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無官犯罪, 有官事發, 流罪以下以贖論。謂從流外及庶人而任流內者, 不以官當·除·免。犯十惡及五流者, 不用此律。
疏議曰, 無官犯罪, 有官事發, 流罪以下, 皆依贖法。謂從流外及庶人而任流內者。其除名及當·免, 在身見無流內告身者, 亦同無官例。其於贖章內, 合除·免·官當者, 亦聽收贖。故云不以官當·除·免。若犯十惡·五流, 各依本犯除名及配流, 不同此條贖法。故云不用此律。
問曰, 無官犯罪, 有官事發, 流罪以下以贖論。雖稱以贖, 如有七品以上官, 合減以否?
答曰, 旣稱流罪以下以贖論, 據贖條內不得減者, 此條亦不合減。自餘雜犯應減者, 竝從減例。據下文無蔭犯罪, 有蔭事發, 竝從官蔭之法, 故知得依減之例。
卑官犯罪, 遷官事發, 在官犯罪, 去官事發, 或事發去官, 犯公罪流以下, 各勿論, 餘罪論如律。
疏議曰, 卑官犯罪, 遷官事發者, 謂任九品時犯罪, 得八品以上事發之類。在官犯罪, 去官事發者, 謂在任時犯罪, 去任後事發。或事發去官者, 謂事發句問未斷, 便卽去職。此等三事, 犯公罪流以下, 各勿論。遷官者, 但改官者卽是, 非獨進品始名遷官。餘罪論如律者, 竝謂私罪及公坐死罪, 皆據律科, 雖復遷官去任, 竝不免罪。
問曰, 依令內外官勅令攝他司事者, 皆爲檢校。若比司, 卽爲攝判。未審此等犯公坐, 去官免罪以否?
答曰, 律云, 在官犯罪, 去官事發, 或事發去官, 犯公罪流以下, 各勿論。但檢校·攝判之處, 卽是監臨, 若有愆違, 罪無減降。其有勅符差遣及比司攝判, 攝時旣同正職, 停攝理是去官, 公坐流罪, 亦從免法。若事關宿衛, 情狀重者, 錄奏聽勅。其寺丞·縣尉之類, 本非別司而權判者, 不同去官之例。諸司, 依令當直之官, 旣非攝判之色, 不在去官之限。
其有官犯罪, 無官事發, 有蔭犯罪, 無蔭事發, 無蔭犯罪, 有蔭事發, 竝從官蔭之法。
疏議曰, 有官犯罪, 無官事發, 謂若有九品官犯流罪, 合除名, 其事未發, 又犯徒一年, 亦合除名, 斷一年徒, 以九品官當, 幷除名訖, 其流罪後發, 以官當流, 比徒四年, 前已當徒一年, 猶有三年徒在, 聽從官蔭之律, 徵銅六十斤放免。其官高應得議·請·減, 亦準此。有蔭犯罪, 無蔭事發, 謂父祖有七品官時, 子孫犯罪, 父祖除名之後事發, 亦得依七品子聽贖。其父祖或五品以上, 當時準蔭得議·請·減, 父祖除免之後事發, 亦依議·請·減法。無蔭犯罪, 有蔭事發, 謂父祖無官時, 子孫犯罪, 父祖得七品官事發, 聽贖, 若得五品官, 子孫聽減, 得職事三品官, 聽請, 蔭更高, 聽議。此等四事, 各得從寬, 故云竝從官蔭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