춘관지春官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춘관지 목록



復位
貞陵復位
太祖大王, 初娶神懿王后韓氏, 次娶神德王后康氏。神懿生定宗·太宗, 神德生恭順君芳蕃·昭悼公芳碩。神懿先昇遐, 太祖卽眞, 冊康氏爲顯妃。五年丙子八月, 昇遐于移御所判內侍府事李得芬家, 諡曰神德, 葬于京城內皇華坊貞陵, 起願堂曰興天寺。門下趙浚·金士衡等, 上言請以功臣一人, 守陵三年, 永爲恒式。上從之, 令安平君李舒守陵, 返魂于景福宮仁安殿。越三年奉影幀于仁安殿。南誾·鄭道傳等, 附芳碩, 因上不豫, 托移御, 謀位亂。義安大君和, 知其計, 密告于太宗大王, 太宗殲除誾·道傳等。於是放芳碩于東裔, 冊永安君太宗난외주 太恐定字。爲世子。其後太祖昇遐, 只以神懿配食, 太宗九年己丑, 移貞陵于楊州南沙阿里。
貞陵願堂曹溪宗本社興天寺造成記, 府院君權近製, 其略曰, 惟洪武丙子秋八月戊戌, 我小君顯妃康氏薨, 上心傷悼, 命有司追諡曰神德王太后。卜葬得王宮之西南數里之近, 岡巒朝抱, 風水應吉。越明年丁丑正月甲寅, 葬于貞陵, 又置塋域之東, 創寺曰興天, 追冥福也。未期年而告成, 凡一百七十餘間。期而小祥, 張皇法彩, 以落厥成, 賜田千結, 用充供費, 俾爲曹溪宗本社, 置僧堂坐禪, 永爲恒規。恭惟神德, 裨贊王業, 篤生元良, 以翊一代之興, 以立萬世之本, 宜享冥福。遽然棄世, 然賢德彰徹, 遠聞上國, 天子是悼, 賜勅弔慰, 哀榮之典, 可謂備矣。○貞陵告遷祭文, 卞季良製文曰, 維幽明之故乎, 理雖一而分則殊。神道貴淸淨兮, 豈前代之或誣。稽諸古而迄今兮, 無墓藏於國之都。禮官執此進言兮, 大小臣僚與俱。玆卜宅靑烏兮, 得於城之東北隅。水涓涓而演漾兮, 山靡靡盤紆。置玄宅固其所兮, 孰云近夫塵區。擇日吉予告遷兮, 羌致酒而一𣂏。冀淑靈之昭格兮, 敍悲忱而嗚呼。
宣祖大王十四年辛巳, 始尋貞陵, 每年寒食祭之。
府院君韓浚謙柳川箚記曰, 初神德王后康氏, 正位坤極, 受天朝誥命。沒後上號曰神德, 陵曰貞陵, 與神懿王后, 少無差異。太祖薨逝, 只以神懿陞祔, 凡于神德, 一切典禮, 皆廢不擧。歲月旣久, 山陵亦不知所在者, 垂二百年。至是德源居民康純一者, 駕前呈訴, 自言以判三司事象山府院君康允成後孫, 方定軍役, 願依國墓奉祀諸人例恩。蓋允成, 卽神德之考也, 而四祖諸王考妣墳塋之在北方者, 官定一人, 稱爲國墓奉祀, 免軍役有例, 故純一呈訴如此。於是栗谷倡言曰, 神德以太廟應配之位, 無故不祀, 事關倫紀, 宜有尊崇之擧。朝廷共起而論之, 始令禮官, 先定〔審〕陵寢, 有文官李昌, 以神德外孫, 方仕於朝。該曹啓請, 一同尋得可疑處。遍踏嵯峨山內外, 終不得。適見卞春亭集中, 載貞陵移厝祝文, 有國都東北之語。因此物色求之於山下里, 果有國葬陵室, 而頹廢於山谷間矣。廷論初請陞祔太廟, 一如神懿之例。有一種之論, 乃引禮經諸侯不再娶, 禮無二嫡之語。議有異同, 未克施行。廷論又出下策, 只請建閣設員, 一如諸陵, 而又不果行。但依祧廟例, 每年寒食, 致祀而止。夫神懿·神德, 在太祖未卽位時, 爲京外二妻。神懿亡後, 神德爲繼室, 考諸鄭摠定陵碑序中, 可見神德之稱, 歷世無貶議, 龍飛御天歌, 亦可見矣。本朝家法, 旣有定法, 列聖坤御, 前後俱配, 諸侯無二嫡之說, 不當偏執於太祖。而諸臣一時之論, 必欲據經援禮, 歸於貶抑而乃已。士論奔起, 爭之三載, 只倣得寒食一祭, 惜哉。貞陵告由祭文, 僉正李昌製。壬午六月。七代孫直長李義健等, 敢告于神德王后康氏。一片荒陵, 殘石累累, 塵埋鼓臺, 草沒神堦。狐兔攸居, 樵牧成蹊。承奉有緖, 認在雲仍。朝廷審定, 封誌無憑。國乘年久, 斷爛靡存, 俚說無稽, 不足聽聞。披雲見日, 更無他歧, 發開幽石, 庶釋群疑。事係寢園, 禮宜告祭。不煩有司, 乃命子孫。○慰安祭文曰, 惟此園陵, 先后之宅。訛言一起, 云遷他麓。縱曰無稽, 朝疑難釋。乃命禮官, 發開幽石, 雖無表誌, 是眞無疑, 以伸幽鬱, 千載一時。儒生蔡增光等, 請復神德園陵, 且令祔廟疏曰, 太宗大王親傳香祝者, 在一十有二載, 而不幸爲議禮諸大臣所誤, 神人之憤極矣。竊聞麗代之君, 雖有兩后, 只祔享一后。太祖·太宗, 立國未久, 似亦未改前代之制, 故只祔神德〔神懿〕也。桓祖, 亦三娶, 而 懿惠王后崔氏, 獨享於廟, 不可謂無此理也。昔我中廟之於昭陵, 因人心公論之發, 遽命復之。此所當法。三疏, 不允。
時三司·禮官累啓, 請就貞陵建閣置官, 皆不允。
顯宗大王十年己酉, 判中樞府事宋時烈, 陳啓貞陵修改事。上卽命禮官奉審, 差吏曹參判尹鏶·禮曹參議李俊耉, 爲重建廳堂上, 次第建置丁字閣·安香廳·典祀執事廳·齋室, 令兵曹定守護軍, 一如祧陵之例。時烈又激進權近文集興天寺記, 箚請竝擧廟享。八月, 三司及儒生趙相愚等上疏, 百官廷請, 上乃許之。將立主, 大臣李景奭·鄭太和·許積等建議, 宜就墓所立之。獨左參贊宋浚吉議曰, 禮所謂形歸窀穸, 神返室堂者, 乃惻怛精微處。先儒謂改題主, 當於舊居, 不當於墓所者, 實其餘意也。據考實錄云, 神德王后葬訖, 返魂於仁安殿。仁安舊基, 雖未的知, 其在於景福宮之內則無疑。神已返於室堂, 不當遷求於陵墓則審矣。大明之制又幄殿之例, 今亦依此, 設幄殿於景福宮之內, 或恐得宜。抑念子孫所在, 卽祖先魂氣之所萃, 無所往而不在, 奉主於闕內別殿, 亦無不可。唯就墓所, 則臣未曉也。命依浚吉議行之。乃設帳殿立主, 上徽號曰順元顯敬。禮官啓請諡冊追上當否, 諸大臣議, 皆以爲不可曰, 昔仁祖祔廟時, 仁烈王后諡冊文, 不幸遺失於亂中, 故議追撰當否。相臣金堉以爲, 今之改冊者, 擬先王之命則非也, 奉殿下之旨則不可。冊中載遺失之由, 則乃告辭也, 非諡冊之體, 此正與今事無異。且宗廟自第一室至第八室列聖冊寶, 屢經兵燹, 無一存者。神德王后諡冊追備當否, 日後竝議爲是。玉堂儒臣, 又以凡祔廟禮節, 上諡·徽號後題主, 其序如此。今則議以先立主後上冊寶, 其勢雖似當然, 然上冊寶, 先書順元顯敬徽號, 先後失序, 請先擇吉日, 以神德二字諡題主後, 移安別殿, 再擇吉日, 奉上冊寶, 仍又改題。諸大臣以爲, 此異於虞主·練主之禮, 旋題旋改, 未安之大者。遂先題主而後上冊寶。諸大臣又建議, 祔廟時, 有廟庭祔謁之禮, 大王則西庭, 王后則東庭, 而今此神德王后, 則太祖第一室外, 其餘各室, 宜無所謁。雖謁於第一室, 庭中行禮未安, 宜設座於臺上第一室之前行之, 題主後及別所奉安, 皆宜有奠。乃以是年九月二十日, 題主於康寧殿幄次, 奉安於浥翠堂。三十日, 動駕詣宗廟, 十月初一日, 祔廟, 翌日, 頒敎設科。又據興天寺記秋八月戊戌之文, 令觀象監推步逆算, 以八月十三日, 定爲忌辰。方封陵設祭之日, 驟雨降于貞陵洞, 人謂之洗冤雨。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昭陵復位
文宗顯德王后權氏, 贈左議政專之女也。年二十四, 誕端宗, 因産疾, 七日而薨。葬于安山, 號昭陵。世祖丙子成三問之亂, 后之母崔氏及弟自愼, 辭連被極刑。明年丁丑, 因政府之請, 黜后廟享, 廢爲庶人, 發昭陵移厝水濱。成宗三年, 布衣南孝溫, 上疏請復位, 不聽, 燕山甲子, 追以爲罪, 剖孝溫棺斬其屍。中宗七年壬申, 經筵檢討官蘇世讓, 首發論請復位。上大會公卿雜議之, 領相柳順汀, 力言不可。於是三公以下, 皆以爲難。唯申用漑·姜渾·張順孫·金詮, 以爲當復, 議遂寢。臺諫·侍從及太學生, 上章爭之, 不允。癸酉二月, 雷震太廟木, 上驚懼, 卽日祗拜, 促召諸臣, 入對闕失, 皆以昭陵爲辭。乃命復位, 設都監董其事, 以宋軼·金應箕爲提調。初陵旣遷, 絶不守護, 居民僅識一阜而已。至是〈掘地〉深, 不見玉匣, 監官惶惑。是夜夢覿一婦人, 具王妃儀憑几, 兩丫鬟傍侍, 召監官勞之曰, 爾等勞苦, 監官拜伏駭汗。明日, 深加數尺許, 始得之。梓宮·衣襨皆改而新之, 卜新兆於大王顯陵左崗。五月初六日, 封陵, 祔于太廟。
野史曰, 發陵前數日夜半, 有婦人哭聲, 自陵出, 未幾變作。陵雖遷, 頗著靈異, 民有觸犯舊陵木石者, 輒風雨暴至。後卜新陵于顯陵左崗, 兩陵間海松參天, 旣始役, 數株無故自枯, 斫去之, 兩陵相對無隔, 異哉。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莊陵復位
文宗昇遐, 端宗卽位, 元年十月, 世祖時以首陽大君, 爲領議政。靖難, 盡誅皇甫仁·金宗瑞·鄭苯·趙克寬·閔伸·尹處恭等。三年, 傳位于世祖, 移御昌德宮。七月, 尊上王爲恭懿溫文太上王, 妃宋氏爲懿德王太妃。
世祖二年正月, 上王出居錦城大君瑜家。六月, 左副承旨成三問等, 謀復上王, 事覺而死, 降封上王爲魯山君, 移居于江原道寧越郡西江淸冷。三年, 錦城大君瑜, 謫在順興, 與府使李甫欽謀復魯山, 敗死。十月, 朝臣, 請處魯山, 以絶民望。於是魯山, 以二十四日遭害, 郡戶長嚴興道收瘞于郡北五里冬乙旨。婦孺皆指爲君王墓。中宗十一年, 上講禮記, 經延官金硡·奇遵等, 論及泰厲, 領相鄭光弼諷上魯山·燕山立後議, 不一而罷。命審其墓, 遣承旨申鏛祭之。又命官爲致祭四名節。十三年, 魯山夫人宋氏殂, 托祀於魯山之甥鄭眉壽家, 官給祭需。其後韓山郡守李若氷及承旨權橃·金正國, 又請立後, 不施。
宣祖九年, 遣假承旨柳塤祭之。十四年, 因江原監司鄭澈狀啓, 命修墓立碣, 因遣承旨李海壽祭之。三十六年, 遣承旨鄭㷤祭之。
光海二年, 命建祠於墓側, 以夫人宋氏配焉。先是萬曆乙酉, 監司鄭崑壽·郡守金玏, 始立祭屋數間, 至是就而新之, 遣禮曹參議李志完祭之。
孝宗四年, 遣禮曹參議金佐明祭之。
顯宗三年, 遣禮曹參議趙錫胤祭之。
肅宗五年, 遣禮曹參議閔就道祭之。時尹鐫爲復位之論, 右相許穆, 以爲不可曰, 言君之過, 與諫君之過不同, 其將置世祖於何地, 遂止。七年, 進封魯山君爲魯山大君, 因遣承旨宋昌祭之。十七年, 陵幸時, 輦過成三問等六臣墓傍, 命復其官, 又遣禮官, 祭于魯山墓。二十四年, 大饑大疫, 前縣監申奎, 因災異, 上疏請復魯山位曰, 燕山·光海, 皆昏德悖度, 自絶于天, 若魯山禪位之君, 無失德之可言。彼爲故主死節之六臣, 已蒙恩典, 況爲六臣之故主乎。今若一如皇朝追復景皇帝故事, 則災沴可消, 而永命可祈也。竝請端敬王后復位, 別見。上命百官會議, 凡獻議者, 四百九十餘人。領議政柳尙運議曰, 不可輕議。左議政尹趾善議曰, 皇明之追復景泰, 足以爲證。右議政李世白議曰, 從前不過修墓致祀而已, 終不敢論及此事, 豈無所以也。東平尉鄭載崙議曰, 明憲宗之復景泰帝也, 閣老以手加額曰, 實是堯舜未行之擧也, 臣亦曰, 吾君今日之事, 實是堯舜未行之擧。領敦寧尹趾完議曰, 我列聖未行之闕典, 有待於今日。領中樞南九萬議曰, 光廟靖難之擧, 雖曰禪受, 實則革除。在今我後嗣王, 惟當爲親諱爲尊諱而已。明末弘光之追上建文諡號, 正與此相類。但念其時朝政, 皆出於馬士英之手, 故厖亂極矣。非特建文, 且追贈其私親爲皇, 至於列朝以來, 有位諸臣, 不問賢邪, 悉贈美諡, 天下譏笑。曾未朞歲, 身擒國滅, 此何足爲後世倣行之典禮耶。左參贊尹拯議曰, 非常之擧, 亶在聖斷。判中樞崔錫鼎議曰, 自官建祠, 四時差官行祭, 無害於禮。戶曹參議權尙夏議曰, 追復位號, 可得無憾於神人。上乃下敎曰, 光廟初尊魯山爲太上王, 又命月三行起居之禮。末梢處分, 恐非光廟之本意。神道人情, 不甚相遠, 王家處事, 自與匹庶不同。事苟可行, 何必持疑, 其令禮官亟擧縟儀。於是先告宗廟及永寧殿, 十一月初六日, 追上諡號曰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 廟號曰端宗, 陵曰莊陵, 后陵曰思陵。移鄭家所奉兩位神主, 奉于時敏堂, 削去旁題。十二月二十五日, 上親臨題新主, 翌日, 移奉于明政殿。大臣以爲, 祔謁之禮, 本出祖宗, 將祔永寧, 則歷過宗廟, 不可不抵謁。乃具鹵簿儀衛, 謁于宗廟, 只啓三室以上廟門。又以不祔太廟, 故改臚唱祔謁二字爲謁廟, 仍奉謁永寧殿幄次。二十七日, 隮祔于西翼室第三室, 位次文宗大王之下。上親行享祀, 埋舊主於思陵·莊陵, 舊祠位版, 亦埋于莊陵傍。舊史中魯山日記, 改曰端宗大王實錄, 又裒追復事實·諡冊·祝告·疏議等文爲祔錄〔附錄〕。莊陵之側, 舊有六臣祠宇, 地勢偪近, 朝議以爲, 不當置於嚴敬之地, 宜移建於山外。上引杜甫一體君臣祀祭同之詩, 命勿毁。其後竟以事體未安移建, 以嚴興道配食。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思陵復位
端宗王妃宋氏, 礪良府院君玹壽之女。端宗元年, 冊封王妃, 世祖元年, 尊爲懿德王大妃, 二年, 降爲夫人。及端宗遭變, 夫人不欲居城內, 願處東郊, 瞻望魯陵, 故朝家爲之營室于東門外, 號英嬪貞洞夫人, 別構草室數間而居焉, 自號淨業院住持。登家前后峯, 望寧越, 號曰東望峯。素衣素食, 以終天年。中宗十六年六月四日, 昇遐, 享年八十二。托後事於海平府院君鄭眉壽, 因葬於鄭家墓山, 眉壽, 卽文宗駙馬寧陽尉鄭悰之子也。自官致祭事, 詳見莊陵復位。肅宗二十四年戊寅, 追復位, 上諡曰懿德端良齊敬定順, 陵曰思陵。與端宗神主, 一時隮祔永寧殿。陵傍鄭氏諸墓, 依中朝諸臣陪葬例, 皆不移, 名節則其子孫望祭於山外, 只留表石, 移神道碑於白虎邊火巢外。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溫陵復位
中宗端敬王后愼氏, 左議政守勤之女也。丙寅九月戊寅, 知中樞朴元宗·前參判成希顔·吏曹判書柳順汀, 共擧義廢燕山, 迎立中廟。燕山之妃, 守勤之妹也。先是元宗等, 密使人探之, 守勤不從, 反正之日, 遣力士椎殺之。中宗旣卽位, 冊封愼氏爲后, 具法駕入宮中, 受群臣賀。乙酉, 領議政柳洵·右議政金壽童等, 率元宗等三功臣, 柳子光·金勘·李孫·權勻·韓斯文·宋軼·朴楗·鄭眉壽·申浚及六曹參判以上啓曰, 守勤之女, 入侍大內, 人心危疑, 有關宗社, 請割恩出外。上曰, 糟糠之妻, 何以爲之。元宗等復啓曰, 臣等亦已料之。然於宗社大計何。上曰, 宗社至重, 何計私情, 當從群議, 卽夕后出, 自建春門, 寓河城尉鄭顯祖家, 家正與禁中相直。中宗眷戀不能忘, 俾擧紅裳於家後巖石上, 以寓望, 由是號爲裳巖。今爲永禧殿。十年乙亥三月, 繼妃章敬王后尹氏昇遐。八月, 潭陽府使朴祥·淳昌郡守金淨, 相與議曰, 昔成宗廢尹妃, 以後宮陞主坤位。今章敬賓天, 元子在褓襁, 而朴昭儀方有子, 若如成廟事, 則誰爲元子地。莫若復立愼氏, 全舊恩, 而防側位之窺也。乃合辭抗疏曰, 愼氏無可廢之故, 殿下受制於强臣, 不能保伉儷之重。禮曰, 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悅, 出, 子不宜其妻, 父母曰, 是善事我, 子行夫婦之禮, 沒身不衰。今也非出於慈殿之命, 而輕替京室之婦。若以愼氏罪人之出, 不可以配至尊而主宗祧, 則守勤之罪, 固非關於宗社。昔漢昭帝, 上官氏〔藿氏〕謀逆族誅, 而上官后〔藿后〕以不預聞, 得不廢。我朝沈溫, 被罪于獻陵, 而昭憲王后玉度不玷, 往軌皭然可徵。自古亂亡之作, 靡不原於家法之不正。我朝家法, 不可一出於正也。太祖創業守範之聖, 惑於嬖寵, 欲紊嫡庶之分, 逮于宣陵, 以黯黮之故, 踵宋仁宗之弊軌。立本一差, 其流波, 至燕山而遂蕩, 綱常淪斷, 宗社幾墟, 其禍慘矣。殿下更始之日, 宜端一家之本, 爲天地生民之極, 斯其會也。大司諫李荇倡言曰, 章敬旣誕元子, 若復立愼氏, 倘有王子之慶, 而論嘉禮之先後, 則愼氏居先, 置元子於何地, 指爲邪議。大司憲權敏手從而和之, 請拿致詔獄, 事將不測, 左相鄭光弼, 率廷僚力捄。其後吏曹判書安瑭·正言趙光祖論啓, 以淨祥爲直言。廷議以此, 互相是非云。
明宗十二年丁巳十二月初七日丙戌, 愼氏卒, 享年七十一, 葬于西山, 上賜長生殿梓宮, 以一等禮葬之。三時供上, 侍女廩料, 限三年回給。又因妃自願, 使其弟愼思遠, 主其祀。
顯宗十三年壬子, 吏曹參議李端夏上疏曰, 廢妃愼氏之祀, 托於其兄弟之外孫, 而緣主祀者窮餓, 祠祭ㄷ墓祭, 竝皆廢闕, 反不及於馬醫夏畦之鬼, 誠可痛傷。上命移其祀于愼守勤五世孫縣令憙家, 官置守塚三人, 官給祭需。
肅宗二十四年戊寅九月, 前縣監申奎上疏, 請追復魯山君及愼妃, 上命百官雜議之。左議政尹趾善議曰, 皇明宣宗皇帝, 廢皇后胡氏, 末年有追悔之語, 至英宗亟擧追復之禮。此或可據而爲證。他議者, 亦多以奎言爲是。獨領府事南九萬議曰, 孟子曰, 得乎天子, 爲諸侯, 得乎諸侯, 爲大夫。是故春秋於魯君之無王命而立者, 皆不書卽位, 此以卑者, 必聽尊者之命, 然後可以定其位。以此推之, 妻之於夫亦然。愼氏之黜出於中廟之命, 在我後臣, 乃於祖宗妃匹之重, 無所稟承, 以意進退之。是豈禮經有廢莫擧之議乎。宋徽宗時, 向太后, 以哲宗平日追悔之意, 使復孟后之位, 此乃以姑而復婦, 非以叔復嫂也。若貞陵·昭陵, 則有別焉。陵廟之不修, 乃在於繼序之後, 故後之復位, 名正言順, 烏可與今日所論, 比而同之也。議者又言, 若復位, 則位當在章敬王后之右, 此爲難處。判府事崔錫鼎以爲, 神主久在閭家, 同於匹庶之賤, 有所未安, 宜令禮官建祠, 四時差官行祭。上從之, 命禮曹判書崔奎瑞, 擇地壯義洞昭顯廟墻外, 建祠移奉神主。仲秋上丁, 祭于祠, 忌辰及寒食, 祭于墓。令奉常寺及司饔院供其需, 加置守墓軍。是時魯山復位爲端宗。
當宁殿下十五年己未三月, 上以愼妃事, 詢于入侍諸臣, 下敎使中官守祠。居數日, 儒生金台南上疏, 復申申奎之請曰, 奎疏之發議者, 多以爲位次之難便。然愼妃之位, 在於前, 章敬王后之位, 在於後, 則追復之後, 位當居其右。且端宗位次, 其時亦以爲言, 而終不以此爲拘, 則何獨於此事爲拘哉。上賜批嘉奬, 入告于太妃, 太妃敎曰, 昔年申奎陳疏時, 先朝欲復位, 以大臣議不齊, 故未擧, 常以爲恨矣。上出以語群臣又問, 故儒臣李世弼·李喜朝, 有著論以爲當復然否。喜朝之子亮臣對曰, 臣父於先朝末年, 曾獻東賢奏議, 而其中載復妃之疏矣。奉朝賀李台佐, 亦激進其父世弼與人答問, 其書略曰, 通典, 母非罪被出, 父亡復改葬議條, 晉王澹·王沈, 與其叔征南將軍昶書曰, 亡母奉慈姑二十餘年, 不幸久寢篤疾, 會東郡公澹之父。, 初到官, 而李夫人亡。澹之祖母。是時亡母所苦劇, 不任臨喪。東郡公自痛遠, 不得嘗藥, 婦宜親侍疾, 不得臨終, 寄書責遣, 遂至殞亡。東郡公後深恨之, 乞迎母柩, 改葬墓田, 上當先姑慈愛之恩, 次釋先君旣往之恨。博士薛諝議, 春秋原心, 定罪尊親, 以不幸遘疾, 不任理喪, 禮疾蓋〔則〕飮酒食肉, 急於性命而權正禮也。昶亦答書許之, 澹遂告改葬。此足引而旁證云云。上命百官獻議, 皆以爲當復, 獨三嘉縣令李道翼難之。上下敎曰, 一三嘉縣令之外, 三百人之議無參差, 可見人情之所同, 卽命禮曹, 擧復位儀節。二十六日, 上親謁于祠, 二十八日, 遣都承旨趙錫命, 行告由祭于祠, 奉于慶德宮爲善堂。二十八日, 改造主, 權安于崇政殿。五月初一日。駕幸慶德宮, 題主, 上諡曰端敬, 徽號曰恭昭順烈, 權安資政殿, 奉舊主, 埋于陵所曲墻內壬方。初三日, 先告太廟, 初五日, 駕幸慶德宮, 親陪神主, 祔于太廟。神主祔謁時, 自第一室至第六室, 開龕室如常, 第七室以下, 不開龕室不開門。祔謁畢, 奉神主安于座, 仍開七室以下龕室爲常, 遂行祀。陵曰溫陵, 八月十九日, 親幸溫陵展謁。
항목 상세보기 원본이미지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