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義 序。
昔臯陶爲士師, 五刑有服, 五服三就, 五流有宅, 五宅三居, 其法僅存大槪而已。卽尙書所紀, 周禮所載, 條目具在, 亦不過得其體要而已。迨李悝造法經六篇, 而漢蕭何又成九章之律, 較之前代, 有所增加矣。然猶不得爲大脩也。由漢魏迄隋, 因革相承, 代有成書, 然俱不足爲後世法律之章程也。維唐太宗, 覽明堂鍼灸圖, 詔毋得鞭背, 其於刑名·法律之書, 殆惓惓乎三致意焉。又有瀛洲諸學士, 從事鉛槧, 分任纂脩, 而唐律于是乎大脩。惜乎! 世遠年湮, 散失已久, 訪之中土藏書家, 竟不可復得, 余亦常以未獲寓目爲恨。
今年春杪, 有友人至京, 出唐律疏義抄本示余, 幷述是書之所由來, 乃在文學之邦, 欲屬余爲序。余因繙閱數次, 知董其事者, 元江西儒學提擧柳君贊[贇]也, 發帑金以佐其用者, 廉訪師公也, 出善本以贊其成者, 檢校王君長卿也。其書凡五百條, 共三十卷。其疏義則條分縷別, 句推字解, 闡發詳明, 能補律文之所未備, 其設爲問答, 互相辨難, 精思妙意, 層出不窮, 剖析疑義, 毫無遺剩。至于盜賊鬪訟, 各計數十條, 刑期無刑, 辟以止辟, 杜鍛鍊之深文, 絶鉗網之虐政, 處置曲當, 輕重平允, 尤於刑名, 大有裨益, 其灌漑來學者不淺。然則是書, 洵可爲後世法律之章程矣。余職司聽棘, 究心刑名之學有年, 忽得是書, 見所未見, 珍如拱璧, 不忍釋手, 爰欣然握管而爲之序。雍正乙卯仲夏, 經筵講官起居注刑部尙書勵廷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