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지春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지 목록



國書及倭答書
中宗朝國書。海道險遠, 再辱聘問, 副以腆貺, 千萬感荷。況爲弊邦, 命對馬誅討逆黨, 函首以送, 尤見貴國交隣信義之冞增, 銘佩之至。許和之請, 豈不欲從。但對馬島, 負我累世卵育之恩, 敢逞兇逆, 其極惡大罪, 莫容於覆載之間, 不亟加之天討, 爲幸大矣, 矧敢望其和乎。爲對馬者, 固當感幸弊邦之命, 畏攝貴國之率一島之衆, 盡捕逆類, 寘于顯戮, 縛其渠魁, 致諸轅門之下, 使我前日死亂者之父兄子弟甘心焉, 庶可以暴白其初不與知之心也。顧乃不然, 其時亂興不意, 我赤子之無辜者, 固多被其淫害, 爲所擄去, 亦宜不少, 而今無一人遣還者。況盛親雖自訟無罪, 乃不躬來自明, 使擧國快知其黯昧無實之情, 而固因一紙之書, 飾枝蔓之辭, 欲我國不已疑, 不亦慢乎。寡人實涼于德, 不能綏服遠人, 致構兇逆, 禍我邊圉。寡人深愧德之不修, 寧暇爲耀武討罪之計哉。然予旣許其和矣。從今以往, 徐觀島主所爲, 可察知其革心歸華之誠不誠耳。金安國製, 年月未詳。關白答書見失。
宣祖朝國書。孤以寡昧, 叨承先王丕緖, 夙夜祗懼, 不敢遑寧。乃蒙大王專使過海, 來致賀幣, 感戢不能勝。通來信使踵至, 深寄委曲, 修好之意, 可謂無間, 慰幸。但所示事, 皆我先王已定之制, 在皇考所不敢輕改, 矧予小子, 安敢不遵而改之乎。大抵二十二人之給圖書, 固爲無名, 而我先王重違大王之請, 或因其舊有圖書, 或取其名付簿籍, 改給圖書, 竝許接待, 弊邦之所待於大王者, 不可謂不信, 而大王之所施於彼輩, 亦已勤矣。今玆八人, 則我國書籍, 不見有接之名, 雖大王之不我欺, 而弊邦之典故, 又豈可盡棄乎。且彼皆大王之臣, 其命係於大王。大王苟能綏之以德, 震之以威, 豈不能革其奸心而防其爲變乎。若薺浦開路事, 弊邦患海賊之竊發, 軫藩籬之不固, 創寘重鎭, 防遏境上, 以圖萬世之安。近日兩國之間, 猜嫌不起, 邊圉永淸, 夫豈少補哉。若使漁採之民, 舟交島嶼, 而或纖芥違言, 則非兩境安全久遠之策也。風浪之害, 固不常有, 而設鎭保境, 乃萬世之策, 豈可以不常有之患, 而壞萬世之策乎。對馬島歲遣船事, 先王特以貴國之故, 盪滌其往咎, 勸奬其善意, 而旣爲之加五隻, 復令自定其大中小, 弊邦之對〔待〕馬島, 亦無以加矣。所當感戴之不暇, 而每憑大王之使, 冀遂一己之利, 曾不自知其當正〔止〕, 此豈敦信締好之義也。船隻非造於庚午之後, 乃造於大明正統十三年, 字樣刻在尺面, 非可誣也。先王所制之尺, 今不可裁損。第念船制, 大妨於利害, 貴國之懇, 亦不可每違, 故自今勿用尺量, 只令對馬島主, 任其騎坐之大中小, 明錄於文引, 給付出來, 則當考其文引而待之。此則寡人敬重大王, 表以異數之報也。交隣之道, 在於信義, 不可以利動, 不可以威迫。利動則傷義而興怨, 威迫則虧信而邀禍, 非所望於大王之高義也。奇大升製, 年月未詳。關白答書見失。
宣祖庚寅國書見失。關白答書。日本國關白, 奉書朝鮮國王殿下。雁書薰讀, 卷舒再三。吾國六十餘州, 比年諸國分離。亂國綱廢世禮, 而不聽朝政, 故予不勝感激, 三四年之間, 伐叛臣討賊徒, 及異域遠島, 悉歸掌握。竊諒予事蹟, 鄙陋小臣也。雖然余當托胎之時, 慈母夢日輪入懷中, 相吉日光所及, 無不照臨, 壯年必八表聞仁聲, 四海蒙威名者, 何其疑乎。依此奇異, 作敵心自, 自然摧滅, 戰必勝攻必取。旣天下大治, 撫育百姓, 矜悶孤寡, 故民富財足, 土貢萬倍千古矣。本朝開闢以來, 朝政盛事, 洛陽麗壯, 莫如此日也。人生一世, 不滿百齡, 焉鬱鬱久居此乎。不屑國家之遠山河之隔, 欲一起直入大明國, 欲易吾朝風俗於四百餘年, 施帝都政化於億萬斯年者, 在方寸中。貴國先驅入朝, 依有遠慮無近憂者乎。遠方小島在海中者後進輩, 不可作容許也。予入大明之日, 將士卒望軍營, 則彌可修隣盟。余願無他, 只願顯佳名於三國而已。禮幣如目錄領納, 且至于管館國政之輩, 向是輩, 皆改其人, 當召分給。餘在別書。珍重保嗇。不宣。天正十八年庚寅仲冬日, 秀吉奉復書。國書復答曰, 使至, 獲審體中佳裕, 深慰深慰。兩國相與, 信義交孚, 鯨波萬里, 聘問以時, 今又廢禮重修, 舊好益堅, 實萬世之福也。所遺鞍馬器玩甲冑兵具, 名般甚夥, 製造亦精。贈饋之誠, 敻出尋常, 尤用感荷。但奉前後二書, 辭旨張皇, 欲超入上國, 而望吾國之爲黨, 不知此言, 奚爲而至哉。自弊邦言之, 則語犯上國, 非可相較於文字之間, 而言之不酬, 亦非交隣之義, 敢此暴露, 幸有以亮之。惟我東國, 卽殷太師箕子受封之舊也, 禮義之美, 見稱中華凡幾代。
宣祖丁未國書。朝鮮國王姓諱, 奉復日本國王殿下, 交隣有道, 自古而然。二百年來, 海波不揚, 何莫非天朝之賜, 而弊邦亦何負於貴國也哉。壬辰之變, 無故動兵, 搆禍極慘, 而至及先王丘墓, 弊邦君臣, 痛心切骨, 義不與貴國共戴一天。六七年來, 馬島雖以和事爲請, 實是弊邦所恥。今者貴國, 革舊而新, 問札先及, 乃謂改前代非者, 致款至此, 苟如斯說, 豈非兩國生靈之福也。玆馳使价, 庸答來意, 不腆土宜, 具在別幅, 統希盛亮。萬曆三十五年月日。關白答書日本國元秀忠, 拜復朝鮮國王殿下。玉章落手, 拜披薰讀, 卷舒罔措, 不勝歡悰。矧又呂祐吉慶暹丁好寬之三使, 不遠千里海陸, 到弊邦而傳靈區之異産, 如別幅所載件件, 納受懇情, 益切感愧交加。夫吾邦於貴國, 結隣盟者, 所從來太久矣。今也要修舊交, 弊邦亦何存疎志乎。勢利之交, 古人所羞, 只宜以信義爲心也。維時綠竹風靜, 黃梅雨香, 伏冀順序保嗇。不宣。龍集丁未夏五月日。日本國元秀忠。
光海丁巳國書見失。關白答書。日本國王源秀忠, 奉復朝鮮國王殿下。珍翰焚誦, 卷舒數過。特勞三員官使, 兼贈多般奇産, 如目錄領受, 厚意難謝, 感欣有餘。抑大坂孤主, 企叛逆陰謀, 爲太平姦賊, 速誅戮之, 靡有孼遺, 今也國平民樂, 海晏河淸。事已聞貴國, 忽奏天朝, 而遠慰弊邦之無爲, 實宿契堅也。彌不渝舊交, 永可修隣好。餘蘊付在三使舌頭而已。維時晩秋, 自愛珍重。龍輯丁巳九月日。
仁祖甲子國書。朝鮮國王姓某, 奉書日本國王殿下。上年貴國, 遠勞使价, 越海修聘, 良荷善意。昨者馬島傳報, 憑審賢王, 光承令緖, 思篤前好隣交之義, 寔切懽慶。玆遣近臣, 顓備賀儀, 兼修答禮。土宜甚薄, 媿欠六幣, 所冀益固鴻基, 茂膺休祉。不宣。天啓四年八月日。朝鮮國王姓某。關白答書見失。
仁祖丙子國書見失。關白答書。日本國源家光, 奉復朝鮮國王殿下。聘价遠馳, 禮意益敬, 見書就審慶我治平, 贈其物産, 依數領之。懇款深切, 慰悅殊甚。爰聽義成·調興相訟, 則有僞選書印者, 革正糺察焉, 貴國早聞知, 而今改往相新至, 此誠可也。交道有義, 不渝舊約, 則彼此之好也。有小信物, 付使价還, 宜如別幅檢領, 餘冀亮察。不宣。日本國源家光。着印。
癸未國書。朝鮮國王姓某, 奉書日本國大君殿下。逖聞殿下祥協熊夢, 篤生令嗣, 福祐攸曁, 洪祚可延。舊好之義, 寔切歡抃, 玆遣近臣, 顓備賀儀, 所以彰累世修睦之義, 與同大慶者也。土宜甚略, 庸效衷忱, 惟冀益固邦基, 茂迓天休。不宣。關白答書。日本國源家光, 敬復朝鮮國王殿下。專价云到, 舊好益深, 省書具審, 賀我有祚胤之慶, 遠修嘉儀。其所遺方物, 如數收之。禮意之至, 欣歡猶甚。且自撰祭文, 遣价于日光山, 敬祀東照大權現惠親筆之大字, 備寶鍾缾爐之供, 何不答其款誠, 亦可以感謝。其交際恭敬之志, 永以爲好, 則不亦善乎。价還附土物, 當依副幅被檢取。餘希亮鑑。不宣。寬永二十年八月三日。日本國源家光圖書。
孝宗乙未國書。朝鮮國王姓某, 奉書日本國大君殿下。嚮聞殿下新纘令緖, 奠安海宇, 克綿洪祚。其在交好, 寔切欣幸, 玆遣使臣, 顓備賀儀。此實兩國同慶之義也。土宜甚薄, 聊表遠忱, 惟冀益恢前烈, 茂膺休命。不宣。乙未四月日。朝鮮國王姓某。關白答書。日本國源家綱, 敬復朝鮮國王殿下。三使遙來, 交敬愈渥, 開緘乃知慶我繼述治國, 贈其土宜如數, 相達款情之至也。且聘三使, 於日光山, 奉祭我曾祖考廟, 想其感格, 足以怡悅, 猶由舊章。共介景福, 信使還, 因寄物産, 當依別福〔別幅〕被領焉。餘冀照諒。不宣。明曆元年乙未十月日。
肅宗壬戌國書。朝鮮國王姓某, 奉書日本國大君殿下。修聘之禮, 間者闊焉, 竊承殿下克纘洪緖, 撫寧邦域, 休聞遠及, 抃喜良深。玆遣使臣, 往伸賀儀。蓋爲敦結舊好, 與同新慶也。土宜不腆, 庸效區區, 惟冀勉恢令圖。益膺祥祉。不宣。壬戌年五月日。朝鮮國王姓某。關白答書。日本國源綱吉, 敬復朝鮮國王殿下。聘使遠至, 禮意鄭重。披書且〔具〕審, 慶我繼前業。所贈物産, 如別幅領納, 懇款竭誠, 感謝無已。心交久敬, 隣德不孤, 彌修世睦, 茂迓天休。秋涼氣爽, 爲國自愛。玆寄土品, 用效遠忱。使還書不盡言。不宣。天化二年壬戌九月日。
肅宗辛卯國書。朝鮮國王姓某, 奉書日本國王殿下。聘問之闊, 倐焉一世, 竊承殿下克紹基圖, 誕敉區域, 其在隣好, 曷勝欣聳。肆馳耑价, 庸擧信義, 修睦致慶。式循故常, 仍將菲品, 聊寓遠忱。唯冀益懋令猷, 永固交誼。不備。辛卯年月日。朝鮮國王姓某。關白答書。日本國源家宣, 奉復朝鮮國王殿下。玉燭時和, 應二儀之交泰, 寶隣世睦, 講百年之欣懽。禮幣旣豐, 書辭且縟, 其於感■, 罔罄敷陳。有少謝儀, 附諸歸便, 願符善禱, 永介純釐。不備。正德元年辛卯十一月日。日本國王源家宣。
肅宗己亥國書。朝鮮王姓諱, 奉書日本國大君殿下。十年之間, 聘問闊焉。近聞殿下新承令緖, 撫寧海字, 其在隣誼, 曷勝欣聳。爰遵故常, 特遣使价, 致慶修睦, 禮則然矣。兩國交歡, 寧有旣乎。仍將薄儀, 聊表遠忱。唯冀益恢前烈, 永綏洪福。不備。己亥年四月日。朝鮮國王姓諱。關白答書。日本國源吉宗, 敬復朝鮮國王殿下。三使遠來, 訪問丁寧, 憑悉興居佳勝, 萬福同也。方今膺休祥斯施, 始遵舊典, 以修新慶, 幣物旨議, 那堪報答。實由兩國永好之意, 而亦可識禮意彌深。聊贈謝品, 附於信使, 誠之所在, 彼此皆然。不備。享保四年己亥十月日。日本國源。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信使護行差倭至
馬島送信使護行差倭, 朝廷遣接慰官待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先文式
良才, 板橋, 龍仁, 楊智, 竹山, 無極, 崇善, 忠州, 安保, 聞慶左道則幽谷, 龍宮, 醴泉, 豐山, 安東, 日直, 義城, 靑路, 義興, 新寧, 永川, 毛良, 慶州, 仇於, 蔚山, 龍堂。東萊右道則咸昌, 尙州, 五里院, 善山, 仁同, 松林寺, 大丘, 梧桐院, 淸道, 楡川, 密陽, 無屹, 梁山。亦抵東萊。去由左道, 來由右道。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到日本傳命時儀註見下傳命條。使臣先修儀註以往。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踰越關津路文或云關津差備。
朝鮮國禮曹, 敬奉敎旨, 差正使職姓名, 副使職姓名, 從事官職姓名, 齎領書契禮物前赴。日本國, 敬依合行移關, 請照驗施行, 須至關者, 計開起馬五十二匹, 上船二隻, 中船二隻, 下船二隻。正使·副使·從事官職姓。列書。, 堂上譯官·上判事·次上通事·製述官·良醫醫員·寫字官·畫員, 正使軍官·書記, 副使軍官·書記, 從事官軍官·書記竝職姓名列書。, 別破陣兼軍官, 馬上才·理馬·典樂姓名。列書。正使伴人一人·奴子二名, 副使伴人一人·奴子二名, 從事官伴人一人·奴子二名, 堂上以下奴子幾名, 軍官·書記以下奴子幾名。竝列書。右關, 正使·副使·從事官職姓竝列書。, 年月日。
關字判書押。參判·參議·正郞·佐郞。列書。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我境賜宴
行於釜山, 而左水使供具來押。舊例, 忠州·安東·慶州·釜山四處賜宴, 自順治乙未使臣, 爲除民弊, 只行於釜山。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島倭請貿及八送使停止
自康熙壬戌以來, 每當信使, 則馬島請貿白馬尾·大口魚·胡桃·栢子等物, 謂使行時接待所用。朝廷皆許之。馬島又停八送使。康熙壬戌信使時, 馬島倭謂欲省我邦之弊, 例〔依〕丁巳年例, 停八送使, 書契及別幅, 隨便順付, 以至所省者, 糧米·宴需等物。馬島奉行倭, 以此意呈書于東萊·釜山兩守, 兩守不答, 直裁書于島主以報之。辛卯倭又如是兼有別幅, 東萊府使權以鎭, 惡其奸濫, 退却不捧, 欲使訓別, 作答于島主。朝議以爲, 訓別之於島主, 猶奉行之於萊府, 我不可尤而效之, 不許。至甲午, 乃許捧呈書, 而又依前直答于島主。己亥亦如之。明年第一船答書, 又必提及謝意。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信使祭海
詣釜山永嘉臺, 祭海神。祭禮, 一依五禮儀海瀆祭。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水陸路程
自釜山永嘉臺下發船, 至對馬州佐須奈浦四百八十里。, 豐崎四十里。, 西泊浦三十里。, 琴浦三十里。, 船頭浦六十里。, 南川距府中五里。, 府中卽太守所居。一名芳津七十里。, 一岐州風本浦四百八十里。, 筑前州藍島二百五十里。, 地島七十里。, 長門州赤間關一百四十里。, 元山七十里。, 用防州向浦一百里。, 三田尻西津材三十里。, 笠戶一百十里。, 上關八十里。, 津和一百二十里。, 安藝州蒲刈八十里。一曰鎌刈。, 高崎九十里。, 備後州忠海十里。, 韜浦一百里。, 備前州日比一百四十里。, 牛窓六十里。, 幡摩州室津一百里。, 攝津州兵庫一百里。, 江口七十里。, 大坂城三十里。, 內州平方五十里。一曰牧方。, 山城州淀城四十里。, 倭京四十里。, 近江州大津三十里。, 守山五十里。一曰森山。, 八幡四十里。, 彦根城六十里。一曰佐和城。, 美濃州今須五十里。一曰今次。, 大垣五十里。, 尾張州起四十里。, 名護屋七十里。, 鳴海三十里。, 三河州岡崎五十九里。, 赤坂四十里。, 吉田三十二里。, 遠江州荒井五十二里。一曰新居。, 濱松二十九里。, 見付三十五里。, 掛川四十里一曰縣川。, 金谷三十七里。, 駿河州藤枝三十里。, 府中五十五里。, 江尻二十七里。, 吉源六十六里。, 伊豆州三島五十四里。, 相模州箱根嶺三十八里。, 小田原四十里。, 大礒四十里。, 藤澤四十一里。, 武藏州神奈川三十二里。, 品川六十里。江戶。二十里。關白所居, 或稱東武。自河口抵大坂城三十里, 河水淺, 而我船體大, 故自此替乘倭船, 別幅物件, 交付倭人。我六船則留, 船將率格夫看守。通文館志曰, 水路三千二百九十里, 陸路一千三百十里。海東記曰, 水路三百二十三里, 陸路十八里。倭地一里, 爲我國十里。海東記所錄, 只抵倭京道里, 故比他稍減。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彼地宴享彼之享禮, 我不可預自酌量, 只錄其槪。·下程下程亦同, 故不錄。
初次馬島, 有下船宴, 到江戶有別宴, 還到馬島, 有上船宴。康熙辛卯信使時, 有赤間·大坂·倭京·尾張·駿河五處宴, 回來時亦同, 而赤間之宴, 移設於牛窓。己亥之行, 只設大坂·倭京兩處之宴。所謂倭京宴者, 卽大佛寺宴也, 路經鼻塚之傍。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中路問安
行次岡崎不及江戶十日程。, 關白遣使迎候。還時亦問安於此。初入江戶, 又送重臣二人問候, 而島主導入使臣, 公服迎送於外。辛卯之行, 大坂·倭京·駿河·品川等處往返, 皆有問安。己亥之行, 依舊例, 只有岡崎迎候。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傳命儀
當日 使臣到江戶, 則自其國擇定傳命之日。島主館伴等, 定儀註圖地形, 來講節目。前一日又來, 齎奉公私別幅物件以去, 到其日告時請行。
, 設軍儀鼓吹。淸道旗在前, 巡視旗·令旗次之, 以上步。節鉞次之, 纛大旗·鼓吹次之, 以上騎。使令步而次之, 小童騎而次之。
軍官戎服先導, 龍亭次之, 使臣以下公服隨行三使坐本國平轎, 堂上乘倭國肩輿, 堂下騎馬。, 入關白宮城。城有三重, 門設九里。至第五門止, 鼓吹去, 軍儀·上官以下下馬。至第六門, 上上官及製述官·良醫下肩輿。至第七門, 三使下轎。已設步席。島主及長老與館伴二人, 具其冠服出迎, 引入第八門, 止龍亭, 首堂上, 擎奉國書前行, 三使以下隨之, 入內門殿階下, 官高者兩人, 迎揖引導, 至外歇廳, 卓上奉安國書。三使列坐於東壁。俄而引入上官以下落後, 長老等亦留其後。, 由軒上行十餘步, 入東夾之外堂卽內歇廳, 在正殿隔壁。, 北壁奉安國書。三使北向列坐。少頃關白出坐于正堂堂有三層抹樓, 層高二寸許。, 首堂上奉國書, 入西向跪, 島主跪受, 傳于執政。執政置諸關白座右, 將官等擎入, 禮單列於第二層堂。鞍馬則陳於庭。執政二人, 傳言于島主, 引入三使, 行公禮四拜於陳幣之前訖, 出坐外堂。關白使近侍, 展讀國書訖, 禮幣等物, 盡爲撤入, 將官等又擎入。使臣私幣陳設, 三使又入行私幣四拜訖, 又出坐外坐。執政等四人, 以關白言致慰, 使臣答謝, 將行酒禮。辛卯信使時, 茶禮在私幣之前, 且有問上候之禮。島主引入使臣, 坐於次堂之東壁, 執政等, 進饌盤于關白之前。三使前, 亦各置饌盤。執政又進土盃以土爲盃。倭俗有慶事, 則用土器。一用卽棄。于關白, 將官一人, 金樽土盃, 跪在上堂。關白先飮一盃, 以勸上使, 上使陞飮, 再拜而退。關白又飮, 以勸副使·從事官, 如上儀。然後上上官行四拜禮於楹內, 上官行於楹外抹樓, 中官小童, 行於差降編竹處。因其地狹, 上官以下, 每班分二番行禮, 而首堂上, 檢飭其拜起。吹手·使令, 行於庭中訖, 執政四人, 又爲出來, 傳關白之言, 請行振舞。欲親自押宴, 而恐使臣勞困, 令三納言代行, 幸可入參云。於是使臣更入行辭禮再拜而出。島主又引使臣入次堂, 三納言出接拜揖, 分東西而坐, 各進盃盤, 三酌而罷。上上官坐於內歇廳, 上·次·中·下官, 各於所在處設享, 而各有押宴之官, 宴訖罷, 出執政四人, 揖送於東夾之外。館伴及島主等, 以次導送, 三使以下各乘轎乘馬于所下處而還。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受回答儀
竣事臨還, 館伴等, 修掃館于〔館雨〕, 置卓於外廳, 排列物件。俄而回書至, 則三使公服出迎於階下。島主奉而先導, 執政二人隨之, 進入大廳, 置於案上, 分東西對坐, 行茶一巡而起, 移坐中廳。又以私贐行中之物, 列於廳, 上使以下至下官, 以次領受, 然後執政以下, 次第來呈回答書啓。馬島回書, 則回路受來。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回答國書
外面右邊, 書敬復, 左邊, 書朝鮮國王殿下。合衿處, 書日本國姓名謹封。其書姓名處, 必踏圖書。凡書姓名處皆同。不稱王事, 詳見上文國書條附錄。圖書事, 見下附錄。內式, 日本國姓名, 敬復朝鮮平行國王殿下云云。其年號。平行。舊例往復書契, 皆書大明年號。萬曆辛卯, 秀吉書契, 書僭號天正。其後卽改之, 至崇禎丙子, 又書僭號, 馬島書契亦然。詳見下文付錄。別幅, 若君別幅。依宴享例不錄。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回答書契日本執政書契也。詳見上文書契條。
附錄。萬曆庚寅, 信使黃允吉·金誠一等, 至日本。關白秀吉, 不卽裁答, 使之先行。誠一曰, 吾奉國書來, 若無答, 則是委命於草莽也。允吉等懼見留遽發, 誠一不得已同發, 至堺濱待之。答書至, 則辭多悖嫚, 誠一却不受, 貽書玄蘇, 曉以大義曰, 此若不改, 吾有死而已。玄蘇諉以撰書者失辭, 改閣下爲殿下, 方物爲禮幣。且詐云一起直入大明云者, 乃入朝大明之意也, 終不肯改, 誠一再三移書責之。允吉以爲彼自釋其意如此, 不必强爭激變, 誠一爭不能得。萬曆丁未, 馬島倭來請信使, 朝廷疑其非關白意, 不許。島倭卽以關白書至, 其書曰, 日本國王源家康, 拜復朝鮮國王殿下, 左方書萬曆三十四年。宣廟下敎曰, 家康攝政云, 而自稱國王, 書契, 曾踏德有隣圖書, 而今踏日本國王印, 而皆僞字。今此書契, 予以爲必僞書也。彼旣致書, 在我不可不遣使回答, 而予意則如此耳。使臣慶暹日記曰, 關白回答國書所押印文, 篆刻源秀忠印四字, 蓋日本之俗, 無國王相傳之印, 爲關白者, 自刻其名而用之云。前日馬島稱國王書契印文所刻日本國王云者, 是馬島僞造印信也。玄蘇則欲用萬曆年號, 承兌則欲用日本年號, 稟於關白, 關白曰, 我國不事大明, 不可用其年號。若用日本年號, 則使臣必有未穩之意, 莫如兩去之云。故書之曰龍集者, 如所謂歲次云耳。日本年號, 則慶長十二年也。萬曆丁巳, 使臣李景稷日記曰, 日本回答書云, 日本國源秀忠, 奉復其下云, 多般奇産, 如目錄領納。又云貴國忽奏天朝, 而賀弊邦之無爲, 彌不渝舊盟。自愛珍重云云, 左方書龍集丁巳。卽令舌官語之曰, 若曰源秀忠, 則何敢與隣國之君抗禮乎。必書王字可也。領納之納, 賀弊邦之賀, 舊盟之盟及自愛二字, 須卽改之, 天朝二字, 亦書于極行。因招馬島倭橘智正責之曰, 前日家康在時, 爾島所傳書契及今番書契, 皆書王字, 獨於此不書, 何意也。吾當以此開諭執政, 以明前例之不然也。智正等失色曰, 其間果有曲折, 使臣若直請之, 則島主等, 當騈首就戮。使臣獨不矜憐乎。馬島諸倭, 合辭以乞, 有遑遑之色。其前日弄奸之狀, 据此可見, 甚可惡也。弄奸者, 謂僞作關白書以請我使。又督使改之, 倭僧道春曰, 將軍在日本, 實行王事, 書之爲可。但天朝, 非書極行者也。有長老者, 以爲送朝鮮例書之, 遂盡改之, 一如使臣之言。崇禎丙子, 使臣金世濂日記曰, 日本執政大炊讚歧二人, 奉書契至。其書只云日本國源家光, 左方書寬永幾年。大炊等因致關白之意曰, 調興奸賊, 反覆不道, 改換書印, 欺瞞兩國。平調興者, 馬島副官也。新被罪詳見上文。其一卽王字, 添書於日本國之下, 其一卽去我天皇年號, 而改之以龍集也, 其一禮單有數, 而中間添補也。使臣責之曰, 年號之書, 有違前例, 王字雖不可書, 而不書大君何也。大炊等曰, 我國之用天皇年號, 猶貴國之用大明年號。乃調興之大罪。我乃海中別國, 所尊者是天皇, 故用天皇年號, 兩國各遵舊規, 初非相屈也。大君二字, 我所自尊之號, 何敢書送于隣國之答書乎。我大君, 三世繼序, 非王而有王之權者, 天下所知。書此二字, 甚非難事, 而所不書, 專出於尊敬貴國之意, 何必致疑也。因私謂譯官曰, 欲使我國不書寬永年號, 則何不借道, 使我通貢於大明耶。爲大明臣,然後去此寬永之號, 不然使獨去年號, 萬無是理也。三使臣相議曰, 彼旣以尊敬我國, 不書大君爲辭, 則强使書塡, 在我失體。若固爭不已, 或以將軍, 或以左大臣書送, 則尤有所未安, 遂止。按書契中, 書日本國王及大明年號者, 皆馬島倭所僞撰也。至於丁未及丁巳兩番書契, 則皆我使入倭都, 親自受來者也。馬島倭, 決不能容奸於其間。其不書王, 直書姓名, 尤其明證也。今倭乃以只書龍集, 不書年號, 爲調興之罪, 其不成說話如此。蓋調興奸狀, 至是敗露, 故乘此機, 以前日書契中, 不稱其意者, 盡歸之於調興弄奸所做, 而因售其傲慢之志也。按日本圖書舊所押, 卽德有隣也, 丁未以後, 直刻姓名而已。近來則用文命之寶四字印, 又或用大書源字印云。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一行回受禮單
三使臣通文誌云, 關白所送, 銀子一千五百枚, 雪綿子九百把。若君所送, 銀子六百枚, 雪綿子三百把。宗室以下至支待官, 有所贈, 則皆有回禮, 而京尹以上則銀或一二百枚, 綿子一二百把, 館伴以下則銀或三四十枚, 染皮綿子及他雜物若干。合以計之, 則銀至一萬七千餘兩, 雪綿子至一千七百餘把, 他雜物若干。○甲子信使之行, 回到馬島, 留置徑還。島主義成, 修書契, 差倭出送, 禮曹又拒之, 而島倭往復至再三。禮曹不得已受之, 以其中一千兩, 分給三使臣。丙子信使日記, 關白所贈及執政諸人回禮銀子合九千餘兩, 辭不受, 又以一行支供用餘米五百三十餘俵, 傳給右京等處, 使之分給伺候諸倭。俵者容入五十三斗云。旣發右京等, 以所留來貿黃金一百七十錠, 計直銀一千數百兩云。自江戶追送之, 副使曰, 吾不欲使有用之物, 歸於虛棄, 至金絶河, 淺流投之。旣還, 島主書至, 以爲使臣, 旣不受銀子, 則不敢强送, 願獻嶺南公貿木三百同以換之。朝廷以其意, 出於誠信, 從之, 所留銀子, 一萬餘兩也。○蓋自丙子以後, 每信使行, 皆用是例。今以見於謄錄者言之, 癸未年, 不著銀數, 而但云日供餘米八百四十俵, 留置以歸, 館伴換金六十一兩一錢以送之。馬島差倭來言, 丙子年使臣, 投之金絶海中, 多有難處之事, 故今則島主陰受之, 玆以傳送云云。朝議以爲, 受之則傷損國體, 不受則遠人缺望。此金與禮單銀子無異, 一如銀子例, 以明年公木價計給。壬戌年, 銀一萬六千七百二十四兩, 竝授島倭, 使之依例區處。他餘雜物, 分給於一行員役及下卒。辛卯年, 銀子一萬二千三百三十三兩七錢五分, 傳授島主, 以其所給, 公木三百八同七十匹六寸五分換出, 而是年公木, 自巡營旣已分詀各官, 已有措備者, 故以明年條公木計減。·上上官·製述官以下, 皆有差等。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信使護還差倭至
信使一行歸馬島, 又送護還差倭及裁判倭, 與之偕至裁判無書契, 而只持別幅一度。, 依例遣接慰待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使行用餘雜物還納
壬戌信使時, 用餘人參三斤·石鱗三斤, 剩餘人參七斤·紅袱二十件, 還送戶曹。受職倭·奉行倭等處, 禮單不爲傳給, 亦還送于戶曹。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三使答島主書
癸未使還後, 島主因副特送船, 使貽書于上使尹順之, 兼送唐紙, 求書金地院·十如院扁額。金地院者, 大君國司良長老守號, 十如院者, 馬島來住洪長老守號, 在建仁寺裏。朝廷使上使, 皆副其請, 且以禮單答其別幅。壬戌使行還後, 島主別遣頭倭一人, 呈三使前都狀一度·屛風二座, 求使臣筆跡, 許之。己亥, 護行差倭, 又謂信使回還後, 例有抵書島主之禮。禮曹以爲, 壬戌年則島主先自貽書於三使, 且送金屛, 要得手筆, 故使臣裁答以送。此非可据應行之例云云。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差倭私餽三使
己亥護還差倭, 上書于三使臣, 且皆有別幅。訓別輩, 不察輸至京中。禮曹以無前例, 防塞不許, 還送于差倭處。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員役死者恤典
壬戌使還後, 禮曹判書南龍翼啓, 信使帶去人, 有死於客土者, 自前有恤典擧行之例, 何以爲之敢稟。傳曰, 依例擧行。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附錄
國恤中使行服色
崇禎丙子信使時, 仁烈王妃喪期未盡, 馬島差倭平成春來告曰, 信使渡海, 以玉色衣冠見島主, 黑色見大君, 是則嚴不敢更有所請。一行員役, 以白衣笠作行, 則我國素忌白色, 一路觀瞻駭怪, 必有責於島主。若使員役, 權着黑色, 俾無執言生梗之弊, 幸甚。禮曹(○)啓曰, 信使及員役服色, 皆犯彼中所忌。國中期服未盡, 固不可爲人變喪服也。然竊思之, 國法, 邊不擧哀, 曾見宋朝之制, 國恤邊地, 服三日而除。以此觀之, 則使於他國者, 固當以權宜變其服矣。
上從之。

被(被)擄人物諭文自壬辰亂後, 每於信使行, 付送廣諭節目, 分寫十餘張, 以詔之。至順治乙未, 則去壬辰六十四年, 被擄人, 必已老死, 故去之。
禮曹爲通諭事。國家不幸, 猝被兵禍, 八路生靈, 陷於塗炭, 其堇免鋒刃者, 皆係累迄今五十年矣。其中豈無思戀父母之邦, 以爲首丘之計, 而未見有襁負出來者, 此必陷沒旣久, 而然其情亦可憐也。國家於刷還人口, 特施寬典, 丙子年間, 使臣率來被擄人口, 竝令免罪, 至於有役者免役, 公私賤則免賤, 完復護恤, 使之安揷本土, 其所刷還之人, 亦皆得見親黨面目, 復爲樂土之珉, 在日本者, 亦必聞而知之矣。況今日本, 旣已殲滅我國讐賊, 盡改前代之所爲, 致書求款。國家, 特以生靈之故, 差遣使价, 被擄在日本者, 生還本土, 此其時也。若一齊出來, 則當依往年出來人例, 免賤·免役·完復等典, 一一施行, 諭文所到, 劃卽相傳, 依諭文通告, 使臣之回, 一時出來。庶無疑畏遷延, 免作異域之鬼。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