭以今此行赦, 遇災憂民不得已之擧, 非以汝爲無罪, 汝等, 各自警飭, 勿復犯罪。若或再犯, 更不汝釋也。罪人感泣, 上見罪人蓬頭鬼形, 蹣跚顚倒, 惻然曰, 大〔天〕之生民, 厥初何異, 而此屬陷罪久囚, 皆成鬼形, 大禹之泣辜, 信然矣。且見此屬流丐慘然之狀, 可以推恩。昔宣廟, 値癸甲凶荒, 除出御供米, 以賑, 豈非今日之可法乎? 其令御供米參酌除出, 以補粟島〔栗島〕粥資, 非謂升斗之末〔米〕, 謂能普濟, 欲示予猶已飢之意也。
五月, 以旱災愈酷, 命六日親禱于南郊, 以罪己之意, 措辭於祭文。又敎以太祖高皇帝, 悶旱憂勤, 徒步詣壇, 降輿之處, 設於稍遠之地。
二十三年丁丑四月, 旱, 幸社稷, 祈雨, 還宮時, 駐駕義禁府前路。上召承旨·史官及大臣·三司·禁府·刑曹堂上, 敎曰, 旱災此酷, 親自禱雨, 而誠未格天, 雨意邈然。言念民事, 實爲罔極, 應天恤民之道, 宜無所不用其極。禁府典獄時囚罪人中, 綱常·殺獄·强賊外, 皆放釋。罪囚六十餘人, 進伏駕前, 上曉諭之。見其蹣跚顚仆之狀, 惻然曰, 天之生民, 厥初何殊, 而今皆爲鬼形, 慘矣。大禹之泣辜, 誠信然矣。
上親禱雨于風雲雷雨壇, 命設降輿於稍遠處。詳見風雲雷雨壇。
五月, 上禱雨于南郊, 命祭文中, 以罪己之意, 措辭。先是, 仁祖己卯, 遇災, 避正殿, 有不擊更鼓之例。至肅宗己卯, 備局啓, 遇災撤樂, 指駕前鼓吹·宮庭宴樂而言, 昏晝擊鼓, 所以辨更漏, 定時辰, 不可與鍾鼓飾喜一例論之。周禮, 凶災之禮, 有擊鼓之文, 且日月食擊金, 救陽氣微也, 陽盛爲旱, 陰盛爲水, 代以擊金, 亦乖於裁輔之義。仁祖朝, 避殿, 勿擊鼓, 似出一時稟定, 其後因襲成例, 勿擊鼓一節, 宜祛之。從之。
二十七年辛巳五月, 備忘記, 亢旱此酷, 躬禱社壇, 不卜日, 以十三日定行。上幸社稷, 禱雨, 將還宮, 歷御義禁府虎頭閣, 慮囚。大臣·禁府堂上·政院·三司, 竝入侍, 判義禁事金構, 持文案以進。上曰, 親臨, 爲科獄故也。其先問之。仍命承旨, 問吳錫夏·洪受禹·宋晟·李聖輝·金麟至·朴泰晦·李秀哲·李道淑, 俱持前說, 不肯服。上曰, 親問之下, 亦敢隱諱, 情狀絶痛。仍囚嚴刑, 其餘囚者, 重則仍囚, 輕則或遠配, 或徒配, 或削職, 或罷職, 或仍職。出獄者, 四十五人。議罷, 遂還宮, 而雨意邈然, 下敎責躬求言, 避正殿, 減常膳。
二十九年癸未五月, 旱甚, 親禱太廟, 世子, 行亞獻禮。下敎責躬求言, 勅勵群工, 減膳徹樂禁酒, 又親行禱雨於先農壇。備忘記曰, 爲民祈澤, 已至屢次, 而雨意邈然, 民事愈急, 先農親祭, 禮文攸載, 其令禮官問于大臣。判中樞尹趾善議, 農壇祈雨, 雖無五禮儀所載, 旣有已行之例, 則至誠虔禱, 不無冥應之理。判中樞徐文重議, 右〔古〕之帝王, 如殷湯之桑林, 宋帝之太乙, 皆能感回上天, 以致千里之雨, 惟在盡我誠敬而已, 亦何處所之有常? 第籍田, 是祈穀之地, 歲首行禮, 以祈有年, 風雲雷雨, 祀於南郊, 以資振發膏潤之功, 均是爲穀, 各有所主, 禮不可相錯。與其創行親〔新〕規, 不若循古禮, 克擧南郊之禮。左議政李畬議, 神農·后稷, 寔肇穡稼。五禮儀, 雖無祈雨之文, 曾在丁巳, 亦有已行之例, 至誠虔禱, 恐爲得宜。命親禱先農, 而一依南郊動駕時。
三十年甲申五月, 上避正殿, 下敎減膳撤樂禁酒, 命連設祈雨祭。
敎曰, 祈年, 寔爲穡事, 祈雨, 亦爲穡事。先農壇親臨祈雨祭, 用享先農儀。互見先農。
備忘記曰, 爲民祈澤, 已至五次, 雨意邈邈, 節序漸晩, 民事愈急。先農親祀, 禮文攸載, 代犧親禱, 不容少緩也。藥房, 以東郊癩疫熾盛, 啓請攝行。答曰, 今玆親禱, 出於悶旱, 雖有厲疫, 不必拘忌, 決不可攝行矣。夜二鼓, 上乘輿, 出興仁門, 詣先農壇, 去前後鼓吹, 侍臣儀節, 減旗仗·軍兵。
同月, 親行禱雨于先農壇, 以小輿出興仁門, 去前後鼓吹, 侍臣儀節, 減旗仗軍兵, 申飭踏損禾穀, 又禁南草酒醪。
六月, 復遣重臣, 禱雨龍山江·楮子島, 親製祭文曰, 神豈不仁, 予實獲戾, 噫嘻, 召災, 亶由不辟, 我知我罪, 敢逭責罰, 赤子何辜, 贊〔替〕罹茶毒。祈雨祭次序, 初不見於五禮儀式, 例頗雜亂。至是, 禮曹判書閔鎭厚, 奉敎, 議大臣, 定次序, 爲十二次。詳見上。
命先農壇親臨祈雨時, 用享先農儀。詳見先農。
三十三年丁亥五月, 旱。上御步輦, 詣社壇, 祈雨。
三十四年戊子五月, 敎曰, 今玆之旱, 亦孔之酷, 欲雨不雨, 甘霔尙悶。此月將盡, 節序漸晩。言念民事, 心如焚灼, 災急燃眉, 其可緩聲。予當更爲責躬, 親禱于南郊, 其令禮官, 不卜日, 以二十五日定行。政院, 以癩氣彌滿, 請寢, 不許, 又請改卜他處。上命定於社稷。
上御步輦, 詣社稷, 終日終夜, 仍御帳殿, 諸臣, 苦請移御齋室, 上終不許。是日雨, 翌朝霽。
四十年三月, 久旱, 上靜攝中, 躬自焚香默禱, 翌日, 雨下周洽。上喜甚, 御製詩于海昌尉吳泰周曰, 春雨知時, 夜未已, 乾坤惠澤, 物皆被, 病中, 民事何曾忘? 切願豐登自麥始。
景宗元年辛丑六月, 旱, 上將親禱雨于社稷。禮曹啓, 卽今異於常時, 飮福禮, 當有減殺之道。曾在癸未宗廟親祭時, 以大臣之喪, 不行飮福禮, 今亦宜停。從之。
二年壬寅四月, 旱。上御小輿, 親禱雨于社壇時, 驕陽下曝, 如焚如灼, 王世弟趨進, 請乘輦。上不聽, 撤夜行事, 旣還宮, 又御前殿, 竟夕疏決, 仍命不卜日更禱南壇, 是日果雨。
英祖元年乙巳七月, 大旱, 上親禱社壇, 又將禱于太廟。禮官奏, 國恤三年內謁廟, 非禮。上遂寢其命, 遣大臣, 攝行。將禱北郊, 禮官又言, 北郊, 無親禱之禮。上曰, 五禮儀, 有岳瀆親祀之文, 大明集禮, 有分祭天地于南北郊之禮。先王, 亦創行農壇之祀, 顧不當法耶? 遂幸北郊, 旣祼, 大雨, 冠服盡濕, 上不懈益虔。
三年丁未七月, 天久旱, 上親禱太廟, 不御輦傘。越二日, 又親禱于社壇, 命減儀仗, 御步輦, 入神門, 敎曰, 百官皆步從, 今玆之咎, 寔在予, 予亦當步。乃步, 至齋殿臨祭, 雨如注。
上禱雨太廟, 越三日, 得雨。越三日, 遣大臣, 報祀。五禮儀, 有報謝祭。
七年辛亥五月, 時旱甚, 上遍禱社壇·南北郊, 輒雨, 雨不沛然。上曰, 歲且歉矣, 議所以賙賑, 大臣請鑄錢, 以代經費, 儲穀賙賑。上曰, 不然。穀不在官, 則在民, 與其飢而後賑之, 曷若預散於民。復親禱北郊及南壇, 皆經宿。
八年壬子六月, 大旱。親禱社壇, 不雨, 乃命減膳。敎曰, 昔晉大旱, 穆公, 因縣子所對, 而閉門遷市, 其遷市三日, 以伸刻責之意。仍命入金吾·秋曹文案, 親行疏決。凡定配宥放者, 百十有三, 減等者, 六十有二, 量移者, 五十有三, 出陸者, 三。遂飭捕廳及八道兩都, 疏釋罪囚。
同月, 復親禱先農壇及北郊而社壇, 皆經宿。雨未得沛然, 每語及民事, 輒嗚咽泣下。遣二品武臣, 行童子蜥蜴祭於春塘臺及慶會樓池邊, 凡三日而罷, 以六愆下敎自責。
十年甲寅七月, 旱。上親禱雨于社稷。
八月, 上禱雨于宗廟。
十三年丁巳七月, 上將祈雨于社稷時, 上不豫。筵臣言, 在誠, 不在禮。上曰, 成湯, 非不足於誠, 何爲代犧桑林乎? 竟親行, 還至金吾門前, 命承旨, 放釋輕囚。越二日, 復親祈太廟, 不乘輦, 不張傘, 至廟門, 雨下, 衮冕盡濕, 達宵祗事。還宮, 遣宣傳官, 勞問軍兵。
十四年戊午五月, 上親禱雨于社稷。
十五年己未, 上親禱社稷, 復禱雨北壇, 增牲牢, 特命用牛三·羊十五·豕二十一, 酒加八十五甁。其餘庶羞, 視先農親祀儀, 又風雲雷雨壇親禱時牲牢, 特用牛一·羊三·豕四, 先農壇親禱時牲牢, 特用牛一·羊二·豕三, 雩祀亦增牲牢。詳見雩。北壇報祀時, 又命用羊四·豕四, 幷爲定式。
十八年壬戌六月, 上親禱雨于宗廟。
十九年癸亥閏四月, 上祈雨宗廟及祀壇, 不雨。將復祈北郊, 謂近臣曰, 祈雨不乘輿。古也日者元老大臣苦爭, 故勉從若是, 而何能感天神乎? 遂步輿, 至北郊, 祭畢, 雨。上露坐良久, 乃還。
二十年甲子, 命十一次祈雨時, 閉南門, 開北門, 遷市, 著爲式。
二十五年五月, 敎曰, 凡大祭, 前期肄儀, 可也。至於郊壇祈雨肄儀, 近於先事, 褻瀆甚矣。大抵攝行, 無此例, 面〔而〕惟親祭有此。此不過重於親祭, 不顧其褻瀆者, 爲民祈雨, 何敢瀆耶? 此後, 祈雨肄儀, 祛之, 只令禮儀使, 率諸執事, 預爲祭壇, 直爲向方及儀節。
二十九年癸酉, 敎曰, 土龍祭, 祈雨之極者, 而至於鞭龍, 非祭之意, 褻慢甚矣, 此後, 一均祛之。
五月, 上祈雨北郊, 旣初獻, 有聲蕭颯, 命撤傘, 雨, 立比卒事, 冕黻盡濕。後三日, 以雨未足, 復親禱于先農壇, 霈然乃止。越十三日, 復親禱社稷。越四日, 復禱雩祀壇, 還駕時, 歷臨南壇。
三十四年戊寅五月, 上親禱雨于先農壇, 越五日, 禱于北郊, 歷臨禁府, 疏釋。
三十五年己卯閏六月, 敎曰, 今年雨暘適中, 庶幾秋成, 一霽不雨, 今已準朔。鋤後之旱, 農民最忌, 而烈陽杲杲, 雨意愈邈, 節雖閏夏, 秋節已報, 何循常例? 況三載衰麻, 曠禮已久, 此豈國君重社稷之意乎? 吁嗟, 一心, 只望大有, 若或其愆, 何心玉食? 思之及此, 莫知盛暑。二十四日, 當代犧親禱社壇, 遂親禱社稷。越四日, 復禱宗廟。
三十六年庚辰六月, 省牲後, 鍮〔諭〕太常曰, 噫, 孟子觳▼{(士/冖/角)+束}章〔觳觫章〕, 鄒聖, 稱齊宣以仁心, 奚謂齊王昔年親享之後, 月餘不御牛肉。予嘗仰覩, 凡祭奠大亨之外, 親臨則備三牲, 若攝行則只用豕牲。噫, 否德致旱, 西疇將拆, 民將溝壑, 寔予之咎。當此盛暑, 軍兵勞攘, 寔予之咎, 親禱至再, 尙未周洽。今日, 又詣社壇, 軍民無辜, 其尤牛羊, 欲爲奉審祭器, 入神廚門, 犧牲已捧, 故牛在其中, 衆軍環立, 此將爲宰牲而然也。看來矜惻, 奚徒齊宣之心? 受膰體重, 不可闕也。今番膰肉, 只封其羊, 以示予體昔年盛德之意。
三十六年庚辰五月, 上親禱雨于宗廟, 翌日禱于先農壇, 越四日, 禱于南壇。六月二日, 禱于社稷, 十三日, 親臨雩祀壇, 行報謝祭。
三十八年壬午六月, 上親禱雨于雩祀壇。越三日, 敎曰, 噫, 否德誠淺, 徒勞我三軍, 未得一霈, 究厥所由, 卽在一人, 萬民何苦? 況覩田疇, 惔灼二字, 可謂歇後語耳。其何循常, 亦何曠日? 曾亦有例不卜日, 十三日, 南壇, 則遣大臣祈雨, 社壇, 親行祈雨, 祭文當製下矣。禱社, 翌日禱于宗廟。
四十年甲申五月, 傳曰, 噫, 明日先命大臣, 更觀四次, 欲爲親行, 若是而何能得雨? 噫, 今日所特〔恃〕, 惟元元, 明日當躬詣南壇, 代犧親禱, 其令儀曹, 除副輦儀仗, 以小駕儀仗擧行。南壇, 卽風雲雷雨壇。
十九日, 敎曰, 三次祈雨, 微誠未格, 昨今雨意, 愈邈。今則中旬隔日, 望雨益切。再明日, 當代犧親禱於社稷, 祭文當製下。
二十四日, 北郊親臨祈雨祭。傳曰, 南郊·社壇, 連爲親禱, 而微誠未格, 尙靳一霈。噫, 今則中旬已過, 今日至明, 將若不雨, 當代犧親禱於北郊。
六月初一日, 宗廟親臨祈雨祭。傳曰, 六次祈雨, 因予誠淺, 其雨其雨, 霈然猶邈, 咎實厥辟, 嗟民何辜? 不敢慽我陟降, 遍禱郊壇, 于今祈雨, 其亦愆次。永寧殿, 一體擧行。
親禱先農壇。傳曰, 今者亢旱, 亦孔之酷。嗚呼, 五月初十日之雨, 世傳爲何無歲不雨。因予不肖, 玉璧徧擧, 略無感應, 尤切慘恧, 皆行禱雨, 而至於先農壇, 無祀典所載。故昔年特敎乃行, 伊後亦有旨則行, 昔年特命設行之壇, 于今望八, 非親禱, 而何祈雨。不卜日, 當以初十日親行。
七月九日, 上復親禱雨于南郊。
同月, 禮曹啓曰, 卽接掌樂院所報, 則南壇·先農壇報謝祭時, 俱爲用樂, 而外山川流來而〔所〕用風物, 只是一件。今當竝享之日, 他無推移之路, 在前如此之時, 間或有取用文廟樂器之例云, 依本院所報, 卽爲移用。傳曰, 允。
四十七年辛卯五月, 旱。上以六事責躬, 命減膳, 旣得雨, 禮曹請復膳。上曰, 諸道均霑, 未可知也, 不許。
七月, 敎曰, 昨夕用心, 中夜甘霈, 誠是萬萬料表, 是誰之賜, 是誰之賜? 陟降攸賜, 報謝敢稽? 再明, 命大臣, 宗社報謝祭文, 製下矣。
禮曹判書元仁孫啓, 楮子島·龍山江報謝祭, 以紙牓行過事, 下敎。紙牓書寫官, 使大祝兼行何如? 上允之。
正祖元年丁酉四月, 傳曰, 四月祈雨, 亦有肅廟元年已例, 不卜日, 祈雨祭設行。
五月, 社稷親臨祈雨。禮曹啓, 社稷祈雨親祭時服色, 自上方在諒闇中, 依乙巳年例, 黑團領袍·玉帶·黑靴子, 行祭, 陪香時, 亦用此服。百官, 則黑團領陪祭事, 敢啓。傳曰, 允。
傳曰, 噫, 近日亢旱, 可謂孔酷, 幾次禱雨, 霈澤尙閟, 出日杲杲, 繼以凄風, 言念民事, 若恫在己。顧予微誠, 豈足以格天心, 而民事心渴悶若此, 代犧禱雨之擧, 不容少緩, 況考已例, 親禱之擧, 自孝廟, 至于先朝, 每行元年之多, 至於三四次。予之尙此遲待者, 非敢慢也, 特以服色之有所變改, 不忍遽然命下。視先朝親行之時, 抑云晩矣。此亦予誠淺之一端。不卜日, 當於初九日, 躬詣社壇, 親行祈雨祭, 宗廟祈雨, 亦是當次, 遣大臣攝行, 令禮曹知悉。
禮曹啓, 今此社稷祈雨親祭時服色, 自上方在諒闇中, 依乙巳年例, 黑團領袍·玉帶·黑靴子, 行祭, 陪香時, 亦用此服。百官, 則黑團領陪祭。用樂一節, 依乙巳年例, 磨鍊擧行之意, 敢啓。上曰, 可。
政院啓, 因禮曹單, 八次祈雨祭, 今日當爲傳香, 而時日甘雨, 水標一寸五分, 今亦東風連吹, 霈意尙多, 在前如此時, 有停止之事, 何以爲之? 敢稟。傳曰, 待下敎。
六月, 禮曹啓, 祈雨祭後, 旣得甘霈, 不可無報謝之擧, 風雲雷雨·山川·雩祀壇·社稷報謝祭, 依定式, 待立秋後, 設行, 何如? 傳曰, 允。
六年壬寅五月, 傳曰, 去夜頗有雨意, 至朝又復邈然。言念民事, 中心如灼。命官替攝, 徒增如不祭之嘆, 敢不躬禱以郊代犧之誠。不卜日, 明日祗詣雩祀壇, 親行祈雨, 齋官另加擇差, 往齋之故, 姑難宣示, 而無異減膳之時, 動駕時, 除輦輿及侍臣節次, 其他侍衛, 參考已例, 務從省減事, 分付。南郊三次祈雨, 遣大臣攝行, 一體分付, 祝文已親撰, 出宮前親押。五月十二日, 別兼春秋徐龍輔所啓, 臣纔經祈雨享官, 故有所仰達者矣。大小祀享, 必有刻漏之進待者, 所以定其時, 重其事之意也。祈雨祭, 則初無奏時官來待之規, 設〔該〕監之當初不爲定送者, 雖曰無例, 而莫重圭璧之禮, 有此疎漏之節, 終涉未安。此後則凡係大小祀享, 令禮曹知委該監, 無論官與吏, 從便定送, 以爲審察刻漏, 進告定時之地, 似爲得宜。上允之。
五月二十八日, 雩祀壇, 祈雨祭, 親行。
六月, 北郊親臨祈雨祭, 傳曰, 明朝神位版奉詣時, 本寺提調, 與壇司眼同進詣陪往, 而此後, 郊壇親享時, 神位版陪奉往來, 幷準此例, 定式。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雩祀軒架圖說
軒架, 在南門內。東·西·北三方, 各設編鐘三堵·編磬三堵。東方編鐘起北, 編磬間之, 東向。西方編磬起北, 編鐘間之, 西向。北方編磬起東, 編鐘間之, 北向。設雷鼓三, 一在此架之北當中, 一在東北隅, 一在西北隅。先蠶·雩祀·文宣王, 設路鼓三。先農, 設士鼓〔土鼓〕三。雷鼗各一, 又在其左。先農·先蠶·雩祀·文宣王, 則路鼗。晉鼓二於懸樂之北, 一在東北隅, 一在西北隅。柷〔柷〕·敔於北架內, 柷〔柷〕在西, 敔在東。管十在柷〔柷〕·敔之南, 爲一行。次籥十爲一行, 次和三·笙七, 爲一行。次竽, 次簫, 次籩, 次篪, 次缶, 次壎各十, 各爲一行。竝分道之東西, 俱北向。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雩祀登歌圖設
登歌, 在壇上。今壇上窄狹, 在北壝內。文宣王, 則堂上。中開御道, 分設左右。特鐘在東, 特磬在西。節鼓二, 一〈在〉特鐘之北, 一在特磬之北。設椌·楬於鐘磬之間, 椌在東, 楬在西, 爲一行。次琴六爲一行, 次瑟六爲一行。次歌二十四人, 分爲二行。編鐘一堵, 在歌人之東, 編磬一堵, 在歌人之西。次管·籥·和·竽·笙各二, 分東西, 爲一行, 次簫·壎·篪·篴各二, 分東西, 爲一行。俱北向。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文舞圖說
文舞, 六佾, 在軒架之北在執籥, 右執羽。, 俱北上。纛二, 在六佾之北, 引舞。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武舞圖說
武舞,六佾, 在軒架之北, 每佾八人左執干, 右執戚。俱北上。旌二, 在六佾之北, 引舞。錞·鐲·鐃·鐸各一, 在舞佾東, 應·雅·相·牘各一, 在舞佾西, 俱北上, 隨舞進退。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雩祀設饌圖說
每位, 籩十在左, 爲三行, 右上第一行, 形鹽在前, 魚鱐·乾棗·栗黃次之。第二行, 榛子在前, 菱仁·芡仁次之, 第三行, 鹿晡在前, 白餠·黑餠次之。豆十, 在右, 爲三行, 左上。第一行, 韭菹在前, 醓醢·菁菹·鹿醢次之。第二行, 芹菹在前, 兔醢·筍菹次之。第三行, 魚醢在前, 脾析·豚拍次之。俎二, 一在籩前, 一在豆前。籩前俎, 實羊腥七體, 兩髀·兩肩·兩脅幷脊, 而髀在兩端, 肩·脅次之, 脊在中。豆前俎, 實豕腥七體, 其載如羊。簠·簋各二, 在籩·豆間, 簋在左, 簠在右。簠, 實以稻·粱, 粱在稻前。簋, 實以黍·稷, 稷在黍前。㽅·鉶各三, 在簠·簋後, 鉶居前, 㽅次之。㽅, 實以大羹, 鉶, 實以和羹, 加芼滑。爵三, 在簠·簋前。各有坫。犧尊二一實明水, 一實醴齊。, 象尊二一實明水, 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寶玄酒, 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 犧尊, 第二行, 象尊, 第三行, 山罍。, 皆加勺·冪, 在壇上東南隅, 北向西上。釋奠及歷代始祖尊罍, 在殿上東南隅, 配位尊罍, 在正位尊罍之東。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雩祀祈雨報祀設饌圖說
每位, 左一籩實以鹿脯。, 右一豆。實以鹿醢。簠·簋各一, 在籩豆間, 簠在左, 簋在右。簠實以稻, 簋實以黍。俎一, 在簠前。實以豕腥。爵一在俎前有坫。犧尊二一實門水, 一實醴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 一實淸酒。, 爲二行第一行, 犧尊, 第二行, 山罍。, 皆加勺·冪, 在壇上東南隅, 北向西上。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雩祀儀原儀
辨祀見上。
時日見上。
齊官見上。
齋戎見上。
陳設 前享二日, 典祀官, 帥其屬, 掃除壇之內外。典設司, 設諸享官次, 又設饌幔, 皆於東壝門外, 隨地之宜。前一日, 典樂, 帥其屬, 設登歌之樂於壇上近南, 軒架於壇下, 俱北向。典祀官, 帥其屬, 設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西上, 席皆以莞。執禮, 設初獻官位於壇下東南西向, 飮福位於壇上南陛之西北向, 亞獻官·終獻官位於初獻官之後稍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 每等異位, 重行西向北上。監察位於執事之南西向, 書吏陪其後。執禮位二, 一於壇上, 一於壇下, 俱近東西向, 贊者·謁者·贊引, 在壇下執禮之後西向北上。協律郞位於壇上近西東向, 典樂位於軒懸之北北向。設諸享官門外位於東壝門外道南, 每等異位, 重行北向西上。設望瘞位今儀, 改瘞爲燎。下同。於瘞坎之南, 初獻官在南北向, 執禮·贊者·大祝在東西向北上。賓者·大祝, 稍却。向日〔享日〕未行事前, 典祀官, 帥其屬, 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陳幣篚各一於尊所, 設香爐·香合·幷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如式。見上。設福酒爵有坫。·昨〔胙〕肉俎各一於尊所。設洗於南陛東南北向盥洗在東, 爵洗在西。, 罍在洗東, 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 實以巾。若爵洗之篚, 則又實以爵, 有坫。諸執事盥洗於獻官洗東南北向, 執尊罍篚冪者位於尊·罍篚冪之後。
省牲器見上。
行禮 享日丑前五刻丑前五刻, 卽三更三點。行事, 用丑時一刻。, 典祀官, 入實饌具畢, 退就次, 服其服, 升設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版於座。贊引, 引監察, 升自東陛諸執事陞降, 皆自東陞。, 按視壇之上下, 糾察不如儀者, 還出。前三刻, 諸享官, 各服其服, 執禮, 帥贊者·謁者·贊引, 入自東門, 先就壇南懸北拜位, 重行北向西上, 四拜訖, 各就位。典樂, 帥工人·二舞, 入就位。文舞, 入陳於懸北, 武舞, 立於懸南道西。謁者·贊引, 各引諸享官, 就門外位。前一刻, 贊引, 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協律郞, 入就壇南懸北拜位, 重行北向西上, 位定。執禮曰, 四拜, 贊者傳唱凡執禮有辭, 贊者皆傳唱。, 監察以下, 皆四拜訖。贊引, 引監察, 就位, 引諸執事, 詣盥洗位, 盥帨訖, 各就位。齋郞, 詣爵洗位, 洗爵拭爵訖, 置於篚, 捧詣尊所, 置於坫上。謁者, 引初獻官, 贊引, 引亞獻官·終獻官, 入就位。謁者, 進初獻官之左, 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協律郞, 跪俯伏擧麾興, 工鼓祝〔柷〕, 軒架作景安之樂, 烈文之舞作。樂二成。執禮曰, 四拜, 獻官皆四拜。樂三成。協律郞偃麾, 戛敔, 樂止。執禮曰, 行奠幣禮, 謁者, 引初獻官, 詣盥洗位, 北向立, 贊搢笏。初獻官, 盥手帨手訖, 贊執笏, 引詣壇, 升自南陛。登歌作肅安之樂, 烈文之舞作。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 捧香合, 一人, 捧香爐, 跪進。謁者, 贊三上香, 執事者, 奠爐于神位前。大祝, 以幣篚授初獻官, 初獻官, 執幣獻幣, 以幣授大祝, 奠于神位前。捧香·授幣, 皆在獻官之右, 奠爐·奠幣, 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 准此。謁者, 贊執笏俯伏興平身, 引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上香奠幣, 幷如上儀訖, 樂止, 引降復位。
初獻 執禮曰, 行初獻禮, 謁者, 引初獻官, 升自南陛, 詣尊所, 西向立。登歌作壽安之樂, 烈文之舞作。執尊者, 擧冪酌醴齊, 執事者六人, 以爵受酒。謁者, 引初獻官,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 以爵授初獻官, 初獻官, 執爵獻爵, 以爵授執事者, 奠于神位前, 贊執笏俯伏興少退北向跪。樂止。大祝, 進神位之右, 東向跪, 讀祝文訖, 樂作。謁者, 贊俯伏興平身, 樂止, 引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行禮, 竝如上儀訖, 引降復位。文舞退, 武舞進, 軒架作舒安之樂, 舞者立定, 樂止。
亞獻 初初獻官旣復位, 執禮曰, 行亞獻禮, 謁者, 引亞獻官, 詣盥洗位, 北向立, 贊搢笏。亞獻官, 盥手帨手訖, 贊執笏, 引詣壇, 升自東陛, 詣尊所, 西向立。軒架作壽安之樂, 昭武之舞作。執尊者, 擧冪酌盎齊, 執事者六人, 以爵受酒。謁者, 引亞獻官,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 以爵授亞獻官, 亞獻官, 執爵獻爵, 以爵授執事者, 奠于神位前。謁者, 贊執笏俯伏興平身, 引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禝神位前, 行禮, 幷如上儀訖, 樂止, 引降復位。
終獻 執禮曰, 行終獻禮。謁者, 引終獻官, 行禮, 竝如亞獻儀訖, 引降復位。
飮福 執禮曰, 飮福受胙, 執事者, 詣尊所, 以爵酌罍福酒, 又執事者, 持俎, 進減句芒神位前胙肉。謁者, 引初獻官, 升自南陛, 詣飮福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 進初獻官之右, 西向, 以爵授初獻官, 初獻官, 受爵飮卒爵。執事者, 受虛爵, 復於坫。執事者, 西向, 以俎授初獻官。初獻官, 受俎, 以授執事者, 執事者, 受俎, 降自南陛, 出門。謁者, 贊執笏俯伏興平身, 引降復位。執禮曰, 四拜, 在位者, 皆四拜。
徹邊豆 執禮曰, 徹邊豆, 大祝, 進徹邊豆徹者, 邊豆各一, 少移於故處。, 登歌作雍安之樂, 徹訖, 樂止。軒架作景安之樂。執禮曰, 四拜, 獻官, 皆四拜。樂一成止。
望瘞 執禮曰, 望瘞, 謁者, 引初獻官, 詣望瘞位, 北向立。執禮, 帥贊者, 詣望瘞位, 西向立。大祝, 以篚取祝版及幣·黍稷飯, 降自西陛, 置於坎。執禮曰, 可瘞, 置土半坎今儀, 自執禮曰望瘞, 止置土半坎, 改以執禮曰, 望燎, 謁者引初獻官, 詣望燎位, 北向立, 執禮, 帥贊者, 詣望燎位, 西向立, 大祝, 取祝·幣, 詣望燎位, 執禮曰, 可燎, 大祝, 以幣焚於爐, 大祝, 取黍稷飯, 藉用白茅束之, 以篚取祝版, 置於坎, 置土半坎。典祀官監視。謁者, 進初獻官之左, 白禮畢。謁者·贊引, 各引初獻官以下, 以次出。執禮, 帥贊者, 還本位。贊引, 引監察及諸執事, 俱復懸北拜位, 立定, 執禮曰, 四拜, 監察以下, 皆四拜訖, 贊引引出。工人·二舞, 以次出。執禮, 帥贊者·謁者·贊引, 就懸北拜位, 四拜而出。典祀官, 帥其屬, 藏神位版, 徹禮饌, 以降乃退。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親享雩祀壇祈雨儀續儀
辨祀見上。
時日見上。
齊官見上。
齊戒見上。
陳設 前享一日, 典祀官, 帥其屬, 掃除壇之內外。典設司, 設大次於壇東門之外, 近侍次於大次之後。又設饌幔於東壝門之外。設諸祭官及陪祭官次於壇近地。竝隨地之宜。典樂, 帥其屬, 設登歌之樂於壇上近南, 軒架於壇下, 俱北向。典祀官, 帥其屬, 設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座於壇上北方, 南向西上, 席皆以莞。執禮, 設殿下版位於壇下東南西向今儀, 設小次於拜位之側, 隨地之宜。, 設飮福位於壇上南陛之西北向。贊者, 設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位於東門之內, 諸執事者位於其後, 每等異位重行, 西向北上。監察位二, 一於東門之內, 一於西門之內。執禮位二, 一於壇上, 一於壇下, 俱近東西向。贊者·謁者·贊引位於壇下執禮之後西向北上。協律郞位於壇上近西東向, 典樂位於軒懸之北北向。設陪祭官位文官一品以下於東門之內祭官之後, 每等異位重行, 北向西上。宗親及武官一品以下於西門之內, 每等異位重行, 北向東上。設門外位諸享官於東門之外道北, 文官一品以下位於享官之後, 宗親及武官一品以下位於西門之外道南如常。積柴於燎壇, 設望燎位於燎壇之南, 亞獻官, 在南北向, 執禮·贊者·大祝, 在東西向北上。享日未行事前, 典祀官, 帥其屬, 入奠祝版, 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 設香爐·香合·幷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如式。見上。設福酒爵有坫。·胙肉俎各一於尊所。今儀, 又設正位俎一於饌幔內。設御洗於南陛東南北向盥洗在東, 爵洗在西。今儀, 御洗及亞獻洗, 有槃匜。若領議政爲亞獻, 則與終獻同洗, 無槃匜。, 亞終獻洗, 又於東南北向, 罍在洗東, 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 實以巾。若爵洗之篚, 則又實以爵, 有坫。諸執事盥洗於獻官洗東南北向, 執尊罍篚冪者位於尊罍篚冪之後。
省牲器見上。
車駕出宮見上。
行禮 享日丑前五刻。丑前五刻, 卽三更三點。行事, 用丑時一刻。典祀官, 入實饌具畢, 退就次, 服其服, 陞設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版於座。贊引, 引監察, 陞自東陛諸執事陞降, 皆自東陛。, 按視壇之上下, 糾察不如儀者, 還出。前三刻, 諸享官及百官, 各服其服祭官祭服, 百官四品以上, 朝服, 五品以下常服。, 引儀, 分引陪祭官, 俱就門外位。執禮, 帥贊者·謁者·贊引, 入自東門, 先就壇南懸北拜位, 重行北向西上今儀, 有立定二字。, 四拜訖, 各就位。典樂, 帥工人·二舞, 入就位。文舞, 入陳於懸北, 武舞, 立於懸南道西。引儀, 分引陪祭官, 入就位。今儀, 相禮, 引亞獻官, 若領議政爲亞獻官, 則謁者引。謁者今儀, 有謁者各三字。, 引諸祭官, 俱就東門外位。左通禮, 詣大次前, 俯伏跪, 啓請中嚴。贊引, 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協律郞·捧俎官·執尊罍篚冪者, 入就懸北拜位, 重行北向西上, 立定。執禮曰, 四拜, 贊者傳唱凡執禮, 有辭, 贊者, 皆傳唱。, 監察以下, 皆四拜訖。贊引, 引監察, 就位, 又引諸執事, 詣盥洗位, 盥帨訖, 各就位。前二刻, 謁者, 引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 入就位。贊引, 引齋郞, 詣爵洗位, 洗爵拭爵訖, 置於篚, 捧詣尊所, 置於坫上。左通禮, 跪啓外辦, 殿下, 具冕服以出, 繖扇·侍衛, 如常儀。禮儀使, 導殿下, 至東門外, 禮儀使, 跪啓請執圭, 近侍, 跪進圭, 殿下執圭。今儀, 繖扇仗衛, 止於門外。禮儀使, 導殿下, 入自正門侍衛不應入者, 止於門外。○今儀, 近侍從入。, 詣版位, 西向立。每立定, 禮儀使, 俯伏於左。後放此。執禮曰, 禮儀使啓請行事。禮儀使, 跪啓有司謹具請行事。執禮曰, 瘞毛血, 大祝, 各捧毛血, 以授祝史, 祝史, 出詣饌所。協律郞, 跪俯伏, 擧麾興, 工鼓祝〔柷〕, 軒架作景安之樂, 烈文之舞作。樂二成。執禮曰, 四拜, 禮儀使, 啓請四拜, 殿下四拜, 在位者, 皆四拜。贊者亦唱。先拜者不拜。樂三成。協律郞, 跪偃麾, 工戛敔, 樂止。近侍, 詣盥洗位, 盥帨訖, 還侍位。謁者, 引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 詣盥洗位, 盥帨訖, 詣尊所, 北向立。執禮曰, 禮儀使導殿下行奠幣禮。禮儀使, 導殿下, 詣盥洗位, 北向立, 啓請搢圭, 殿下搢圭。如搢不便, 近侍承捧。近侍一人, 跪取匜興沃水, 一人, 跪取槃承水, 殿下盥手。近侍, 跪取巾於篚, 以進, 殿下, 帨手訖, 近侍, 受巾, 奠於篚。禮儀使, 啓請執圭, 殿下執圭。禮儀使, 導殿下, 陞自南陛。登歌作肅安之樂, 烈文之舞作。禮儀使, 導殿下,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今儀, 有執禮曰跪。禮儀使, 啓請跪搢圭, 殿下, 跪搢圭, 在位者, 皆跪。贊者近〔亦〕唱。近侍一人, 捧香盒, 一人, 捧香爐, 跪進。禮儀使, 啓請三上香, 殿下, 三上香, 近侍, 奠爐于神位前。近侍, 以幣篚授進幣爵酒官, 進幣爵酒官, 捧幣, 跪進。禮儀使, 啓請執幣獻幣, 殿下, 執幣獻幣, 以幣授奠幣爵酒官, 奠于神位前。進香·進幣, 在東西向, 奠爐·奠幣, 在西東向, 進爵·奠爵, 准此。禮儀使, 啓請執圭俯伏興平身, 殿下, 執圭俯伏興平身, 在位者, 皆俯伏興平身。贊者亦唱。禮儀使, 導殿下, 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上香今儀, 上香上, 有搢圭二字。奠幣, 幷如上儀訖, 樂止。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 皆降復位。禮儀使, 導殿下, 降自南陛, 復位。
進饌 殿下旣陞奠幣, 贊引, 引典祀官出, 帥進饌者, 詣廚, 以匕升牛于鑊, 實于一鼎, 次升羊·豕, 各實于一鼎每位, 牛·羊·豕, 各一鼎。, 皆設扃冪。祝史, 對擧, 入設於饌幔內。謁者, 引薦俎官, 出詣饌所, 捧俎官, 隨之, 俟殿下奠幣訖, 復位。執禮曰, 進饌。祝史, 拍〔抽〕扃, 委于鼎右, 除冪, 加匕畢于鼎。典祀官, 以匕升牛, 實于牲匣, 次升羊·豕, 各實于牲匣。每位, 牛·羊·豕, 各一匣。次引薦俎官, 捧諸神位之俎, 捧俎官, 各捧牲匣。典祀官, 引饌入, 軒架作雍安之樂, 大祝, 迎引於壇上。薦俎官,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跪奠, 先薦牛, 次薦羊, 次薦豕。諸大祝, 助奠。奠訖, 啓牲匣蓋。次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跪奠, 幷如上儀訖, 樂止。謁者, 引薦俎官, 降自東陛, 復位。諸大祝, 還尊所。
初獻 謁者, 引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 詣尊所, 北向立。執禮曰, 禮儀使導殿下行初獻禮。禮儀使, 導殿下, 詣尊所, 西向立。登歌作壽安之樂, 列文〔烈文〕之舞作。執尊者, 擧冪, 進幣爵酒官, 酌醴齊, 近侍, 以爵受酒。禮儀使, 導殿下, 陞自南陛,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今儀, 有執禮曰, 跪。禮儀使, 啓請跪搢圭, 殿下, 跪搢圭, 在位者皆跪。贊者亦唱。近侍, 以爵授進幣爵酒官, 進幣爵酒官, 捧爵, 跪進。禮儀使, 啓請執爵獻爵, 殿下, 執爵獻爵, 以爵授奠幣爵酒官, 奠于神位前。禮儀使, 啓請執圭俯伏興少退北向跪, 殿下, 執圭, 俯伏興少退, 北向跪, 樂止。大祝, 進神位之右, 東向跪, 讀祝文訖, 樂作。禮儀使, 啓請俯伏興平身, 殿下, 俯伏興平身, 在位者, 皆俯伏興平身贊者亦唱。, 樂止。禮儀使, 導殿下, 次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獻爵行禮, 幷如上儀訖。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 皆降復位。禮儀使, 導殿下, 降復位。執禮曰, 禮儀使導殿下入小次。禮儀使, 啓請入小次, 導殿下, 將至小次, 啓請釋圭, 殿下釋圭, 近侍, 跪受圭。殿下, 入小次, 文舞退, 武舞進, 軒架作舒安之樂, 舞者立定, 樂止。
亞獻 初殿下將復位, 執禮曰, 行亞獻禮。謁者, 引亞獻官, 詣盥洗位, 北向立, 贊搢笏。亞獻官, 盥手帨手訖, 贊執笏, 引詣尊所, 西向立。斬架作壽安之樂, 昭武之舞作。執尊者, 擧冪, 酌盎齊, 執事者六人, 以爵受酒。謁者, 引亞獻官, 陞自東陛,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 以爵授亞獻官, 亞獻官, 執爵獻爵, 以爵授執事者, 奠于神位前。謁者, 贊執笏俯伏興平身。次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奠爵行禮, 幷如上儀訖, 樂止, 引降復位。
終獻 初亞獻官獻將畢, 執禮曰, 行終獻禮。謁者, 引終獻官, 行禮, 幷如亞獻儀訖, 引降復位。
飮福 謁者今儀, 謁者上, 有初終獻官旣復位七字。, 引進幣爵酒官·薦俎官陞今儀, 有自東陛三字。, 詣飮福位, 西向立。大祝, 詣尊所, 以爵酌上尊福酒, 合置一爵。又大祝, 持俎, 進減句芒神位前胙肉, 合置一俎。執禮曰, 禮儀使導殿下詣飮福位, 禮儀使, 啓請詣飮福位。殿下出次, 禮儀使, 啓請執圭, 近侍, 跪進圭, 殿下執圭。禮儀使, 導殿下今儀, 陞自南陛。, 詣飮福位, 北向立。大祝, 以爵授進幣爵酒官, 進幣爵酒官, 捧爵, 西向跪進。今儀, 有執禮曰, 跪。禮儀使, 啓請跪搢圭。殿下, 跪搢圭, 在位者皆跪。贊者亦唱。禮儀使, 啓請受爵, 殿下, 受爵飮訖, 進幣爵酒官, 受虛爵, 以授大祝, 大祝, 受, 復於坫。大祝, 以俎授薦俎官, 薦俎官, 捧俎, 西向跪進。禮儀使, 啓請受俎, 殿下, 受俎, 以授近侍。近侍, 捧俎, 降自南陛, 出門, 授司饔院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 皆降復位。禮儀使, 啓請執圭俯伏興平身, 殿下, 執圭, 俯伏興平身, 在位者, 皆俯伏興平身。贊者亦唱。禮儀使, 導殿下, 降自南陛, 復位。執禮曰, 四拜, 禮儀使, 啓請四拜, 殿下四拜, 在位者, 皆四拜。贊者亦唱。
徹籩豆 執禮曰, 徹籩豆。大祝, 進徹籩豆徹者, 籩豆各一, 少移於故處。, 登歌作雍安之樂, 徹訖, 樂止。軒架作景安之樂, 執禮曰, 四拜, 禮儀使, 啓請鞠躬四拜興平身, 殿下, 鞠躬四拜興平身, 在位者, 皆四拜。贊者亦唱。樂一成止。禮儀使, 啓禮畢, 導殿下, 出門。禮儀使, 啓請釋圭, 殿下釋圭, 近侍, 跪受圭。繖扇·侍衛, 如常儀。禮儀使, 導殿下, 還大次, 釋冕服。今儀, 自禮儀使啓, 止冕服, 四十六字無。
望燎 執禮曰, 望燎。謁者, 引亞獻官, 詣望燎位, 北向立。執禮, 帥贊者, 詣望燎位。大祝, 取黍稷飯, 藉用白茅束之, 以篚取祝版及幣, 降自西陛, 至燎壇, 置於燎柴。執禮曰, 可燎, 燎半柴, 典祀官監視。謁者, 引亞獻官出。執禮, 帥贊者, 還本位。引儀, 分引陪祭官, 以次出。贊引, 引監察及諸執事, 俱復拜位, 立定, 執禮曰, 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 皆四拜訖, 贊引, 以次引出。典樂, 帥工人·二舞出。執禮, 帥贊者·謁者, 贊引, 就拜位, 四拜而出。典祝官, 帥其屬, 藏神位版, 徹禮饌, 以降乃退。今儀, 自執禮曰望燎, 止乃退, 改以執禮曰, 禮儀使, 導殿下, 詣望燎位。禮儀使, 導殿下, 詣望燎位, 北向立。執禮, 帥贊者, 詣望燎位, 西向立。大祝, 以篚取祝版及幣黍稷飯, 降自西階, 置於燎柴。執禮曰, 可燎, 燎半柴。執禮曰, 禮儀使啓禮畢。禮儀使, 啓禮畢。贊者亦唱。禮儀使, 導殿下, 出門。禮儀使, 啓請釋圭, 殿下釋圭, 近侍, 跪受圭。繖扇·侍衛, 如常儀。禮儀使, 導殿下, 還大次, 釋冕服。謁者·贊引, 各引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出。執禮, 帥贊者, 還本位。引儀, 分引陪祭官以出。贊引, 引監察及諸執事, 俱復拜位, 立定, 執禮曰, 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 皆四拜訖, 贊引, 以次引出。典樂, 帥工人·二舞出。執禮, 帥贊者·謁者·贊引, 就拜位, 四拜而出。典祀官, 帥其屬, 藏神位版, 徹禮饌, 以降乃退。車駕還宮, 如來儀。英祖己未, 行此儀。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雩祀壇祈雨儀報祀同唯飮福受胙○原儀
辨祀見上。
時日見上。
齊官見上。
齋戒見上。
陳設 前一日, 典祀官, 帥其屬, 掃除壇之內外。典設司, 設諸祈官次, 又設饌幔, 皆於東壝門外, 隨北〔地〕之宜。設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座於壇上北方, 南向西上, 席皆以莞。贊者, 設獻官位於壇下東南西向, 執事者位於其後稍南西向北上, 監察位於執事之南西向, 書吏陪其後。贊者·謁者位於壇下近東西向北上。設諸祈官門外位於東壝門外道南, 每等異位重行, 北向西上。設望瘞位今儀, 改瘞爲燎。下同。於瘞坎之南, 獻官在南北向, 贊者·大祝在東西向北上。祈日未行事前, 典祀官, 帥其屬, 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 設香爐·香盒·幷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如式。見上。設洗於南陛東南北向盥洗在東, 爵洗在西。, 罍在洗東, 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 實以巾。若爵洗之篚, 則又實以爵。有坫。諸執事盥洗於獻官洗東南北向。執尊罍篚冪者位於尊罍篚冪之後。
行禮 祈日丑前五刻丑前五刻, 卽三更三點。行事用丑時一刻。, 典祀官, 入實饌具畢, 退就次, 服其服, 升設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版於座。前三刻, 諸祈官, 各服其服。贊者·謁者, 入自東門, 先就壇南拜位, 北向西上, 四拜訖, 就位。謁者, 引諸祈官, 就門外位。前一刻, 謁者, 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 入就壇南拜位, 重行北向西上, 立定。贊者曰, 四拜, 監察以下, 皆四拜訖, 謁者, 引監察, 就位, 引諸執事, 詣盥洗位, 盥帨訖, 各就位。諸執事陞降, 皆自東陛。齋郞, 詣爵洗位, 洗爵拭爵訖, 置於篚, 捧詣尊所, 置於坫上。謁者, 引獻官, 入就位。謁者, 進獻官之左, 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贊者曰, 四拜, 獻官四拜。贊者曰, 行奠幣禮。謁者, 引獻官, 詣盥洗位, 北向立, 贊搢笏。獻官, 盥手帨手訖, 贊執笏, 引詣壇, 升自南陛,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 捧香合, 一人, 捧香爐, 跪進。謁者, 贊三上香, 執事者, 奠爐于神位前。大祝, 以幣篚授獻官, 獻官, 執幣獻幣, 以幣授大祝, 奠于神位前。捧香·授幣, 皆在獻官之右, 奠爐·奠幣, 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 准此。謁者, 贊執笏俯伏興平身, 引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上香奠幣, 幷如上儀訖, 引降復位。贊者曰, 行酌獻禮, 謁者, 引獻官, 升自南陛, 詣尊所, 西向立。執尊者, 擧冪酌酒, 執事者, 以爵受酒。謁者, 引獻官, 詣句芒神位前, 北向立, 贊跪搢笏。執事者, 以爵授獻官。獻官, 執爵獻爵, 以爵授執事者, 奠于神位前, 贊執笏, 俯伏興少退, 北向跪。大祝, 進神位之右, 東向跪, 讀祝文訖。謁者, 贊俯伏興平身, 引詣祝融·后土·蓐收·玄冥·后稷神位前, 酌獻, 幷如上儀訖, 引降復位。
徹籩豆 大祝, 進徹籩豆。徹者, 籩豆各一, 少移於故處。贊者曰, 四拜, 獻官四拜。
望瘞 贊者曰, 望瘞, 謁者, 引獻官, 詣望瘞位, 北向立。贊者, 詣望瘞位, 西向立。大祝, 以篚取祝版及幣, 降自西階, 置於坎。贊者曰, 可瘞, 置土半坎。今儀, 自置於坎, 止置土半坎, 改以贊者曰, 可燎。大祝, 以幣燎於爐, 置祝版於坎, 置土半坎。謁者, 進獻官之左, 白禮畢, 遂引獻官出。贊者, 還本位。謁者, 引監察及諸執事, 俱復壇南拜位, 贊者曰, 四拜, 監察以下, 皆四拜訖, 謁者, 引出。贊者·謁者, 就壇南拜位, 四拜而出。典祀官, 帥其屬, 藏神位版, 徹禮饌, 以降乃退。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禜祭
原儀 禜祭山川。, 就都城四門崇禮門·興仁·敦義·肅靖四大門。內行。州懸〔州縣〕, 就城門行。神座, 俱內向。
原儀 小祀。久雨, 則卜日行, 連三日設行。舊於四門內行, 因東門水浸, 今於樓上行。又未開霽, 則限三次設行。○報祀, 待立秋後, 卜日行。
原儀 祝式 維年號幾年歲次某甲某月某朔某日干支, 國王遣官行祭, 則又有謹遣臣具官某之辭。○州懸〔州縣〕, 則稱某州官姓名。, 敢昭告于某方山川之神各隨方位。, 伏以霪雨不止, 傷我稼穡, 冀垂扶佑, 應時開豁, 謹以牲醴庶品, 式陳明薦, 尙饗。 報祀祝 霪雨旣霽, 維報之賜, 何以報之, 敢稽祀事。伏以以上, 及謹以以下, 與禜祭祝同。
原儀 齋戒·傅香祝·省牲器。竝與靈星同。
原儀 齋官 獻官三品。, 典祀官奉常寺主簿以下官。, 大祝·祝史參外。, 齋郞參外。, 贊者參外。, 謁者參外。○報祀同。
原儀 州縣齋官 獻官本邑守今。, 祝·掌饌者·執尊者·執事·贊者·謁者。祝以下, 皆以本邑學生充。
原儀 饌品, 左一籩實以鹿脯。, 右一豆。實以鹿醢。簠·籚各一, 在籩·豆間, 簠在左, 籚在右。簠實以稻, 簋實以黍。俎一, 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爵一, 在俎前。有坫。象尊二一實玄酒, 一實淸酒。, 皆加勺冪, 在神位之左, 俱內向右上。報祀同。 幣無。
英祖四十一年乙酉, 上與王世孫行禜祭香祗迎。敎曰, 唐宗觀刈御苑, 有遇物之誨, 周公七月篇, 亦欲使成王, 知稼穡艱難, 今予命世孫行之者, 亦重民農之意也。
五月, 敎曰, 今日若是沈陰, 此心憧憧, 四門位版, 精潔奉安事, 招致奉常寺書員申飭, 禁漏官, 四門進去與否, 亦爲啓聞。
又敎曰, 初八日祝文, 八月初一日祝文, 預爲製下, 或不能精潔奉安, 禮房承旨, 進詣香室, 祝文草, 裹紙一封, 奉安於祝文紙所置樓上庫。八日祝文, 七日, 當於仁政殿月臺, 親押親傳。六日, 動駕前, 禮房承旨, 陪進奉安於昌德宮香室。
四十六年庚寅八月, 禮曹啓, 秋雨浹旬, 或止或雨, 尙無開霽之意, 秋成已迫, 傷穀可悶。祈晴之擧, 不容少緩, 四門禜祭, 不卜日設行, 何如? 傳曰, 予欲下敎, 果此請矣。依此擧行, 獻官, 以時任儒臣塡差, 諸執事, 其令另擇。
正祖元年丁酉八月, 政院啓, 崇禮門·敦義門守門軍來言, 奉常寺官員, 奉禜祭神位版, 來詣奉安于門樓, 故依例閉門隻云, 而伏聞禮曹禜祭設行草記, 姑未啓下云。未及受香之前, 莫重城門, 徑先掩閉, 聞極驚駭, 發遣將校看審, 捉致護軍部將査問, 則閉門的實云, 事未前聞, 萬萬寒心, 兩門進去奉常寺官員, 〈令該〉府拿問嚴處, 護軍部將汰去後, 令攸司照律嚴治, 何如? 傳曰, 允。神位之奉詣, 當在受香之後, 而草記未啓下之前, 先爲奉安, 不特事未前聞, 況祈晴, 旣命觀勢, 則又爲還奉本寺?事之褻瀆, 莫甚於此, 其在重祀典之道, 不勝驚悚, 其委折, 卽令政院啓聞。
傳曰, 聞神位, 已奉安祭所, 旋又還奉神室云, 欠敬極矣。詳査委折, 非特該寺郞廳之罪, 卽禮曹之失着也。不待草記批下, 徑先甘結之故, 吏曹差出典祀官, 神位及祭物, 竝爲奉詣云, 禮堂, 越俸一等, 郞廳拿處。
九月, 兵曹判書金鍾秀所啓, 城門開閉, 何等嚴重, 而每當禜祭時, 位版·香祝進詣, 則各城門, 不爲關由於兵曹, 直爲閉門者, 舊例如此。日前城門之輕閉, 亦由於此, 不成事面, 且關後弊。此後, 禜祭時, 禮曹移文兵曹, 兵曹判書, 送令箭, 知委各城門, 使之閉門, 然後始爲擧行事, 定式, 何如? 上曰, 所奏甚是。
五年辛丑閏五月, 傳曰, 潦雨浹月, 傷稼可慮。立秋前祈時, 多有前例, 不卜日, 禜祭設行, 獻官, 皆以玉堂塡差, 祭文措辭, 以責躬爲主。
七年癸卯七月, 傳曰, 朝晝日氣, 頗有霽意, 因此快時, 方切顒俟, 申後, 雨勢愈緊, 到夜一向滂沱。言念民事, 萬萬切悶, 旣旱且澇, 將致卒痒, 豈宜膠守瀆籲之嫌? 祈晴之祭, 不容遲待, 雖於明朝受香, 無所不可見。方夜色已爛, 曉鼓不遠, 四門禜祭, 不卜日, 明日午後, 受香, 獻官, 承旨·閣臣進去, 執事官, 皆以內外入直各司官, 分排塡差。
備忘記, 曉後, 日氣淸朗, 如得快霽, 則祈晴祭, 不侍三日之限, 敬依先朝己丑傳敎, 卽當停止。神位版奉來奉去, 事近瀆屑, 報謝祭, 仍於再明設行。勿閉城門, 依先朝己丑傳敎爲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原儀禜祭報祀同。歷代始祖及州縣凡有廟處, 先告事由·移還安同。惟無玄酒尊。
左一籩實以鹿晡。, 右一豆。實以鹿醢。簠·簋各一, 在籩·豆間, 簠在左, 簋在右。簠實以稻, 簋實以黍。俎一, 在簠·簋前。實以豕腥。爵一, 在俎前。有坫。
象尊二一實玄酒, 一實淸酒。, 皆加勺·冪, 在神位之左, 俱內向右上。續儀·今儀, 竝同。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久雨禜祭國門儀雨止, 報祀同, 唯有飮福。○原儀
辨祀見上。
時日見上。
齊官見上。
齊戒見上。
陳設 前一日, 典祀官, 帥其屬, 掃除祭所。典設司, 設諸祭官次, 又設饌幔, 隨地之宜。典祀官, 設神座, 皆內向, 席以莞。贊者, 設獻官位於神位之左而右向。執事者位於其後, 皆以近神爲上。贊者·謁者位於獻官之右稍前。祭日未行事前, 典祀官, 帥其屬, 入奠祝版於神位之右。有坫。設香爐·香合·幷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如式。見序例。設罍洗及篚於酒尊之左, 俱內向, 實以巾·爵。
行禮 祭日丑前五刻丑前五刻, 卽三更三點。行事用丑時一刻。, 典祀官, 入實饌具畢, 退就次, 服其服, 設神位版於座。前三刻, 諸祭官, 各服其服, 贊者·謁者, 先入, 四拜訖, 就位。前一刻, 謁者, 引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 入就拜位, 立定。贊者曰, 四拜, 典祀官以下, 皆四拜訖, 詣盥洗位, 盥帨訖, 各就位。齋郞, 詣爵洗位, 洗爵拭爵訖, 置於篚, 捧詣尊所, 置於坫上。謁者, 引獻官, 入就位。謁者, 進獻官之左, 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贊者曰, 四拜, 獻官四拜。謁者, 引獻官, 詣盥洗位, 贊搢笏。獻官, 盥手帨手訖, 贊執笏, 引詣尊所。執尊者, 擧冪酌酒, 執事者, 以爵受酒, 引詣神位前, 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 捧香合, 一人, 捧香爐, 跪進。謁者, 贊三上香, 執事者, 奠爐于神位前。執事者, 以爵跪授獻官, 獻官, 執爵獻爵, 以爵授執事者, 奠于神位前捧香·授爵, 皆在獻官之右, 奠爐·奠爵, 皆在獻官之左。, 贊執笏, 俯伏興少退跪。大祝, 進神位之右, 跪讀祝文訖。謁者, 贊俯伏興平身, 引降復位。
徹籩豆 大祝, 進徹籩豆。徹者, 籩豆各一, 少移於故處。贊者曰, 四拜, 獻官四拜。謁者, 進獻官之左, 白禮畢, 遂引獻官出。謁者, 引典祀官及諸執事, 俱復拜位, 立定。贊者曰, 四拜, 典祀官以下, 皆四拜訖, 謁者, 引出。贊者·謁者, 就拜位, 四拜而出。典祀官, 藏神位版, 徹禮饌, 乃退。大祝, 取祝版, 瘞於坎。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久雨州懸〔州縣〕禜祭城門儀雨止, 報祀同。唯有飮福。○原儀
辨祀見上。
時日見上。
齊官見上。
齊戎見上。
陳設 前一日, 有司, 掃除祭所。有司, 設諸祭官次, 又設饌幔, 隨地之宜。設神座, 皆內向, 席以莞。贊者, 設獻官位於神位之左而右向, 執事者位於其後, 皆以近神爲上。贊者·謁者位於獻官之右稍前。祭日未行事前, 掌饌者, 帥其屬, 入奠祝版於神位之右。有坫。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如式。見序例。設罍洗及篚於酒尊之左, 俱內向, 實以巾·爵。
行禮 祭日丑前五刻丑前五刻, 卽三更三點。行事用丑時一刻。, 掌饌者, 入實饌具畢, 退就次, 服其服, 設神位版於座。前三刻, 獻官及諸執事, 各服其服, 贊者·謁者, 先入, 四拜訖, 就位。前一刻, 謁者, 引祝及諸執事, 入就拜位, 立定。贊者曰, 四拜, 祝以下, 皆四拜訖, 詣盥洗位, 盥帨訖, 各就位。執事者, 詣爵洗位, 洗爵拭爵訖, 置於篚, 捧詣尊所, 置於坫上。謁者, 引獻官, 入就位。謁者, 進獻官之左, 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贊者曰, 四拜, 獻官四拜。謁者, 引獻官, 詣盥洗位, 贊搢笏。獻官, 盥手帨手訖, 贊執笏, 引詣尊所。執尊者, 擧冪酌酒, 執事者, 以爵受酒, 引詣神位前, 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 捧香合, 一人, 捧香爐, 跪進。謁者, 贊三上香, 執事者, 奠爐于神位前。執事者, 以爵跪授獻官, 獻官, 執爵獻爵, 以爵授執事者, 奠于神位前捧香·授爵, 皆在獻官之右, 奠爐·奠爵, 皆在獻官之左。, 贊執笏俯伏興少退跪。祝, 進神位之右, 跪讀祝文訖, 謁者, 贊俯伏興平身, 引復位。
徹籩豆 祝, 進徹籩豆。徹者, 籩豆各一, 少移於故處。贊者曰, 四拜, 獻官四拜。謁者, 進獻官之左, 白禮畢, 遂引獻官出。謁者, 引祝及諸執事, 俱復拜位, 立定。贊者曰, 四拜, 祝以下, 皆四拜訖, 謁者, 引出。贊者·謁者, 就拜位, 四拜而出。掌饌者, 帥其屬, 藏神位版, 徹禮饌, 乃退。祝, 取祝版, 瘞於坎。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