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訟
大明律告狀不受理條, 若詞訟原告·被論在兩處州縣者, 聽原告就被論官司, 告理歸結。推故不受理者, 減犯人罪二等, 罪止杖八十。○發塚條, 若平治他人墳墓爲田園者, 杖一百, 於有主墳地內盜葬者, 杖八十, 勒限移葬。
刑典決獄日限註, 知非誤決者·故爲淹延者, 杖一百, 永不敍用。經赦, 則永不敍用。
囚禁條註, 士族婦女, 凡詞訟, 許子·孫·壻·姪·奴婢中代之。○僧人訟自己事及獨子僧人訟父母事外, 勿聽理。○違避公事者, 囚家僮, 毋過三人, 過三日, 卽放, 未過三日, 勿復囚。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妻父母·夫·妻·妾·同生和會分執外, 用官署文記。
子之於親, 亦不須官署。○須具證·筆, 族親及顯官中二三人。○田宅同。後續錄, 繼母傳係文記, 用官署。嫡母·庶母同。註解。凡文記, 族親之無顯官者, 顯官而非族者, 皆可爲證·筆。
刑典註, 同生以上, 文記手書者, 不必俱。○無子女夫妻奴婢, 雖無傳係生存, 區處本族外, 不得與他。如有妾子女·義子女·養子女, 亦毋過其分。妻適他者, 其所區處, 不用。受敎, 繼母擅權一家, 亡夫己物, 不給前妻之子女, 或稱別給, 或稱放賣, 而易色, 給其己之子女·夫之偏愛後妻之子女者, 亦有以有子女前妻之己物, 圖給後妻之子女。大典內, 無子女夫妻奴婢, 生存, 區處。自今以後, 有子女者之奴婢, 生存者, 固不得區處。嘉靖甲寅九月十四日。明廟大王九年。
欲改者, 具由告官改給, 受者身死, 勿改。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之於子孫, 夫之〈於〉妻妾, 許改。後續錄, 無子女者, 其奴婢·田宅, 已區處他人, 而受者身死後, 財主若有子女, 則不拘身死勿改之法, 許改。受敎, 三公議, 義子女之於前母·繼母, 其分己物之際, 雖有分數之殊, 母子大義, 不可輕重, 而定以年限, 未穩。 但元財主已區處之物, 則不許更改, 以杜紛紜告爭之弊。嘉靖甲寅九月二十二日上仝。註解, 欲改者, 具由告官。竝指官署與白文記而言也。受敎, 自今以後, 白文, 竝告官改給。嘉靖甲寅六月初一日上仝。
用祖父母以下遺書。
祖及父, 則須手書, 祖母及母, 則須族親中顯官證·筆。衆所共知未手書者·疾病者, 竝依婦人例。註解, 遺, 留也。遺書, 當出於財主身歿後, 恐有詐僞, 故祖及父非手書者, 不用。衆所共知未手書者·疾病者與祖母及母, 則必須族親之有顯官者證·筆, 然後可用, 無顯官族親證·筆者, 不可用也。與前文記證·筆, 不同。
刑典私賤註, 三歲前養子女·承重義子, 卽同親子女, 雖遺書有勿與他人之語, 勿用。註解, 此指贈與而言, 非指分數所得也。承重義子, 則有所贈與, 不拘遺書之意, 若義衆子女, 有遺書, 雖不得贈與, 而其分數應得者, 則亦爲祭祀而給之。此實國家公法, 不可以私書而廢公法也。
傳得奴婢者, 期年內告狀, 受立案。若財主成文契而死者, 召侍病族親或奴婢, 閱實給立案。田宅同。
各其所居處, 告官, 有相避者, 移他司。○奴婢決訟定限, 成化乙未年以後, 凡文記官署, 非財主所居處, 勿受理。
前續錄, 凡奴婢買得及傳得文記, 限內告官, 則雖在期年後, 竝給立案。田宅同。
後續錄決獄日限條, 凡傳得·買得奴婢, 限內告狀, 則雖在期年後, 竝給立案之法, 須要定限。期年後過三年, 則勿聽理。田宅同。
刑典私賤註, 凡訟事, 雖已決折, 未成立案而遞, 交代官吏成給。後續錄, 前等官已決折, 未成立案而遞, 雖非交代, 後等官成給。○已決訟堂上·房掌畢遞, 則立案成給官吏, 雖未遞代, 許令更訴。
據執他人奴婢及決後仍執者, 杖一百·徒三年, 徵役價給主。其不均分執者·合執專利者, 論罪後, 其應得奴婢, 屬公。田宅同。
戶典, 無主田, 移給他人。
有軍役者死亡·移徙, 則給遞立者, 無役人, 則給田小者, 移徙者, 五年內還, 則還給。執耕者, 元無田, 則還給三分之二。後續錄兵典, 逃亡水軍田地, 或賣充番價, 或爲人折受, 後若還來, 竝勿拘限還主, 田價追償。
過三年陳田, 許人告耕。
海澤, 則限十年。註解, 雖陳而收稅, 或力未盡耕, 有起處, 竝勿許告。受敎, 非謂永給, 待本主還推間, 因人告狀, 姑許耕食。嘉靖丙辰八月十三日。明宗大王十一年
給造家地條, 京中造家地, 漢城府聽人告狀, 以空地及滿二年未造家之地折給。若因出使·外任·遭喪未造家者, 勿聽。大君·公主, 三十負, 王子·翁主, 二十五負, 一·二品, 十五負, 三·四品, 十負, 五·六品, 八負, 七品以下及有蔭子孫, 四負, 庶人, 二負。用三等田尺。百尺, 一負十把一束一尺一把。
刑典奴婢決訟日限條, 永樂癸巳三月十一日以後, 有妻娶妻, 不卽發覺, 身歿後子孫爭嫡者, 以先爲嫡。公·私賤娶自己婢所生, 給己之官·主, 娶妻婢所生, 給妻之官·主。若娶良妻, 而又娶良妻之婢所生, 給己之官·主。若其良妻有他夫, 竝産子女, 則給其子女。
刑典私賤條註, 相訟奴婢, 不與同訟者, 勿給。父母奴婢, 則減半給。田地同。後續錄, 有父母奴婢合執者, 而告爭得決, 則勿論不同訟, 平均分給。受敎, 同生合執, 相訟奴婢, 勿論同訟·不同訟, 平均分給。嘉靖癸丑八月二十日。■■■[明宗大]王八年。
前續錄, 外祖父母遺書, 竝皆通用。○凡決訟該用紙, 家舍得決, 瓦家, 則一間二卷, 草家, 則一間一卷, 斜出, 則瓦家一間一卷, 草家一間十張。田地得決, 則十負二卷, 斜出, 則一卷。奴婢得決, 則一口三卷, 斜出, 則一卷。皆用楮注紙, 毋過二十卷。長一尺六寸, 廣一尺四寸。○聽訟各司, 若有考帳籍事, 具由移文, 元·隻質示回答, 勿送帳籍。○凡京外詞訟, 元告·被論中所納可考文記, 官吏監封, 令元告·被論, 同着名置簿, 還受本主, 以憑後考。後續錄, 凡爭訟田民者, 當初連名告狀, 而中立觀變, 臨決輒現, 謀欲共分者, 考立訟勤慢, 日數少者, 給三分之一, 一不就訟訟者, 不與同訟例論。○凡訟, 一應被罪徒·流·充軍人及公差·外任人中, 無子·婿·奴婢可以代訟者外, 其間在外年月, 勿許計除。○凡訟奴婢, 或稱在逃據執, 欲爲治罪告刑曹者, 勿以主掌官告狀程限論。○凡訟田民, 聽理雖各有該掌, 一道文記內, 田民竝付, 則勿分主掌, 許竝聽理。
或只訟奴婢而不爭田宅, 只訟田宅而不爭奴婢, 則不爭之意, 元·隻取招後, 勿更理。
凡訟事, 以相避移送他司者, 相避官吏, 雖遞, 勿還畢決。○凡訟事臨決時, 淹延設計, 歸咎訟官, 欲移其訟者, 勿移治罪。罪見相避條。受敎。○凡同腹族親相訟時, 有忘其親睦, 反以爲讐, 凌辱尊長, 劫䝱卑幼, 傷毁風敎者, 先正其罪後, 聽理。○支用雜物貿易之價, 依買賣文記斜出例, 百日內告狀, 期年內受出, 過限者, 勿給。
受敎, 外方相訟田民, 本道推官, 以[已]盡推閱, 以屬公宜當, 報監司, 啓聞後, 例下掌隷院, 依啓本屬公, 允下等項事, 如有呈誤決者, 前決官吏, 或指以外方推官, 或指以本院堂上·郞廳, 議論不一, 亦無定法。莫知適從, 收議大臣, 議得內, 監司委任一道, 本道推官, 備細推閱以屬公。啓聞詞訟, 當以外方指論宜當, 依議得施行。嘉靖辛酉正月二十日。明宗大王十六年。○前母·繼母新奴婢乳母所生, 則義子女奉祀·服喪, 勿給使孫, 依議得, 專給義女子。嘉靖戊申二月二十一日。明宗大王三年。○甲·乙相訟, 一二度上言, 一二度追呈者, 非元·隻齊現取招, 則依法典, 勿許聽理。甲者, 限內告狀, 累朔經年, 長立督現, 而乙者, 終不現身, 以致過限者, 元·隻雖不齊現取招, 勿以過限論, 許令更訴, 一以杜其奸術, 一以解其寃悶。嘉靖丙寅七月十四日。明宗大王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