탁지지度支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탁지지 목록



事實
太宗元年辛巳, 貢賦詳定都監, 上貢賦之數, 啓請, 諸庫官司所屬收正五升布田二萬五千三十一結, 今以三分之一收布, 其餘收米。收蜜田一千三百一十結·收蠟田七百一十結·收油田九百四十七結, 計供上年例與別例所用蜜三十石·蠟一百二十斤·油七十石定屬, 其餘收米。收綿田三千七結, 以代田定屬。戶曹所屬收正五升布田二萬二千一百三十二結, 以代田定屬, 其餘收米。工曹所屬收白苧布田一百六十結, 收米。內府屬收正五升布田七千三百七十二結·收油田六百二十二結·收苧布田一千二百六十五結, 以代田定屬。 廣興倉屬收油田三千三百結·收正五升布田二萬七千九百七十八結, 皆收米。上項收米田內代田, 以布貨雜物定賦, 在前收布貨雜物田內實田, 收米, 各以其數準納。以各道遐近及輸轉難易, 三司定數行移。上曰, 允。
誕日, 各道獻方物。豐海道節度使柳殷之, 竝獻無逸圖簇子一本。
中宗十九年甲申, 命改貢案。副提學趙光祖所啓, 我國田稅, 三十之一, 而貢物過多, 各邑之貢, 土貢不均, 又皆防納, 一升之納, 徵以一斗, 一疋之納, 徵以三疋, 因循積弊, 至於此極。朝廷豈不爲生民計也。
宣祖三年庚午, 設正供都監。國制收租, 水田納稻米, 旱田納豆及綿布·麻布, 凡百應用之需, 所謂田結·貢物也。此外又通水田·旱田, 計結出雜物, 納于各司, 所謂元貢物也。自前胥吏, 防納本色于該司, 而私收米布于民。至是領議政李浚慶, 建請設都監, 以革弊, 而竟不得行。○同年, 大司諫李珥啓曰, 我國貢案, 不度民戶殘盛·田結多少, 而胡亂分定, 防納之徒, 得以牟利, 而齊民困苦。今須改正貢案, 量其民戶田結, 均數平定, 而使之必貢土産, 則民解積苦矣。司宰僉正成渾疏曰, 京中各司, 或費多而所貢少, 或費少而所貢多, 有南物而賦之於北道者, 有陸産而收之於海邑者。其中亦有草葉木實, 初不足以供兒童一戲之資, 而使吾民賣衣與食而進之, 使殿下而知此, 則寧不欲輟一朝肥甘之享, 而免吾民塗炭之苦乎。今之言者曰, 進上上供也, 臣下不敢言蠲減之事, 是不然。昔者, 唐羌請蠲荔枝, 孔戣請蠲蚶蜊, 而其君賞之, 良史書之。今之進上, 有日獻·月獻·歲獻之規。固不可盡廢, 而京營之日獻, 出於孫舜孝市寵之計。其餘歲月之獻, 豈無無益之物, 可以裁損者乎?
七年甲戌, 承旨李珥上封事, 請改貢案曰, 臣取考戶曹貢案, 皆弘治辛酉所加定者, 乃燕山朝也。且物産多變, 民結增減, 雖祖宗之法, 不可不變, 況燕山之法乎。
三十三年庚子, 因右議政李恒福所啓, 命纂定八道貢案。
仁祖十五年丁丑, 右議政崔鳴吉箚曰, 貢案散失, 多出於吏胥輩私自抄錄, 宜量入爲出, 爲先頒布, 以紓目前民力。元定貢案, 亦爲修整, 令外方小民, 知朝廷本意, 然後他日國家可免失信之謗矣。
十七年己卯, 本曹啓目, 取考各司紙地進排之數, 則諸宮殿外, 三司·吏兵曹·議政·中樞·忠勳·宗親諸府, 御營·扈衛廳等, 皆以草注紙一朔進排, 共九十一卷十二張, 別進排不在此限, 而一卷元貢價, 木三疋, 一年通計, 所費甚多。自今以後, 草注紙, 改以楮注, 楮注, 代以白紙, 而吏兵曹政事所用, 多寡相懸而, 一朔進排, 竝以十卷爲式, 兵曹則減半。如是分數, 則所減價木, 至於三十八同三十四疋, 而至於大內修理·各陵殿塗褙, 則不可預定。方物封裹, 科場易書所入, 三倍於恒定貢案, 則不足之數, 自該曹給價貿用。而當初兩西貢物, 移定下三道, 爲五結收布矣, 量田之後, 除減五結布, 以田稅作木代給, 則海西各邑紙地, 亦在其代給之中, 若以草注紙減給之數, 欲減貢物, 則當減該曹之給價, 外方似無所減矣。且各邑紙地, 參錯其間, 而草注紙代以楮注紙, 則草注紙所在之官, 偏蒙其惠, 必改詳定, 均一分定, 恐合事宜。判付, 永減色目, 似爲不可。以草注紙價, 移定用省浮費。
二十三年乙酉七月, 本曹啓目, 司宰監燒木, 一年恒貢, 每患不足, 在前勅使時, 例以到防軍, 取柴以用矣。防軍之役, 不過一日, 燒木貢價, 米爲數百石, 木爲累百同。近來防軍塞而不行, 勅行應在冬前, 到防軍全數, 限一日使役, 何如? 依允。
二十六年戊子, 洪忠監司趙啓遠狀啓, 工曹關, 其人價布, 沿海作米, 江都輸納, 而沿海常木一疋, 不滿二斗, 令該曹酌定處置, 本曹啓目, 其人價木一疋, 可敵常木四疋, 依湖南例, 一疋六斗之意, 回移何如? 依允。
二十七年己丑六月, 京畿監司南銑狀啓, 山陵畢役後, 三都監假家累百間材木·圍籬長木·瓮家木, 破作燒木, 圍排杻籬, 破作炬子, 以代各邑日次進排, 蓋草窓戶, 還給造成, 各官使之移用支勅, 假家材木中松雜木, 移用於陵所下人炊飯溫堗, 而京司下人之來到陵下者, 爭先撤去, 則論以盜物之律云云, 本曹啓目, 竝依狀請施行, 何如? 依允。
孝宗五年甲午, 校理兪棨所啓, 先改貢案, 悉除燕山所加定, 申明任土之法。列邑之貢, 幷定於所産之邑, 減其舊數, 什之二三, 貢物旣減, 而所納之處又少, 則民受實惠矣。
九年戊戌五月, 賑廳啓目, 湖南廳進獻油芚十五番價米, 乃戶曹應受者, 而至今十五年, 間不爲推索, 故入啓減去矣。今聞, 戶曹欲得此米, 以備方物油紙帒之價云。分付惠廳, 依例還給, 何如? 答曰, 允。
肅宗元年乙卯, 司直朴世采啓曰, 貢物改案, 爲第一務。中廟朝, 文正公趙光祖, 始發此論, 宣廟朝, 文成公李珥, 又復力主其論, 故相臣柳成龍, 亦慮土産上納之弊, 定行收米之規。廢朝時, 故相臣李元翼, 創出大同之法, 行於江原道, 仁廟朝, 設置宣惠廳。至孝廟朝, 故相臣金堉, 主管大同, 通行於忠淸道, 然貢案則終不釐正。故致仕臣宋時烈, 力陳改案之請, 孝廟命使釐正, 又未及行焉。今者李端夏·閔維重, 共掌裁省之事, 磨勘文案, 可謂詳盡, 而臣意, 則釐正貢案者, 本也, 裁省其弊者, 末也。臣愚以爲, 先定貢案, 以裁省文書, 參詳增刪, 而其前貢物之價, 依例分給, 則民心可以鎭定矣。右議政金錫胄曰, 癸卯, 改定貢案, 而嶺南一道, 久淪於賊藪, 湖右一帶, 獨兌於兵禍, 故嶺南之役, 盡移於湖右, 湖民嗷嗷, 如在水火, 此辛卯大同之法, 先行於湖右者也。李珥所論海西貢物之價, 只是一結一斗, 權盼亦以一結三斗爲定, 此則只應貢役, 故收米甚少, 而辛卯行法之初, 臣之祖父以爲, 貢價之外, 若復徵捧, 則侵擾必多, 遂幷與官需·客供及不時責應之資, 幷入於春秋所捧, 而收米之數, 遂以十斗爲限。湖南大同, 又行於十年之後, 而其地米穀頗賤, 以五斗作綿布, 則不堪行用, 不得不以七斗, 作綿布, 而京納之後, 用以五斗之代, 故遂以十二斗爲限。嶺南大同, 以其道里絶遠, 海路又險, 慮有臭載再徵之患, 且以船價尤多之故, 比湖南, 加捧一斗者此也。辛卯以來, 權減已多, 庚申秋間, 又取應用, 十五萬石米, 各減十五分之一, 減分之數, 至於一萬餘石。而今此裁省, 恰與此數相準, 則不必別爲新減, 而舊定貢價, 雖曰過多, 國費漸廣, 元貢不足, 數外新納, 名以加用, 而戶曹又不給價。至於無典僕各司, 則常時使役, 必責於主人, 而無敢逃避者, 以其所受貢物之多也。近來科擧甚煩, 輪回應辦, 爲費最巨, 白徵於主人, 而不敢呼冤者, 以其所食之多也。今者差役不減, 而獨減其價, 則實是招怨之道也, 不如更爲講究, 只省其最不緊者, 依前減分, 好矣。
十二年丙寅十一月, 執義李頣命所啓, 典醫監, 主國用藥材, 惠民署, 主救活民病, 而今則醫監, 只有政院·客使·刑獄·科場進排, 惠署, 只進排五上司, 尤爲不緊, 兩司中一司貢物權減, 宜矣。本曹啓目, 兩醫司藥材價, 雖有兩西若干條, 而元貢價惠廳所掌, 令該廳稟議。
十九年癸酉十一月, 因濟用監貢人等狀, 提調吳□□所啓, 本監元貢中, 紅花·芝草·鼎紬三種, 每患不足, 田稅米布, 除出貿用, 而多爲虛錄, 兩湖正布作米, 乃該監貢案, 付貢物條, 而直捧於本曹者也。今此不足之價, 湖南羅州等八邑·湖西洪州等十邑正布作米二千二百十八石, 換作芝草·紅花, 直給於卽今應役十八官貢人, 載之貢案後, 定納鼎紬十一同, 載錄貢案, 移牒惠廳, 減去於作米成冊, 則公私兩便, 敢達。上曰, 依爲之。
四十三年丁酉九月, 本曹申目, 咸鏡監司李坦狀啓, 各貢中, 大口魚海帶, 則所産邑, 以本色上納, 其餘各種, 則摠一道元田實結, 計京司一年應貢, 相照裁定, 每結以五升布幾許, 四升布幾許, 通融磨鍊, 則可無大小邑納貢不均之患。定都會收捧, 自監營以某司某貢價幾許, 成陳省, 直送戶曹, 見樣布留置於各其司營門戶曹, 以爲憑準之地, 而以三十五尺爲式, 俾無點退操縱之患, 憑藉濫捧之弊, 令該曹稟令矣。道臣所論, 語皆中窾, 竝定式施行之意, 回移何如? 依允。
景宗元年辛丑九月, 本曹判書閔鎭遠所啓, 濟用監去核之奴婢貢木換作, 多有弊端, 若以貢木貿用, 則便當。眞荏, 亦給倍價, 使之進排, 則好。而至於生薑, 則京市有難多貿, 仍前置之, 自該邑換作上送, 貢木加數會減, 何如? 依允。
英宗元年乙巳二月, 因禮賓寺貢人上言, 備局啓目, 本寺裁減黃豆四十石, 特許復舊, 鹽一石價, 米一石, 宜有落本, 依司宰監例加下, 庭·謁聖, 若有一年再行之時, 則應辦所需, 自該曹量入別下, 便當。以此分付, 何如, 依允。○同年本曹啓曰, 北道進上黃大口, 勿拘斤兩, 民蒙大惠, 旋因司饔院啓, 兩慈殿進上, 則依前尺量, 見退該院者, 至於千餘尾。改備之際, 其費倍蓰矣。判付內, 特命勿拘尺數斤兩。○同年十一月, 備局啓目, 典醫監提調一年朔用蔘四斤八兩, 以一斤八兩改磨鍊, 其餘, 元貢中蕩減, 都監堂郞藥貼所入及三處藏氷時救療蔘, 永爲減除, 惠民署提調一年朔用蔘十斤, 亦依醫監例減省, 何如? 傳曰, 允。
五年己酉六月, 右議政李㙫所啓, 近來物貴價高, 貢人無餘利, 而以遺在甚多, 貢價全數不給, 必無支保之道。依惠廳例, 計減前受價, 五分之一, 或四分之一, 則似得宜矣。上曰, 蘇軾勸宋仁宗曰, 人君當以深仁厚澤, 固結民心。聚財散民, 何補於國, 此言好矣。依惠廳五分一之例擧行事, 分付戶曹。
十一年乙卯三月, 上曰, 錢貨之權, 當在國家。奉朝賀崔奎瑞嘗云, 錢賤木貴, 則許令以錢代納, 其言是矣。 禮曹判書金取魯曰, 惠廳見在錢, 不過八九千兩, 貢價欲給純錢, 則爲二萬餘兩。何以準給乎? 上曰, 貴則散, 賤則聚, 常平之意也。予爲純木令, 而若布貴, 則使捧錢者, 所以開一條路矣。此非收還純木令也。刑曹判書趙顯命曰, 所謂貨權者, 民之所貴, 國家能賤之, 民之所賤, 國家能貴之。若收以布而給以錢, 則布貴而錢賤矣。上曰, 百姓足, 君誰與不足, 布代捧錢, 隨時可也。都民命脈, 在於貢價, 而貢價之以木錢上下者, 實出便民之意。戶曹, 勿論封不動, 以錢上下, 惠廳, 亦以見在錢, 姑爲上下, 非貢價, 以木上下, 可也。
十二年丙辰十二月, 本曹判書金東弼所啓, 四五十年來, 用度增加, 元貢不足。自戶曹加用別貿, 亦由於惠廳元貢權減數多, 而連値年凶, 賑廳取用, 其價進排, 則無所減, 只濟用監兩種白綿布, 以全減之, 故自戶曹別貿進排。旣曰權減, 則隨時復舊, 在所不已。其中應爲復舊及當爲換作者, 就議廟堂, 分付惠廳, 何如? 上曰, 惠廳權減, 戶曹替當, 殆同割肉充腹, 許施可也。
十三年丁巳, 本曹判書金東弼所啓, 各殿供上及宣飯所用米太豆, 則司䆃寺進排, 魚鹽, 則司宰監進排。而今近百年, 宮號·宮屬, 漸次增加, 司䆃寺元貢價米, 七千六百餘石, 而戶曹加用別貿價, 多則七千五百餘石, 小則六千八百餘石。司宰監元貢價米, 六千七百餘石, 而戶曹加用別貿價, 多則三千七百餘石, 小則三千一百餘石。別貿之價, 自地部給價, 宮號增加, 加進排之價, 自惠廳加定, 事理當然, 元貢不足, 惠廳·地部分半上下, 作爲元貢, 宜矣。左議政金在魯曰, 依前例, 分半上下, 永爲定式, 宜矣。上曰, 依爲之。
二十六年庚午, 本曹啓曰, 尙衣院硼砂·砒礵, 一年所用, 不過一斤, 而每年貿來數十斤, 紅花旣有北道所納, 而又有元貢, 雪綿子元貢甚多, 而俱創別貿, 竝依例施行, 何如? 依允。○八月, 靈城君朴文秀所啓, 濟州榧子板, 每年上納, 二十立, 而一年所用, 不過一二立, 陸運刷價, 以儲置米計給。此後則限七八立預備外, 永減, 何如? 上曰, 半減。
二十七年辛未六月, 判尹洪象漢所啓, 賑廳有耗米名色, 蓋貢人預受來年之價, 及明春應下之時, 折取什一, 不可不嚴禁矣。上曰, 不爲預下, 則耗米自可祛矣, 一切嚴防, 可也。
三十三年丁丑十二月, 因廣興倉貢人上言, 備局申目, 兩倉進排空石, 依草芚給價例, 米三十石, 自戶曹定式上下。
三十八年壬午正月, 本曹啓目, 頃有貢價, 從貴上下之命矣。卽今木賤米貴, 貢人皆願米錢, 而米錢垂乏, 惟木稍裕, 若以本曹木五百同, 換均廳錢五萬兩, 本曹錢三萬七千兩, 換均廳米一萬石, 分給貢價, 則公私俱便矣。依允。
四十年甲申二月, 領議政洪鳳漢所啓, 凡貢物新設之時, 雖付其員役, 自多遞易, 轉相買賣。今此軍器寺甲胄, 移作內弓房筋膠貢物者, 依尙方官衿貢例, 時在者, 後雖遞易, 貢物則使新入者, 次知事定式,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五月, 本曹啓目, 校書館貼冊紙, 卽長興庫草注紙, 卷冊紙, 卽楮注紙, 而名色各異, 故校書館常多遺在, 長興庫每患加用。自今均價通用,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七月, 本曹判書李□□所啓, 楮注紙元貢一卷價, 米七斗五升, 惠廳上下, 而加用則稱以別貿, 戶曹只給二斗, 廛人稱冤。加給一斗, 何如? 上曰, 特加二斗。
四十一年乙酉五月, 本曹判書具允明所啓, 大中小束乼, 卽別貿, 而每年給價, 八千餘兩。鐵釘是元貢貢價, 四百六十餘石, 而每當國役, 或分定軍門, 或自本曹, 添鐵造用, 故因爲遺在。自今五十石, 仍作元貢, 四百餘石及今番太常減貢米六百石條, 移作束乼元貢, 何如? 上曰, 以八百石施行, 可也。
已上貢米, 三南四百十石, 以鐵釘減下米換貢, 兩西三百九十石加定, 每年六月·十二月擧行。
今上元年丁酉十月, 長興庫貢人等訴, 別貿紙價, 從市直定式, 而近來楮注紙一卷, 市直爲二兩一二錢, 戶曹別貿價, 不過五六錢, 貢人負債, 至於累萬兩。且楮注紙十二卷進排, 代以大楮注紙十卷, 減數會減, 乃壬午新剙之例, 故爲貢人痼弊, 請依前施行。
二年戊戌十一月, 本曹判書具允鈺所啓, 仁元王后殿·英宗大王殿·景慕宮·懿昭宮移屬加進排供上中, 眞魚·靑魚·石首魚, 旣以減罷, 以該監元貢, 較量一年應進排, 則羸餘多至二千二百五十八石。進排外餘數, 分道別單書入, 減下何如? 依允。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