탁지지度支志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탁지지 목록



事實
宣祖七年甲戌, 黃海監司李珥上疏曰, 江原道進上, 移定本道, 而竊念牙獐·甫獐, 若爲藥餌而進, 則當納醫司, 不當納甕人。且獐一也, 而必求牙·甫, 誠未燭其理也。鹿尾·鹿舌, 本非佳味, 道多不産, 皆以布貨往貿于京, 多礙於貴近之家, 厥價翔貴, 而生物雖朝備夕封, 春夏則色味皆變, 前日之封進無事者, 行賂甕人而已, 非色味不變也。伏望生鹿臘猪, 量宜省減, 牙·甫獐, 不別立名稱, 生物, 換京畿乾物供進, 幸甚。
仁祖十五年丁丑十月, 因全羅監司元斗杓移文, 本曹啓目, 逐朔供上草注紙, 大殿三十卷內, 減十卷, 世子宮十卷內, 減二卷, 嬪宮十卷內, 減四卷。以此限三年封進事, 行移三道, 何如? 依允。○同月, 備局啓目, 丙子條貢物, 姑爲減半, 人情·作紙, 一體半減, 以爲除弊之地。京營庫日次御供, 則亦自該曹, 隨其時産, 給價貿進, 何如? 答曰, 依啓。 貢物蠲減, 似涉未盡, 列邑中, 尤甚被搶處全減, 其次半減, 完全處三分減一, 可也。京營進上, 姑爲停罷, 司䆃寺所納粳米·黃大豆, 奉常寺所納木麥, 最爲有弊, 粳米, 依先朝舊例, 只以精白米上納, 黃大豆, 以黃豆上納, 木麥, 不過作末造麯之資, 雖有破碎, 勿爲見退, 只以精品捧上。
二十三年乙酉備局啓目, 供上紙品, 癸亥初, 降用草注紙, 而未久加好, 一卷價, 多至十餘疋木, 各司所用, 又有搗鍊楮注紙, 許多名色, 自今, 竝爲永罷, 供上紙, 每多刁蹬之弊, 宜令戶曹, 擇捧別置, 封進時, 堂上稱臣封署, 郞廳親詣闕下進排之地, 何如? 依允。
孝宗元年庚寅三月, 內局啓目, 牛黃一部價, 亂前四五疋, 今至四五同, 似聞數三人作楔, 給價屠漢, 都會潛商云, 依各司主人例, 一定其價, 使渠貿納云。本曹啓目, 準平市直施行, 何如? 傳曰, 雖云便當, 有傷事面, 置之。
八年丁酉十月, 本曹啓目, 司宰監所報, 乾秀魚·秀魚卵醢等物, 他道則本色上納, 而黃海道則以西糧之故, 本曹給價, 該監貿易進排。今則西糧已罷, 令本色上納, 艮水一年元貢四十斗外, 似當變通云云矣。兩西勅站, 他道所無之役, 貢物不宜復舊, 以所收五斗米磨鍊, 貿物艮水, 加定上納, 何如? 依允。
肅宗元年乙卯十月, 內贍主簿李耋所啓, 黑荏子, 醫監元貢, 而本寺以掌油衙門, 內局不時徵責, 請令醫監進排, 何如? 上曰, 越徵寒心, 醫司進排, 可也。
三年丁巳十二月, 本曹判書吳□□所啓, 歲時內入粘米·木米·赤豆·荏子, 內贍·內資常貢, 而頃者, 內司以不卽進排, 請直受其價, 在臣曹, 無所損益, 而於國家關係非輕, 故敢稟。上曰, 內司官員拿問, 勿爲直送。
四十年甲午八月, 濟用監提調李晩成所啓, 衣襨進排, 有水紬·鼎紬兩品, 而曾前關西奴婢貢, 二名合納一疋, 其品極好, 而稱以鼎紬, 己巳後, 奴婢散亡, 貢人進排, 貢紬之代, 仍有鼎之名, 而其實水紬也。受價懸殊, 貢人稱冤, 合有變通之道矣。本曹啓目, 鼎紬元貢, 頗爲有餘, 除出六同, 換作白鼎紬三同進排, 則公私兩便, 以此定式, 何如? 依允。
景宗元年辛丑八月, 本曹啓目, 世弟宮供上掌苑署各果, 依例加定價本, 辛丑條爲始, 本曹及惠廳, 依例磨鍊之意, 敢啓。傳曰, 知道
各果價米四百二十四石三斗, 本曹·惠廳上下於掌苑貢人, 而凡此貢物價米, 本入於大同十二斗中矣。田稅米中, 勿爲除出之意, 知委各邑, 黃海道則每年恒定貢物, 別收米一萬九百九十七石零外, 加定價米一十石八斗, 明春爲始, 別收米二斗, 除留中除出加送事, 知委該道。
二年壬寅五月, 本曹啓目, 世弟宮·嬪宮供上眞油十九石四斗九升二合, 參酌分道, 壬寅條爲始, 給價之意, 知委該廳, 何如? 傳曰, 允。
眞油價米五百七十八石十三斗四升, 本曹·惠廳上下於內贍貢人。
英宗四年戊申五月, 本曹啓目, 尙方雪綿子加用之價, 令本曹擧行, 而凡錢穀各司, 皆關由本曹會計, 然後自戶曹給價別貿, 而尙方則元不關由, 今以所不知之無前加用, 創開給價, 有關後弊, 令惠廳上下, 何如?答曰, 允。惠廳啓曰, 凡係貢價, 元貢則本廳上下, 加用則戶曹上下, 乃是不易之規也。雪綿子, 旣是加用, 則分付戶曹, 何如? 答曰, 允。二十八年壬申, 因尙衣院貢人等狀, 備局題辭內, 本院之曾無關由該曹, 事關內帑故也, 該曹今以創開新規爲難, 而不爲會計, 不給加用, 貢人何以支保, 參酌上下, 宜當。
九年癸丑五月, 本曹判書金□□所啓, 內用供上紙, 辛亥則兩慈殿供上外, 幷代用草注紙矣。乙卯則各半折代用, 宜有變通之道, 內用綿紬, 亦降用次品事, 在參贊宋寅明有所陳達, 故敢稟。上曰, 東朝供上外, 一倂草注紙折半代封, 內入綿紬, 皆用次品, 可也。
二十五年己巳因本曹判書朴文秀所啓, 內入物種, 御筆逐條定例, 一倂減祛, 見減者, 累萬計。大小嘉禮時, 謄錄不一, 糜費無限, 上命書入, 以御筆存減, 其所省減, 亦至累萬之多, 王妃·嬪宮嘉禮法服之前用紋緞者, 代以鄕織, 大君·王子·公翁主命服之前用紋緞者, 代以廣織, 其他紋緞, 代以廣織, 紋紗, 代以廣紗, 紫綾褥, 代以吐紬, 人蔘煎果, 代以冬瓜, 絲花, 代以紙花, 敎命寶冊所裹袱及床巾用磻紅七升鼎紬內袱用磻紅九升鼎紬, 而至如珠貝之屬, 特敎減祛, 各司進排, 曾無恒定, 有古無而今有者, 前少而後多者, 有當給而不給者, 不當給而給者, 闊狹專出於判堂之意, 操縱又在於猾吏之手, 故該司之瞞報, 貢人之浮費, 不可勝言。上命攸司, 釐正實數, 以成定例。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