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지春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지 목록



年例送使卽所謂歲遣船也。
舊例, 有日本國王送使, 有日本諸酋送使, 有馬島送使, 萬曆己酉定約時盡革之, 只留馬島送使。己酉約條中, 有國王送使一條, 而元無來者。
國初舊例, 馬島使船, 未有定額。正統癸亥, 通信使申叔舟, 約爲每歲五十船, 有不得已報事, 則許別遣船, 謂之特送船。正德壬申更定約條時, 減爲二十五船, 有事則付歲船來告, 勿遣特送。萬曆己酉, 宣慰使李志完又定約, 減爲二十船, 特送三船, 入於其中。特送定爲三船, 不知始自何時。至今遵用者, 卽此例也。第自己酉以後, 歲船之外, 多所增添。萬曆辛亥, 許平景直·玄蘇·平彦三送使。皆受圖書。天啓壬戌, 許流方院·萬松院送使。至崇禎庚辰, 平景直送使, 變爲副特送。戊寅, 玄蘇送使, 變爲以酊菴。庚辰, 又許彦滿送使後改爲平義眞送使。, 未幾, 罷流方院使。順治丁酉, 罷平彦三使, 康熙壬午, 罷平彦滿使。雍正丁未, 許平彌一送使, 甲寅罷之。存者, 副特送·萬松·以酊而已。合歲遣十七船, 特送三船, 爲二十三船, 而自崇禎丙子, 三特送合爲一使, 自第四船, 至十七船合爲一使, 依舊例各送者, 第一·第二·第三船及副特送·萬松·以酊菴, 合號八送使。
舊例, 每船一人上京, 己酉以後不許, 只到釜山倭館而止。蓋壬辰之難, 馬島倭導秀吉入寇, 得罪見絶。馬島土瘠, 非我國賜米, 則無以資活。於是血誠來乞, 唯以和事之得成爲幸, 故凡歲船減數, 不許上京等事, 惟命是從。其後巧作名目, 以求沾丐者, 日滋月增, 我則以夷狄之故, 不與之屑屑爭較, 就其僅可者, 輒許之。然倭亦知命脈懸於我, 故亦不敢大肆狡毒。
八送使倭出來時, 上下人員, 有正官·副官·都船主·二船主·留船主·進上押物·私卜押物·侍奉·伴從·格倭之名。
正官·副官, 倭中稍尊者, 都船主至押物, 又其次也, 侍奉以下, 又其次也, 格倭者, 船上用力行船之人, 卽所謂格軍。
船隻有送使所乘本船·副船·水木船。
舊例, 日本國王使上官所乘船, 謂之一號船, 副官所乘船, 謂之二號船, 都船主所乘船, 謂之三號船, 水木船, 謂之四號船, 其餘只有副船。萬曆己〈酉〉約條, 只許一船, 不帶他船。其後或帶兩隻而來, 稱以副船·水木船, 仍成謬例, 故許接副船, 而不接水木船。其本船·副船, 尙帶一號·二號之稱, 而惟特送有之云。水木船者, 載海中所用水木者也。所持爲驗者, 有書契及路引。
書契式, 見上文通信使條。有抵禮曹參議者, 有抵禮曹佐郞者。路引, 卽海東記所謂文引也。其式曰, 日本國對馬州太守拾遺姓名, 啓達朝鮮國東萊·釜山兩令公閤下。玆遣某年條第幾船, 請夫照驗, 不備。僭號幾年某月日, 對馬州太守拾遺姓名。其書姓名處, 着我國所賜圖書。不持路引者, 以賊論斷。路引, 或謂之標文, 倭語, 謂之吹噓, 或謂之水書。
留館有日限, 留時有日供, 歸時有度海糧。
日限之外, 不許接待。日限見各條下。
日供者, 料米·餠米及油·蜜·魚·菜·果之屬, 五日熟供, 五日後以乾物入給。
下船以後, 上船以前, 有宴享累次。
宴享者, 下船茶禮·下船宴·別宴·路次宴·名日宴·進上看品茶禮·禮單入給茶禮·上船宴·別下程·例下程也, 隨使各有加減。宴, 則有樂, 儀最備。茶禮無樂, 只有饌。下程饌尤殺。名日者, 倭俗以正月元日, 三月三日, 五月五日, 六月十五日, 七月七日·十五日, 八月一日, 九月九日, 十月亥日, 爲名日, 故以其俗之名日設宴。
倭所獻, 有所謂進上者, 有所謂公貿易者。
進上者, 胡椒·白礬·丹木·朱紅畫硯匣·銅盤·金屛·銅鏡之屬, 於書契中裁入別幅, 列書進上物件, 故謂之別幅進上。凡別幅抵禮曹者, 則入闕內, 抵萊·釜者, 藏戶曹。歲遣船只有抵禮曹書契, 別差則旣抵禮曹, 又有抵萊·釜書。
公貿易者, 銅·鑞兩物及丹木·黑角也。以其獻此物而受價以歸, 故曰貿易。丹木疊入於公貿易。
我所賜, 有回禮, 有公貿價木, 有求請條。木者, 木綿布也。
回禮者, 所以答別幅進上也。人參·虎豹皮·白黑紬布·鷹·席·筆·墨之屬是也。凡物兩端, 皆踏禮曹照印, 旣給回禮, 又就其進上, 逐物計價, 以木給之, 謂之進上價木。
公貿價木者, 計銅·鑞·黑角之價, 以木給之, 而木又難繼, 故三分之一, 以米換給。初無定約, 只以權宜, 限年給米, 限盡之後, 則倭又來乞限年, 迄未止息。
求請者, 因倭人求乞, 而賜給者也。人參·鷹·犬·熨斗·馬省·紙·筆·棗·栗·薏苡之屬, 倭地所不産之物, 或謂之贈物。

一特送。持禮曹參議前書契。正官一人, 都船主二, 船主一人, 進上押物一人, 私卜押物一人, 侍奉一人, 伴從七名, 格倭四十名, 副船格倭三十名。留館限一百十日, 日供·渡海糧。下船茶禮一, 下船宴一, 路次宴一, 名日宴四, 進上看品茶禮一, 禮單入給茶禮一, 別下程·例下程二, 上船宴一。
二特送。二·三特送, 舊例, 皆依一特送例待之。崇禎己亥, 使差倭藤智繩, 開諭島主, 使減船額。時平義成新罷島中副官, 平調興專總兩國貿。
三特送。遷之利, 遂從我命, 以二·三特送船, 兼於一特送, 盡革其正官以下員役, 茶禮·宴享, 永爲蠲除。料米及日供雜物, 則輸給於代官倭七十料米。其書契·別幅·公貿, 付至於一特送船, 故回答書契及回賜別幅, 則付送於一特送, 公木物等, 則給付代官倭。
右爲一送使。
第一船。持禮曹參議前書契。正官·都船主·進上押物各一人, 伴從三名, 格倭四十名, 水木船格倭十五名。留館八十日, 日供·渡海糧。下船茶禮·宴享各一, 名日宴三, 進上看品茶禮·禮單入給茶禮·上船宴各一。
右爲一送使。
第二船。持禮曹參議前書契。正官·伴從各一, 格倭四十。留館限八十五日, 日供·渡海糧。茶禮·宴享各一。
右爲一送使。
第三船。持禮曹參議前書契。凡事同第二船, 而但其正官·伴從寄乘船出來, 故茶禮·宴享, 與第二船幷行。本船則追後往來。
右爲一送使。
第四船。持禮曹參議前書契。接待凡事, 第三船同, 而寄乘於以酊菴送使船出來, 故茶禮·宴享, 與以酊菴幷行。自此至第十七船, 凡十三隻書契·別幅, 幷爲齎來, 回答幷爲受去, 而本船則追後往來。
第五船至第十船。在前此六船接對, 皆同第四船, 自兼帶革員役以後, 茶禮·宴享, 則永爲蠲除。料米及日供雜物, 輸給代官倭。進上·公貿等價木及求請等物, 依前式計給於代官倭處, 而只於第十船回賜, 減鷹連, 代以白苧布二匹。船隻追後往來, 而自第四船至此, 格倭各三十。
第十一船至第十七船。在前此七船接待之式, 比第十船稍減, 自兼帶革員役以後, 茶禮·宴享, 永爲蠲除, 料米及日供雜物, 輸給於代官倭。進上·公貿等價本及求請等物, 依前式計給代官倭處。船隻則追後往來, 而格倭各二十。
右爲一送使。
副特送。 萬曆丙午以後, 馬島平景直來言, 其父調信臨沒遺命, 必成和事, 累度往返, 自稱藩臣, 朝廷命除職, 景直甚悅。舊例受職倭, 必躬自來朝, 景直以每年來朝, 難於跋涉, 乞受圖書而送使, 至辛亥, 始許之。其後又言爲本朝效誠宣力之功, 有倍於島主, 接待之禮, 宜加於島主特送之上, 朝廷又許之。景直死, 其子調興受圖書。己卯, 乞仍其船, 稱爲副特送, 朝廷許之。自崇德庚辰, 始出來。曾在萬曆壬子, 三特送約條之外, 一船加數出來, 稱以副船, 以其規外, 故不許接待。至是島主因副船之名, 遂號副特送。持禮曹參議前書契。正官·副官·都船主·二船主·留船主·進上押物·私卜押物各一, 侍奉二, 伴從七, 格倭四十, 副船格倭三十, 水木船格倭二十。留館限一百十日。其餘宴享·下程及支供, 幷依一特送。
右爲一送使。
萬松院。 萬松院, 島主平義智之願堂也。始義智死後, 其子島主平義成, 與諸倭爲義智, 創一院於島中鍾碧山, 以講和時, 其父有功於兩國間, 故乞得一送船, 以爲香火之資, 朝廷許之。舊圖書, 則刻萬松院以賜之。天啓壬戌, 始出來。至丙寅, 義成上書於禮曹, 稱謝曰陋島主, 上事國王, 下費行賂, 難於支用, 故恐萬松之易廢。如今幸以貴國之恩奬, 樹表忠之碑於萬松之下云云。持禮曹佐郞前書契。正官·都船主·進上押物各一人, 伴從三名, 格倭四十名, 水木船格倭十五名。留館限八十五日。茶禮·宴享·支供, 與第一船同。
右爲一送使。
以酊菴。 以酊菴者, 馬島倭僧玄蘇所住庵名也。玄蘇生於丁酉年, 故合丁酉兩字, 自號酊菴。萬曆己酉來講約條時, 請酊菴記於宣慰使李志完, 記末以飮化飽德, 不忘雲天需澤之歡, 毋負庵名之義, 勖之。時朝廷以玄蘇居間宣勞, 鑄圖書, 刻其名賜之, 許歲遣一船, 玄蘇大感悅, 乃於馬島府東瞎驢山, 結小庵居之, 名以酊菴, 壁上奉安朝鮮國王萬萬歲殿牌, 朝夕焚香。辛亥冬, 上禮曹書, 乞賜國朝列代忌日及當宁誕辰。壬子, 玄蘇死, 其弟子玄昉, 襲用其圖書, 朝廷以其不稟, 而逕送歲船, 減公貿易之數。其後, 玄昉累上書, 懇乞復舊, 又許之。崇禎壬申, 玄昉與調興, 幷罪廢。乙亥, 島主還納其圖書。崇德戊寅, 島主送差倭, 乞復其使船, 而玄昉交代, 三僧自江戶輪差出送, 未有定名, 請以玄蘇舊寺, 名以酊菴, 爲圖書, 命鑄給焉。持禮曹佐郞前書契。正官一人, 伴從三名, 格倭四十名。留館限八十五日。支供諸節, 與第一船同。
右爲一送使。
附。中絶船五隻。萬曆己酉約條, 壬辰亂前受職者, 則不許接待, 亂後有功藤永正五人等, 俱歲一來朝, 五人俱死後, 因島主之懇請, 進上及公貿, 依前式付送於一特送船, 而宴享·回賜·求請等物幷革, 故不能別爲一使。進上·公貿等物, 見下進上·公貿條。

八使日供及宴享米·太·雜物秩
米·太類。 八使上下員役至, 則日給料米·料太·酒米·醋米·醬太, 宴享雜物中, 有餠米·醋米·酒米·黑湯米·泡太。歸則給渡海糧米。
附。館守倭處, 有日給米·太, 又有島主處歲賜米·太各五十石。又有兼帶不出十五隻條, 給於代官倭者, 作米五百七十九石。
摠數米一千八百八十九石, 太六百十二石。
雜物類。 眞油·靑蜜·眞末·太末·粘米·木米·小豆·芥子·菉豆·牟曲·榛子·栢子·胡桃·生梨·生栗·黃栗·大棗·乾柹·五味子·芝草·脯肉·乾雉·生羌·乾魚·廣魚·靑魚·全腹·大口魚·沙魚·海參·文魚·生鮮·紅蛤·白蛤醓及白蛤醢·甘醬·艮醬·藿·蔈古·生豬·活鷄·鷄卵。
右雜物, 皆分徵列邑, 而日供雜物中, 惟魚錯, 以米折給, 合爲九百三十七石, 他物稱是。宴享雜物之數, 亦與日供雜物無異, 而或値有故, 則亦作米入給。

八使進上·公貿易·求請秩 中絶船所獻及價木竝入。
進上。胡椒合四千一百斤, 價木八十二同。每斤一疋。
丹木合五千三百八十斤, 價木五十五同四十三疋十一尺三寸。每三斤一疋。
明礬合一千四百斤, 價木三同三十二疋。每百斤十三疋。
朱紅合八斤, 價木二同二十八疋。每兩一疋。
右四種, 每船所獻, 皆有定式。此以下文紙·銅盆·銅盤·鑞皿·茗爐·笠纓·書架·硯匣·箋匣·金屛·面鏡之屬, 其有無加減, 每歲不同, 且其折價公木, 各不過二三疋, 摠計堇滿一同, 故玆不擧論。
公貿易。 銅鐵合二萬七千六百斤, 價木三百三十一同十疋。每十斤六疋。
鑞鐵合一萬五千三百六十八斤八兩, 價木六百十四同三十七疋。每十斤二十疋。
丹木合三百六十五斤, 價木二同二十二疋十三尺二寸。每三斤一疋。
黑角四百桶, 價木十七同四十一疋。每桶三疋。本定式, 二百九十七桶, 後仍體小, 加捧一百三桶, 而價木依舊, 只第一船有之。
右四種, 每船所獻, 皆有定式。通文館志及嶺南接倭新定式所載之數, 皆是雍正甲寅以前所記, 故兒名圖書送使公貿進上之數, 幷在其中。且通文志, 不言平彌一送使, 而至其摠數, 則與嶺南定式錄無異者致訝, 玆就舊錄之數, 拔彌一條所獻及價木而記之。舊有兒名圖書送使, 詳見下文。其未罷時, 謂九送使。

回禮及求請, 皆有鷹子, 其數甚多, 而其中二十八連, 以木給之。合爲十六同四十疋。每一連三十疋。
摠數公木, 一千九十六同五十疋尺數若干及進上雜物價, 隨時加減者, 其數不多, 故竝不錄。內四百同, 作米一萬六千石入給, 餘數六百九十餘同, 以木給之。
回禮。人參·虎皮·豹皮·白綿紬白苧布黑麻布, 卽苧布之染黃者, 倭人謂之黃照布。白木綿黃毛筆, 以上戶曹措備。鷹子花席四張付油芚眞墨, 以上慶尙道措備。
求請。人參·黃毛筆, 以上戶曹措備, 鷹子·犬·雨傘紙·四張付油芚·白紙·眞墨·花席·火熨·馬省·淸蜜·法油·薏苡仁·彔豆末·胡桃·栢子·大棗·黃栗·乾柹子, 以上慶尙道措備。
右諸種, 隨船其數不同, 而就其價多者言之, 則人參合爲三十二斤, 豹皮合十七張, 鷹合五十八連, 白苧布合四十疋, 白綿紬·黑麻布各合三十二疋, 白木綿合六十五疋, 或有因其願, 以米折價給之者。
附錄陸物秩。空石·篁竹·藁草·草芚·熟麻·山麻·葛索·帆竿·長板·長釘·蛭釘。
右陸物云者, 卽裝船之具, 亦年例應給於諸船者也。其中空石四百五十立, 折價作米, 爲一百五十石。其他帆竿·長板·鐵釘之弊最甚。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論別幅回禮之由
攷事撮要曰, 舊例, 日本書契內別幅所錄之物, 只土宜小許, 有時所求者, 大藏經而已。其差倭副官·船主·侍奉等, 各私有進上, 隨其所進多小, 而量加隨賜, 未嘗有定規。然而進上漸多, 國計滋耗。弘治甲寅歲, 成廟令邊將諭來使, 以人臣無私獻之義。其所私進, 一切不許。其處七八年間, 國使絶不來到。辛酉歲, 周般西堂等出來, 國王別幅內, 始稱賣物, 然其數不多。而本國於答書內, 不載許貿與否, 周般等, 亦不爭詰。甲子歲, 國使二起竝來, 其書契別幅, 亦有賣物, 而名般不多。本國適因華使之來, 將二起倭使, 刻日送, 回答書內, 略不論賣物之事。至正德庚午歲, 有三浦之變, 弸中來請和, 其所齎國王別幅內, 改賣物之〈賣〉字作商字, 而名種甚多。朝廷旣不許和, 慮其有怨, 始許貿, 其所謂商物幾盡。自此以後, 每行必別錄物目, 謂之商物, 稍不滿意, 則輒變詬怒, 冀使本國, 不得已而强從之。遂爲無窮之弊, 此其別幅之有答賜者也。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論公貿易之由
通文館誌曰, 萬曆己酉, 定約條以後, 則國王及諸酋, 無遣使之例, 只有對馬島主歲遣之船, 而凡其所獻方物, 每船皆有定數。物目亦皆錄入於禮曹書契之中, 而領來之倭, 稱號爲進上押物。崇禎壬申, 島主平義成, 與其副官平調興相軋, 自江戶罪罷調興, 而義成因事事矯革, 以彰調興父景直之失, 進上之號, 改稱封進, 而方物又不錄入於書契, 作爲別副以送之。蓋倭俗於相贈之用別副, 故欲降爲與禮曹相贈之禮, 而以避進上之儀也。朝廷又許其改號, 其酬賜則依前, 而諸船皆有定價焉。至於各倭所持私貨, 則其始只許開市, 令與商賈買賣而去。後益繁滋, 而商買鮮小, 不能盡貿, 每致載還, 多有怨恨, 懇訴不已。朝廷又以爲不可失其歡心, 令以公價貿之。此又公貿易之始也。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論公貿易沿革節目
通文館誌曰, 每公貿時, 差使員同坐于倭館。倭人以銅鑞等物, 稱量以納, 則差使員, 以公木計給, 而其買賣本無定數。倭人每欲增加, 恐嚇備至。萬曆癸丑, 府使李昌庭, 狀聞其弊, 每船所貿之數, 始爲約定, 而船各稱納。自壬申義成罷逐副官之後, 竝奪島中諸倭之利柄, 而身自壟斷。至乙亥, 省減歲船之額, 令一特送兼帶二·三特送兩隻, 令歲遣第四船, 兼帶第五船以下至第十七船, 幷十三隻, 而進上·公貿等物, 亦不付於該船, 別定代官。一年鐵物, 都合稱納, 該價木米, 詳其年條手標, 爲信於訓別而受去。每於訓別交遞之際, 憑考會計。其折價則萬曆辛丑差倭橘智正初來時, 銅鐵每百斤, 代給公木四十疋。其後智正再來, 增爲五十疋。己酉約條時, 又加爲六十疋。銅鐵每百斤代, 公木二百疋, 豆錫每百斤代, 公木一百疋, 胡椒每百斤代, 公木一百疋, 蘇木每百斤代, 公木三十疋, 白礬每百斤代, 公木十三疋, 黑角每一桶代, 公木三疋, 永爲恒定。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論公木作米之由
通文館誌曰, 經國大典, 雖許准市, 價給答賜, 但隨其來, 故略相買賣而已。一自定價以後, 反爲痼弊, 積而漸夥, 至於此極。而其所納銅鑞蘇椒等物, 無益於國家之經用, 所折價直, 則竝皆十倍於私商之買賣, 故歲給公木爲疋, 積至六萬, 而近又許其作米。其作米之由, 則蓋當初所給木綿, 以八升四十尺兩端靑絲者給之, 故倭人留以爲本, 以求其侔, 而勢不能終始如一, 其漸劣者, 至爲五升三十五尺。差倭之來, 以此苦爭者, 無歲無之。天啓甲子, 以年凶爲說, 貽書島主, 約以待豐復舊。至辛未, 不勝其煩言, 稍可細長, 而猶不能如前。順治辛卯, 差倭平成扶等, 堅以舊本爲准, 而盡數點退, 使我難於換給然後, 遂爲言曰, 島主筑前州食邑所收, 移用於江戶, 島中絶無他資生之路, 願以其中三百同, 每疋作米十二斗, 特許五年換給契券相約。而歲比不登, 至乙未, 六萬石, 未及畢給。倭故利其過限, 默無一言, 數年之後, 又爲來請。庚子, 差倭橘成般等, 更以木品復舊爲言, 而大肆咆哮。府使鄭泰齊稟于朝, 加許一百同, 通共四百同作米, 合爲一萬六千石, 亦許五年爲限。而五年之後, 輒又來乞退限五年, 因循爲請, 迄無停歲。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總論接倭之費
愚謹按我朝接倭所費, 前後殊科, 以船數言之, 則舊有國王使·諸酋使, 而馬島使船, 亦五十隻。今只有馬島使船, 而又只二十三隻。以接待之節言之, 則舊倭使皆上京, 京外宴享·賜與甚繁, 海東記所載, 可按而知也。今只就釜山館接之而已, 以此論之, 則今所費, 比舊似省減過半也。然公貿易一事, 古所未有, 公貿之數, 布至於四萬七千疋之多, 米至於一萬六千石之多。且於二十三船之外, 大小差倭之來, 無歲無之, 或一歲數三至, 接待供億, 與歲船無異, 故慶尙半道財力, 割而委之於接倭之需。通文誌云, 其費不啻百倍於舊例。然姜沆看羊錄曰, 我國平時, 嶺南田稅太半, 輸入於東萊·釜山, 以爲倭使往來之需, 此論宣廟朝事也。據此則今昔所費, 蓋略相同爾。通文志之論, 未必然也。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倭料米·太及公木分徵郡邑
料米二千六百七十石。合料米及魚價米·雜色作米, 而論之也。
太八百二十二石。
公作木一千一百二十一同四十四疋三十二尺三寸。
元定十七邑
寧海, 盈德, 淸河, 興海, 迎日, 長鬐, 慶州, 機張, 蔚山, 大丘, 仁同, 草溪, 高靈, 星州, 善山, 漆谷, 東萊。漆谷·東萊兩邑稅, 全歸料米·太。
以上十七邑, 依收稅數除料米·太。其餘則竝作木九百四十同十疋三十二尺三寸, 而歲有豐歉, 收稅之數, 如或不滿, 則以其不足者, 移定於山郡, 以準元數。必定於山郡者, 漕路絶遠處, 多以稅米作木以納故也。
公作木足數加定郡邑
乾隆己未加定。
庚申加定。
辛酉加定, 軍威·靑松·陜川·三嘉·咸陽·金山·開寧·英陽·義興·眞寶·新寧·河陽·慈仁·慶山·淸道·彦陽·永川·義城。是年北路大歉, 運嶺南粟以賑之。元定十七邑穀, 皆入其中, 故加定郡邑, 如是其多。
壬戌加定, 陜川·三嘉。
癸亥加定, 陜川·三嘉·義興·慶山·彦陽·淸道。
元定十七邑穀, 自足準數, 則不用加定, 必不足然後, 始有加定法, 旣不可以逐年該錄, 故只載挽近五年之數。
元定十七邑及加定諸邑所徵作木, 卽九百四十同, 猶未滿於一千一百餘同之數, 故又分定十九邑。
梁山, 昌寧, 玄風, 密陽, 靈山, 宜寧, 咸安, 金海, 晉州, 河東, 南海, 泗川, 固城, 昆陽, 巨濟, 昌原, 熊川, 漆原, 鎭海。
右戶曹謄錄所謂大同相換戶曹稅米者也。十九邑稅米中, 出三千二十八石, 作木一百八十同三十四疋, 合九百四十同, 以足一千一百同之數。蓋十七邑稅, 盡歸諸公木之需, 十九邑稅, 略略分徵, 期滿一百八十同而已也。至於四百同作米, 七百同本木之規, 則元無定數。慶尙監司逐年秩換〔迭換〕, 使郡邑均勞。
朝廷旣以公作米萬六千石, 許賜馬島, 而萊府運米監官, 不卽入給, 居間幻弄, 廢居興販, 資爲利窟。此皆主管守宰之責也。虧欠旣多, 則輒事發, 或罪諸邑守令, 或罪東萊府使, 玆錄其事端稍大者。至於作米之和水和沙, 日供諸物之不卽輸與, 皆廟堂之數加警飭者也。
康熙甲申, 各邑各年條作米未收, 合爲數萬餘石。因東萊府使李埜狀啓, 各邑中未收最多者守令, 備局啓稟論罪。乾隆甲子, 作米未收四千七百石事聞, 監官田雨章梟示, 以下二人決棍, 沒爲奴, 軍官金敬一時爲監官。, 刑推後, 限己身絶島統軍〔充軍〕, 府使鄭履儉, 徒三年定配。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倭船已革者
流芳院。 流芳院者, 萬曆時, 馬島副官平調信之願堂也。在馬島向陽山, 與萬松院爲隣。萬曆辛亥, 調信之子景直, 上禮曹書曰, 愚父調信, 存日傾誠抽忠, 沒後感慨, 寺稱流芳, 而度僧者六七輩, 備晨夕香燈之後, 因乞賜圖書。天啓壬戌, 差倭玄芳等至, 又以爲請, 朝廷許之, 其例同於萬松院。崇禎壬申, 景直之子調興敗, 收還其圖書。戊寅, 因島主之請, 又給之, 尋復罷焉。
平彦三送使。彦三, 卽島主義成之小字。萬曆癸亥, 其父義智爲島主時, 攀舊時宗熊滿之例, 請受圖書。朝廷以爲義智革心效忠, 賞宜及嗣, 許之。乙卯, 義成代爲島主, 而不肯還納曰, 母方執用其圖書, 母子間有難擅便, 而且俺之得子遲速, 未可預料, 姑願仍存以待代云, 故特許寬貸。至順治丁酉, 義成死後, 始收之, 罷其送使。
平義眞送使。 義眞, 卽島主義成之子也, 兒名彦滿。崇禎庚辰, 差倭碩恕·藤智繩以彦三事, 爲援請受圖書。朝廷諭以還納彦三圖書然後, 依許之意, 則碩恕等, 通於島主, 持置館中, 而更爲言曰, 彦滿, 生於江戶, 有寵於關白。朝廷亦不可以彦三常例待之。公貿等物, 當優於萬松院, 反復苦乞, 而其意專在於貪多。故壬午, 肅廟下敎曰, 倭人, 以朝三暮四之術, 欺誣我國, 有同嬰兒, 與其加數而取笑, 莫若竝給而施惠, 特令兩船竝給, 而後勿敢爲例事, 通諭島主。其接待凡事及書契, 視彦三之船, 及其受船之後, 又請得參議答書。上察其誤, 下敎嚴責。禮曹欲改以正郞塡送, 則倭更以卽許旋改爲言, 故不得已置之, 遂爲定例。順治丁酉, 義成沒, 義眞代爲島主, 改稱平義眞送使, 而圖書仍用其兒名。康熙壬午, 義眞死而始收之, 罷其送使。
平巖丸·平彌一送使。 巖丸, 島主義成之子, 以兒名受圖書, 遣船, 未久而死。巖丸之弟彌一, 代用其圖書。雍正丁未, 改受彌一圖書, 巖丸圖書則因來船順付還。其後島主義成沒, 其兄方熙立。未數年, 傳于彌一。甲寅, 彌一, 陞爲島主, 卽義如也。義如旣立, 罷其兒名, 送使而不納圖書。乾隆戊午, 渡海譯官朴春瑞, 取還丸兒名圖書之未收還也。總謂之九送使, 今兒名圖書送使旣革, 故曰八送使。
彦千圖書。彦千者, 島主義方之子, 義眞之孫也。康熙己丑, 島主義方, 因護行差倭之來, 兼付彦千事, 乞依舊例受兒名圖書。萊府回答以爲, 彦三·彦滿等, 俱以其父忠勞, 故特受圖書, 不可輒援爲例。且以所請條貫各異, 而附陳於護行答書中, 殊涉簡忽責之。壬辰, 又專差來乞, 特許之, 以示寬大。島倭旣受圖書, 而未及送使船, 明年癸巳, 彦千死。甲午, 還納圖書, 禮曹受之, 而責其別差來納, 有違舊規。
右京圖書。馬島請受圖書而不許者。右京者, 島主義倫之小字也, 其父曰義眞。康熙辛未, 義眞送差倭來告曰, 島主之子右京, 已成婚娶, 宜受圖書。朝廷使舌官責之, 彦滿圖書彦滿, 卽義眞之小字。尙不還納, 右京則非所可論, 況彦滿圖書, 已是特恩, 後不可爲例, 遂不許。明年壬申, 義眞退老, 傳位於右京。於是改受義倫圖書, 而不復以兒名圖書爲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