탁지지度支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탁지지 목록



事實
太祖三年甲戌, 敎諸道有水旱·霜雹·蝗災州郡, 驗覆免租。
太宗十年庚寅, 西北面都巡問使朴訔啓, 義州之民, 去歲因旱失業, 今年困於奔命, 請減今年田租。上曰, 漢文屢減田租, 以恤百姓, 我國地褊人少, 田租甚寡, 且爲軍需, 未得減租。然, 義州非他郡比, 其從訔言。
世宗元年己亥, 江原道行臺監察金宗瑞所啓, 原州等十二邑, 請蠲租稅。上曰, 爲人君者, 聞民飢死, 尙徵租稅, 誠所不忍, 況今舊穀已盡, 開倉賑濟, 猶恐不及反貴租稅乎? 旣遣監察, 視民飢饉, 而不蠲租稅, 復有何事爲實惠乎?
端宗二年甲戌七月, 命蠲全羅道冬栢油之貢。
世宗元年丙子七月, 命免慶州等十餘邑今年田租之半, 貢賦·雜徭, 一皆蠲兌。
十二年丁亥, 春巡江陵所經邑, 蠲逋欠, 減田租。
中宗二十三年戊子秋, 展謁英陵, 賜州民田租之半。
仁宗元年乙巳十月, 本曹以國用不足, 請先王朝所減京畿·黃海·平安三道租稅, 以往年常平穀之散而未糴者, 換之。上曰, 先王所命也, 其可欺民, 其仍蠲之。
明宗十三年戊午正月, 命蠲京畿·黃海·平安三道租稅。
仁祖元年癸亥三月, 設裁省廳。領議政李元翼, 請減陳田之稅, 充軍額之闕, 杜防納之弊。又言國用浩繁, 宜先裁省, 擇出堂·郞各一員句管。上從之。
十五年丁丑五月, 備局啓目, 還都初, 卽有貢物裁減之命, 今當擧行, 司直沈悅·李景稷·尹暉·尹毅立, 判決事朴明搏, 副護軍金世濂以上六員, 差出貢案詳定堂上, 校理鄭致和·修撰李椆, 差出郞廳, 設局於本司別廳, 使之從速磨鍊, 何如? 傳曰, 徐議爲之。○七月, 本曹啓目, 備局減省事目, 丙子條貢物, 忠淸道被兵尤甚二十一邑, 全減, 被兵不甚十二邑, 減半, 不被兵二十一邑, 減三分一, 全羅·慶尙兩道, 竝減三分一, 京畿今春等惠廳米穀, 一切蠲減事, 條列啓下矣。畿甸酷被兵火, 蠲免征徭, 乃是今日急務, 而被兵輕重, 亦有分數, 明年種子, 守令料米, 京營員役所饋, 自稍完·稍實邑, 隨其起耕, 差等收捧, 似無不可, 令廟堂另議處置, 令臣曹遵奉施行, 何以爲之? 依允。
孝宗三年壬辰八月, 上曰, 今年凶歉, 聞見驚慘, 朔膳仍減, 方物, 亦一體施行。
五年甲午十月, 本曹啓目, 今年失稔, 畿內最甚, 豆太尤甚, 稅太宜全減, 俾知朝家軫恤之意, 何如? 依允。
八年丁酉二月, 惠廳啓目, 溫行後本道蠲減, 依乙巳例擧行矣。通一道大同收米, 每結各減二斗, 附近十四邑, 每結或減三斗, 或減二斗五升, 通計所減, 一萬八千二百石零。本廳需用, 無以成形, 戶曹稅太八千二百六十三石, 亦依乙巳例, 以京倉所儲, 取用何如? 依允。
九年戊戌, 因掌令金澄所啓, 特減北道尤甚安邊等八邑田稅。
顯宗元年庚子十月, 備局啓目, 京畿·湖西大同減二斗, 湖南沿海減三斗, 其人之役, 乃是貢賦中最重者, 嶺南及湖南山郡辛丑條其人價布, 全數蠲減, 以各衙銀布, 料理充給, 何如? 上曰, 允。
九年戊申, 因歲歉, 減湖西稅米, 牙山等五邑五斗, 天安·稷山三斗, 沔川等七邑二斗, 舒川等二十三邑一斗。
十一年庚戌, 減京畿·湖西各邑收米四斗。
十三年壬子正月, 備局啓目, 因傳敎, 三道春大同量減, 而今年實結出米, 比較於一年例用, 則京畿一年京廳及本道例用, 元數三萬九千三百五十餘石, 若減每結二斗, 則不足爲六千七百八十餘石, 湖南一年京外例用, 九萬一千九百六十餘石, 若減二斗, 則不足爲八千八百餘石, 湖西一年京外例用, 元數八萬二千七百餘石, 若減二斗, 則不足爲一萬九千二十餘石。此外貸用應償, 亦至九千二百九十餘石, 今此量減之敎, 旣出於軫民隱之至意, 則不可中止無已, 則三道儲置米, 量宜取來, 以爲補用之地。且賑廳以銀貨先給貢人, 換得惠廳之米者, 大約一萬五六千石, 姑勿取用, 前頭運來關西米三萬石移給, 則或可支用矣。上曰, 依所啓施行。
十五年甲寅十一月, 肅宗御極。, 正言趙宗著所啓, 往在丁未, 京畿凶荒, 不如今日之甚, 而先王朝盡減大同十二斗, 又於田稅四斗之中, 只收一斗六升, 則雖未如丁未之全減, 折半徵捧, 豈非大惠也? 答曰, 依啓。
肅宗元年乙卯, 流亡絶戶逋欠, 竝令除減, 田稅·大同, 令戶曹·惠廳, 計一年支用, 量宜減損。
三年丁巳十月, 領議政南九萬所啓, 自前行幸所過之處, 例有惠澤。京畿稅太, 雖已半減, 高陽·坡州, 特爲全減, 何如? 上曰, 兩邑之民, 再經奉審, 又經擧動, 勞役最多, 稅太全減。
同年, 畿·湖被災, 分三等, 大同收米·進上虎豹皮·軍器月課米·其人價布·濟用監正布, 或分數蠲減, 或全減。
七年辛酉, 因大臣陳達, 用度, 令賑廳裁減。上謂諸臣曰, 領府事宋時烈, 曾以鰥寡孤獨, 特蠲大同·田稅爲請, 何以則可乎? 左議政閔鼎重, 請抄四民無依者, 減戶役, 老人, 特賜食物。上從之。
八年壬戌正月, 領敦寧閔維重所啓, 湖西田稅, 卽許減半, 嶺南當一體計減, 而諸議以正供爲難, 收米量減, 何如? 領府事宋時烈曰, 收米終不如田稅之尤惠於民矣。上命減田稅每結三斗及三手糧一斗二升, 依湖南例, 以賑廳代給。
九年癸亥正月, 領敦寧閔維重所啓, 頃日湖南之大同量減, 田稅半減, 嶺南之田稅, 每結減四斗二升, 而湖西以被災稍輕, 獨不蒙蠲減之澤, 收米十二斗內, 各減二斗, 何如? 上曰, 依啓。
同年, 減兩南四殿朔膳各種及監兵水營各邑官需·使客支供·戰船價等米, 區別錄啓定式
十年甲子, 減湖西·京畿各邑收米二斗, 湖南一斗。
十二年丙寅, 減京畿長湍等四邑收米二斗, 湖西忠州等十邑一斗。
同年十月, 領議政所啓, 頃因右相箚子, 各道稅太全減事, 令廟堂稟處矣。取考稅太許減之例, 壬戌則全減, 癸亥則半減矣。今年固宜全減, 而聞本曹太雖有餘, 米甚不足, 經費米一斗代以太二斗, 而繼用無路云, 半減似當矣。上曰, 各道稅太, 勿論災實邑, 竝皆減半, 可也。
十四年戊辰, 減湖西尤甚西原等十一邑, 收米二斗, 之次忠州等二十八邑, 一斗, 湖南尤甚靈巖等四邑, 二斗, 京畿楊州, 四斗。
十六年庚午, 減三南各邑收米二斗。
十七年辛未, 減嶺南固城·南海收米一斗, 巨濟二斗。
同年十月, 大司諫權瑍所啓, 頃日章陵行幸時, 御路修治之際, 割斷溝塍, 平反壟畝者居多, 令本道査問給災。本曹啓目, 査實給災後, 勿以仍陳懸頉之意, 分付該道, 何如? 傳曰, 允。
十八年壬申, 上幸楊州, 特命永減田稅。左議政睦來善所啓, 今番陵幸時, 慰諭父老, 大施惠澤, 此實古今罕有之盛典, 本州士人李濟華等上疏, 冀蒙田稅·收米中, 特減一役, 定爲恒式之恩, 而收米永減, 事多難處, 特施盛典, 亦難旋寢, 若以田米太, 或限年減給, 或折半永減, 何如? 上曰, 回鑾之時, 慰諭民人, 意有所在, 楊州一境, 九陵所在, 徭役甚繁, 民不休息, 不可無別樣優恤之道, 故因呈疏, 特蠲收米。今聞大臣所達, 多有窒礙之端, 本州田稅, 特爲永減。
同年, 減京畿衿川等六邑收米二斗, 加平等十二邑一斗。十九年癸酉二月, 陵幸時, 右議政閔鼎重所啓, 陵幸之日, 親降手札, 慰諭父老, 仍令蕩減未收糶穀, 而糶穀未收, 多在豪右, 蕩減之惠, 不及於小民。平安道小米二萬餘石, 今將移轉京倉, 先以賑廳小米, 每戶各給一斗, 則實惠均施之道矣。上曰, 所達誠是, 每戶各一斗分給, 西穀待船運, 劃給賑廳, 以爲救都民之地。
同年, 減海西尤甚邑收米二斗, 之次邑一斗。
二十一年乙亥, 減京畿·湖西收米六斗。
二十三年丁丑, 減京畿·湖西收米三斗, 湖南四斗。
二十七年辛巳, 上幸明陵, 特命永減高陽田稅。右議政李世白, 以爲楊州·高陽, 陵寢最多, 而曾幸楊州, 特命減稅, 故高陽之民, 不無所望矣。上因命高陽田稅, 自今年永減。
三十一年乙酉十月, 因咸鏡監司洪萬朝狀啓, 北關尤甚邑稅米, 半減, 之次邑, 減斗數。
三十二年丙戌, 減楊州·高陽兩邑收米三斗, 其餘各邑各減五分之一, 淮陽·金城上納, 全數蕩減, 三陟減半, 江陵減三分之一。
三十五年己丑十一月, 因平安監司尹趾仁狀啓, 減尤甚邑收米二斗, 之次邑一斗。○十二月, 因黃海監司李濟狀啓, 尤甚邑收米二斗, 之次邑一斗。
三十八年壬辰十二月, 因黃海監司吳命峻狀啓, 減尤甚邑收米二斗, 之次長淵等十一邑一斗。
三十九年癸巳, 減湖南羅州等二十三邑收米二斗, 珍島全減, 湖西泰安等二十一邑收米二斗, 溫陽等十八邑一斗。
四十年甲午, 減湖南羅州等二十邑收米二斗, 南原等三十三邑一斗。
四十三年丁酉, 上幸溫陽, 減京畿·忠淸道田租之半。上曰,今年溫幸, 萬不獲已, 而適當荒歲, 貽弊多端。其令廟堂所經及近處各邑丙申條田稅·大同, 稟旨量減。備局啓目, 取考前例, 田稅則溫陽一邑丙申條全減, 大同則湖西丙申條, 每結各減米二斗, 則所減米, 當爲一萬一千三百四十石, 卽今分定出役, 當有苦歇, 以所減米石, 使本道區別減除。沿路畿邑, 則每結大同米, 減三斗,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景宗三年癸卯三月, 因兵曹判書李所啓, 關西龜城·雲山兩邑田稅, 限三年半減。
英宗四年戊申十月, 備堂宋寅明所啓, 今番陵幸時, 自上特下衿·果兩邑民蠲役之命矣。乙巳懿陵擧動時, 有秋大同減捧之令, 今亦依此, 衿·果兩邑所納大同六斗內, 限二斗特減, 赴役民人無田結之類, 則除出一結二斗之數, 計戶分給, 則可以均蒙實惠矣。上曰, 民以輸納爲難, 旣納之後, 除給二斗, 則往來有弊, 實惠無幾, 更令畿伯狀聞, 可也。
五年己酉, 減京畿楊州·高陽兩邑收米二斗。
八年壬子, 減嶺南金海等九邑·湖南康津等五邑·湖西泰安等八邑收米二斗。
九年癸丑十月, 本曹判書宋寅明所啓, 陵幸時廣津船倉, 掘土被傷田, 爲九負三束云, 楊州本減田稅·大同, 限其完復, 耕墾間減除,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
十年甲寅, 減京畿水原等十八邑收米二斗。
十四年戊午, 因大臣·戶判筵奏, 三南及京畿災邑稅大豆, 命折半蠲減。
十六年庚申, 減京畿楊州·高陽兩邑收米三斗。
十七年辛酉三月, 右議政宋寅明所啓, 江原道御史金尙迪狀啓, 本道伊川之古味呑防墻面, 江陵之嶺西面, 春川之猉麟面, 淮陽之水入面, 平康之楡津面, 被災尤甚, 請減今年稅大同矣。窮峽殘民, 各別懷保, 俾知王化,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
三十三年丁丑, 金尙喆忠淸監司。狀達, 丹·懷之民, 丙子條舊逋, 特敎蕩減, 則甲乙舊逋, 似當一體蕩減, 敢此仰稟。上曰, 一幷蕩減。淸安旣命安集, 其舊還, 亦全數停捧, 可也。
四十三年丁亥, 備局啓目, 全羅監司洪樂仁狀啓, 濟州舊還, 雖欲依朝令竝擧於本道蕩減之內, 水陸懸殊, 事勢掣礙, 令廟堂稟處矣。濟州三邑己卯舊逋, 本道辛巳條一萬五千石外, 特爲蕩減, 廟堂行會時, 別爲計減, 何如? 依允。
今上三年己亥七月, 金尙喆領議政。所啓, 今番行幸時, 廣州·利川·呂州駕臨之處, 多少使役, 雖是應行之事, 不可無顧恤之道。本道結錢當年條三千兩, 別爲劃給, 分俵三邑,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七年癸卯三月, 本曹判書鄭一祥所啓, 軍資監逋欠二千三百餘石內, 員役等所逋, 則一千一百餘石, 才已收捧, 而至於庫中流來欠縮一千一百餘石, 猝難准徵, 限年徵捧, 何如? 上曰, 特爲蕩減, 可也。
八年甲辰, 因咸鏡監司李𡊠災實分等狀啓, 備局啓曰, 舊還當捧, 只是十七萬餘石, 比之癸卯停捧, 幾減六萬石, 而一從最近條, 分穀收捧。北路推奴, 本有朝禁, 竝與徵債, 一切嚴飭, 進捧吏之斂徵資送, 有關民弊, 停止之請, 亦爲許施, 何如? 傳曰, 依草記施行。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