당률소의唐律疏議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당률소의 목록



故唐律疏議 卷第十七賊盜凡一十二條。
疏議曰, 賊盜律者, 魏文侯時, 李悝首制法經, 有盜法·賊法, 以爲法之篇目。自秦漢逮至後魏, 皆名賊律盜律。北齊合爲賊盜律。後周爲劫盜律, 後有賊叛律。隋開皇合爲賊盜律, 至今不改。前禁擅發兵馬, 此須防止賊盜。故次擅興之下。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謀反及大逆者, 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 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 亦同。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 竝沒官。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者, 竝免。餘條, 婦人應緣坐者, 準此。伯叔父·兄弟之子, 皆流三千里, 不限籍之同異。
疏議曰, 人君者, 與天地合德, 與日月齊明。上祇寶命, 下臨率土。而有狡豎·凶徒, 謀危社稷, 始興狂計, 其事未行, 將而必誅, 卽同眞反。名例, 稱謀者, 二人以上, 若事已彰明, 雖一人同二人之法, 大逆者, 謂謀毁宗廟山陵及宮闕。反則止據始謀, 大逆者謂其行訖, 故謀反及大逆者皆斬, 父子年十六以上皆, 絞。言皆者, 罪無首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 注云, 子妻妾亦同, 祖·孫·兄·弟·姊·妹若部曲·資財·田宅, 竝沒官。部曲不同資財, 故特言之。部曲妻及客女, 竝與部曲同。奴婢同資財, 故不別言。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 竝免緣坐。注云, 餘條婦人應緣坐者, 準此, 謂謀叛已上道及殺一家非死罪三人, 幷告賊消息, 此等之罪, 緣坐各及婦人, 其年六十及廢疾亦免。故云婦人應緣坐者, 準此。伯叔父兄弟之子, 皆流三千里, 不限籍之同異, 雖與反逆人別籍得罪皆同, 若出繼同堂以外, 卽不合緣坐。○釋曰, 出繼, 謂伯叔父及兄弟之子。己之子內, 有出繼同宗者, 同堂, 謂伯叔, 父之子, 今俗呼爲親堂兄弟者。
卽雖謀反, 詞理不能動衆, 威力不足率人者, 亦皆斬。謂結謀眞實, 而不能爲害者。若自述休徵, 假託靈異, 妄稱兵馬, 虛說反由, 傳惑衆人而無眞狀可驗者, 自從祅法。父·子·母·女·妻·妾, 竝流三千里, 資財, 不在沒限。其謀大逆者, 絞。
疏議曰, 卽雖謀反者, 謂雖構亂常之詞, 不足動衆人之意, 雖騁凶威, 若力不能驅率得人, 雖有反謀, 無能爲害者, 亦皆斬。父·子·母·女·妻·妾, 竝流三千里, 資財, 不在沒限。注云, 謂結謀眞實, 而不能爲害者, 若自述休徵, 言身有善應, 或假託靈異, 妄稱兵馬, 或虛論反狀, 妄說反由, 如此傳惑衆人, 而無眞狀可驗者, 自從祅法, 謂一身合絞, 妻子不合緣坐。謀大逆者, 絞, 上文大逆卽據逆事已 行, 此爲謀而未行, 唯得絞罪。律不稱皆, 自依首從之法。
問曰, 反, 逆人應緣坐。其妻妾據本法, 雖會赦猶離之, 正之, 其繼養子孫, 依本法, 雖會赦合正之。準離之·正之, 卽不在緣坐之限。反, 逆事彰之後, 始訴離之, 正之。如此之類, 竝合放免以否?
答曰, 刑法愼於開塞, 一律不可兩科, 執意履繩, 務從折中。違法之輩, 已汨朝章, 雖經大恩, 法須離正離·正之色, 卽是凡人。離正不可爲親, 須從本宗緣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緣坐非同居者, 資財田宅不在沒限, 雖同居, 非緣坐及緣坐人子孫應免流者, 各準分法留還。老疾得免者, 各準一子分法。
疏議曰, 緣坐非同居者, 謂謀反·大逆人親伯叔兄弟已分異訖。田宅·資財, 不在沒限。雖見同居, 準律非緣坐, 謂非期以上親及子孫。其祖母及伯叔母·姑·兄弟妻, 各謂無夫者, 律文不載, 竝非緣坐。其緣坐人子孫, 謂伯叔子及兄弟孫, 據律亦不緣坐。各準分法留還, 謂未經分異, 犯罪之後, 竝準戶令分法。其孫婦雖非緣坐, 夫沒, 卽合歸宗, 準法不入分限。注云, 老疾得免者, 男夫年八十及篤疾·婦人年六十及廢疾, 各準戶內應分人多少, 人別得準一子分法留還。
問曰, 老疾得免者, 各準一子分法。假有一人年八十, 有三男十孫, 或一孫反逆, 或一男見在, 或三男俱死, 唯有十孫, 老者若爲留分?
答曰, 男但一人見在, 依令作三男分法, 添老者一人, 卽爲四分。若三男死盡, 依令諸子均分, 老人共十孫, 爲十一分, 留一分, 與老者, 是爲各準一子分法。
若女許嫁已定, 歸其夫。出養入道及娉妻未成者, 不追坐。出養者, 從所養坐。道士及婦人若部曲·奴婢, 犯反逆者, 止坐其身。
疏議曰, 女許嫁已定, 謂有許婚之書及私約, 或已納娉財, 雖未成, 皆歸其夫。出養, 謂男女爲人所養。入道, 謂爲道士·女冠若僧·尼。娉妻未成者, 雖尅吉日, 男女未相見, 竝不追坐。出養者, 從所養家緣坐, 不涉本坐。道士及婦人, 稱道士, 僧·尼亦同。婦人不限在室及出嫁入道。若部曲·奴婢者, 奴婢不限官私。犯反逆者, 止坐其身, 自道士以下, 若犯謀反大逆, 竝無緣坐, 故云止坐其身。
問曰, 雜戶及太常音聲人犯反·逆, 有緣坐否?
答曰, 雜戶及太常音聲人, 各附縣貫, 受田·進丁·老免, 與百姓同。其有反逆及應緣坐, 亦與百姓無別。若工樂官戶, 不附州縣貫者, 與部曲例同, 止坐其身, 更無緣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口陳欲反之言, 心無眞實之計, 而無狀可尋者, 流二千里。
疏議曰, 有人實無謀危之計, 口出欲反之言, 勘無實狀可尋, 妄爲狂悖之語者, 流二千里。若有口陳欲逆叛之言, 勘無眞實之狀, 律令旣無條制, 各從不應爲重。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謀叛者, 絞。已上道者, 皆斬。謂協同謀計, 乃坐, 被驅率者, 非。餘條被驅率者, 準此。
疏議曰, 謀叛者, 謂欲背國投僞, 始謀未行事發者, 首處絞, 從者, 流。已上道者, 不限首從, 皆斬。注云, 謂協同謀計乃坐, 協者, 和也。謂本情和同, 共作謀計, 此等各依謀叛之法。被驅率者, 非, 謂元本不共同情, 臨時而被驅率者, 不坐。餘條被驅率者, 準此, 餘條, 謂謀叛·謀大逆, 或亡命山澤, 不從追喚, 旣肆凶悖, 堪擅殺人, 幷劫囚之類, 被驅率之人, 不合得罪。
妻子流二千里, 若率部衆百人以上, 父·母·妻·子, 流三千里。所率雖不滿百人, 以故爲害者, 以百人以上論。害, 謂有所攻擊·虜掠者。
疏議曰, 叛者, 身得斬罪, 妻·子, 仍流二千里。若唯有妻及子年十五以下, 合贖。婦人不可獨流, 須依留住之法, 加杖居作。若子年十六以上, 依式流配, 共母至配所免居作, 在室之女, 不在配限, 依名例律, 緣坐者, 女不同故也。若率部衆百人以上, 罪狀尤重。故父·母及妻·子, 流三千里。所率雖不滿百人, 以故爲害者, 以百人以上論。注云, 害, 謂有所攻擊·虜掠者, 或攻擊城隍或虜掠百姓, 依百人以上論, 各身處斬, 父·母·妻·子, 流三千里。其攻擊城隍, 因卽拒守, 自依反法。
卽亡命山澤, 不從追喚者, 以謀叛論, 其抗拒將吏者, 以已上道論。
疏議曰, 謂背誕之人, 亡命山澤, 不從追喚者, 以謀叛論, 首得絞刑, 從者, 流三千里。抗拒將吏者, 謂有將吏追討, 仍相抗拒者, 以已上道論, 竝身處斬, 妻·子配流。抗拒有害者, 父·母·妻·子, 流三千里。竝准上文, 率部衆百人以上, 不須有害, 若不滿百人, 要須有害, 得罪乃與百人以上同。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謀殺制使若本屬府主·刺史·縣令及吏·卒謀殺本部五品以上官長者, 流二千里。工·樂及公廨戶·奴婢, 與吏卒同。餘條準此。已傷者, 絞, 已殺者, 皆斬。
疏議曰, 制使·本屬府主·國官·邑官, 已從名例解訖。刺史·都督·縣令, 竝據本部者。吏·卒謀殺都水使者或折衝府衛士謀殺本府折衝·果毅, 如此之類, 竝流二千里。工·樂, 謂不屬縣貫, 唯隷本司, 竝公廨戶奴婢謀殺本司五品以上官長, 罪與吏·卒同。若司農官戶·奴婢謀殺司農卿者, 理與工樂謀殺太常卿·少府監無別。餘條, 謂工樂官戶·奴婢毆詈本部五品以上官長, 當條無罪名者, 竝與吏·卒同。已傷者, 絞, 仍依首·從法。已殺者, 皆斬。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謀殺期親尊長·外祖父母, 夫, 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皆斬。犯姦而姦人殺其夫, 所姦妻·妾雖不知情, 與同罪。
疏議曰, 期親尊長·外祖父母, 夫, 夫之祖父母·父母, 竝於名例解訖。若妻·妾同謀, 亦無首·從。注云, 犯姦而姦人殺其夫, 謂妻妾與人姦通。而姦人殺其夫, 謀而已殺故鬪殺者, 所姦妻妾, 雖不知情, 與殺者, 同罪, 謂所姦妻·妾, 亦合絞。
諸謀殺緦麻以上尊長者, 流二千里, 已傷者, 絞, 已殺者, 皆斬。
疏議曰, 謂謀殺緦麻以上尊長, 則大功以下, 皆是。外·姻·有服尊長, 亦同, 俱流二千里。已傷者, 首處絞, 從者, 流。謀而殺訖者, 皆斬, 罪無首·從。
卽尊長謀殺卑幼者, 各依故殺罪減二等, 已傷者, 減一等, 已殺者, 依故殺法。
疏議曰, 謂上文尊長, 謀殺卑幼, 當條無罪名者, 各依故殺罪減二等, 已傷者, 減一等。假如有所規求, 謀殺期親卑幼, 合徒三年, 已傷者, 流三千里, 已殺者, 依故殺法合絞之類。言故殺法者, 謂罪依故殺法, 其首各依本謀論, 造意者, 雖不行仍爲首, 從首[者]不行, 減行者一等。假有伯叔數人, 謀殺猶子訖, 卽首合流二千里, 從而加功, 合徒三年, 從者不加功, 徒二年半, 從者不行, 減行者一等, 徒二年之類, 略擧殺期親卑幼, 餘者, 不復備文。其應減者, 各依本罪上減。
항목 상세보기
諸部曲·奴婢謀殺主者, 皆斬。謀殺主之期親及外祖父母者, 絞。已傷者, 皆斬。
疏議曰, 稱部曲·奴婢者, 客女及部曲妻, 竝同。此謂謀而未行。但同籍良口以上, 合有財分者, 竝皆爲主。謀殺者, 皆斬, 罪無首·從。謀殺主之期親, 爲別戶籍者及外祖父母者, 絞, 依首·從科。已傷者, 皆斬, 謂無首·從。其媵及妾, 在令不合分財, 竝非奴婢之主。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妻謀殺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流二千里。已傷者, 絞, 已殺者, 皆斬。部曲·奴婢謀殺舊主者, 罪亦同。故夫, 謂夫亡改嫁。舊主, 謂主放爲良者。餘條故夫·舊主, 準此。
疏議曰, 妻妾謀殺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流二千里, 已傷者, 絞, 竝據首·從科之。已殺者, 皆斬, 罪無首從。謂一家之內, 妻·妾寡者數人, 夫亡之後, 竝已改嫁, 後共謀殺故夫之祖父母·父母, 俱得斬刑。若兼他人同謀, 他人依首從之法, 不入皆斬之限。部曲·奴婢謀殺舊主, 稱罪亦同者, 謂謀而未殺, 流二千里, 已傷者, 絞, 已殺者, 皆斬。注云, 故夫, 謂夫亡改嫁。舊主, 謂主放爲良者, 妻妾若被出及和離, 卽同凡人, 不入故夫之限。其舊主, 謂經放爲良及自贖免賊者。若轉賣及自理訴得脫, 卽同凡人。餘條故夫·舊主, 準此, 謂毆詈告言之類, 當條無文者, 竝準此。
항목 상세보기
諸謀殺人者, 徒三年, 已傷者, 絞, 已殺者, 斬。從而加功者, 絞, 不加功者, 流三千里。造意者, 雖不行仍爲首, 雇人殺者, 亦同。
疏議曰, 謀殺人者, 謂二人以上。若事已彰露, 欲殺不虛, 雖獨一人, 亦同二人謀法, 徒三年。已傷者, 絞, 已殺者, 斬。從而加功者, 絞, 謂同謀共殺, 殺時加功, 雖不下手殺人, 當時共相擁迫, 由其遮遏, 逃竄無所, 旣相因籍, 始得殺之, 如此經營, 皆是加功之類, 不限多少, 竝合絞刑。同謀, 從而不加功力者, 流三千里。造意者, 謂元謀屠殺, 其計已成, 身雖不行, 仍爲首罪, 合斬。餘加功者, 絞。注云, 雇人殺者, 亦同, 謂造意爲首, 受雇加功者爲從。
卽從者不行, 減行者一等。餘條不行, 準此。
疏議曰, 謂謀殺人, 從者不行, 減行者一等, 合徒三年。注云, 餘條不行, 準此。餘條謂劫囚傷人及謀殺緦麻以上尊長已傷之類, 從者不行, 亦減一等。其有發心謀殺, 卽皆斬者, 同謀不行, 不在減例, 謂謀殺期親尊長, 同謀不行, 亦得斬罪。
항목 상세보기
諸劫囚者, 流三千里, 傷人及劫死囚者, 絞, 殺人者, 皆斬。但劫卽坐, 不須得囚。
疏議曰, 犯罪之人, 身被囚禁, 凶徒惡黨, 共來相劫奪者, 流三千里。若因劫輕囚傷人及劫死囚而不傷人, 各得絞罪, 仍從首·從科斷, 因劫囚而有殺人者, 皆合處斬, 罪無首從。注云, 但劫卽坐, 不須得囚, 謂以威若力强劫囚者, 卽合此坐, 不須要在得囚。
若竊囚而亡, 與囚同罪。他人·親屬等。竊而未得, 減二等, 以故殺傷人者, 從劫囚法。
疏議曰, 謂私竊取囚, 因卽逃逸。與囚同罪者, 謂竊死囚, 還得死罪, 竊流徒囚, 還得流徒罪之類。假使得相容隱, 亦不許竊囚, 故注云, 他人·親屬等。竊而未得, 減二等, 謂竊計已行, 未離禁處者, 減所竊囚罪二等。謂未得死囚者, 徒三年, 未得流囚, 徒二年半之類。若因竊囚之故而殺傷人者, 卽從劫囚之法科罪。
問曰, 父·祖·子·孫見被囚禁, 而欲劫取, 乃誤殺傷祖·孫或竊囚過失殺傷他人, 各合何罪?
答曰, 據律, 劫囚者, 流三千里, 傷人及劫死囚者, 絞, 殺人者, 皆斬。據此律意, 本爲殺傷傍人。若有誤殺傷被劫之囚, 止得劫囚之坐, 若其誤殺父·祖, 論罪重於劫囚, 旣是因誤而殺, 須依過失之法。其因竊囚, 過失殺傷他人者, 下條云, 因盜而過失殺傷他人者, 以鬪殺傷論, 至死者, 加役流。旣竊囚之事, 類因盜之罪, 其有過失, 彼此不殊, 殺傷人者, 亦依鬪殺傷人論, 應至死者, 從加役流坐。其有誤殺傷本法, 輕於竊囚未得者, 卽從重科。
又問, 竊囚而亡, 被人追捕, 棄囚逃走, 後始拒格, 因而殺傷, 罪同劫囚以否?
答曰, 下條, 竊盜發覺, 棄財逃走, 因相拒捍, 如此之類, 事有因緣者, 非强盜。今者竊囚而亡, 棄囚逃走, 理與竊盜發覺, 棄財逃走義同, 止得拒捕而科, 不同劫囚之坐。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有所規避, 而執持人爲質者, 皆斬。部司及隣伍知, 見避質不格者, 徒二年。質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者, 聽身避不格。
疏議曰, 有人或欲規財或欲避罪, 執持人爲質。規財者求贖, 避罪者防格。不限規避輕重, 持質者皆合斬坐。部司, 謂持質人處村正以上, 幷四隣伍保, 或知見, 皆須捕格。若避質不格者, 各徒二年。注云, 質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者, 聽身避不格, 謂賊執此等親爲質, 唯聽一身不格, 不得率衆總避。其質者無期以上親及非外祖父母, 而避不格者, 各徒二年。
항목 상세보기
諸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同籍及期親爲一家, 卽殺雖先後, 事應同斷或, 應合同斷, 而發有先後者, 皆是。奴婢·部曲, 非。及支解人者, 謂殺人而支解者皆斬, 妻子, 流二千里。
疏議曰, 殺人之法, 事有多端, 但據前人身死, 不論所殺之狀。但殺一家非死罪良口三人, 卽爲不道。若三人內一人先犯死罪, 而殺之者, 卽非不道, 只依殺一人罪法。注云, 同籍及期親爲一家, 同籍不限親疎, 期親雖別籍, 亦是, 卽殺一家三人, 雖有先後, 發時應合同斷, 或所殺之事, 應合同斷, 事發乃有先後者, 皆爲一時殺法, 總入不道。殺一家三人內, 兼殺部曲奴婢者, 非。及支解人者, 注云, 謂殺人而支解者。或殺時卽支解或先支解而後殺之, 皆同支解, 竝入不道。若殺訖, 絶時後更支解者, 非。或故焚燒而殺或殺時卽焚燒者, 文雖不載, 罪與支解義同, 皆合處斬, 罪無首·從, 妻子, 流二千里。
問曰, 假有部曲若奴, 殺別人部曲·奴婢一家三人, 或支解, 依例有犯各準良人, 合入十惡以否?
答曰, 部曲·奴婢, 雖與良人有殊, 至於同類殺三人及支解者, 不可別爲差等, 坐同良人, 還入十惡。
항목 상세보기
諸祖父母·父母及夫爲人所殺, 私和者, 流二千里, 期親, 徒二年半, 大功以下, 遞減一等。受財重者, 各準盜論。雖不私和, 知殺期以上親, 經三十日不告者, 各減二等。
疏議曰, 祖父母·父母及夫爲人所殺, 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 捨枕戈之義, 或有窺求財利, 便卽私和者, 流二千里。若殺期親, 私和者, 徒二年半。大功以下, 遞減一等, 謂大功, 徒二年, 小功, 徒一年半, 緦麻, 徒一年。受財重者, 各準盜論, 謂受讎家之財, 重於私和之罪, 假如緦麻私和, 合徒一年, 受財十匹, 準盜徒一年半之類。雖不私和, 知殺期以上親, 經三十日, 不告所在官司者, 各減前私和之罪二等。雖則私和罪重, 受財罪輕, 其贓本合計限, 爲數少從重, 終合沒官。發後輸財私和, 依法合重其事。如傍親爲出財私和者, 自合行求之法, 依雜律坐贓論減五等, 其贓亦合沒官。其有五服內親自相殺者, 疎殺親, 合告, 親殺疎, 不合告。親疎等者, 卑幼殺尊長, 得告, 尊長殺卑幼, 不得告, 其應相隱者, 疎殺親, 義服殺正服, 卑幼殺尊長, 亦得論告, 其不告者, 亦無罪。若殺祖父母·父母, 應償死者, 雖會赦, 仍移鄕避讎。以其與子孫爲讎, 故令移配。若子孫知而不告, 從私和及不告之法, 科之。
問曰, 監臨親屬爲部下人所殺, 因玆受財私和, 合得何罪?
答曰, 依律, 監臨之官, 知所部有犯法, 不擧劾者, 減罪人罪三等。況監臨內相殺, 被殺者, 又是本親, 一違律條, 二乖親義, 受財一匹以上, 竝是枉法之贓, 贓輕及不受財, 各得私和之罪。其間有罪重者, 各從重科。
又問, 主被人殺, 部曲·奴婢私和受財, 不告官府, 合得何罪?
答曰, 奴婢·部曲, 身繫於主。主被人殺, 侵害極深。其有受財私和, 知殺不告, 金科雖無節制, 亦須比附論刑。豈爲在律無條, 遂使獨爲僥倖? 然奴婢·部曲, 法爲主隱, 其有私和·不告, 得罪竝同子孫。

故唐律疏議 卷第十七。
항목 상세보기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