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正祖 7年(1783): 고공 정례
◉ 雇工定例
癸卯八月十一日到付. 刑曹關內, 節啓下敎. 曹啓目, 去辛丑正月二十二日, 因全羅道寶城郡殺獄罪人鄭大仁獄事回啓, 判付內, “罪人鄭大仁段, 實因狼籍, 證援分明, 故殺獄情節, 斷然無疑是去乙, 其矣發明, 全不成說是置, 若其手勢之至凶, 觀於渠之從兄大右在畓庫時言, 尤難自掩. 蓋大仁, 圖文券, 而欲自處以殺奴, 稱小杖而欲自免於杵打, 究厥情狀, 萬萬痛惡哛不喻, 初檢招則曰, ‘白萬不知, 而道伊沙里, 自稱偸出’云爾是如可, 參覈招, 則又以爲, ‘道伊沙里前期逃走, 白萬自服持去’云, 前後矛盾, 而粧撰窘遁之狀, 推此可知. 雖曰欲推錢物, 而不施當施之刑, 乃敢毒打至此, 則何可諉之以毆打折傷. 而且以雇工之法言之, 皇朝·我國, 宜無異同哛除良, 本道之狀, 該曹之啓, 皆以爲, ‘皇朝之法, 重於我國, 旣斷以絞罪是隱則, 以此以彼, 斷無參恕之道. 若不施法, 此後爲人雇工者, 其將日日就死.’ 此則監營題辭, 可謂實證語, 而跋辭中, 謂以‘愚悍常漢, 信手毆打, 付之惟輕之典’者, 此則可謂失之太寬. 有難輕易酌決是乃, 獄案亦多疎漏處. 杵打之說, 發於大右, 而辭連者柳召史也. 杖打之狀, 見者老味, 而參證又是老味是遣, 又於柳召史之招以爲, ‘杵臼竹打殺之說, 聞於鄭斗三家’是如爲有則, 覈檢時, 此數端, 專不擧論者, 未知何故是隱喻. 其在獄體, 宜問不問之失, 自有其罪是如乎, 當該檢官, 從重推考爲遣, 且大仁之故殺與否, 固不在於杖與杵. 而詞案則又不容如是其闊略是遣, 覆檢狀中, 屍親招辭, 亦不載錄, 豈其原文案節略謄啓之故, 刪却此一段而然是隱喻, 此亦可訝. 以此更令道臣親執詳査, 然後稟處爲旀, 至於裁定金石之典云者, 不可無一定之制, 自本曹議大臣稟處.”
事, 判下.
據其時判書臣徐浩修, 就議大臣爲白乎則, 領議政徐命善以爲, “今因湖南道臣啓聞, 有雇工定制收議之命矣, 我國雇工之規, 與皇朝有異, 皇朝則立有文券, 議有年限, 然後始謂之雇工, 而我國則有文券·定年限者, 不謂之雇工, 而直謂之奴婢, 所謂雇工稱名者, 不過村店間乍去乍來一時留接之類也. 此則皇朝律例中‘短雇日月, 受値不多者, 依凡人論’者也. 今若以俗名雇工, 襲用皇朝立文券·議年限之例, 則不亦舛乎. 臣意一依皇朝定制, 今後京外倩工之人, 受値十兩以上, 議限五年以上, 而立文券者, 許入帳籍, 以雇工論, 此外不受値·不立券·不入帳籍而一二年出入使喚者, 依凡人論,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云是白乎旀,
右議政李徽之以爲, “今以我國雇工奴與大明雇工奴同異與否, 至有使該曹議大臣之命矣, 臣謹按附例大明律, 有曰, ‘萬曆十二年正月題奉欽法, 今後官民之家, 凡倩工作之人, 立有文券, 議有年限者, 以雇工論. 只是短雇月日, 受値不多者, 依凡人論.’ 然則雇工云者, 與價·立文券·年久使喚者也. 我國所謂雇工, 不過少則三四朔, 多則一二年, 而元無受値立文券之事, 不可與皇朝雇工比而同之. 以此論之, 我國則不當以雇工名色, 擬之於無文券·不受價之人矣. 自今以後, 一依皇朝定制, 受價十貫以上, 議限五年以上, 立券入籍者, 以雇工奴論, 乍去乍來, 無値無券者, 依凡人論,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云是白乎旀,
領中樞府事金尙喆, 病不收議是白乎旀, 故領敦寧府事李溵以爲, “卽伏見刑曹啓目判付下者, 以雇工定制, 有收議之命矣, 我國雇工, 旣與皇朝定制有異, 雖無文券·不入籍, 而亦謂之雇工. 若以一時留接之類, 爰用皇朝雇工例律, 則有關後弊, 必以受値·成券者, 爲雇工定制, 其外則以凡人論,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云是白乎旀,
判中樞府事鄭弘淳以爲, “續大典推斷條, 雇工之於家長, 亦三省推鞫, 原其法意, 固未嘗不嚴, 可知. 然而我國雇工, 只是使役間衣食, 朝聚暮散之類, 非如大明律所謂有文券·有年限之比. 今當定制, 則一依明律本意, 明定界限, 恐似爲宜, 惟在博詢而處之.”
云是白乎旀,
今六月初七日, 又因鄭大仁更査回啓, 判付內, “鄭大仁獄事段, 大右親爲四寸, 而杵竹之說, 至發於大右之供, 老味居同一閈, 而丫杖之證, 又登於老味之招, 則渠雖欲掉脫, 其可得乎? 然於渠供中, 敢以顚觸石塊, 或墜落斷崖等說, 粧撰納供, 抵賴爲事, 甚至田畓之券, 假稱賣買之文, 其矣偸鈴之計, 益見其反拙分叱除良, 我國雇工, 與中朝法制大異, 主無文券, 率無帳籍, 不過是朝聚暮散之類也. 且按大明律, 短雇月日受値不多者, 依凡人論, 以此以彼, 大仁似難免償死是遣, 況旀家長之毆雇工故殺者, 亦載皇朝斷例, 而白萬之致死, 明是大仁之故殺, 此又難赦之一端. 然斷獄之體, 貴在平反, 遠外之事, 實難遙度, 前伯之付諸疑輕之科, 豈或雇奴之別姑舍, 是有甚別般起疑之端而然是隱喻? 更令時道伯, 參以己見, 旁採物情, 使之據實陳聞後, 稟處爲旀, 大右之初則倡說田間, 至於成獄末, 乃變辭官庭, 要作疑案者, 論以法理, 不可無嚴懲, 而掩護至親, 足可謂常情之固然, 在朝家敦風化之政, 所當白放, 而以杵竹打殺白萬之說, 發自渠口, 到今反作參證, 法理之外, 情狀可痛, 令道臣杖放爲旀, 年前審理時, 因此囚獄案中雇工律文事, 有議大臣稟處之命, 而迄今幾年, 尙不覆啓, 事之稽忽, 孰甚於是? 已獻議大臣外, 未收議處, 更卽發遣郞官, 問議以來, 卿等仍又爛商, 各有意見, 論理附奏, 無或如前遲滯.”
事, 判下敎是白乎等以, 發遣郞廳問議大臣爲白乎則,
領議政鄭存謙以爲, “伏見刑曹啓目判付下者, 有雇工定制收議之命矣. 大明律‘立有文券·議有年限者以雇工論, 止是短雇月日, 受値不多者, 以凡人論’, 皇朝律例之以凡人論者, 我國則通稱雇工, 況勿論多少, 初不受値, 一時住接而賃傭者, 亦謂之雇工, 此所以皇朝雇工與我朝雇工, 名雖同而實則異者也. 今後立文券·議年限, 一從明律定制, 允合法意, 伏惟上裁.”
云是白乎旀,
右議政李福源, 奉命在外是白乎旀, 判中樞府事洪樂性, 病未收議是白乎旀, 領敦寧府事金熤, 病久神眩不得收議是白乎旀,
臣一祥以爲, “我國雇工未有定規, 故凡於雇人犯奸雇主而殺, 實無考律勘斷之道矣. 今因判付, 收議大臣, 而諸大臣所論列, 別無異同, 一依大明律定制, 而受價十兩, 成文入籍過五年者, 以雇工論, 外此以凡人論, 則允合法意, 而第伏念賣身鬻子者, 立券錄籍, 以至多歷年所, 則豪强之類·奸細之徒, 壓良爲賤, 竝産使役, 必多有此等弊端, 不有以嚴立科條, 將無以別良賤. 自今以後, 自賣其身者, 呈官後給價·成券, 限己身使役之意, 卽出官斜, 以雇工入籍, 而如或以憑藉立券, 以奴婢入籍, 竝所生仍執者, 則施以壓良之律, 恐合得宜, 而至於五年之內, 倩工人之凌犯及作奸等罪, 則合有節目定律之道, 令廟堂商確稟處.”
爲白乎旀,
臣頤之以爲, “毋論京外, 爲人雇工者, 盡是貧窮無依之類, 或因情私而受價自鬻, 或致衣食而無價使役, 其所服事不一, 其規, 家主看作奴僕, 雇工自處良民, 互相牴牾終未歸一, 或有爭訟之擧, 官無以按法決折, 故年前湖南道臣, 有稟處之擧, 而特下收議大臣之命, 且有臣等出意見附奏之敎矣, 及今著爲定制, 永作國家關和, 實合事宜, 而大臣考據皇朝典例, 以‘受値十兩·議限五年, 立文案·入帳者, 以雇工論, 其外一二年出入使喚者, 依凡人論.’云, 臣等之見, 果不出此, 而第伏念立券·入籍之中有可消詳者, 出入使喚之際, 亦有商量者, 旣定家主雇工, 則雖短雇日月, 宜有上下之別, 只以未入籍之故, 或有凌犯之事, 而論以凡人, 則太無明分, 以已入籍之故, 竝子孫入己, 而論以奴主, 則必將良化爲賤, 其間恐生多少弊段, 而法制之無定, 與前無異, 京外之疑眩, 反有甚焉. 大臣旣擧其綱, 宜有目張之道, 且立法之初, 不可不十停九, 當俾免後來之弊, 此非臣愚淺之見, 所敢容易議到, 伏惟上裁.”
敎是白乎旀,
臣喆模以爲, “大凡我國雇工, 與皇朝雇工定制有異. 皇朝則立有文券·議有年限, 然後謂之雇工, 而我國不然, 無衣無食一時借接使喚者, 謂之雇工. 故旣無一定之制, 實有疑眩之端. 今後則倩雇之類, 給價成文, 仍受官斜後, 始許雇工, 而雇主之擅殺者, 限五年定制, 每於式年, 以雇奴雇婢入籍, 而或冒以奴婢懸錄者, 則施以壓良之律, 若五年之內, 雇工之毆殺家長及奸犯者, 則比諸凡人, 宜有別般裁定之道, 而事係國家法制, 臣不敢擅議, 令廟堂稟處, 何如?”
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十五日, 右承旨臣金次知啓, “係是律文更張, 下廟堂, 令諸宰及館閣承旨三司禁府諸堂, 各從所見獻議, 仍令廟堂指一覆奏事.”
據備邊司草記內, 問議于諸宰及館閣承旨三司禁府諸堂, 則行知中樞府事臣具善復以爲, “我國雇工, 本無限年立券之法, 不過暫時賣傭之類, 與中朝雇工有異, 而若於犯罪擬律之時, 必用律文中雇工條論斷, 則果有名實不相符之歎, 別立科條, 誠合事宜. 大臣刑官之議, 旣已備悉, 今不敢贅說, 但伏念, 定法賣買, 則雇工與奴婢, 易相混雜, 日後之弊, 難保其必無, 壓良爲賤之禁, 更加申飭, 似好. 上裁, 何如?”
大提學臣黃景源以爲, “朝家正雇工之名, 然後法禁可行也. 凡州縣無告之民, 投於隣家爲雇工, 然隣家不予一錢, 稱以雇工而使役之, 若一朝掉臂而去, 則其可以雇工之名羈縻之乎? 臣意, 則宜定雇工之法, 依大明律立其文券定其年限, 恐不可已也.”
行兵曹判書臣李命植以爲, “我國雇工, 與中國不同, 初無定制設法之事, 而今欲同之於中朝給値限年之式, 則恐是行不得之事. 從今以後, 定爲新式, 欲依倣中朝, 則以民之業農者, 必以雇工之難得爲憂, 窮氓之難食者, 又以入雇之多礙爲患, 將不無爲弊之端, 宜因舊俗如前雇役. 而若有雇主雇工犯科之端, 視平人加減一等而用律, 罪在雇工, 則視他加一等, 罪在雇主, 則視他減一等, 稍厚尊卑等殺之別, 似爲隨時制宜之道, 伏惟上裁.”
左參贊臣金華鎭以爲, “我國雇工, 旣無受値立券之事, 則與皇朝雇工之名, 大有異焉. 從今以後, 一依大明律立有文券議有年限, 而若是無文券暫時留接之類, 毋得以雇工論, 恐合事宜矣.”
行司直臣鄭尙淳以爲, “我國雇工之稱, 初無告官立券之規, 不受値不入籍, 朝來暮去不定年限, 而今若比以同之於皇朝雇工之制, 則法意牴牾, 事多冒礙. 大臣秋官之議, 俱爲詳盡, 依此定制,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右參贊臣鄭昌聖以爲, “中朝無原定奴婢, 故有雇工使喚至於立法定制, 而我國則本有原定奴婢, 故無別立雇工賣買之法, 此所以我東與中朝不同也. 我國奴婢之法, 議者皆云, 歷代諸國所無事, 而世世服役, 已多可冤, 至於郷居武斷之輩, 僮指或過數, 而擅斷生殺, 威制村里, 已成四百年痼弊, 軍丁之耗縮, 良民之困瘁, 職由於此, 則所謂雇工, 雖與奴婢有異, 立券官斜後, 名目旣定, 强弱懸殊, 憑藉官法, 侵虐多端, 雖在退出之後, 視同舊續之, 訟卞轉起, 後弊難勝. 此等殺獄之變, 自是罕有之事, 惟在臨時酌量罪犯之輕重施之當律而已. 恐不必創設無前之名色, 以滋勢豪之奸弊, 又況挾富橫濫之類, 或犯殺獄之罪, 納賄圖囑, 借此雇奴之名, 掉脫償命之律者, 比比有之, 末流之弊, 將何所不至乎? 臣之愚見如此, 伏惟上裁.”
行副司直臣鄭好仁以爲, “我國雇工, 與皇朝雇工, 其亦分雖不同, 其實則判異. 大臣刑官之意見論列, 俱爲詳備, 依此施行, 允合事宜, 係是法制更張, 伏惟上裁.”
行副司直臣徐有慶以爲, “雇工與奴婢有異, 旣無受値立券之事, 若以一時留接之類, 皆稱雇工, 其所爲弊, 勢固必至. 今後則一依大明律制, 而或限年數, 或限己身, 各從所願, 呈官立券, 然後爲以雇工分義責之, 恐合事宜.”
吏曹判書臣徐浩修以爲, “我國有奴婢而無雇工, 俗所謂節居雇工, 不過乍住乍去無文券無年限之類, 若以此便謂之眞箇雇工, 而傍照於殺死不償命之科, 則殊乖法意. 臣於年前待罪秋官, 以雇工定制事, 奉承傳敎, 收議大臣, 則伊時諸議, 皆以爲, ‘一依皇朝定制, 受値十兩以上議限五年以上者, 始謂之雇工, 餘外不受値不議限又無官斜文券者, 凡干犯殺死, 俱爲他人論, 爲當.’云, 臣之愚見, 亦無異同, 到今別無可以更陳矣.”
工曹判書臣鄭民始以爲, “我國奴婢雇工之法, 與中國不同, 國俗則有世奴婢也. 有告官自賣限己身使役者, 謂之當代奴婢也. 有衣食其家工作其事者, 謂之雇工也. 今見大明律雇工條, 則其受値也官斜也入籍也, 乃是我國當代奴婢之類, 而非我國之雇工也. 況雇工之類, 多或爲四五年, 小或爲一二年, 則必待五年之限者, 尤有所掣礙不通處矣. 自賣有禁, 而猶有冒犯者, 今若以通國之雇工, 盡使其受値官斜入籍也, 則所謂雇工者, 盡化爲當代奴婢, 而壓良之禁將至蕩然, 又以無受値官斜入籍也, 而視同凡人, 則雇主雇工之法, 將無界限矣. 國俗旣與中國不同, 大明律文亦難引爲定制例. 臣意, 則以衣食於其家, 服役於其人, 旣爲之雇工, 而凡於毆罵殺傷奸犯之事, 其論勘者, 家長之於雇工, 則加於奴婢一等, 雇工之於家長, 則減於奴婢一等, 而不定年限, 則亦不無夤緣之奸弊, 入雇過一年後, 始許以雇工之律, 亦足爲杜絶之一道矣. 惟在博詢而裁處焉.”
戶曹判書臣徐有隣以爲, “臣待罪湖藩時, 因寶城鄭大仁全州李己石獄事, 有雇工之定制之稟, 而大抵我國雇工, 異於皇朝雇工, 初無議限年立文券受値入籍之事, 今若爲此定制, 創出許多令甲, 則壓良之弊, 殺雇之患, 在在相望, 恐不可輕議. 臣意, 則雇工之家長罵毆殺傷奸犯等罪, 竝許告官, 依大明律及續大典推斷條施行, 家長之雇工殺死一款, 勿用減凡人三等律, 置諸償命之科, 則嚴名分重人命之義, 兩行不悖, 不必定爲斷法, 議年限立文券受値入籍而後, 可也. 或曰, ‘律之有輕重照等夷, 旣稱家雇工, 而用律未免兩重, 殆無等夷.’云, 而此亦有旁照者. 大明律毆制使條, 吏卒之毆傷官長者, 其律一如雇工家長之爲, 而續大典濫刑條有曰, 雖承命使臣, 以私事殺人者, 亦償命, 以此論之, 一則嚴名分也, 一則重人命也, 其不嫌兩重互爲表裏, 可知, 雇工家長, 亦依此定制, 未見其窒礙, 而知識淺短, 未能擅決, 伏惟上裁.”
行副司直臣嚴璹以爲, “我國與中國不同者, 蓋以風俗之絶異故也. 今雖欲定限年立券之法, 一唱之內, 非但不可以期月使之, 從令無奴婢之家貧不能辦價, 則雖有願雇之人, 勢難率畜. 若以屢年衣食而使役者, 謂之不給價不立券, 而與凡人同, 則身方使役者, 凌蔑雇主犯分之患, 無以禁之. 其間事勢誠甚難, 便至於故殺雇者, 減凡人一等, 則今不必因此而更立別法. 臣意, 則毋論立券不立券, 見方衣食而使役之類, 一從舊例施行, 爲便.”
禮曹判書臣李在協以爲, “我國雇工之規, 與中朝判異, 固不可比而同之, 況有大明律可據之文, 大臣刑官旣有論列, 依此立法, 永久遵行, 恐合事宜.”
大司憲臣李坤以爲, “我國之稱以雇工者, 不過一時借接使喚之類, 元無受値立券之事, 則今若以此旁照殺死不償命之科, 大不稱停. 凡係奸犯殺死, 自當依他人論, 而大抵雇工之未有定制, 拘於壓良之律, 每於此等處, 實無指的可據之規, 其所受値議限之法, 一依皇朝正制, 而至若壓良之類, 別立科條, 俾無末流之弊, 恐合事宜.”
行副司直臣李柱國以爲, “我國雇工之法, 與中朝大異, 初無給價成文之事, 名雖雇工, 實非雇工. 從今以後, 給價成文定其年限, 如無給價定限成文之事, 勿以雇工施行, 恐合事宜.”
行訓鍊院都正臣李敬懋以爲, “我國雇工之法, 元無定例, 與中朝定限之制有異. 容人雇接者, 計爲使役, 爲人傭賃者, 意在糊口, 其所相藉不啻緊切, 而今爲雇工犯科之弊, 施立科條, 嚴其階限, 則必日後貧寒爲奴者, 流丐無依者, 彼此掣礙之端, 恐不如仍舊貫有之, 隨時制宜之爲無弊也. 伏惟上裁.”
行副司直徐有大以爲, “我國雇工之規, 異於奴婢, 本以朝來暮去之類, 其所任役之際, 雇主之與雇工, 少有不愜之意, 則輒致凌犯爭訟之弊, 不可不一番釐正, 永爲定制, 恐合事宜, 而如臣昧識, 實未知其何以得當, 不能別白仰陳, 伏惟上裁.”
戶曹參判臣趙時俊以爲, “我國雇工, 本不久住於雇主之家, 差過一二年, 又徙而之他, 與立券入籍者有異, 而及其抵罪, 必用大明律者, 實非稱停之道, 今若以律名之過, 當照檢之際, 與凡人相同, 則亦涉太無界限. 臣之愚見以爲, 雇主與雇工擬罪, 各隨其輕重, 雇主則比凡人減一等, 別立科條, 遵行,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奎章閣直提學臣鄭志儉以爲, “我國所謂雇工, 與中朝雇工, 大不相同, 而若有罪犯, 引用大明律者, 未免失當. 大臣刑官, 別立科條之論, 儘有意見, 今不敢陳.”
奎章閣檢校待敎臣李崑秀以爲, “臣知識淺蔑, 於朝家刑政, 尤所昧昧, 不敢妄有驗對矣.”
奎章閣待敎臣尹行任以爲, “臣年少微官, 識短才淺, 有不敢容議於朝家刑政之大矣.”
都承旨臣鄭昌順以爲, “奴婢之法, 最嚴於我國, 雇工之律, 獨著於皇朝, 蓋中朝之有雇工, 猶我國之有奴婢, 賣買有文券, 使役有年限, 非如我國雇傭公資一時之衣食, 初無價券之可徵者也. 故鄕里俗諺, 稱以節居, 謂其隨節而居過節而去也. 此豈有恩義之可言, 名分之可論也? 凡係殺死奸犯, 當依他人論斷, 若或有服使年久定價買得者, 則其立券官斜入籍定限, 明有成, 當如諸議, 而今於奴婢之外, 又創雇工之法, 則法重律疊, 强呑弱幷, 末流之弊, 有不可不慮, 事係定律, 戒在慮始, 以臣淺見, 不敢驗對, 伏惟上裁.”
行左承旨朴祐源以爲, “我國雇工, 與皇朝雇工有異, 本以無根無着之類, 率多乍去乍來之弊, 旣無成文入籍之事, 而混以雇工稱之, 及有罪犯, 引用中朝雇工之律, 太涉不當. 自今別立科條, 限年入籍, 然後始用雇工之法, 旣立此法, 則又恐有自賣壓良相混之弊, 此一款更加申明,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右承旨臣金宇鎭以爲, “我國雇工之法, 與皇朝定制有異, 而旣無受値成券之事, 則不可與奴婢同, 若其限年定式之爲合宜, 已詳於諸臣之議, 臣無容贅陳.”
左承旨臣徐鼎修以爲, “我國雇工, 與中國雇工之法有異, 旣無成券入籍之事, 則視同奴婢, 初無久近之別者, 甚無謂, 若其限年定式之爲合, 已悉於諸臣之議, 臣無容贅陳.”
右副承旨臣林錫喆以爲, “雇工之法, 大臣刑官, 已皆獻議, 以臣愚見, 不敢驗對, 不勝惶恐.”
同副承旨臣黃昇源以爲, “我國雇工之法, 與中朝雇工之法有異, 旣無賣買又無文券, 其糊口四方之徒, 一番投托於裕衣食之家, 則稱以雇工, 視同奴婢, 初無久近之別者, 甚無謂也. 是以其間雖有凌犯之罪致死之變, 執法之論, 互相歧貳, 或傅之太輕, 或擬之太重, 是豈平允之道哉? 今欲申明雇工之法, 則先定限年, 式五年式十年, 準其年數, 則限其身, 與使役奴婢一體施行,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提學臣趙尙鎭以爲, “雇工之法, 始著大明律, 有立券限年之式, 則與奴婢一般, 而我國旣有世傳奴婢, 則雇工不過一時使役去來無常者也. 雇工之自視逈異於買賣之奴婢, 而無奴主一定之分, 爲雇主者, 使役旣久, 看同奴婢, 故凌上之患, 壓良之弊, 每每由此而生. 今若以給價之多少仰役之久近, 略加酌量, 著爲定式, 稍倣皇朝舊例, 俾無此等疑難之端,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應敎臣趙興鎭以爲, “我國雇工之賃傭者, 與中國雇工有異, 之東之西本無定居, 不過一二年寄食於雇主之家, 今若變通, 則依大臣刑官所論, 立券限年, 與大明律參互定式,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校理李太亨以爲, “中國則雇工蓋多有文券年限之規, 故其引用律文, 視奴婢減等用之, 我國所謂雇工, 元無立券受値之事, 不過一二年住接仰哺者也, 今若從以雇工之稱, 照例於中國之雇工, 則恐非法意. 考之大明律附例奴婢毆家長條, 右御史區區來等題奪有曰, ‘止是短雇月日受値不多者, 依凡人論.’云者, 誠爲切當之論, 然而我國雇工, 雖曰一時使役, 而亦有上下之分, 今以雇工與家長隨事擬律, 比同於凡人, 則又有許多窒礙處. 臣意, 中國雇工, 旣於奴婢律, 減等引用, 則我國雇工, 視中國雇工, 又減等用律, 而獨於家長過杖擅殺, 別立科條, 用區區時來意, 依他人論,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校理臣鄭在信以爲, “我國之雇工, 與皇朝有異, 周流雇立, 本無立文券入帳籍之規, 而之東之西無卽定處, 則及其抵罪, 則依據大明律勘斷, 實爲乖當. 從今以後, 別立科條, 計其年限, 定其名目, 依大臣刑官所論, 永作常式,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校理臣李泰永以爲, “我國所爲雇工, 不過殘民之無依者, 傭其身而糊其口者也. 惟意去住, 無常往來, 不可比之於中國雇工之法, 明矣. 然而雇工之凌犯家主, 家主之擅殺雇工, 則宜有別立科條以爲遵行之地,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校理林道浩以爲, “大明律雇工條所論, 卽我國自賣其身之奴婢也. 我國所謂雇工, 鄕曲無依之民, 爲人賃傭仰哺, 其主如奴使役者, 初非受値立券之雇工也. 今之雇工, 以大明律所載雇工例, 同其法律, 則大失立法之意. 臣意, 則世傳奴婢及自賣雇奴今之所謂雇工, 分等立法, 然後法意始可明白, 於大明律雇工條, 略分加斟酌, 著爲定式,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修撰臣吳泰賢以爲, “我國俗所稱雇工云者, 本與皇朝雇工之名, 大有異焉. 旣無受値價立券之事, 不過一時使役, 本來無定者也. 從今以後, 一依大明律文, 限其仰役之久淺受價之多少立文券入帳籍者, 稱之以雇工, 俾無此等疑難之端,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修撰臣洪文泳以爲, “臣謹稽大明律奴婢毆家長條, 附有曰‘官民之家, 凡倩工作之人, 立有文券議其年限者, 以雇工論, 止是短雇日月受値不多者, 依凡論.’之文, 我國雇工, 率多朝往暮來略受傭直之類, 豈可與立文券議年限之雇工, 比而同之? 今後無券不久留之人, 一依皇朝故典, 直以短雇勘斷,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修撰臣沈基泰以爲, “皇朝雇工之立有文券, 如我國奴婢賣買法, 則名雖雇工, 無異奴婢也. 我國雇工, 不過一時使役而去住無常, 則短雇月日之類耳. 旣與立文券之雇工, 大不相似, 一依短雇例勘斷,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副修撰臣李集斗以爲, “雇工之法, 載在大明律, 而我國故事, 別無可據之文, 蓋以皇朝元無奴婢世役之規, 秪有雇工之名, 收以立券年限, 著爲律文, 而我國旣有奴婢賣買之法, 遂爲世傳之物, 故雇工則不過一時使役聚散無定, 不可以世傳之奴婢比而同之, 然若以使役之久淺賣買之有無論之, 則雖不責之以世傳奴婢, 亦與等閑路人有異矣. 立券限年之例, 當以大明律參互定式, 恐合事宜, 伏惟上裁.”
大司諫洪明浩以爲, “雇工者, 卽古所謂傭賃也. 中國則計直限年成券入籍便同奴婢, 故皇朝律文, 蓋擬奴主之例, 而我國則良人之貧窮自賣者, 輒以奴婢成券, 而至於資衣食代樵鋤者, 方謂之雇工, 而未嘗給價立券, 年月旣無限定, 去來任其自行, 或有戕殺奸犯之變, 有難直以明然也, 不可不一番講定著爲令式, 而今因秋曹獄案, 伏承收議之命. 臣之愚見, 則我國法律一遵皇朝, 實出從周之義, 一依大明之制, 凡有雇主傭工者, 從其情願, 計給雇價限年成券呈官立案, 如値式年, 則仍以雇工之稱入錄帳籍, 許其使役, 而如未及式年而退去, 與已入帳籍而放送者, 亦卽呈官立旨, 以稽出入, 則名分一定, 法律可施, 而或有憑藉雇工之券, 永作奴婢之弊者, 施行壓良之律事, 嚴立科條, 則庶防口傳之弊矣. 伏惟上裁.”
同義禁臣柳義養以爲, “今因刑曹啓, 雇工定制事, 有此獻議之命, 臣素昧律文, 何敢與議, 而第此倩雇之類, 給價成文, 仍受官斜後, 始許雇工, 每式入籍, 而或冒錄而奴, 律則論以壓良之律, 此則私曹所啓, 甚是完備, ‘至於五年之內, 雇工之毆殺家長及奸犯之律, 則亦有可以旁照者, 大典告尊長條有曰,〈舊奴婢雇工毆罵告舊家長者, 各減毆罵告家長律二等論〉, 續大典推斷條有曰,〈雇工弑家長者, 三省推鞠〉, 惟此二條, 只言雇工, 而不言年數之久近, 今若欲裁定, 則只以官斜爲限, 已官斜者, 依大典及續大典, 以雇工施行, 恐爲得宜.’云矣. 諸臣獻議, 各自不同, 而儘有意見參互, 竝觀不害 爲可否相濟之義, 蓋雇工定制, 始因湖南獄事而發矣. 臣之淺見以爲, 先明其雇工凡人之限界, 然後奸犯殺死之律, 亦隨而自定, 受値議限之法, 只當遵皇朝定制, 而第念事關更律, 慮在愼始, 國俗旣異中國, 新制易生他弊, 受値議限之法行, 則業農者, 難於得雇, 艱食者, 防於入雇, 且通國之雇工, 不無盡化爲賤之慮, 若然則反不如仍舊之爲愈, 然雇主雇工之分, 當存界限, 明律以爲, 工作計月日者以凡人論, 然則以年計, 然後可以雇工論, 家長之於雇工有殺傷等事, 而用奴婢之例, 則律太輕, 用凡人之例, 則律太重, 今此獻議中有曰, 雇主雇工犯科, 罪在雇工, 則視他加一等, 罪在雇主, 則視他減一等, 又曰, 凡於論勘, 家長之於雇工, 加於奴婢一等, 雇工之於家長, 減於奴婢一等云者, 言雖殊而意實同, 儘合於因時制宜之道, 伏候上裁之意, 敢啓.”
傳曰, “知道. 國俗旣與華制不同, 有難遽然變更, 且欲矯殺雇之律, 反啓壓良之弊, 予意則以爲, ‘莫如仍舊貫之爲便’, 依領相議施行. 至如雇主雇工犯科, 罪在雇工, 則視他加一等, 罪在雇主, 則視他減一等之說, 及凡於論勘, 家長之於雇工, 加於奴婢一等, 雇工之於家長, 減於奴婢一等云云, 兩說俱有意見, 而曰加曰減, 未知議者本意在於合施何等律, 自廟堂更加商確指一草記, 可也.”
事, 傳敎.
據司草記內, “以雇工定制事草記, 批旨, 有至如雇主雇工犯科, 罪在雇工, 則視他加一等, 罪在雇主, 則視他減一等之說, 及凡於論勘, 家長之於雇工, 加奴婢一等, 雇工之於家長, 減於奴婢一等云云. 兩說俱有意見, 而曰加曰減, 未知議者本意在於合施何律, 自廟堂更加商確, 指一草記, 可也事, 命下矣. 雇工殺害雇主, 本有當律, 無容更議, 雇主殺害雇工之律, 一說則曰, 比殺奴婢, 宜加一等, 一說則曰, 比平人相殺, 宜減一等. 以此兩說, 參考律文, 比殺奴婢加一等, 則律爲杖七十徒一年半, 此則失之太輕, 比平人相殺減一等, 則爲杖一百流三千里, 恐似合宜, 伏願上裁之意, 敢啓.”
傳曰, “依議施行.”
事, 傳敎敎是置, 敎旨內辭意, 奉審施行.
攷事-1.59. 雇工定制; 刑曹-15. 雇工定制; 秋曹-24. 雇工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