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
仁祖十一年癸酉, 令常平廳鑄錢文曰常平通寶, 從戶曹判書金起宗之言也。尋罷之。
二十六年戊子七月, 開城留守金堉上疏, 本府自癸未, 田宅草果, 皆以錢買, 隣近邑, 亦皆用錢。若用於兩西, 則民必蒙利, 行旅不齎糧矣。令監兵營, 起冶鑄錢方便設策, 則錢自行矣。目今, 民産無恒, 凶年則不免死亡, 樂歲則浪費米布, 無游貨之致也。昔宋臣張載, 欲買田一區, 以試井田之法。三代以下已廢之井田, 尙欲行之, 古今通行九府之法, 豈獨難行哉。備局啓目, 問於兩西監司, 商度馳啓, 何如。傳曰, 徐議處置。
孝宗二年辛卯, 禁麤布許用錢。令訓局鑄錢, 下送西路, 以裕其用。
同年右議政金堉箚曰, 今使山郡守令, 收聚民間破銅, 或貿得銅鐵, 卽山鑄錢, 以錢代布, 或代其半, 或代三分之一, 則可減作布之苦, 輸納亦易。京中行錢, 近有可成之望, 各司貢價, 先以錢一分二分, 漸至於參半, 則錢可通行矣。聞慶尙監司權堣, 方爲鑄錢云。旣許私鑄, 則因便官鑄, 有何所妨。兩南若先用於大路 行旅達於京中, 則各司例用之費, 可以代之矣。
三年壬辰正月, 惠廳啓目, 畿甸秋捧之米八斗內一斗, 以錢代捧事, 傳敎矣。卽今, 京中市民皆用錢, 常平之錢, 方爲行用, 而必有民間所捧, 然後方可流行。且畿民之持新物, 來賣京市者, 得錢代納, 則民無出米運米之弊, 本廳又以所捧之錢, 還爲貿米, 則愚民亦知用錢之利矣。依前備局啓辭, 一結八斗內一斗, 以錢代捧, 而領相以爲, 今春則捧米, 自來秋, 幾斗代捧之意, 預先知會, 使無急遽難辨之歎云矣。答曰, 依領相議, 施行。
五年甲午正月, 惠廳啓目, 因左議政金堉所啓, 海西五斗收米內一斗, 以錢代捧, 犯罪收贖亦捧錢, 以廣用錢之路事, 命下矣。海西貢價收田米一年應捧, 爲一萬一千餘石, 今若以五分一捧錢, 則所減爲二千二百十四石零。每升錢五文定式, 則錢爲一千六百六十貫五百文。但錢貨未及大行之前, 以此計給貢價, 則亦必稱冤, 姑以常賑廳米布, 移送戶曹, 充給貢價, 以示官家以錢代米之意, 則錢貨因此流行, 貢人亦無呼冤, 以此知會何如? 依允。○ 四月本曹啓目, 因左議政金堉所啓, 平安道收米, 癸巳條元數一萬四千七百九十三石內, 依海西例, 每結一斗以錢代捧 仍爲會錄, 或收或散, 以廣行錢之路, 何如? 依允。
七年丙申, 延城君李時昉所啓, 京畿收米八分一捧錢, 已爲停止, 貢人亦不分給矣。上曰, 行錢六年, 旣無分寸之效, 國家財産, 日就凋耗, 罷錢當否, 令廟堂稟處。因備局覆啓, 停罷用錢。
左議政金堉, 崇禎九年, 奉使北京, 始見用錢便於民。甲申秋還, 自瀋中, 上疏, 請用錢, 而朝廷不許。丙戌出, 守松都, 見市民用錢如中華, 又上疏, 請先行於西路, 又不許。庚寅, 又往北京, 到平壤, 以西路用錢之意, 啓聞而去。到北京, 以行費所餘, 買錢十五萬文, 而來回, 到義州, 聞朝廷許之, 分置沿海各邑, 猶未行也。辛卯春, 再入相府, 中外皆用麤布, 禁而不止, 蓋用錢, 則此布止, 請鑄錢, 且買低錢于遼東。低錢者, 舊錢也, 其價低, 故名低錢。萬曆錢價, 低於天啓, 天啓錢價, 低於崇禎。我國, 不分新舊而通用, 一年之內, 西路幾於盡用。但京中, 自壬辰始用, 而尙未大行, 至丙申九月, 李時昉白, 上罷之。
柳馨遠曰, 錢貨, 所以贍國用而裕民生, 有國之, 必可行者也。萬國皆用錢貨, 而獨吾東方, 尙未之用。麗王不思其本, 而徒給宰樞軍士, 設左右酒坊, 恃此而欲其行, 則未知所以行者也。苟能於賦稅參半而收之, 於祿賜參半而頒之, 則自然行矣。近世亦累欲行之, 未久還罷者, 蓋以不爲參收於田賦故也。以今麤布觀之, 麤布僅一二升, 不成市陌所用, 而禁之不止者, 貿遷相通也。或又以銅錫, 非本國所産爲難, 而深山窮谷草屋之人, 酒食器皿之屬, 無不以銅, 大小寺刹, 鍾磬器皿, 不知其幾何。況貿以一國之力, 而不足於錢貨乎。國無銅山, 故民之盜鑄者小, 是則便於行錢, 非不便也。
肅宗六年庚申, 兵曹判書金錫胄所啓, 古人名錢, 必曰貨泉·泉布者, 蓋取流行息之義。若於湖南之全州·湖西之公州等處, 設鋪積貨, 與民買賣, 似可流行矣。上曰, 設鋪事, 令監司句管。
十七年辛未十月, 因開城留守李鳳徵啓請, 上曰, 特令許鑄, 而所鑄錢, 看品該曹, 可也。
十九年癸酉, 命常平廳·訓局·摠廳鑄錢, 此後, 則只令地部及常平廳, 句管設鑄。
二十七年辛巳, 禁倭館開市時用錢。
英宗 十八年壬戌, 北路凶荒, 命咸興鑄錢。
二十六年庚午, 本曹·惠廳·三軍門鑄錢。
今上三年己亥鑄錢都監關, 遂安銅鐵貿來時, 換用本郡詳定小米價六千四百八十五兩零, 待區劃, 卽報貴曹尺文, 先爲成給云云, 本曹題辭, 姑以未捧樣施行, 待錢文區劃, 卽爲還報。
九年乙巳二月, 左議政洪樂性所啓, 鑄錢利害便否, 臣未能詳知, 姑待領相還朝, 商確稟定, 何如? 上曰, 諸備堂各陳所見。行副司直徐有隣·兵曹判書趙時俊等皆以爲, 軍門及均廳之生銅儲置, 其數夥矣。若非鑄錢, 則似無區處之道。且今, 錢荒之時, 都民之願鑄久矣。上曰, 待領相造朝, 指一稟處, 可也。○七月, 有司堂上徐有隣等所啓, 鑄錢處所及句管衙門, 稟處事。上曰, 諸堂先陳所見。有司堂上鄭民始曰, 臣意則常以鑄錢爲不便, 更無仰陳者矣。有司堂上趙時俊曰, 處所不設於內設於外, 則庶可省弊矣。本曹判書趙㻐曰, 前後鑄錢利少而弊多, 如或鑄得累千萬兩, 大有補於經費, 則雖有許多弊端, 不必以此爲拘, 而只鑄數十萬兩, 不過一二年, 又復匱竭, 而貽弊則孔劇, 眞所謂得不補失矣。前江華留守金魯鎭曰, 松都旣多富民, 設鑄之前, 必不無先爲稱貸之弊, 始鑄之後, 亦恐有犯法抵罪之慮。如以京中爲難, 則曾前嶺營統營亦有已例, 惟在博詢而定行矣。上曰, 卿與戶判, 就議大臣, 指一稟處,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