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除名者, 官爵悉除, 課役從本色,
疏議曰, 若犯除名者, 謂出身以來, 官爵悉除。課役從本色者, 無蔭同庶人, 有蔭從蔭例, 故云各從本色。又依令, 除名未敍人, 免役輸庸, 竝不在雜徭及點防之限。
六載之後聽敍, 依出身法。
疏議曰, 稱六載聽敍者, 年之與載, 異代別名。假有元年犯罪, 至六年之後, 七年正月, 始有敍法, 其間, 雖有閏月, 但據載言之, 不以稱年, 要以三百六十日爲限。一依出身者法, 犯除名人, 年滿之後敍法, 依選擧令。三品以上, 奏聞聽勅, 正四品, 於從七品下敍, 從四品, 於正八品上敍, 正五品, 於正八品下敍, 從五品, 於從八品上敍, 六品·七品, 竝於從九品上敍, 八品·九品, 竝於從九品下敍。若有出身品高於此法者, 聽從高。出身, 謂藉蔭及秀才·明經之類。準此令文, 出身高於常敍, 自依出身法, 出身卑於常敍, 自依常敍。故云出身品高者, 聽從高。又軍防令, 勳官犯除名, 限滿應敍者, 二品於驍騎尉敍, 三品於飛騎尉敍, 四品於雲騎尉敍, 五品以下於武騎尉敍。
若本犯不至免官, 而特除名者, 敍法同免官例。婦人因夫·子得邑號, 犯除名者, 年滿之後, 夫·子見在有官爵者, 聽依式敍。
疏議曰, 本犯不至免官者, 情在可責而特除名, 矜其所犯先輕, 故許同免官之例收敍。
問曰, 本犯雖非免官, 當徒用官竝盡, 依律, 當徒用官盡者, 敍限同免官。未知當徒用官不盡, 今被特責除名, 敍法, 亦同免官以否?
答曰, 凡稱除名·官當, 不論本犯輕重, 從例除免, 不計徒年。罪不至免官, 而特除名者, 止論正犯免官之法, 當徒官盡, 不在其中。
注, 婦人因夫·子得邑號, 犯除名者, 年滿之後, 夫·子見在有官爵者, 聽依式敍。
疏議曰, 婦人因夫·子而得邑號, 謂夫人·郡君·縣君·鄕君等。其身犯罪而得除名, 年滿敍日, 計夫·子見在有官爵, 仍合授夫人·郡·縣·鄕君者, 竝依前授, 不降其品, 若夫·子被降官者, 竝依降授法, 如夫·子進官者, 聽依高敍。其婦人敍法, 令備明文, 爲因夫·子官爵, 故不依降減之例。
問曰, 婦人不因夫·子, 別加邑號, 犯除名者, 合敍以否?
答曰, 律云, 不因夫·子, 別加邑號者, 同封爵之例。爵無常敍之法, 除名, 不合更敍。
免官者, 三載之後, 降先品二等敍。
疏議曰, 稱載者, 理與六載義同。亦止取三載之後, 入四年聽敍。降先品二等, 正四品以下, 一階爲一等, 從三品以上及勳官, 正·從各爲一等。假有正四品上免官, 三載之後, 得從四品上敍, 上柱國免官, 三載之後, 從上護軍敍。是爲三載之後, 降先品二等敍。免所居官及官當者, 期年之後, 降先品一等敍。
疏議曰, 免所居官及官當, 罪又輕, 故至期年聽敍。稱期者, 匝四時曰期, 從勅出解官日, 至來年滿三百六十日也。稱年者, 以三百六十日。稱載者, 取其三載·六載之後, 不計日月。
若本犯不至免所居官及官當, 而特免官者, 敍法同免所居官。
疏議曰, 本犯不至免所居官者, 謂非府號·官稱犯父·祖名以下等罪。本犯不至官當者, 謂玖品以上犯私罪不至一年徒, 公罪不至二年徒, 五品以上犯私罪不至二年徒, 公罪不至三年徒。特勅免官者, 敍法一同免所居官, 期年降先品一等敍, 故云敍法同免所居官。
其免官者, 若有二官, 各聽依所降品敍。若勳官降一等者, 從上柱國削授柱國, 降二等者, 削授上護軍之類。卽降品卑於武騎尉者, 聽從武騎尉敍。
疏議曰, 二官, 謂職事等帶勳官, 前已釋訖。若犯免官, 職事·勳官竝免。假從正六品上職事免官, 降至從六品上敍。又帶上柱國, 亦免, 從上護軍敍。此是各聽依所降品敍。故註云, 若勳官降一等者, 從上柱國削授柱國, 降二等者, 削授上護軍之類。卽降品卑於武騎尉者, 聽從武騎尉敍。
卽免官·免所居官及官當, 斷訖更犯, 餘有歷任官者, 各依當·免法。兼有二官者, 先以高者當。
疏議曰, 假有人犯免官及免所居官或以官當徒, 各用一官·二官當免訖, 更犯徒·流或犯免官·免所居官·官當, 餘有歷任之官告身在者, 各依上法當·免。未斷更犯, 通以降所不至者當之。
注, 兼有二官者, 先以高者當。
疏議曰, 此旣重犯之人, 明非見任職事。若有勳官·職事二官, 先以高者當。假有前任六品職事及五品勳官, 先以勳官當。若當罪不盡, 亦以次高者當, 不限勳官·職事。
仍累降之, 所降雖多, 各不得過四等。各, 謂二官各降, 不在通計之限。
疏議曰, 假有前犯免官, 已降二等, 又犯免官或當徒官盡, 亦降二等。故云仍累降之。卽雖斷訖更犯, 經三度以上, 敍日, 止依此律再降四等法。其免所居官及當徒用官不盡, 斷訖更犯, 後敍, 各降一等, 及至四度重犯, 總降四等, 後犯雖多, 止以四等爲限。或頻犯免官訖, 又再犯免所居官者, 亦各計所犯, 降四等敍之。故云所降雖多, 各不得過四等。
注, 各謂二官各降, 不在通計之限。
疏議曰, 職事。散官。衛官爲一官, 所降不得過四等, 勳官爲一官, 所降亦不得過四等。此二官犯者, 各降四等爲法, 不在通計之限。
若官盡未敍, 更犯流以下罪者, 聽以贖論。敍限各從後犯計年。
疏議曰, 謂用官當·免竝盡, 未到敍日, 更犯流罪以下者, 聽以贖論。以其年限未充, 必有敍法, 故免決配, 聽依贖論。本犯不合贖者, 亦不得贖。
問曰, 此條內, 有毆告大功尊長·小功尊屬者, 合以贖論否?
答曰, 上條。毆告大功尊長·小功尊屬, 不得以蔭論。今此自身官盡, 聽以贖論, 卽非用蔭之色, 聽同贖法。
注, 敍限各從後犯計年。
疏議曰, 犯免官及免所居官, 未敍, 更犯免官及免所居官。官當者, 各依後犯, 計年聽敍。官盡更犯, 聽依贖法。若犯當免官, 更三載之後聽敍。免所居官者, 更期年之後, 聽敍。其犯徒·流, 不合贖而眞配者, 流則依令六載, 徒則役滿敍之。雖役滿, 仍在免官限內者, 依免官敍例。
不在課役之限, 雖有歷任之官, 不得預朝參之例。
疏議曰, 不在課役者, 謂有敍限, 故免其課役。雖有歷任之官者, 假有一品職事, 犯當免官, 仍有歷任二品以下官, 未敍之間, 不得預朝參之例。其免所居官及以官當徒, 限內未敍者, 亦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