만기요람萬機要覽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만기요람 목록



敎曰, 曾於李判府按道時, 以上土之移鎭爲言, 以地形與事勢言之, 其爲緊重切逼, 亦非馬馬海之比, 在前蔘政句檢, 上土爲咽喉項, 況今闢土移民之際, 其所留意, 比之馬馬海, 上土爲勝, 該倅之不言上土, 單擧馬馬海者, 豈以鎭將勢力顔面之彼此緊歇, 而有此捨重取輕之擧乎。卿於筵退後, 議于李判府後, 關問道·帥臣, 使之別具意見, 狀聞後稟處。是年春, 判府事李秉模言, 上土鎭處在三川坊入去之嶺底, 今若設鎭於三川, 則上土便屬內地, 且其鎭樣之凋弊, 土卒之鮮少, 漸至莫可收拾之境, 移此設彼, 恐合便宜, 至於馬馬海, 比諸上土, 似不無緩急緊歇, 更問道·帥臣, 爛熳消詳, 而處之爲宜。備邊司關問關西曰, 三千餘戶成聚之地, 不有邑鎭而管束之, 終有邊上生得失之慮, 凡係疾苦訟獄, 使之赴訴于險坂峻嶺近二百里之本府者, 決是行不得之政, 上土之移作鎭將, 果爲此勝於彼, 則該府使之必以馬馬海爲請者, 果何所據, 形便·事勢與移設當否, 更問于地方官後, 道·帥臣往復商確, 指一狀聞, 以爲稟處之地。
是年八月, 傳曰, 北道厚州事, 道伯狀啓來到已久, 竝與隣邑土地之劃屬當否, 使之收議, 而江界土地事詢問, 尙無皂白, 該道事, 極爲駭然, 而該邑擧行, 亦甚稽忽, 令廟堂關飭道伯, 使卽詳問帥臣及該倅, 各以意見, 斯速狀聞。平安監司朴宗甲與兵使任嵂·江界府使李仁秀議之, 江界府使李仁秀申牒曰, 移設鎭·堡及某鎭可移等事, 上土鎭處在梨嶺·麻田嶺兩嶺之間, 各處蔘丁交會於此, 故自前以上土鎭將, 定爲搜蔘官, 使之句檢, 修成冊報營邑, 已是流來之規。馬馬海堡距本府十五里, 旣非嶺隘所關, 又非蔘丁要路, 故前報時, 始論兩鎭, 而末乃以馬馬海堡仰對矣。更爲躬審形便, 詳察事勢, 則兩鎭凋殘難支之狀, 等是一般弊局, 若論移設上土於三川坊, 則前報所論昆長坪, 地旣坦夷, 民亦成聚, 倉穀已峙, 在於慈柞嶺·鴨綠江兩路交會之處, 眞形勢之地。於此設鎭, 俱爲便宜, 而此非古人設城之地, 且方擬議移鎭於邊上之時, 顧此距江邊數十里之地, 刱立無前之議, 有所不敢, 故此所以以知弄怪古城仰對者也。設鎭於知弄怪, 則慈柞嶺大路, 乃在鎭後二十五里之外, 難以控制, 所可恃於後者, 惟上土處於麻田嶺之南, 扼其咽喉, 誠難空棄。然而今若設鎭於昆長坪, 則嶺阨守要, 蔘丁句檢, 與上土無異, 雖空棄上土, 小無疎虞之慮, 移設處所, 亦甚便近, 就此地, 移設上土似宜矣。節度使任嵂申牒曰, 上土在於梨嶺·麻田兩鎭之間, 三川坊·慈柞嶺大路, 摠爲管領, 兼爲蔘政句檢之咽喉項。而馬馬海則距本府十五里之地, 嶺阨·蔘政無甚關緊, 其存·其革, 不足爲輕重。而若移設於知弄怪舊址, 則眞號令各把之樞機, 聲勢相援之要領, 而一以爲勞來新集之民, 一以爲上土藩蔽之鎭。故前前江界府使革罷之說·時府使請移之論, 良以此也。而目今兩鎭凋殘, 雖是一般, 上土鎭基, 當在三路要衝之地, 其爲難支之狀, 殆愈甚焉。數百名鎭卒, 擧皆虛錄, 時存只是二十八戶, 而校卒立役者僅爲六七名, 以此數箇殘卒, 莫重嶺阨, 何以防守, 其他烽燧·入防·搜蔘等節, 亦難分排, 不可不及今釐革。而所謂昆長坪, 處在麻田·慈柞兩嶺之間, 其於嶺阨·關防, 前顧後應, 獲專防守之固, 且距知弄怪, 不過爲數十里之地, 則可以兼察控制, 而倉積已峙, 民亦成聚, 非但闕伍之不患充額, 句檢蔘政之道, 衛護蔘場之節, 俱爲緊要, 兩得其宜。移此上土於昆長坪, 似合便當, 而至於黃水㯖·咸富洞間路, 雖未得管領, 不過採蔘微路, 別定校卒, 以爲句檢, 則亦少無疎忽之慮。第流入新民, 俱是烏合之徒, 任其所爲, 則亂無統緖, 少加管攝, 則易致渙散, 設始之初, 必以有地望有履歷之人, 極擇差送, 恩以懷保, 威以彈戢, 然後庶可安堵。宗甲乃馳啓曰, 三千餘戶新入之民, 而各自爲心, 迄無糾率撫御之所, 此所以移鎭置官之擧不容少緩, 而移鎭甲乙之論, 只在於上土·馬馬海。詳其形便·事勢, 則移上土之說, 平而順, 移馬馬海之說, 迂而不順。古人之設置十鎭於大幹嶺之下而羅絡相望者, 其輔車之形·唇齒之勢, 必有所以然之。故設若十鎭而闕其一, 則其精神氣脈必有閼而不通者矣。今移馬馬海, 則便是十鎭而闕其一矣, 移上土則無此患矣。何者, 馬馬海去當移處, 越數鎭百餘里而遠矣, 十鎭名數, 縱不以移去而有所減損, 若其馬馬海信地, 則已不免空闕矣。上土則去當移處, 不過數十里, 而近移與不移之間, 其爲上土信地, 只爭咫尺之際也。等是移鎭也, 何必捨近而就遠, 使列鎭之形便有所欠缺也。但上土之爲鎭, 居在麻田嶺·梨嶺之間, 爲蔘政句檢之咽喉項, 苟使擬議當移之地, 其所句檢蔘政之方, 少失此箇形便, 則誠不可議到。而昆長坪處在三川坊上頭·麻田嶺之外, 蔘政句檢, 與卽今鎭基, 少無異同, 而雖有黃水㯖·咸富洞小小間路出於背後, 然有從浦鎭, 承其𦉏而彌縫之矣, 從浦之所不及察者, 自本府別定校卒, 亦足以句檢。旣於蔘政句檢之道, 無所損害, 又於新民管領之方, 得其衝要, 邑報·閫牒之歸一於上土, 而其所移之地, 亦非昆長坪, 則不可者, 良以此也。抑臣之區區所慮, 在於移鎭之後, 而有不可不陳聞者。邊上人情厭避鎭屬, 一名鎭民, 看作羞恥事, 除非至窮殘之類外, 百計謀頉而後已。此所以關外列鎭坐擁虛藉, 把守之卒, 亦不能備數者也。今使上土移鎭於昆長坪, 則必將劃給民戶幾百, 作爲鎭屬, 而以成衙門貌樣也, 三千餘戶新入之民, 抄劃鎭屬之際, 誰肯捨府民而就鎭民哉。排定謀頉之間, 奸弄之患·繹騷之弊, 有不可勝言矣。且況今此新入之民, 皆是朝東暮西無定心之類也, 其名一屬於鎭簿, 則擧將鳥駭獸竄, 翩然而逝矣, 無卒之鎭, 誰與爲將。其餘不爲鎭民而屬於府民者, 則其視鎭將也, 眞箇不啻如數慢之丞矣, 又豈肯曲直焉歸之, 疾苦焉歸之, 入其管領糾率之中, 而不違規度乎。然則雖名移鎭置官, 而細量事勢之所究, 則必將與無官無法同矣。惟此一事, 宜有別段規畫之道, 而未得其要。臣於今番巡路, 與節度使任嵂商度此事, 嵂亦慮此患, 已與江界府使李仁秀往復講究, 而有所櫽栝者, 其說以爲, 卽今撫御奠接之方, 惟在靜而勿擾, 靜而勿擾之道, 莫如姑不分鎭民·府民, 漸次馴習之爲上, 旣置鎭將, 而不分鎭民與府民, 固是說不去處。而亦不無一條措置之道, 若依北道端川府使爲南兵營別中軍例, 無論某鎭將, 以合移去者, 兼江界防禦營別中軍, 則凡此兩坊新入之民, 皆歸於別中軍統率之下, 而雖不分鎭民·府民, 無所拘礙設置。如是之後, 該鎭將, 各別擇人, 凡係三川·慈城兩坊民事, 大者報決, 小者自斷, 鎭·府之政歸於一體, 則民亦視以爲本府亞官, 次次調習, 必有漸歸矩矱之效, 其所爲說, 實合採用, 令廟堂稟處。右議政尹蓍東覆奏曰, 三川坊民人入接, 今至於三千餘戶之多, 則勢不得不趁卽設鎭而統領之, 上土僉使之移鎭昆長坪, 兼行中軍事云者, 道·帥臣論啓旣歸一, 而事極順便矣。所請, 特爲許施, 時任上土僉使, 今姑改差, 以解事有履歷之人, 極擇差出, 依北道端川府使例, 以江界府別中軍兼帶下批, 使之趁歲前移鎭而統率之, 凡諸擧行節目, 往復本府, 爛熳商磪, 轉牒于道·帥臣處, 仍卽狀聞施行之意, 分付何如。上可之。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