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지春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지 목록



享祀總載
大祀
社稷壇, 在都城內西。社土神, 配后土氏, 稷穀神, 配后稷氏。仲春·仲秋上戊及臘祭之。州郡不用臘。新增祈穀祭, 孟春上辛, 祭于社稷。肅宗丙子, 因大歉, 始創行, 而上躬享焉。自丁丑以後, 每遣大臣攝行, 今上癸丑, 親祭。
宗廟, 在都城內東。四孟月上旬卜日, 俗節則正朝·寒食·端午·秋夕·冬至·臘及每月朔望享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中祀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壇, 在南郊。風雲雷雨神居中, 山川居左, 城隍居右。仲春·仲秋祭之。
嶽·海·瀆嶽曰, 南則南原智異山, 中則都城三角山, 西則開城府松嶽山, 北則定平鼻白山。海曰, 襄陽東海, 羅州南海, 豐川西海。瀆曰, 南則公州熊津·梁山伽倻津, 中則都城漢江, 西則長湍德津·平壤平壤江·義州鴨綠江, 北則慶原豆滿江等。壇, 在州郡。三角山, 則就白嶽山祭之, 竝祭白嶽之神。若時旱, 望祈, 則就北郊, 設嶽海瀆·諸山川神位, 各於其方, 俱內向而祭之。
先農神農氏, 配后稷。·先蠶西陵氏。壇, 在東郊。孟夏祀之。
文宣王廟, 在都城內東。仲春·仲秋上丁釋奠, 朔望奠。
歷代始祖廟, 仲春·仲秋享之。詳見上文。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小祀
靈星龍左角爲天田。壇, 在南郊。立秋後辰日祀之, 今罷。
老人星壇, 在南郊。秋分日祀之, 今罷。
馬祖房星。·先牧馬社廏神。·馬步害馬神。壇, 在東郊。四時仲月中氣後剛日, 分祭之, 今罷。今上壬子, 馬疫熾盛, 故自司僕寺行祭於東郊箭串牧場。
名山大川名山, 東原州雉嶽山, 南公州鷄龍山·丹陽竹嶺山·蔚山亏弗山·聞慶主屹山·羅州錦城山, 中都城木覓山, 西長湍五冠山·海州牛耳山, 北積城紺嶽山·淮陽義館嶺。○大川, 南忠州楊津溟所·楊州楊津, 西長淵長山串·安岳阿期津松串·安州淸川江·平壤九津弱水, 北淮陽德津溟所·永興沸流水。壇, 在州郡, 仲春·仲秋祭之。
司寒壇立冥。, 在南郊氷室之北。春分享之。季冬藏氷, 春分開氷時, 亦享之。
禡祭壇蚩尤。, 在東北郊。講武前一日祭之, 今罷。
禜祭山川。, 就都城四門內行之。久雨則祭, 凡三日, 每日一禜。
酺神災害人物之神。, 就馬步壇行之。春分享之, 今罷。今上壬子, 咸鏡·平安·黃海·慶尙等道蟲災害稼, 故設於各道中央。
七祀, 春司命及戶, 夏竈, 秋門及厲, 冬行。各因宗廟時享祭之, 位版在於廟內。季夏土旺日祭中霤。
纛神廟, 在都城內東南, 今移禮曹傍。祭四纛。驚蟄·霜降日祭之。
厲祭壇不得其死者神。, 在北郊。春淸明, 秋七月十五日, 冬十月初一日祭之, 竝前期三日發告。城隍神在壇上, 無祀鬼神在壇下, 左右相向。
新增。 啓聖祠, 仲春·仲秋上丁享之。
關王廟, 驚蟄·霜降日享之。
宣武祠, 季春·季秋中丁享之。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俗祭
文昭殿, 正朝·寒食·端午·秋夕·冬至·臘·每月朔望·忌晨·四孟月上旬享之, 今皆廢。
眞殿·懿廟, 正朝等六俗節享眞殿, 俗節·望·忌辰·四孟月上旬享懿廟。眞殿, 今只存濬源·慶基二殿, 餘及懿廟, 今皆廢。
山陵, 俗節及朔望·四孟月上旬享之。宣祖壬辰亂後, 文昭殿廢, 故移享忌辰祭於山陵。仁祖初, 廢俗節中臘及朔望上旬, 祧則只祭寒食。
新增。 永禧殿, 在都城內南, 俗節祭之。○間二年仲春卜日酌獻。長寧殿, 在江華府, 祭與永寧殿同。
世子墓, 俗節及忌辰祭之。親盡, 則只祭寒食。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祈告報祀
祈告。社稷·宗廟·風雲雷雨·嶽海瀆·名山大川·雩祀。○如水旱·疾疫·蟲蝗·戰伐, 則祈, 如冊封·冠婚, 凡國有大事, 則告。凡廟有修補, 則有先告事由·移還安祭。山陵同。久雨則禜, 此亦祈也, 見小祀條。
報祀。凡祈有應, 則報。如祈水旱, 則待立秋後報。
凡祈告·報祀無常日, 所祈切迫, 則不卜日。

祈告類
祈雨○初次, 三角山三品官。·木覓山三品官。·漢江三品官。, 再次, 龍山江宰臣。·楮子島宰臣。, 三次, 風雲雷雨·山川宰臣。·雩祀宰臣。, 四次, 北郊·嶽海瀆·諸山川十九位宰臣。·社稷重臣。, 五次, 宗廟重臣。, 六次, 三角山近侍。, 漢江, 沈虎頭近侍。, 七次, 龍山江重臣。·楮子島重臣。, 八次, 風雲雷雨·山川重臣。·雩祀重臣。, 九次, 北郊重臣。, 慕華館池邊, 蜥蜴童子祈雨武宰。, 閭閻屛柳。十次, 社稷大臣。, 慶會池邊, 蜥蜴童子祈雨武宰。, 十一次, 宗廟大臣。, 春塘臺池邊, 蜥蜴童子祈雨武宰。, 閉南門開北門, 遷市, 十二次, 五方土龍三品官。, 楊津·德津·五冠山·紺嶽山·松嶽山·冠嶽山·朴淵·禾積淵·渡迷津·辰岩焚柴。楊津以下, 舊遣京官祭之。肅廟甲申, 以其有弊端, 故依外方山川例, 令本郡祭之。戰亡處, 癘疫·飢饉死人, 先農壇。以上十二次依例擧行, 以下則待特敎乃行。○戰亡處者, 謄錄以爲, 晉州·錦山等十二處及仁祖丁丑, 設愍忠壇於西郊, 以祭丙·丁戰亡者。肅廟辛巳, 以十二處一時設祭, 似涉煩褻, 只祭險川·雙嶺皆丙·丁戰場。及忠愍壇萬曆乙未, 中朝禮部, 題請平壤·開城·碧蹄·王京, 設壇致祭陣亡病故官軍。奉聖旨, 壇名與故愍忠, 該部送銀, 賣辦致祭云云。今謄錄, 不及此壇, 更詳之。, 是後遂爲例。癘疫·飢死人云者, 舊例祈雨時, 或致祭於前日設賑處而已。肅宗辛巳, 以新經辛亥及乙亥·丙子·戊寅飢癘, 而時適大寒, 故因西部主簿李商徵上疏, 設祭於東西南三郊, 以享餓死者, 後亦爲例。先農壇, 則必待特敎設行, 自禮曹未嘗依例取稟。○蜥蜴童子祈雨者, 舊例, 童子以俚語爲祈。今上壬子, 親製祈辭曰, 蜥蜥蜴蜴, 吐霧興雲, 雨澤雨滂, 沱滌此惔焚, 使童子誦之。其法以三蜥蜴, 置甕中, 又以柳枝結幕, 覆其上, 選童子百人, 靑衣靑巾, 分番周行甕之四面, 誦此辭。設香燭於其傍, 獻官監察, 公服·幞頭立於前焚香, 竟日而罷。
右祈雨祭序次, 本不見於五禮儀, 而式例頗雜亂。肅宗甲申, 禮曹判書閔鎭厚, 奉敎議于大臣, 定爲序次如此。此外又有親臨金吾, 疏決囚徒, 及濬治川溝之節, 而皆隨時行之, 未有定式。又有殿下避正殿減膳, 撤樂止酒等節, 自下不敢而請, 待下敎乃擧, 而立秋後, 則禮曹啓請還御正殿, 諸節皆復常度。若避正殿, 則不擊更鼓, 代以錚, 仁祖己卯, 始有此擧。至肅宗己卯, 備局啓曰, 擊鼓, 乃所以定時辰辨更漏, 不可與鍾鼓飾喜, 一例論之。周禮凶烖之禮, 有擊鼓之文, 且日食, 擊金, 救陽氣微也。陽盛爲旱, 陰盛爲水, 代以擊金, 亦乖於裁輔之義, 勿擊鼓一節, 宜去之。上從之。
新增。 親行祈雨祭凡三。○親享先農, 肅宗甲申始行。○親享嶽海瀆諸山川, 今上己未, 遵大明集禮親祀北郊之文, 始行。○親享雩壇, 今上己未, 又遵周禮龍見而雩之義, 始行親祭。
親祈社稷·宗廟禮, 則五禮儀中已有之, 若値國恤三年內, 則無展謁禮。故今上乙巳七月, 親禱于社稷·北郊, 而宗廟則遣大臣攝行, 以釋衰有礙故也。
祈晴○卽四門禜祭也。見上。
祈雪○臘前, 不得三白, 則行祈雪祭。初次宗廟·社稷·北郊, 遣重臣祭之, 再次風雲雷雨·山川·雩祀壇, 遣重臣祭之, 三角山·木覓山·漢江, 遣近侍祭之。
祈禳蟲災○肅宗甲甲, 因蟲損松木, 祭于黃海道登山鎭·全羅道葛頭山達摩峰, 皆令本道祭之。
祈禳癘疫付別厲祭○文宗時, 黃海道棘城古戰場, 有鬼妖。上親製癘祭文曰, 無情之謂陰陽, 有情之謂鬼神。無情則不可與語, 有情則可以理曉。又曰, 水火少養人, 而有時乎殺人, 鬼神生人, 而有時乎傷人。○宣祖丁丑, 八道癘疫熾盛, 平安·黃海道尤甚, 遣近臣, 行癘祭于兩道。○肅宗丁丑, 大飢, 設壇於東·西郊, 以祭餓死者。戊寅, 癘疫盛, 死者無算, 又遣近臣, 祭於東·西·南三郊。明年己卯, 又遣近臣, 分祭東·西郊及八路, 男女異位。八道行祭之地, 京畿水原·忠淸道公州·黃海道海州·江原道原州·全羅道長城·慶尙道大丘·平安道安州·咸鏡道咸興, 開城府·江華府·本府。○今上壬子以後, 癘疫連年熾盛, 故壬子閏五月十六日, 行別癘祭於北郊及京畿。癸丑, 撤賑後, 五月, 祭餓死人於東西南三郊, 辛酉六月, 行於平安·黃海道, 七月, 行於全羅道, 壬戌四月, 行於黃海道, 又遣重臣, 行於北郊者再, 六月, 行於咸鏡道, 十月, 分遣近侍, 行於八道中央地。竝前期三日, 發告城隍, 次行癘祭, 京畿廣州·忠淸道公州·黃海道載寧·江原道麟蹄·慶尙道大丘·平安道安州·咸鏡道端川·全羅道光州, 開城·江華兩府, 皆別設行之。

報祀類
孝宗壬辰, 下敎, 祈雨報祀, 立秋後設行, 而親行祈告後報祀, 則依春秋節祭磨鍊, 遣官祈告, 則依小祀磨鍊。
今上丁未七月二十三日, 親禱雨於宗廟, 二十六日, 得雨。太廟報祀, 不卜日, 二十八日, 遣大臣設行。○已未五月二十九日, 親祭雩壇, 三十日, 得雨。傳曰, 祈雨三日內報尺, 則例有報謝, 外郊亦有此例乎考稟。禮曹, 以五禮儀立秋後報之文對。傳曰, 待立秋之文, 謂御正殿也。今猶御正殿, 待秋太晩, 待晴, 卽爲擧行。其後禮曹判書申思喆啓曰, 報祀之禮, 寢而不行, 更宜申明。依允。○壬戌六月十三日, 遣大臣於社稷, 遣重臣於北郊祈雨, 十六日, 得雨。命待立秋報祀。○癸亥五月五日, 親祭北郊, 八日, 得雨。命卽行報祭, 十五日行焉。
謹按五禮儀, 有報謝之說, 孝宗下敎又如此, 而近來廢閣不行。當宁朝, 四次設之, 而禮曹無依例啓稟之節, 未知謬例自何時始也。待立秋御正殿之說, 詳見上祈兩條。
都城中部水標橋下, 立水標石, 刻世宗朝所鑄周尺, 祈雨祭後得雨, 則掌水標者輒報曰, 水標看審, 幾尺幾寸流下, 漢江渡丞亦報曰, 本津常流水基, 布帛尺幾尺幾寸加漲。禮曹卽以此入啓, 以驗得雨多少。水標石尺數甚長, 故謄錄中有十餘尺流下之語, 近來溝渠塡淤, 標石出地面者, 只六尺, 故過六尺, 則輒報以過流。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雜祀
高麗, 於德積·白岳·木覓等, 春秋令宦侍及巫, 張女樂祀之, 謂之祈恩。太宗, 以神不享非禮, 罷之, 遣朝官奉香以祀之。兵曹又循重房舊例, 每歲設誕日祝壽齋, 上曰, 脩短有數, 何用祈禱, 竝罷之。按重房者, 卽所謂重房裨補所也。見輿地勝覽。
自國初設昭格署於三淸洞, 以爲祭星祈醮之所。中宗己卯, 三司請罷之力爭, 上不允, 臺諫日暮乃罷。副提學趙光祖, 以得請爲期, 連夜不退, 上勉從而意厭之。未幾己卯諸臣得罪, 署竟不罷。宣祖壬辰兵燹後乃廢, 今北部昭格署洞, 其遺址也。
宣祖常命副提學李珥, 製摩尼山醮靑詞, 啓曰, 殿下旣知其爲左道, 不敢强使諫臣製進, 而乃命小臣。是諫官, 不可以左道使, 而講官, 猶以左道事君也。遂辭不製進。
舊有巫祭·讀經祭, 廢不行已久, 而猶載於太常文書。今上乙丑夏, 以其不經, 命去其名。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