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통고春官通考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통고 목록



位次
開城府及諸道界首官, 依太學之制, 州·府·郡, 則免祭兩廡諸位, 縣則幷免殿上十哲位。惟宋朝濂溪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晦菴朱子及新羅弘儒侯薛聰·文昌侯崔致遠·高麗文成公安裕, 則州·府·郡·縣, 竝皆祀之。大典續錄。橫渠張子·康節邵子, 肅廟甲午, 陞配國學大成殿後, 將竝祀於州·府·郡·縣, 因禮官言, 只令開城府及諸道界首官祀焉。至英宗庚寅, 命州·府·郡祀之, 仍製下御識。
高麗文忠公鄭夢周·本朝文敬公金宏弼·文獻公鄭汝昌·文正公趙光祖·文元公李彦迪·文純公李滉·文成公李珥·文簡公成渾·文元公金長生, 則州·府·郡·縣, 幷皆祀之。文正公宋時烈·文正公宋浚吉·文純公朴世采, 幷命州·府·郡·縣祀之。○續大典。
成宗二十年己酉, 上欲以勝國名儒崔沖·崔惟善·趙簡從祀文廟, 以問禮曹。弘文館皆曰, 三人, 文章道德爲一世儀法, 然國學從祀, 則似過, 只於其鄕廟享, 可也。上從之。
仁祖時, 屢經兵亂, 諸郡縣學校, 多荒廢, 不建。儒生輩, 出私力營建, 則施賞以褒。又以兵革數興, 國用匱竭, 年穀不登, 校生, 納粟納馬, 則皆許免講, 久之, 又以免講, 多蠹弊, 故非禮曹帖文者, 不施。惟松都, 以太祖下敎, 無講汰法, 一如京學。
顯宗四年癸卯, 贊善宋浚吉建議曰, 大典續錄所載, 外方州·府·郡·縣祀典等第, 甚實明白。如東方先儒薛聰·崔致遠·安裕等, 旣許縣祀, 而唯鄭夢周, 若我朝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彦迪·李滉等六賢, 不載於其中, 則恐無是理。該曹謂, 續錄之撰成, 在於六賢從祀之前, 故不及幷載云。考之國典, 旣如此, 稽諸禮經, 亦有有擧無廢之文, 則位板造成之擧, 何可已乎? 諸道縣學, 或祀或否, 郡學, 則應祀殿上十位, 而亦或祀或否, 界首州學所祀, 亦有與大學不同者, 莫重祀典, 紛錯不齊, 有如是者, 宜有釐正之典。上從之。
肅宗九年癸亥, 上命各邑鄕校位板奉安次序, 皆作圖以上, 釐正其違制者, 從左議政閔鼎重之言也。
二十七年辛巳, 以顔·曾·孔·孟氏, 移祀啓聖廟, 又以李文成·成文簡從祀, 陞宋朝六賢於殿內, 故四十年甲午, 改定學校從祀位次之式。開城·江華及外方界首官, 一如太學, 府·郡·縣則以十三賢及追陞兩賢, 祀於兩廡。
英宗二十二年丙寅五月, 命州·府·郡·縣之學, 幷祀宋朝四賢及我東十二賢。幷祀十六賢, 具載法典祭禮條小註, 而小縣, 多不能遵行, 故有是命。
四十六年庚寅, 命州府郡縣學校, 一依大學例, 竝祀宋朝六賢於殿內。因編學校, 而有是命。
正宗十一年丁未七月, 副司直柳義養上疏曰, 外邑鄕校東西廡從祀位次, 宜從太學之制, 而卽今外邑鄕校兩廡位次, 多與太學不同。太學東廡之位, 或在於校之西廡, 太學西廡之位, 或在於校之東廡。第次先後, 又有不同, 太學之在上位者, 校則在下位, 太學之在下位者, 校則在上位, 事涉未安, 宜令禮曹, 發關行會, 收取各邑校廡從祀位次圖式, 覈其異同, 一遵太學東西序次, 釐正, 恐不可已也。答曰, 禮疑諸條, 俱有竟〔意〕見, 問議後稟處。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