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官司入人罪者, 謂故增減情狀足以動事者, 若聞知有恩赦而故論決及示導令失實辭之類。若入全罪, 以全罪論。雖入罪, 但本應收贖及加杖者, 止從收贖·加杖之法。
疏議曰, 官司入人罪者, 謂或虛立證據, 或妄構異端, 捨法用情, 鍛鍊成罪。故注云, 謂故增減情狀足以動事者, 若聞知國家將有恩赦而故論決囚罪及示導敎令而使詞狀乖異。稱之類者, 或雖非恩赦, 而有格·式改動, 或非示導, 而恐喝改詞。情狀旣多, 故云之類。若入全罪, 謂前人本無負犯, 虛構成罪, 還以虛構枉入全罪科之。
注, 雖入罪, 但本應收贖及加杖者, 止從收贖·加杖之法。
疏議曰, 假有入官蔭人及廢疾流罪, 前人合贖入者, 亦以贖論。或入官戶·部曲·奴婢幷單丁之人, 前人合加杖者, 亦依加杖之法收贖, 不用官當及配流·役身之例。此是官司入人罪, 與誣告之法不同。
從輕入重, 以所剩論。刑名易者, 從笞入杖·從徒入流, 亦以所剩論, 從徒入流者, 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卽從近流而入遠流者, 同比徒半年爲剩。若入加役流者, 各計加役年爲剩。從笞杖入徒流·從徒流入死罪, 亦以全罪論。其出罪者, 各如之。
疏議曰, 從輕入重, 以所剩論, 假有從笞十入三十, 卽剩入笞二十, 從徒一年入一年半, 卽剩入半年徒, 所入官司, 各得笞二十及半年徒之類。刑名易者, 從笞入杖, 亦得所剩之罪。從徒入流者, 注云, 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 謂從徒三年入流二千里或二千五百里或流三千里, 遠近雖異, 俱曰流刑。至於配所役身, 三流同有一年居作, 故從徒入流, 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卽從近流二千里, 入至二千五百里或入至三千里者, 同比徒半年爲剩。若從三流入至加役流者, 各計加役年爲剩, 但入加役流者, 加常流役二年, 將加役二年以爲剩罪。從笞杖入徒流·從徒流入死罪, 假有從百杖入徒一年, 卽是全入一年徒坐。從徒流入死罪, 謂從一年徒以上至三千里流, 而入死刑者, 亦依全入死罪之法, 故云亦以全罪論。其出罪者, 謂增減情狀之徒, 足以動事之類。或從重出輕, 依所減之罪科斷, 從死出至徒流, 從徒流出至笞杖, 各同出全罪之法。故云出罪者, 各如之。假有囚犯一年徒坐, 官司故入至加役流, 卽徒一年至三年, 是剩入二年徒罪, 從徒三年入至三流, 卽三流同比徒一年爲剩, 加役流復剩二年, 卽是剩五年徒坐。官司從加役流出至徒一年, 亦準此。
卽斷罪失於入者, 各減三等, 失於出者, 各減五等。若未決放及放而還獲若囚自死, 各聽減一等。
疏議曰, 卽斷罪失於入者, 上文故入者, 各以全罪論, 失於入者, 各減三等。假有從笞失入百杖, 於所剩罪上, 減三等, 若入至徒一年, 卽同入全罪之法, 於徒上, 減三等, 合杖八十之類。失於出者, 各減五等, 假有失出死罪者, 減五等, 合徒一年半, 失出加役流, 亦準此。三流同爲一減, 減五等, 合徒一年之類。若未決放者, 謂故入及失入死罪及杖罪未決, 其故出及失出死罪以下不放。及已放而更獲, 若囚自死, 但使囚死, 不問死由, 各聽減一等, 謂於故出入及失出入上, 各聽減一等。
卽別使推事, 通狀失情者, 各又減二等, 所司已承誤斷訖, 卽從失出入法。雖有出入, 於決罰不異者, 勿論。
疏議曰, 別使推事, 謂充使別推覆者。通狀失情, 謂不得本情, 或出或入。各又減二等, 失入者, 於失入減三等上, 又減二等。若失出者, 於失出減五等上, 又減二等。所司已承誤斷訖, 謂曹司承誤通之狀, 已依斷訖。卽從失出入法, 謂皆從在曹司出入法科之, 竝同減五等·三等之例。若未決放及放而還獲若囚自死, 各聽減一等。其所司承誤已斷訖者, 曹司同餘官案省不覺法。雖有出入, 於決罰不異, 假有官戶·部曲·官私奴婢, 本犯合徒三年, 斷入流罪, 或從三流之法, 科徒三年, 各止加杖二百, 刑名, 雖有出入, 加杖數, 卽不殊者, 無罪。故云於決罰不異者, 勿論。
問曰, 有人本犯加役流, 出爲一年徒坐, 放而還獲減一等, 合得何罪?
答曰, 全出加役流, 官司合得全罪, 放而還獲減一等, 合徒五年。今從加役流出爲一年徒, 坐計有五年剩罪, 放而還獲減一等, 若依徒法減一等, 仍合肆年半徒。旣是剩罪, 不可重於全出之坐, 擧重明輕, 止合三年徒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