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略和誘人若和同相賣。
疏議曰, 不和爲略, 前已解訖。和誘者, 謂彼此和同, 共相誘引, 或使爲良或使爲賤, 限外蔽匿, 俱入此條。輕重之制, 自從本法。若和同相賣者, 謂兩相和同, 共知違法。
及略·和誘部曲·奴婢, 若嫁賣之, 卽知情娶買,
疏議曰, 上文皆據良人, 此論部曲·客女·奴婢等。略·和誘義, 竝與上同。或得而自留或轉將嫁賣或乞人, 亦同。其知情娶·買者, 謂從略·和誘以下, 不問良賤, 共知本情, 或娶或買, 限外不首, 亦爲蔽匿。
及藏逃亡部曲·奴婢,
疏議曰, 藏匿無日限。謂知是部曲·奴婢逃走, 故將藏匿者。
署置官過限及不應置而置,
疏議曰, 在令, 置官各有員數。員外剩置, 是名過限。案職制律, 官有員數, 而署置過限及不應置而置。注云, 謂非奏授者。在此, 雖有奏授, 亦同蔽匿。於格·令無員而置, 是名不應置而置。
詐假官·假與人官及受假者,
疏議曰, 詐假官者, 身實無官, 假爲職任。流內·流外, 得罪雖別, 詐假之義竝同。或自造告身或雇債人作或得他人告身而自行用, 但於身不合爲官, 詐將告身行用, 皆是。其假與人官者, 謂所司假授人官或僞奏擬或假作曹司判補。及受假者, 謂知假而受之。
若詐死, 私有禁物, 謂非私所應有者及禁書之類。
疏議曰, 詐死者, 或本心避罪或規免賦役或因犯逃亡而遂詐死之類。私有禁物者, 注云 謂非私所應有者。謂甲·弩·矛·矟之類。及禁書, 謂天文·圖書·兵書·七曜曆等, 是名禁書。稱之類者, 謂玄象器物等, 旣不是書, 故云之類。
赦書到後百日, 見在不首, 故蔽匿者, 復罪如初。媒·保不坐。
疏議曰, 赦書原罪, 皆據制書出日昧爽以前, 竝從赦免。惟此蔽匿條中, 乃云赦書到後百日, 此據赦書所至之處, 別取百日爲限。見在不首, 故蔽匿者, 謂人·物及所假官等見在, 故蔽匿隱藏而不首出, 竝復罪如初。初者, 謂如犯罪之初, 贓物應徵及倍, 悉從初犯本法。若人有轉易在他所, 但其人見在不首, 皆爲故蔽匿。其媒·保不坐者, 謂嫁娶有媒, 賣買有保, 旣經赦原, 無問百日內外, 雖不自首, 竝皆不坐。
其限內事發, 雖不自首, 非蔽匿。雖限內, 但經問不臣者, 亦爲蔽匿。
疏議曰, 從略和誘以下, 私有禁物以上, 謂赦書到後, 事發之所百日內發者, 雖不自首, 亦非蔽匿。以其限尙未充, 故得無罪。
注, 雖限內, 但經問不臣者, 亦爲蔽匿。
疏議曰, 上云限內事發, 雖不自首, 非蔽匿, 謂限內事發, 經問卽承, 爲無隱心, 乃非蔽匿。其經問不臣, 雖在限內, 仍同蔽匿之法。
卽有程期者, 計赦後日爲坐。
疏議曰, 程者, 依令, 公案, 小事五日程, 中事十日程, 大事二十日程。及公使, 各有行程。如此之類, 是爲有程期者。律有大集校閱, 違期不到之條, 亦有計帳等, 在令各有期限。此等赦前有違, 經恩不待百日, 但赦出後日, 仍違程期者, 卽計赦後違日爲坐。赦後竝須準事給程, 以爲期限。
其因犯逃亡, 經赦免罪, 限外不首者, 止坐其亡, 不論本罪。謂赦書到後, 百日限外計之。
疏議曰, 謂赦前犯罪, 因卽逃亡, 會赦之後, 罪皆原免, 赦後百日, 仍不自首, 止有逃亡之坐, 更不論其本罪。又如征防逃亡, 會赦免罪, 計百日限外, 征防仍自未還, 須計征防之日, 以爲逃亡定罪, 限內流例若還, 卽同在家亡法。卽軍人上番, 因犯逃亡, 經赦當下, 亦同常亡之律。
注, 謂赦書到後, 百日限外計之。
疏議曰, 上論蔽匿, 旣以百日之外爲限, 此逃亡之坐, 亦以百日限外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