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上尊號
正祖七年癸卯四月一日辛酉, 追上尊號綏德敦慶。親上冊印。○竹冊文, 大提學黃景源撰。
三月八日, 敎曰, 小子, 銜恤茹痛, 苟存喘息, 于今幾閱星霜, 惟予報本揚先之誠, 無地可展, 俯仰穹壤, 此何人斯, 何幸篤荷先庥, 主鬯有托。嗚呼, 毓慶發祥, 啓佑我後人, 從此國勢, 有億萬年泰山磐石之固。在小子區區情私, 切願亟擧徽稱, 以寓一分闡休之忱, 而昨冬筵席, 微發言端, 趑趄至于今者, 誠以典禮至重, 有非予一人所敢輕易臆斷故爾。然今譜牒編役幾訖, 進呈日子在卽, 更又抑情含忍, 恐爲不瞑之恨, 賓對之進, 定於今日, 亶爲是擧。詢及大臣諸宰, 僉見循同, 景慕宮·惠慶宮加上尊號之禮, 以今月晦間, 涓吉擧行。仍自政院, 命招時原任大臣·館閣·九卿·亞卿·三司之臣, 會議賓廳, 定號以進。
十四日, 傳曰, 戊戌年, 則以各朝冊寶數多之故, 雖用權宜之制, 今番上號時, 執事員數不多, 況與同日行禮, 有異壬辰·丙申, 執事朝服, 亦皆申飭矣。依禮文, 執事官, 皆朝服之意, 知悉。
十七日, 禮曹判書鄭一祥啓曰, 來四月初一日, 景慕宮加上尊號冊印時, 樂作一節, 依昨年太廟親上國朝寶鑑時例, 磨鍊乎? 敢稟。傳曰, 事係重大, 自卿曹, 發遣郞官, 問議于時原任大臣, 草記稟處。
十九日, 禮曹啓曰, 景慕宮上冊印時, 樂作一節, 因傳敎, 發遣郞廳, 問議于時原任大臣, 則左議政洪樂性以爲, 昨年太廟親上寶鑑時, 旣備儀用樂, 則今番景慕宮上尊號時, 亦當遵而用樂矣。第取考禮曹謄錄時, 肅廟朝癸亥年, 太祖大王·太宗大王追上尊號時儀註中, 亦無用樂之節, 非爲壓尊之嫌, 則明, 而果未知其時有何所據而然耶. 臣素昧典禮, 不敢臆對。伏惟上裁云。右議政金熤, 病不獻議云, 領中樞府事金尙喆以爲, 太廟上冊寶之禮, 若在壓尊之位, 從前不爲用樂, 而今此本宮上號, 旣無壓尊之嫌, 且與丙申上號時, 有異, 禮官所請, 宜用太廟上寶鑑時例云者, 誠有所據, 吉事用樂, 在禮則然, 而事係至重, 何敢臆對. 伏惟上裁云。判中樞府事徐命善以爲, 太廟上冊寶, 旣有前後已行之儀節, 而己亥年第一室上冊寶, 亦無用樂之事, 則上冊寶時, 不用樂, 似有所據, 至於親上寶鑑, 乃是國朝以來初有之擧, 恐不當引以爲例, 惟在博詢處之。伏惟上裁云。判中樞府事鄭存謙以爲, 在前太廟追上尊號時, 不爲用樂, 以有壓尊之地故也。今此追冊印時, 旣無壓尊之嫌, 恐當備儀用樂, 而臣本鹵莽, 不敢質言, 惟在博詢處之。伏惟上裁云。判中樞府事李徽之以爲, 太廟上尊號時, 樂止於廟門之外者, 未知有壓尊之嫌而然耶。若然則今於景慕宮上尊號時, 旣無壓尊之嫌, 且有享時之樂, 似宜備儀用樂, 而臣不敢質言, 惟在廣詢審處。伏惟上裁云。判中樞府事李福源以爲, 今此景慕宮上冊印儀節, 當一遵太廟上冊寶之禮, 而禮堂之以上寶鑑時例仰稟者, 蓋以旣無壓尊之嫌, 宜有用樂之節也。其說似有據, 而謹考二去癸亥年太廟大王世室上冊寶儀註, 則彩轝前鼓吹, 止於廟門之外, 而廟中上冊寶時, 無樂作一節。以此觀之, 則雖非壓尊之地, 亦無用樂之事, 今不必舍前後上冊寶之儀, 遵昨年上寶鑑之例, 而臣本謏陋, 昧於典禮, 莫重儀節, 不敢臆對, 惟在博詢而處之。伏惟上裁云。時原任大臣之議如此, 敢啓。傳曰, 知道。領府事及鄭·李兩判府事議儘好, 至於二去癸亥年第一室上冊寶時, 彩輿前鼓吹, 止於廟門之外, 無或只用列朝上冊寶儀節而然耶. 且念禮有六則, 而上冊寶, 屬於嘉禮, 按本朝禮, 嘉禮, 無不用樂之例, 況享祀, 屬於吉禮, 而猶且用樂, 本宮事體, 亦與太廟差有間焉。似此可行之節, 克盡儀文, 然後可慰予追遠之誠, 儀註中, 以用樂磨鍊。
同日, 傳曰, 上冊印時, 以用樂爲定後, 執禮, 當贊笏矣。雖非祭禮, 神主出納, 大祝有之, 則贊笏執禮磨鍊, 無所不可, 以此意, 分付禮曹及吏曹。且以前導言之, 禮儀使之前導, 不特祭享爲然, 則以禮儀使磨鍊, 亦無不可, 以此亦令禮曹·吏曹知悉。
同日, 敎曰, 昨因景慕宮上號時, 用樂當否, 收議, 已於批旨, 略有云云, 而更思之, 二去癸亥上號, 廟門內不用樂, 似有上諡與上號差異而然歟. 不然, 則必因創行之儀, 攸司, 未盡詳考之致歟. 至若親上之禮, 始自先朝壬辰, 而該曹, 但用遣使替上時儀註, 節奏間疎漏, 不是異事, 況上尊號設都監之後, 皆自都監, 差出製述官, 撰進樂章, 法意, 蓋欲被管絃也。然近作無用之文字, 大是欠典, 今番景慕宮上號, 旣用樂, 則烏可無樂歌, 所撰樂章文离明曲, 通用於堂上堂下之樂, 而儀註中, 以軒歌〔軒架〕作离明之樂, 登歌作离明之樂, 添書事, 分付。廟庭用樂一款, 不無壓尊之嫌, 更當廣詢, 待僉議歸一決定。又如贊笏之不差執禮, 前導之, 只爲通禮, 事面極爲苟艱, 議者以爲, 非祭禮而用齊官, 爲不可云爾, 則此亦有不然者, 觀耕觀刈, 亦有禮儀使之前導, 足爲傍照之端, 今後, 太廟上冊寶時, 執禮贊笏, 禮儀使前導事, 定式施行。
八年甲辰七月, 傳曰, 嗚呼, 顧復之恩, 銜恤之痛, 孰有如予小子哉. 欲伸千乘之養, 而穹壤靡逮, 徒循三朝之禮, 而慈心莫慰, 撫躬隱痛, 此何人斯. 餘庥施于子孫, 乃今元良定號, 縟儀將擧, 奠洪基於無疆, 推景祿之有自, 因今撫古, 愴懷交中, 嗟爾廷臣, 亦能諒此懷否, 區區淺忱, 惟在於追加顯號, 小答隆恩, 前此雖已一再擧矣, 而邦慶滋大, 追慕冞切, 追慕冞切, 則多矣, 而誠抑仁人君子, 庶幾悲其情而諒其心也。然事係莫重, 理宜博詢, 景慕宮追上尊號, 惠慶宮加上尊號當否, 大臣·卿宰·館閣·三司之臣, 各具意見以進之。
八年甲辰九月十八日庚午, 追上尊號弘仁景祉。親上冊印。竹冊文, 左議政李福源撰。
附樂章
离明。癸卯, 加上尊號時。离明普照, 丕冒震方, 令聞令望, 休有烈光, 克開厥後, 崇報顯揚, 宮園肅肅, 鍾鼓喤喤, 根深源遠, 長發其祥, 月輪星輝, 俾熾而昌, 溯本闡徽, 寶冊斯煌, 假我王孝, 啓佑無疆。知中樞府事鄭民始撰。
猗顯。甲辰, 追上尊號時。猗顯睿德, 潛光駿聲, 蒼震主鬯, 黃離繼明, 毓祉儲祥, 俾昌俾享, 鞏我宗邦, 元良以貞, 曷報景貺, 載薦鴻名, 冊寶有煌, 笙鏞有鏗, 亹亹王孝, 奏假思誠, 永垂眷佑, 於萬泰平。行判中樞府事徐命善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