국조오례통편國朝五禮通編

책별 상세검색
전체검색
문자입력기
검색조건
기사제목
문자입력기
기사내용
문자입력기
대상기간
일 ~
자료 범위
상세검색창 닫기

국조오례통편 목록



國朝五禮通編序例卷之三
吉禮
雅部樂器圖說
周禮圖云, 禮書, 鳬氏爲鍾。鍾體之別五, 銑于鼓鉦舞, 是也。鍾柄之別二, 甬衡, 是也。衡上有旋, 旋飾有蟲。介於于鼓鉦舞之間有帶, 布於帶間有枚。先儒曰, 銑, 金之澤者, 淨如洗焉。欒如木之欒, 鍾口兩角也。于則, 銑間之曲祛也。鼓則, 于上之所擊處, 注, 於攠隧, 皆云擊處。鉦則, 鼓舞之正中者。舞則, 韾之震動於此者。甬, 出舞上者也。衡, 橫甬上者也。帶類篆, 故曰篆, 乳有數, 故曰枚。樂學軌範曰, 特鍾用於登歌, 以起舞者也。鍾以銅鐵和鑞鐵鑄成之。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古者制, 磬形垂不, 以象天傾西北屈而下覆之意。磬氏爲磬, 倨句一矩有半。先儒云, 上曲者爲鉤, 下直者爲倨, 句, 卽股也, 倨, 卽鼓也。股, 在上廣而短, 鼓, 在下俠而長。以長掩短, 則鼓長於股者, 半短, 是倨, 得一矩有半也。以廣掩俠, 則股廣於鼓者, 亦半矩, 是句, 亦得一倨有半也廣俠長短, 務適中焉。然皆厚二寸。或謂石性, 堅則雖厚而淸, 緩則雖薄而濁。如天球乃玉磬自然者, 是可以磬氏之制拘乎。樂學軌範曰, 特磬用於登歌, 以止樂者也。
항목 상세보기
編鍾
文獻通考云, 小胥, 凡縣鍾磬, 半爲堵全爲肆。註云, 鍾磬, 編縣之二八十六枚, 而在一虡, 謂之堵, 鍾一堵磬一堵, 謂之肆。今大晟樂, 宗前代制, 亦用十六枚, 以十二枚爲正鍾, 四枚爲淸鍾焉。○周禮圖云, 禮書鍾, 植者爲虡, 橫者爲簨。簨之上有崇牙, 虡之上設業。業之上樹羽, 而有端有璧翣。鍾虡, 飾以羸屬, 若厚脣·弇口·出目·短耳·大胸·耀後·大體·短肘。聲大而宏, 則於鍾宜, 是也。樂學軌範曰, 特鍾則聲中黃鍾, 編鍾則自黃鍾至淸夾鍾凡十六, 長短·圍俠竝同, 而以厚薄定其高下。厚則聲高, 薄則聲下。
항목 상세보기
編磬
說見上。○周禮圖云, 磬虛, 飾以羽屬, 若銳喙·決吻·數目·顧脰·小體·騫腹。其聲, 淸揚而遠聞, 則於磬宜, 是也。樂學軌範曰, 持磬則聲中黃鍾, 編磬則自黃鍾至淸夾鍾凡十六, 長短·廣俠竝同, 而以厚薄定其高下。厚則聲高, 薄則聲下。
항목 상세보기
特鍾
說見上。今特鍾用於登歌。其歌鍾用編鍾。
항목 상세보기
特磬
說見上。今持磬用於登歌。其歌磬用編磬。
항목 상세보기
雷鼓
陳氏樂書云, 鼓又, 以雷鼓鼓神祀, 以靈鼓鼓社祭, 以路鼓鼓鬼享, 雷天聲也。靈地德也, 路人道也。天神之樂, 六變, 而雷鼓雷鼗, 六面, 地示之樂, 八變, 而靈鼓靈鼗, 八面, 人鬼之樂, 九變, 而路鼓路鼗四面者, 金之爲物, 能化不能變, 鬼亦如之。金非土不生, 以土之五, 加金之四。此, 其所以九變歟。注云, 雷鼓以馬革, 乾爲馬故也, 靈鼓以牛革, 坤爲牛故也。
항목 상세보기
雷鼗
周禮太師樂, 雷鼓則有雷鼗, 靈鼓則有靈鼗, 路鼓則有路鼗。○樂書云, 鼓以節之, 鼗以兆之, 作樂之道也。鞉所以兆奏鼓也。鞉與鼗同。○文獻通考云, 鼗, 小鼓以木貫之, 有兩耳, 還自擊。雷鼗三鼓, 靈鼗四鼓, 路鼗二鼓。
항목 상세보기
靈鼓
說見上。
항목 상세보기
靈鼗
說見上。
항목 상세보기
路鼓
說見上。
항목 상세보기
路鼗
說見上。
항목 상세보기
土鼓
樂書云, 禮運曰, 夫禮之初, 始諸飮食, 蕢桴土鼓, 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土鼓蕢桴, 伊耆氏之樂也。蓋樂以中聲爲本。土也者, 於位爲中央, 於氣爲沖氣, 則以土爲鼓, 以蕢爲桴, 所以達中聲者也。周禮籥章, 凡逆暑於仲春, 迎寒於仲秋, 祈年於田祖, 祭蜡以息老物。一於擊土鼓而已, 有報本反始之義焉。夫豈以聲音節奏之末節爲哉。此所以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也。然土鼓之制, 窪土而爲之, 故禮運之言土鼓, 在乎未合之前, 與壺涿氏炮土之鼓異矣。杜氏謂以瓦爲皐陶鼓木也。, 以革爲面, 不稽禮運之過也。
항목 상세보기
節鼓
文獻通考云, 江左淸樂有節鼓, 狀如奕局, 朱髹畫其上, 中開圓竅, 適容鼓焉。擊之以節樂也。自唐以來。雅樂聲歌用之, 所以興止登歌之樂。
항목 상세보기
晉鼓
文獻通考云, 晉鼓, 其制大以短, 蓋所以鼓金奏也。鍾師以鍾, 鼓奏九夏, 鏄師掌金奏之鼓, 豈晉鼓歟。注云, 以木柱貫鼓, 下爲趺, 上爲橫筍。
항목 상세보기
柷·止
樂書云, 柷之爲器, 方二尺四寸, 深一尺八寸, 中有椎柄連底, 橦之, 令左右擊也。陰始於二四終於八十, 陰數四八, 而以陽一主之。所以作樂, 則於衆樂先之而已, 非能成之也。有兄之道焉。此柷所以居宮縣之東, 象春物之成始也。爾雅曰, 所以鼓柷謂之止。柷以合樂而作之。必鼓之欲其止, 者戒之於蚤也。
항목 상세보기
敔·籈
樂書云, 敔之爲器, 狀類伏虎, 西方之陰物也。皆有二十七鉏鋙, 三九之數也。櫟之長尺, 十之數也。陽成於三, 變於九, 而以陰十勝之。所以止樂, 則能以反爲文, 非特不至於流而失已, 亦有足禁過者焉。此敔所以居宮縣之西, 象秋物之成終也。爾雅曰, 所以鼓敔謂之籈。敔以節樂而止之。必鼓之欲其籈者, 潔之於後也。大明執禮云, 碎竹以擊其首, 而逆戛之以止樂。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六孔, 十二月之音也。倂兩, 而龡之。○樂書云, 先王之制管, 所以達陰陽之聲。然陽奇而孤, 陰偶而群, 陽大而寡, 陰小而衆, 陽顯而明, 陰幽而晦。孤竹之管降天神, 取其奇而孤也。孫竹之管出地祗, 取其小而衆也。陰竹之管禮人鬼, 取其幽而晦也。易曰, 方以類聚, 物以群分, 於斯見矣。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籥如篴, 三孔而短, 主中聲而上下之。○文獻通考云, 籥, 躍也, 氣躍而出也。古者, 取卯地之竹以爲籥, 春分之音, 萬物振躍而出也。然三漏之籥, 所以通中聲, 先王之樂也。七漏之籥, 所以備二變, 世俗之樂也。今大常所用者, 三孔而已, 豈亦得先王之制歟。
항목 상세보기
禮書云, 笙, 列管匏中, 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 小者十三簧。竽三十六簧。笙長四尺, 竽長四尺五寸。簧, 金鐷爲之。蓋衆管在匏, 有巢之象, 故大笙曰巢。大者唱, 小者和, 小笙曰和。○文獻通考云, 宋朝大樂所傳之笙, 竝十七簧。舊外設二管, 不定置, 謂之義管。大晟樂譜, 笙, 集竹爲之云。用十七管, 前八蕭簧後九簧。高下有次序, 竹長者九寸五分, 底高二寸五分, 共高一尺五寸。
항목 상세보기
說見上。
항목 상세보기
說見上。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博雅, 大者, 二十四管無底。漢謂洞簫。小者, 十六管有底。狀如鳳翼, 其聲鳳聲。大晟樂譜云, 鳳簫, 以竹爲之, 身長一尺四寸, 有一十六管, 闊一尺六分, 蠟蜜實其底。架, 一尺二寸, 以木爲之。第一管長一尺二寸五分, 第二管長一尺二寸一分, 第三管長一尺一寸三分, 第四管長一尺四分, 第五管長九寸八分, 第六管長九寸, 第七管長七寸六分, 第八管長六寸七分, 自十六管至第九管, 復如第 管至八管之數。從右手爲頭, 次第吹之, 至左成曲, 分寸協律取聲。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篴, 舊四孔, 京房加一孔, 備五音, 今笛也。宋朝賜來篴, 前五孔後一孔, 尾兩旁各一孔。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土音, 缶, 立秋之音也。古者, 盎謂之缶, 則缶之爲器, 中虛而善容, 外圓而善應, 中聲之所自出也。唐堯之時, 有擊壤而歌者, 因使𨟊以糜𩊚力各切。生革縷。冥缶而鼓之。是以, 易之盈缶, 見於比, 用缶, 見於坎, 鼓缶而歌, 見於離, 詩之擊缶, 見於宛丘, 是缶之爲樂, 自唐至周所不易也。昔秦趙會於澠池, 趙王爲秦王擊缶, 亦因是已。注云, 趙王使秦王擊缶。孰謂始於西戎乎。先儒之說, 一何疎耶。徐幹曰, 聽黃鍾之音, 知擊缶之細, 則缶之樂, 特其器之細歟, 注云, 一曰, 形如足盆, 一曰, 形如覆盆, 以四杖擊之。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大晟樂書, 塤箎, 皆六孔, 而以五竅取聲。二者, 其竅盡合, 則爲黃鍾, 其竅盡開, 則爲應鍾。此, 塤箎所以相應。餘樂皆然。
항목 상세보기
周禮圖云, 塤, 狀如稱錘, 以士爲之。詩作壎。○樂書云, 塤之爲器, 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 水之數也。中虛上銳, 火之形也。塤, 以水火相合, 而後成器, 亦以水火相和, 而後成聲。故大者, 聲合黃鍾大呂, 小者, 聲合太簇夾鍾, 要在中聲之和而已。註云, 塤六孔, 上一前三後二。
항목 상세보기
禮書云, 樂記, 淸廟之瑟, 朱絃而疏越。蓋絲不鍊, 則勁而聲淸。練。則熟而聲濁。孔小, 則聲急, 大, 則聲遲。故疏越於遲其聲, 然後不至於大急, 練絲以濁其聲, 然後不失之大淸。○樂書云, 瑟者, 閉也。所以懲忿窒欲, 所以正人之德也。故前其柱, 則淸, 却其柱, 則濁。按三禮圖, 頌瑟, 長七尺二寸, 廣尺八寸, 二十五絃, 竝用也。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長三尺六寸六分, 象期之日也, 廣六寸, 象六合也, 絃有五, 象五行也, 腰廣四寸, 象四時也, 前廣後俠, 象尊卑也, 上圖下方, 象天地也。暉十有三, 象十二律, 餘一, 以象閏也。其形象, 鳳而朱鳥, 南方之禽, 樂之主也。五分其身, 以三爲上, 以二爲下, 參天兩地之義也。文王武王, 各加一絃, 以爲文絃武絃, 是爲七絃。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春秋之時, 宋人, 作桑林之舞, 以享晉侯。舞師, 題以旌夏, 晉侯, 懼退入于房, 去旌卒享。蓋旌夏, 大旌也, 舞者行列, 以大旌表識之也。大射禮, 擧旌以宮, 偃旌以商, 亦其類歟。然武樂, 象成者也, 故得以旌參之。聖朝太樂所用注旄, 三重, 高纛等, 二工分立左右, 以引武舞, 亦得古之遺制也。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君子陽陽曰, 左執翿, 宛丘詩曰, 値其鷺翿, 爾雅曰, 翿纛也, 郭璞, 以爲今之羽葆幢。蓋舞者所建以爲容, 非其所持者也。聖朝太樂所用, 高七尺, 干首捿木鳳, 注旄一重, 綴纁帛, 畫升龍焉。二工執之, 分立於左右, 以引文舞, 亦得古之遺制也。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周官巾車, 掌木路, 建大麾, 以田以封蕃國, 書曰, 左仗黃銊, 右秉白旄, 以麾, 則麾, 周人所建也。後世協律郞, 執之, 以令樂工焉。蓋其制, 高七尺, 干飾以龍首, 綴纁帛, 畫升龍於上。樂將作則擧之, 止則偃之。堂上, 則立於西階, 堂下, 則立於樂懸之前少西。唐樂錄, 謂之暈干, 是也。○大晟樂譜, 其幡, 上綴玄色五寸, 中緋絹三尺六寸, 下黃色五寸, 有趺。
항목 상세보기
文獻通考云, 周禮, 鼓人掌六鼓, 四金之音聲, 以節聲樂。四金者, 錞·鐲·鐃·鐸也。以金錞和鼓。蓋其形象鍾, 頂大·腹揳·口弇, 以伏獸爲鼻, 內懸子鈴銅舌。凡作樂, 振而鳴之, 與鼓相和。武舞時, 工人以手持錞振之, 引舞進退。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周官·鼓人, 以金鐲節鼓。鄭康成曰, 鐲如小鍾, 軍行鳴之以爲鼓節。蓋自其聲濁言之, 謂之鐲。自其儆人言之, 謂之丁寧, 自其正人言之, 謂之鉦, 其實一也。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周官·鼓人, 以金鐃止樂。以其聲譊譊然, 故以鐃名之。說文曰, 鐃, 小鉦也。柄中上下通。漢鼓吹曲有鐃歌。所以退武舞也。豈亦周之遺制歟。蓋其小者似鈴有柄無舌, 執而鳴之以止鼓, 大者象鍾形薄, 旁有二十四銑。官縣用之, 飾以流蘇, 蓋應律音而和樂也。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周官·鼓人, 以金鐸通鼓。釋名曰, 鐸, 度也, 號令之限度也。則鐸, 大鈴也。舞者振之警衆以爲節。是金鐸以金爲舌, 所以振武事也。舞武事者執之。
항목 상세보기
文獻通考曰, 小舂謂之應, 所以應大舂所倡之節也。周官, 應如桶而方六尺五寸, 中象柷有椎連底, 左右相擊以應柷也。禮圖, 其形正圓, 而內外皆朱。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雅者, 法度之器, 所以正樂者也。工舞以雅, 欲其迅疾不失正也。先儒謂狀如漆桶而弇口, 大二圍, 長五尺六寸, 以羊韋鞔之。旁有兩紐, 疏畫。舞工人所執, 所以節舞也。一曰中有椎。
항목 상세보기
文獻通考云, 相狀如鼙, 以漆𨁂局, 承而擊之, 所以輔樂。樂器, 治亂以相。諸家樂圖多以相爲節是相所以輔樂, 亦所以節舞也。今大樂武舞用之, 二工在舞者之左, 手撫兩端以節舞者之步。豈亦得相之遺制歟。
항목 상세보기
樂書云, 以竹爲之, 大五寸。殺其聲而使小, 所以節樂。長者七尺, 短者三尺。虛中如筩而無底。其端有兩竅, 而髹畫之。列於庭, 以兩手築地。周禮圖, 鄭司農曰, 牘以竹, 大五六寸, 築地取聲以爲節。
항목 상세보기
羽·籥
文獻通考云, 籥師, 祭祀鼓羽籥之舞, 詩曰, 左手執籥右手執翟。蓋籥所以爲聲, 翟所以爲容也。翟爲五雉之一取其毳, 羽以秉之。
항목 상세보기
干·戚
樂書云, 干, 盾也。所以自蔽, 戚, 斧也。所以待敵。盾之爲物, 朱實而繪以龍。周禮司兵, 祭祀授舞者兵, 鄭氏曰, 授以朱干玉戚之屬。
항목 상세보기
照燭
照燭之制, 以長竿, 置絳羅龍於其末, 然燭於中。夜暗, 麾遠難辨, 擧以作樂, 偃以止樂。
항목 상세보기
맨 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