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지春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지 목록



莊陵復位
文宗昇遐, 端宗卽位, 元年十月, 世祖時以首陽大君, 爲領議政。靖難, 盡誅皇甫仁·金宗瑞·鄭苯·趙克寬·閔伸·尹處恭等。三年, 傳位于世祖, 移御昌德宮。七月, 尊上王爲恭懿溫文太上王, 妃宋氏爲懿德王太妃。
世祖二年正月, 上王出居錦城大君瑜家。六月, 左副承旨成三問等, 謀復上王, 事覺而死, 降封上王爲魯山君, 移居于江原道寧越郡西江淸冷。三年, 錦城大君瑜, 謫在順興, 與府使李甫欽謀復魯山, 敗死。十月, 朝臣, 請處魯山, 以絶民望。於是魯山, 以二十四日遭害, 郡戶長嚴興道收瘞于郡北五里冬乙旨。婦孺皆指爲君王墓。中宗十一年, 上講禮記, 經延官金硡·奇遵等, 論及泰厲, 領相鄭光弼諷上魯山·燕山立後議, 不一而罷。命審其墓, 遣承旨申鏛祭之。又命官爲致祭四名節。十三年, 魯山夫人宋氏殂, 托祀於魯山之甥鄭眉壽家, 官給祭需。其後韓山郡守李若氷及承旨權橃·金正國, 又請立後, 不施。
宣祖九年, 遣假承旨柳塤祭之。十四年, 因江原監司鄭澈狀啓, 命修墓立碣, 因遣承旨李海壽祭之。三十六年, 遣承旨鄭㷤祭之。
光海二年, 命建祠於墓側, 以夫人宋氏配焉。先是萬曆乙酉, 監司鄭崑壽·郡守金玏, 始立祭屋數間, 至是就而新之, 遣禮曹參議李志完祭之。
孝宗四年, 遣禮曹參議金佐明祭之。
顯宗三年, 遣禮曹參議趙錫胤祭之。
肅宗五年, 遣禮曹參議閔就道祭之。時尹鐫爲復位之論, 右相許穆, 以爲不可曰, 言君之過, 與諫君之過不同, 其將置世祖於何地, 遂止。七年, 進封魯山君爲魯山大君, 因遣承旨宋昌祭之。十七年, 陵幸時, 輦過成三問等六臣墓傍, 命復其官, 又遣禮官, 祭于魯山墓。二十四年, 大饑大疫, 前縣監申奎, 因災異, 上疏請復魯山位曰, 燕山·光海, 皆昏德悖度, 自絶于天, 若魯山禪位之君, 無失德之可言。彼爲故主死節之六臣, 已蒙恩典, 況爲六臣之故主乎。今若一如皇朝追復景皇帝故事, 則災沴可消, 而永命可祈也。竝請端敬王后復位, 別見。上命百官會議, 凡獻議者, 四百九十餘人。領議政柳尙運議曰, 不可輕議。左議政尹趾善議曰, 皇明之追復景泰, 足以爲證。右議政李世白議曰, 從前不過修墓致祀而已, 終不敢論及此事, 豈無所以也。東平尉鄭載崙議曰, 明憲宗之復景泰帝也, 閣老以手加額曰, 實是堯舜未行之擧也, 臣亦曰, 吾君今日之事, 實是堯舜未行之擧。領敦寧尹趾完議曰, 我列聖未行之闕典, 有待於今日。領中樞南九萬議曰, 光廟靖難之擧, 雖曰禪受, 實則革除。在今我後嗣王, 惟當爲親諱爲尊諱而已。明末弘光之追上建文諡號, 正與此相類。但念其時朝政, 皆出於馬士英之手, 故厖亂極矣。非特建文, 且追贈其私親爲皇, 至於列朝以來, 有位諸臣, 不問賢邪, 悉贈美諡, 天下譏笑。曾未朞歲, 身擒國滅, 此何足爲後世倣行之典禮耶。左參贊尹拯議曰, 非常之擧, 亶在聖斷。判中樞崔錫鼎議曰, 自官建祠, 四時差官行祭, 無害於禮。戶曹參議權尙夏議曰, 追復位號, 可得無憾於神人。上乃下敎曰, 光廟初尊魯山爲太上王, 又命月三行起居之禮。末梢處分, 恐非光廟之本意。神道人情, 不甚相遠, 王家處事, 自與匹庶不同。事苟可行, 何必持疑, 其令禮官亟擧縟儀。於是先告宗廟及永寧殿, 十一月初六日, 追上諡號曰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 廟號曰端宗, 陵曰莊陵, 后陵曰思陵。移鄭家所奉兩位神主, 奉于時敏堂, 削去旁題。十二月二十五日, 上親臨題新主, 翌日, 移奉于明政殿。大臣以爲, 祔謁之禮, 本出祖宗, 將祔永寧, 則歷過宗廟, 不可不抵謁。乃具鹵簿儀衛, 謁于宗廟, 只啓三室以上廟門。又以不祔太廟, 故改臚唱祔謁二字爲謁廟, 仍奉謁永寧殿幄次。二十七日, 隮祔于西翼室第三室, 位次文宗大王之下。上親行享祀, 埋舊主於思陵·莊陵, 舊祠位版, 亦埋于莊陵傍。舊史中魯山日記, 改曰端宗大王實錄, 又裒追復事實·諡冊·祝告·疏議等文爲祔錄〔附錄〕。莊陵之側, 舊有六臣祠宇, 地勢偪近, 朝議以爲, 不當置於嚴敬之地, 宜移建於山外。上引杜甫一體君臣祀祭同之詩, 命勿毁。其後竟以事體未安移建, 以嚴興道配食。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