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
仁祖二年甲子三月, 晉原府院君柳根箚曰, 堤堰司, 首相必領之, 誠以農鳸之政, 水利爲最也。各道堤堰之載在輿地勝覽, 及本司置簿者, 毋論立案久近, 收稅有無, 竝禁耕種, 築筒儲水, 以爲蒙利之地, 宜矣。
顯宗三年壬寅, 禮曹參判趙復陽所啓, 自古國家以水利爲務。涇·渭·淮·漳, 俱是大水, 而皆堤坊穿渠, 灌漑民田。我國堤堰頗多, 而尙未修擧。請依祖宗朝舊典, 復設堤堰司, 擇差郞官, 分掌各道, 別作事目擧行。
肅宗六年庚申, 吏曹判書金錫胄所啓, 江華屈于浦新堰荒廢。各道飢民之上京者, 備給農糧農牛, 差人董率入耕, 收稅以儲軍餉, 好矣。上曰, 處置飢民, 開墾荒土事, 俱好矣。
三十三年丁亥八月, 刑曹判書閔鎭厚所啓, 德池筒, 移屬慈母山城, 備局句管, 而初年收稅一萬二千餘石矣。上年則菫爲九百餘石云, 從重論罪, 宜矣。上曰, 自備局, 別樣收拾, 可也。
景宗四年甲辰六月, 慶尙監司金東弼狀啓, 安東松堤, 不可不預防。先用本府秋操之軍, 次發十五屬邑之民, 而如難動民, 則特許一年大同木, 雇軍使役, 而林藪內, 犯斫犯耕者, 比律勘斷, 府內環十里挾續田陳廢, 令廟堂稟處。備局啓目, 依狀請, 許施何如? 依允。
英宗元年乙巳十月, 慶尙監司趙榮福狀啓, 漆谷西北面·道村面·巴旀面, 各有築堰蒙利。三堰坐地負數, 依例減稅事。本曹啓目, 依狀請, 收租案中懸頉, 何如? 依允。
三年丁未, 吏曹判書吳命恒奏曰, 內司手本, 築堰勞民, 非止一二, 而徒爲貽弊, 未得蒙利。若有不得已築堰事, 則給價雇軍, 可除窮民一分之弊矣。上曰, 雖可爲之事, 若値農時, 或荐飢, 則該曹量度防塞, 可也。○六月, 堤堰堂上尹容所啓, 平安都事牒報, 定州堤堰, 折受於孝章墓, 堰下田夫, 皆願替納折受之稅, 而還陳貯水云。園寢, 事體重大, 大臣與該堂, 商確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七年辛亥, 左議政李㙫所啓, 曾在先朝故相臣南九萬, 請以備堂一人, 差堤堰堂上, 專意水利。今亦別差堤堰提調, 申明舊法, 好矣。上命以金在魯·尹游差備堂, 主管其事。
十四年戊午, 右議政宋寅明所啓, 若以各道都事, 專管堤堰之事, 則必有其效矣。上曰, 依兼春秋例, 擇差都事, 例兼堤堰郞官, 自吏曹啓下。
二十一年乙丑, 左議政宋寅明所啓, 聞關西審理使, 爲兵營壯四部軍餉, 防安州海堰, 作千石畓, 名以四部筒, 蓋欲倣金城渭濱古制也。上曰, 近來京外牟利之輩, 毋論某道, 若聞築畓, 則築土未乾, 必陳告京中, 分付該道臣, 雖啓下關文狀聞, 勿施, 京差及陳告人, 直爲嚴刑遠配。
今上八年甲辰二月, 領議政徐命善所啓, 本司文書, 初不回公, 題狀發關之際, 不無下吏舞弄之弊。此後, 則稱以廢堰, 許民起耕, 稱以防築, 調給軍丁等事, 諸堂毋得擅斷, 必待大臣筵稟, 然後始乃題給事, 定式,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十一年丁未正月, 領議政金致仁所啓, 堤堰申飭, 全無其實。每當道臣歷巡之路, 折取生松, 揷之堤岸, 以瞞目前之觀瞻而已, 備局飭關, 不過爲外邑之休紙。迨此春水未生之前, 修築儲水, 備郞無時摘奸, 慢於擧行者, 從重勘罪, 道臣亦加論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金致仁曰, 堤堰冒耕, 法禁至嚴, 雖年久廢堰, 民不蒙利之處, 自先朝, 必嚴加處分矣。今聞一宮房, 毋論大小堤堰陳廢與否, 起耕作畓, 堰下之民, 失利呼冤云。分付道臣, 一一摘奸, 禁耕疏鑿, 宜矣。上曰, 廢堰作畓, 明有禁令, 況非廢堰, 則尤所當禁。先朝飭敎, 不啻至嚴, 而近又因緣圖囑, 反欲冒犯, 此弊專在於堤堰堂上不能得人之致。如欲端本, 先自該堂擇差, 然後可責其效。前年以此事, 屢勤筵敎, 尙無變通之事, 如是因循, 豈不慨然? 今聞卿言, 正合予意。以此出擧條, 各別申飭, 可也。
同年五月, 右承旨李亨元所啓, 灣府境內, 有築筒作畓處, 稱之獅子筒, 計其落種, 當爲千有餘石。但此筒基, 雖屬灣府境界, 迂長陡入龍川地, 若使耕作者, 近筒居生, 則不可不住接於龍川, 而筒之利害, 旣不關於龍川, 故必充苦役, 輒事侵漁。且其筒上, 又有龍川官筒, 必塞其下流, 使不得沾漑, 無以滌鹹氣, 致有膏沃之地, 空作蘆葦之場, 良可慨惜。塞野耕墾, 務農積粟, 自是實邊之良策, 柵市停罷, 導民緣畝, 亦爲防奸之善計, 定其水道, 俾無壅遏, 募人起耕, 限年蠲役, 以爲安意, 完筒之地, 似合事宜矣。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領議政金致仁曰, 臣當與僚相諸堂, 從容商確, 且探其形便, 徐更仰達矣。上曰, 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