추관지秋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추관지 목록



陵園
    齊陵放火
肅宗二年七月, 鞫廳啓曰, “齊陵丁字閣之變, 實是前所未有之事。 守僕·軍人等, 嚴加鞫問, 得其作變人, 以正刑章, 在所不已。三省推鞫, 事體重大, 未得作變人, 只以軍卒不謹守護之罪, 徑開三省之坐, 則或日後罪人斯得, 無以加法。 姑令禁府, 先加究問, 得其端緖後, 更爲三省推鞫, 似合事宜。 敢啓。” 答曰, “今觀啓辭, 可謂得體。 姑令仍囚, 得其作變人後, 更爲稟處。” 八月初四日, 禁府啓曰, “罪人張得善等, 非如綱常之比, 係是犯逆。 臣等取考本府文書, 則曾在辛亥年, 漣川縣有殿牌偸去之變。 作變人愛立, 自本道取服啓聞, 本府, 以依法例推鞫之意, 啓請擧行矣。 今此得善等所犯, 比愛立無別, 三省鞫問, 事體不重, 依法推鞫, 何如。” 傳曰, “依啓。” 初五日, 禁府啓曰, “齊陵丁字閣衝火罪人張得善等, 旣已承服。 正刑, 依律文, 緣坐妻子爲奴, 籍沒家産, 破家瀦澤, 罷其守令, 降其邑號等事, 令各該司奉承傳擧行, 何如?”傳曰, “允。”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章陵放火
肅宗二十四年, 禁府啓曰, “陵上放火罪人崔弼誠, 旣已承服。正刑, 妻子爲奴, 籍沒家産, 破家瀦澤, 罷其守令, 降其邑號, 依逆律施行, 何如?” 傳曰, “允。”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孝陵失火
肅宗三十年, 孝陵失火。命議罪人朱命哲之律, 領議政李曰, “朱命哲, 以守護之卒, 雖極愚蠢, 豈不知國陵之至嚴·莎草之易燃, 而煽火於曲墻之側, 以致生變, 延及陵上, 則不可泛以失火延燒爲斷。 但其本情, 非出於設計作變, 與前日章陵放火罪人故犯者, 誠爲有間。 若以好生之德, 特寬攸司之律, 則不害爲欽恤之道。” 上從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章陵失火
英宗三十一年, 章陵失火罪人李金聲, 減死島配。敎曰, “李金聲持火繩, 遊戲莫重之處, 有此延燒, 律文, 雖不故犯, 亦爲一律, 則渠焉敢免。 而觀其爲人, 身不滿尺餘, 問其年則亦不過十三, 此正律文中取自上裁者也。 特爲減死島配。 李鳳齡, 身爲齋郞, 至敬之地許入砲手, 求索雉獐, 使其孫致有此境, 尤涉痛駭, 康津縣, 勿限年定配。 砲手及入番軍人, 不謹守直, 亦不直告, 幷令秋曹定配嶺東。”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山陵失火
肅宗二十八年, 本曹判書閔鎭厚所啓, “大明律云, ‘山陵兆域內失火者, 杖八十徒二年。’而丙子受敎內, ‘軍器失火守令, 陵上失火陵官, 本律照勘, 公罪收贖懸入。’云。 而考見本曹文書, 徒則依受敎收贖, 杖則或移送禁府, 或置而不論, 曾無一定之規。 蓋旣以收贖懸入, 則杖亦當在收贖之中, 而此事宜有一番定式之事, 故敢達矣。” 上曰, “旣以收贖懸入, 則杖亦當在其中。 今後以此定式, 可也。”
重補今上十三年, 右捕廳草記, “昭寧園放火罪人奴令乭, 以園官之奴, 深夜擧火, 以致延燒者, 情狀兇獰。 移送秋曹, 照法處斷。”云。 曹啓, “令乭, 乃敢往來於神宮近處, 作此捕鳩遊戲之事, 終至火及莫重之地, 萬萬驚悚。 大明律失火條曰, ‘失火延燒宗廟者, 絞待時, 山陵兆域內失火, 延燒神宮者, 同宗廟。’同律祭享條曰, ‘中祀有犯者, 同大祀。’ 令乭罪犯, 旣已承款, 係是一罪, 結案取招後, 稟處。 同犯番軍及守僕, 分輕重嚴勘。 失火之擧, 旣出其奴, 則其主不可無勘, 守奉官安弘迪拿處。”云。判付內, “簾爇窓燃, 與眞箇失火有異。 昔在宮帷偸竊時設鞫事, 欽恤之聖敎, 屢已仰聆。 故戊戌, 本園神御床·褥席偸竊漢, 定律也, 亦以仰體伊時聖敎之意, 有分等處分。 況今番失火, 尤異於放火, 宜有參量決處之擧。 令乭, 嚴刑減死爲奴。 今雖以捕鳩, 究竟疑不在此。 官員之勘罪, 有違法典定式, 守奉官安弘迪, 除非實病或緊故之時, 無得推移, 限陞遷間, 仍直。 凡係守護之節, 出意見, 竭誠擧行之意, 嚴飭分付。”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火巢偸埋
今上四年, 罪人李德澄, 陵寢案山近處偸埋, 事發承款。 本曹判書李性源結辭, “大明律盜園陵樹木條, 乃是不待時斬。德澄, 事發之後, 一律勘斷, 在所不已。 且書僞贈, 大明律詐假官條, 又是不待時斬。 兩罪幷發, 俱是一罪, 上裁。” 判付內, “李德澄事, 法無可照, 情有可恕。 火巢外外案近處之纍纍民塚, 便一北邙, 則德澄之斷以偸埋之律者, 揆以刑政, 得無斑駁之嫌乎。 況陵所之望見民塚, 多有坐立俱見之處, 而德澄父母塚, 立見坐不見, 則藉令有未發覺·已發覺之別, 捨彼較重之罪, 乃反齗齗於差輕之德澄者, 寧有如許王法乎。 且渠以無識愚氓, 認爲不當禁之地而葬者, 似非異事。 至於僞贈, 亦不過惑信山說, 暗地誤書之致, 所引詐假官之律, 太不襯似。 若置德澄於大辟, 後或有眞有偸埋與詐假官之罪, 則將擬於何律乎。 傅之惟輕, 毫無持疑之端。 事體莫重, 有難輕斷, 以此意, 問于時·原任大臣。 裵師國所犯, 別無可疑之端, 參酌放送。 玄尙彬, 不足說也, 放送。” 尙喆爲領議政時曰, 陵寢案對, 步數雖或差遠, 旣是相望之地, 則李德澄之肆然偸埋, 大係變怪。 他人不犯, 渠果始葬, 則斷以一律, 更無可疑。 第念, 前此纍纍之塚, 旣因未發覺, 而無一抵法, 今於德澄, 獨爲置辟者, 朝家處置, 恐涉斑駁。 至於僞贈, 聖敎分析, 得其情狀, 俯詢之下, 更無可以對揚者。 惟在裁量而處分。” 判付內, “李德澄減死, 刑推定配。”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擅入陵所
肅宗三十二年, 禁府啓曰, “崇陵直長白以成原情公事, 判付內, 收贖放送事, 命下矣。 取考律文, 則凡擅入山陵兆域門, 而守衛官失覺察者, 杖七十云, 依此律, 收贖之意, 敢啓。” 傳曰, “允。”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