蔘政
傳敎
今上七年癸卯五月, 因咸鏡監司卜定蔘狀啓, 傳曰, 江界卜定蔘之特許十斤移定, 出於爲西民息肩, 則獨於北民, 豈忍恝視? 況是格式之外, 又非採産之時, 以此以彼, 宜有方便之擧。民事爲重朝令, 銷刻不足爲念, 單蔘所用, 雖曰爲緊, 數斤推移, 豈無其道? 北道別卜定卑蔘十斤中四斤, 特令停退, 以此意, 卽令行會, 俾知朝家一視之意。
事實
今上七年癸卯正月, 本曹判書李性源所啓, 江界每年例貿, 體蔘爲三十五斤, 尾蔘爲二十五斤, 以此排用於八送使禮單蔘矣。四五年來, 因漂差·別差之連續, 蔘政大縮, 再昨年筵稟, 卜定體蔘二十斤, 而該邑僅以五斤零塞責, 竝與當年條例貿蔘。而尙今未收, 至於體蔘四十九斤·尾蔘十七斤之多, 分付本道, 使之趁卽準納,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一時準捧, 必有難辦之擧, 令道臣參量民情, 從便擧行。○同年四月, 本曹判書徐有隣所啓, 近來倭人漂差·別差陸續出來, 單蔘大縮。渡海及壬寅條歲遣第一船, 僅爲彌縫, 而壬寅條已出來, 三船追出, 特送應給之數, 幾至三十斤, 而本曹遺儲, 未滿一斤, 體蔘十四斤零, 前已卜定, 而尾蔘十五斤, 趁當節取來, 以爲合造單蔘, 推移繼用, 何如? 左議政洪樂性曰, 單蔘應給, 自有定限, 依此數卜定, 價本以稅小米, 依例區劃,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十月, 領議政鄭存謙所啓, 平安監司李性源狀啓以爲, 江界今年體蔘應納外, 餘數爲三十斤零, 尾蔘則例貿·別貿, 合爲四十斤內, 未備之數, 至十五斤之多。目下實無準捧之望, 依戶曹定式, 尾蔘十五斤不足代, 備納體蔘十斤二兩, 而體蔘餘數二十斤零, 以明年例貿價, 許令先下, 預爲貿置, 則實爲江民之大惠云。此非但明年預備之道, 亦可爲目下救荒之要, 依狀請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八年甲辰八月, 本曹判書趙㻐所啓, 對馬島主差倭, 以告訃·告慶, 今當鱗次出來, 所給單蔘, 當爲一百五斤, 而必有體蔘七十一斤·尾蔘四十九斤, 然後可以措備一百五斤, 而昨年別貿體蔘用餘及未收, 合十八斤, 尾蔘十四斤零, 竝許補用, 則實不足, 體蔘爲五十三斤·尾蔘爲三十五斤。明年漂差若不多數出來, 則別貿蔘中, 似不無十餘斤剩餘, 而此則未可預度, 姑以體蔘三十八斤·尾蔘二十五斤, 以關西小米及別餉庫錢, 依年例蔘價貿送之意, 分付關西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十年丙午二月, 領議政鄭存謙所啓, 卽見禮曹粘目, 則倭館開市大廳三十九間, 公一代官倭家九十間, 公代官倭會計家三十間, 別代官倭會計家十五間, 合一百七十四間, 沒數燒燼。取考謄錄, 則倭館失火時, 米木題給, 不一其規, 而今番被燒間數稍過, 代官倭等, 皆以公幹來住與留館, 凡倭事面尤異, 恤典等節, 似當依庚子失火時例擧行云。而今番則與庚子, 差有間焉, 依康熙癸巳年例, 題給米木, 以示朝家優恤之德意,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四月, 上曰, 嶺東火蔘稅事, 何至今不爲覆奏乎? 旣係民隱, 卽爲稟處, 可也。惠堂徐有隣曰, 江陵·三陟·蔚珍等三邑流亡戶火蔘稅一千二百四十七兩零, 元上納中, 先爲計減, 三邑火田則屬之均廳, 待其流亡之還集, 菑土之墾闢, 隨起收稅, 以爲添補蔘價之地, 而至於京貢, 往復內局, 從後稟處, 似好矣。上曰, 東民之懸望, 想亦切至, 今若拘於千緡稅摠之減數, 不卽變通, 豈非失信之一端? 京貢價本之磨鍊分排, 猶屬次第間事, 三邑火蔘稅, 卽爲減給, 以紓東民一分之弊。○十月, 本曹判書鄭一祥所啓, 壬辰年家繼新立, 旋卽作故之故, 五年間, 仍無信使, 而其前後則皆於新立三年內, 請信使。今番關白承襲, 信使亦似在於再明年間, 禮單體蔘二百斤·尾蔘四十斤, 先爲卜定, 自今秋至明年, 丹把·黃把, 準數上納, 價本則報備局區劃之意, 發關該道, 何如? 上曰, 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