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北道衛制
咸鏡北道, 尙行五衛之制。茂山以南五邑作五衛, 屬本營, 卽南前·左·中·右·後也。會寧以北五邑作五衛, 屬之行營, 卽北前·左·中·右·後也。
前衛將, 富寧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二千六百二十五名。左衛將, 鏡城判官, 所屬各色衛軍五千六百十三名。中衛將, 茂山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四千三百二十六名。右衛將, 明川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三千五百九十九名。後衛將, 吉州牧使, 所屬各色衛軍五千八百六十七名。已上五衛, 屬之本營。
○前衛將, 會寧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五千八百六十七名。左衛將, 鍾城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五千三百九十八名。中衛將, 穩城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一千九百十三名。右衛將, 慶源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四千七百二十三名。後衛將, 慶興府使, 所屬各色衛軍二千一百五十四名。已上五衛, 屬之行營。
金錫胄, 北路五衛復設事議曰, 六鎭處我極北, 與彼只隔一衣帶水, 祖宗朝時, 每有藩胡侵軼之患, 小入則驅掠人畜, 大入則攻圍城堡。朝廷遂推行五衛之制, 使六邑之倅, 各自爲衛將, 以守其地, 使六邑之治, 各自爲城壕, 以入其人民。蓋以邊上事勢, 自與內地不同, 不如此, 則官不得保其民, 民不得保其父母妻子, 而遐絶空虛之區, 終難爲我國之有故也。常時則盡驅一境之民, 撤入城內, 造家安頓, 農節則亦依五衛之法, 自相統率, 出野耕作, 雖猝遇警急, 輒以此防禦。此則蘇軾所稱河朔被邊諸州人戶, 帶弓而鉏, 佩劍而樵, 器用鞍馬, 常若寇至, 而親戚所聚墳墓所在, 人自爲戰, 敵甚畏之者也。作農收穀之後, 還復入保於城內, 在我則藩籬旣固, 防守自全, 而敵至無所得, 又無所食, 不數日而旋去。譬如噬狗狺然搏人, 而人若急先投身於柴, 援塞其扄, 而狗自去者, 此乃往日六鎭之已事也。倭亂以後, 故相臣柳成龍始用束伍之法, 以鍊諸道軍兵, 而亦知六鎭形便異於他道, 獨不變五衛之制矣。其後金汝水爲北道兵使, 請設營將, 凡六鎭及各鎭堡軍兵出武之類, 幷皆編爲束伍屬之營將。而爲府使·僉·萬者旣失所領, 踽踽如客, 六鎭之勢駸駸, 至於散落危弱, 而其民凜然, 皆懷不自保之憂, 又何望其團鍊節制, 爲必勝之兵哉? 使今邊塵只驚於豆滿以北, 則兵使統率全軍, 猶可一鬪, 若或有徵赴遠兵之擧, 則是將擧六鎭損而棄之, 甚非爲邊計也。數年前, 朝家有慮于此, 取輸城驛卒一千三百餘名, 使察訪楊遇漢盡心選練, 兵營標牌吏奴之屬, 其數亦至數千。更令柳斐然抄編隊伍, 合此以計之, 堇堇爲三部六司之模樣矣。第未知六鎭軍兵之前屬束伍者爲幾名, 而以卽今驛卒·營屬, 代六鎭之束伍者, 或足或不足又幾名也。土奴之稱, 雇工之設, 或是前時聚落之遺制, 亦似新附撫循之厚意, 則到今奪削而分裂之, 此恐涉於苛剋, 而易生怨恨。若於兵使, 新設一營之額, 有所不足者, 選於此而充之, 有老弱死亡者, 亦選於此而代之, 如此則雖以矜懻之性, 必不敢怒, 而其中健勇, 又未始不爲國家之用也。今計必須盡復六鎭之舊制, 使以其兵各守其城, 土地人民庶相依保, 而時有古今, 敵有大小, 兵家臨戰, 亦豈無因敵變化之道乎? 前衛受敵, 則左·右兩衛固可出兵而救也, 左衛受敵, 則前·後兩衛亦可出兵而救也, 中衛受敵則前·後·左·右四衛皆可救也。至於後衛·右衛, 亦莫不然, 此卽常山率然之蛇勢也。兵使則統率一營, 相機進止, 或處於本營, 或赴於行營, 可援則援, 可擊則擊, 可以幷勢合赴, 則又各出六鎭之兵一助一臂之力焉。雖罷束伍之制, 此恐大有益於保邊制敵之要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