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貿
公木
倭使所持私貨, 初則只令商賈買賣, 貨物漸多, 不能盡售, 每致銷折, 彼人以爲冤, 朝廷許以公貿, 計給木綿, 此乃公木之始也。許和後, 始令開市於倭館, 而舊例, 只一月三市, 光海庚戌, 增爲六市。倭人利其多售, 每欲增加其買賣之數。癸丑, 府使李昌庭狀聞, 每船所貿見交隣志兼帶條及公貿易條。, 始爲約定。仁祖乙亥, 又減其歲船之額。見交隣志年例送使及兼帶條。伊後, 每年公木合爲一千一百二十一同四十四疋三十二尺三寸公貿條一千一百二十同四十五疋十七尺, 訓導·別差朔布四十九疋十五尺三寸。, 以下納邑田稅, 作木區劃稅太一石, 二疋, 稅米一石, 三疋, 三手米一石, 二疋半。○不足以附近山郡田稅作木充劃。, 而就其中四百同, 還作米見下公作米。, 七百二十一同四十四疋零, 以本木各邑輸納。
木品, 以八升四十尺爲準, 待進上及公貿物種畢納入給, 而其品漸劣, 至爲五升三十五尺, 差倭每以此苦爭。仁祖甲子, 以待年豐復舊之意, 移書島主, 至辛未稍加細長。其後倭人輒事點退, 換品來納之際, 各邑不勝其苦。辛卯, 府使柳淰請于朝, 就本數中三百同換米, 庚子, 又換一百同。英宗戊寅, 府使趙曮請, 以本木七百同中四百同作錢, 木一疋代納錢二兩三錢, 各邑便之, 取其三錢, 以補公用, 以每疋二兩之價, 出給於商譯, 使之貿蔘入給。至甲午, 二百同加作錢, 倭人亦甚樂從。正宗庚戌, 因彼人之願, 作錢條中一百同, 還作本木, 乙卯, 一百同, 丁巳, 一百同, 又爲還木。至丙寅, 蔘貨甚貴, 商賈失利, 彼人亦願本木, 故三百同盡數還木。丁卯爲始, 公木七百二十同四十五疋零, 竝以本色入給。在前商譯輩, 以公木代錢, 貿蔘給倭, 謂之被執, 而呈于戶曹, 自戶曹許其被執, 然後始乃入給。還木後, 此規亦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