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治葬石室及石物之制, 自中宗朝以後, 多有減損變改, 故一依見行事例釐正, 而原書見附處註, 則不能盡錄。
五月小喪則三月。而葬。前期, 禮曹堂上官及觀象監提調, 帥地理學官。擇地之可葬者。議政府堂上官, 更審啓聞以定。擇日, 開塋域, 掘兆四隅, 外其壤, 掘中, 南其壤, 各立一標, 當南門立兩標。觀象監官, 祠后土於中標之左。註, 見原書。○若在先陵局內及祔葬, 則是日先行告祭。作陵上閣小喪, 則墓上閣。後倣此。○俗名甕家。內設仰帳·旁帷。, 閣南作隧道閣左右設帷, 安金井機於域內。時至, 乃穿壙穿地直下爲壙。陵上閣內當中, 懸繩, 繩端懸鐵, 隨穿淺深, 漸漸放下, 以準壙心。, 深十尺或隨地量宜。, 長廣, 度大棺俗名外梓宮。小喪, 則外梓室。之外, 各距三尺。唯南一壁, 如〔姑〕留本土。南壁, 貼以油芚, 不使大棺下隅親土。待穿退壙時, 穿之。穿壙旣畢, 作灰隔, 先鋪三物石灰三分, 黃土·細沙, 各一分。半均時, 用水多少適中。於壙底, 築實厚三寸。乃設轆轤俗名回樑。用二大索, 繫兩端於兩圓杠之中間, 左右以備環, 轉而垂下。於壙上, 用二長杠俗名來往板, 縱置壙口左右。不令搖動。又用一杠俗名橫橋板, 橫防於二長杠之南頭。用方木五長如壙廣。兩端穿孔。, 橫鋪於二長杠之上用索貫兩孔, 交結之。又用白紋席五片, 各貼其上。, 用散輪木五, 錯鋪於方木之間。居間環轉, 以便大棺推進。又用散輪木五, 聯鋪於壙南橫橋板之外。然後, 安大棺長生殿堂上·卽廳, 前期陪進。于其上。摠護使·山陵都監提調·郞廳·長生殿提調, 奉審解裹。試拆假下隅板, 審視後, 復合之。執事者, 以巾進。長生殿提調, 奉巾進, 拭大棺, 用粉標蓋板上下正中所以定向背。, 仍進, 安於當壙散輪上。時至, 以轆轤索, 纏於大棺上下先撤南北兩方木, 以用轆轤之索。, 而環轉, 轆轤稍升之, 卽撤壙上所排方木·散輪木·長杠·橫杠之屬, 復轉, 轆轤漸漸下之, 安於壙內。壙內四隅, 先置足臺, 以俟詳審均正, 然後去之。乃鋪橫帶板三於蓋板上。用油芚, 覆蓋板。又付油芚於大棺三面, 待築當〔墻〕灰時, 漸次抽上其東西北三面下, 三物築實, 厚與橫帶板齊撤三面及橫帶板上油芚。, 復實以三物堅築之, 滿金井而止, 卽撤轆轤, 平治壙外。地臺石所排之基自後面漸低至前面低, 二尺。, 堅築其底, 先排初地臺石俗名掩石, 凡四十八。假令子坐午向, 則計其分數, 先設二於子午正中, 次設四於寅申辰戌, 次以四十二, 鋪排六面。, 仍將欄干下地臺石十二俗名面博石。上鑿凹, 以受童子柱。假令子坐午向, 則排於癸丁艮坤甲庚乙辛巽乾丙壬十二方, 其前面所設石, 待下梓宮。後乃設隅石, 亦同。·隅石十二俗名隅博石。上鑿凹, 以受石柱。假令子坐午向, 則排於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己亥十二方。, 相間連排, 而初地臺石·與欄干下地臺石隅石相接處, 支以片石。有空隙, 則塡以三物, 以石柱十二, 立於隅石之上。次以童子石柱十二, 立於地臺石之上兩石柱之間, 橫置竹石十二於石柱之間童子石柱之上。兩端, 各接於石柱仰·覆蓮葉之間。乃撤金井機。天灰上, 塡三物堅築, 形如覆釜之半自北而築, 留其天灰之南七寸, 以安退壙金井機之上杠。, 厚二尺五寸而止。又築本土於其上, 至剡圓而止, 蓋以莎土。如半月形。其半, 待下梓宮, 後合圓。乃拓退壙基址於正壙之南向背, 從正壙。, 安金井機長, 比正壙稍減。於其上。上杠, 加於天灰, 南七寸, 未築處。遂穿壙其北, 則限壁內所貼油芚, 壙深·地灰, 竝同正壙。訖, 旁, 皆設帷, 去油芚。壁內所接者拆開假下隅板微鑿左右墻灰, 以便拆出。, 將正下隅板, 合以試之, 復用假板合之。姑設紙帳, 障隔之。制如障子, 懸於金井機上杠。其內卽退壙內, 設席二重, 置輪輿於其上以備奉梓宮入, 安玄宮。, 設轆轤於金井機之上設長杠·橫杠·方木·散輪木, 竝如上。, 入安梓宮後安梓宮藏明器節次, 見遷奠儀。, 乃於退壙, 實以三物而堅築之, 滿金井而止撤轆轤及金井機, 如上。, 仍排欄干下地臺石。卽前面未排處次置隅石支石及築三物等節, 竝如上。, 次塡三物築覆釜之半, 如其半, 又築本土, 蓋莎草, 一如正壙合成剡圓。陵高, 從欄干下地臺石內面而上, 九尺, 徑二十五尺, 周七十八尺六寸。次置石柱, 次置童子石柱, 次置竹石, 周回連排。其相接處, 皆用油灰彌之。欄干一面, 長七尺七寸, 凡十二面, 周回九十二尺四寸。東西北三面, 繚以垣墻, 高三尺四寸。北墻下, 設二階。墻內, 設石羊四小喪則二。, 東西各二小喪則各一, 石虎四, 北二東西各一小喪, 則石虎二, 皆北, 在石羊之間。, 皆外向。南設三階。欄干下地臺石之南二尺許, 掘地以地臺石南四尺八寸七分餘, 爲南北之中。, 深五尺或隨誌函高低, 量宜。長廣亦然。, 用三物築底, 厚一尺五寸。當中, 安誌函, 築灰四旁, 疊置磁誌於函內, 以細沙塡實空隙, 加函。蓋, 以銅鐵繩束之, 橫縮各一。上面, 以三物徐徐堅築, 厚一尺五寸。後, 以本土塡築埋之。又於退壙之南正中, 置石牀一, 其左右, 豎石望柱。中階正中近北, 設長明燈, 左右, 立文石人各一, 石馬各一。下階左右, 立武石人各一, 又立石馬各一, 俱東西相對。小喪, 則初地臺石·欄干下地臺石, 隅石·石柱·童子石柱·竹石·武石人及武石南石馬, 竝不設。當玄宮正南山麓, 營丁字閣丁字閣正南, 立紅箭門, 設望陵位於其左。○王后附〔祔〕葬, 則別設假丁字閣, 亦設紅箭門望陵位, 三年後, 乃撤。內喪在先, 而大王陵同塋, 則用舊丁字閣, 別設假丁字閣, 安王后新榻, 設紅箭門·望陵位, 三年後, 乃撤, 亦同。, 開瘞坎於其北壬地。設石牀一於癸地, 卽山神石。其東, 建碑閣, 南置庫房。其齋廚及齋坊, 隨地之宜。置參奉小喪, 則守衛官。二人及守陵小喪, 則守墓。軍戶, 以主灑掃禁樵採。諸具。饌所以祠后土者。奉常寺。莞席, 長興庫。, 香, 祝香室。, 盥器工曹。, 帨濟用監。, 標七用木。所以表塋域者。別工作。, 金井機用木四條。先度外梓宮長廣與東西北三墻灰三尺之廣, 而裁斷之。四角, 作枘鑿, 合之爲機, 如井字形。所以安於地上, 從機內穿壙者。○退壙金井機, 亦同。唯長廣稍減。竝山陵都監, 細繩所以度壙者。○器用如鍤·斧·蕢畚之類。竝繕工監。曲尺, 所以度金井機者。歸厚署。, 懸鐵一上圓下尖。所以懸繩以準壙心者。別工作。繩用紅絲。所以懸鐵於陵上閣內者。濟用監。, 陵上閣俗稱甕家。小喪, 墓上閣。山陵都監。茅芚, 閣上所覆。戶曹。油芚三, 一閣上頭所覆, 二閣內左右窓所障。○地衣·白紋席, 縇靑綿布, 閣內所排。竝長興庫。綿帳, 白綿布, 閣內所設。○帷, 白綿布, 閣內四旁所設。竝典設司。, 隧道閣山陵都監。地衣·白紋席, 縇靑綿布, 閣內所排。○油芚, 所以初覆閣上者。竝長興庫。茅芚, 穀草, 所以重覆閣上者。戶曹·地方官。帷, 白綿布, 閣內左右前三面所設。典設司。, 大棺一俗稱外梓宮。長生殿。白紬巾一, 所以拭外梓宮者。○粉, 所以標外梓宮蓋板正中者。竝濟用監。, 石灰, 黃土, 細沙石灰三分, 黃土·細沙各一分, 和水拌均, 篩下用之, 所以築地灰·墻灰·天灰·覆釜形灰者。○油灰, 所以用於排置石物及磁誌者。以上繕工監·義盈庫。, 轆轤一用木。俗稱回樑。所以奉下梓宮者。拘捧機具。別工作。大索二, 用熟麻, 纏以苧布。所以結於轆轤奉下梓宮者。繕工監·濟用監。, 長杠二俗稱來往板。所以縱置於壙口左右者。○又杠一, 俗稱橫橋板。所以橫防於兩長杠南頭者。竝長生殿。, 方木五其長, 如壙之廣。兩頭穿孔, 所以橫鋪於二長杠上者。別工作。索, 用熟麻。所以貫方木兩孔, 綴於二長杠上者。繕工監。白紋席五片, 所以貼方木上者。長興庫。, 散輪木五形圓, 白漆。視方木稍短而體大。所以環轉於方木間者。別工作。又五, 壙南所鋪。長生殿。, 足臺木四體小而方正。下外梓宮時, 所以權置於壙內四隅者。, 橫帶板三用松黃場板。所以鋪外梓宮蓋板上者。以上長生殿。, 油芚五一覆於橫帶板上面, 三貼於外梓宮上隅及兩傍, 築灰時漸次抽上, 一貼於南壁內本土, 不使親土者。長興庫。, 柱木二用圓棟。稍長者, 相對豎立於正壙下端東西, 以長木相間, 橫結於兩柱。又別用長木, 均排縱結之。又用杻把子及網席, 障蔽於縱結之北。所以限覆釜形半界者。又用大葛索, 周繚東西北三面, 築土其內。所以隨築漸上, 以成半月形者。山陵都監·繕工監。, 帷一用白綿布。所以設退壙內東西南三面者。典設司。, 紙帳一上下有軸, 制如簇子。所以設於退壙金井機上杠者。山陵都監。纓, 用紅鄕絲。所以捲舒紙帳者。濟用監。小環二, 所以懸帳者。山陵都監。, 地衣二一, 白紋席, 縇靑綿布, 一, 彩花席, 縇紫紬。所以重排退壙內者。長興庫。, 輪輿用木。所以排退壙內者。長生殿。, 莎草陵上所覆。取慕華館。漢城府。, 初地臺石四十八俗稱掩石。, 欄干下地臺石十二俗稱面博石。, 隅石十二俗稱隅博石, 支石俗稱撐補石。用靑石。, 石柱十二, 童子石柱十二, 竹石十二自初地臺石至此。小喪無。, 石羊四小喪二, 石虎四小喪二, 石牀一俗稱魂遊石, 石望柱二, 長明燈一, 文石人二, 武石人二小喪無。, 石馬四二在文石南, 二在武石南。小喪, 二, 在文石南。, 丁字閣建於玄宮正南山麓。○紅箭門, 設於閣南。○石牀一, 俗稱山神石, 設於閣東北。所以三年來祠后土者。以上山陵都監。○祔葬, 則有假丁字閣, 制同。, 碑一豎於丁字閣之東。建閣以護之。, 磁誌石函具。以上國葬都監·山陵都監。, 瘞坎一。開丁字閣北壬地。以磨石作匡。其內, 方二尺五寸, 深一尺六寸。底鋪方甎。用松板, 爲蓋, 具鎖鑰。所以燎瘞祝幣者。山陵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