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田付俵災·比摠·稅穀作錢作木作布·捧留本官
傳敎
英宗二十四年戊辰十月, 傳曰, 嶺南·關東綿田給災事, 頃者下敎, 而王者處事, 不可狹視。綿田告歉, 諸道同然, 豈特東南二道? 旣許他道之後, 待道臣之請, 亦非一視之道, 關東·三南及黃海, 令備局與度支之臣商確, 更定分給災結, 以示予一視之意。
三十二年丙子八月, 傳曰, 敬差官之名, 豈不美也? 其流之弊, 有勢者漏, 無勢者白徵, 此正有庳之民奚罪者也。況今歲廚傳有弊, 依近例比摠, 昨年忠淸道守令之犯分, 專由加請濫與, 今年若有此弊, 則禁錮之律, 豈獨施於守令乎? 道臣擅分者, 令該曹, 卽爲草記還實事, 定式可也。○九月, 傳曰, 敬差官國初設置其意, 盛也。敬之一字, 意亦深矣, 而不能擇人, 欲爲民之意, 有弊民之端, 以此年年比摠, 是豈覈實之政也? 而然比摠勝於敬差官, 故今年亦以此例, 而均廉列邑, 惟在道臣, 均廉面里, 惟在守令。俵災之際, 若或紊亂, 公私受弊, 咨方伯·守令, 體予頹臥中勤勉之敎, 俾有實效。守令中難以擧行者, 道臣親執擧行, 莫替此諭。○十月, 敎曰, 聞大臣所奏, 忠淸道擅分災近七千結云事, 雖駭然, 民間事狀, 其涉矜惻, 便是百姓口吻中物, 王者豈忍追捧? 特勿還實, 以示予爲民之意。
三十九年癸未八月, 諭八道·兩都書, 噫昨年大歉之餘, 今年農事, 初則雨暘適中, 晩後不若, 今年檢田, 尤有重焉。今雖衰耗, 夙夜一心在於元元, 果蒙實惠, 然後食可甘而寢可便矣。咨方伯·守令居留之臣, 體予廈氈勤懇之諭, 勖哉勉哉。
五十二年丙申八月今上御極後。, 傳曰, 民生休戚, 亶係賦稅均否, 經費嬴縮亦在是焉。按道之臣, 苟能明白覈實, 無以顔私之厚薄而低仰, 惟視穡事之登歉而分俵, 則雖或優給災結, 不害爲寧失於益下也。年分事目, 徒爲文具之文具, 各道之虛簿瞞報, 已成謬例。嗟, 彼民斯未蒙實惠, 豈非寒心之甚者乎? 道臣·守令之勤慢, 來頭自當有廉探之道, 預令知悉, 另加着意, 毋循前套。
今上十年丙午閏七月, 傳曰, 今年年事, 雖未出場, 參以農形狀本, 畓穀則早移已蟲損, 而晩移亦難保其食實。見今秋序已深, 霜令不遠, 來頭登歉, 自可領略, 豈或以田穀之稍勝, 作無慮之樂歲? 按例檢田, 按例催科, 不念息肩之方也。大抵方伯坐鎭一道, 不必預先撓攘, 及致民邑之浮動, 而今則分等在卽, 豈可一向諱災, 使朝家認以今年爲豐歲乎? 嶺伯外, 兩南·嶺東·京畿監司, 竝從重推考, 俾各嚴飭守宰, 躬審田野, 逐坪査檢, 無使一民有白徵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