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例院中一空時, 入直閣臣, 守廳。○ 本院日記, 歲一曝曬。雖有因公考見之事, 非經稟, 毋得出院門。注書遞易, 照數傳掌。每朔日記, 以來月二十日內修納, 過限, 則直捧禁推傳旨。修正作冊後, 承旨考閱入啓, 無逾晦日。○ 實錄廳日記奉出奉入時, 啓辭, 輸送時, 事變注書, 亦陪往。○ 誕日問安, 當殿單子, 各殿口傳。嬪宮, 不書臣字。正·至歲謁, 各殿·宮, 單子問安。正·至親臨受賀時, 否。擧動經宿時, 開門後及還宮後翌日, 口傳問安。郊外擧動, 雖當日還宮, 有翌日問安, 各殿宮, 一體問安。○ 王世子守宮時, 承旨·翰·注各一員, 守宮, 動輿時, 承旨二員·翰注各一員, 陪從。動輿時及隨駕動輿時, 只陪從承旨問安。○ 大臣有留待入侍之命, 則史官傳諭。藥房入侍時則否。時任則司錄發牌, 原任則樞郞發牌, 使之傳諭。○ 大臣草記批答, 使錄事擧行。○ 大臣箚子到院, 則以司謁入啓, 門鑰雖下, 依例捧入。 ○ 新拜大臣, 以前職陳疏, 則大槪, 以前職頒布。大臣外, 毋得以前銜及負罪陳章。○ 二品以上, 有事先壟上疏, 還出給。三品以下官, 請罪。○ 入直摠管·兵曹堂上, 雖親病陳章, 待批下, 面看交替。若徑出, 則請罪。○ 縣·道疏堂下三司連呈者, 一切勿捧。○ 儒疏, 毋得以縣·道上送。批下, 則成送有旨于該道臣處, 使之傳諭。畿伯及留守, 雖在京第上疏, 具書目狀啓上送, 則批答, 成送有旨。○ 求言外, 前銜疏, 勿捧。○ 凡疏章違式者, 勿捧。疏槪張皇者, 嚴禁。○ 三品官上疏, 毋得頭辭。○ 時任承旨·玉堂外, 乞郡疏, 勿捧。 ○ 儒疏, 無館學兩掌議謹悉, 毋得捧入。○ 請額·建院·追配事, 伏閤, 過三日, 自本院退送之意, 入稟後, 招致啓板前, 曉喩。○ 三司合辭時, 該房詣臺廳, 史官正書, 承旨讀傳。請承傳色入之。三司伏閤時, 承·史進去, 啓辭。承旨正書, 以司謁入啓。○ 佩符官, 以臺諫遞來, 詣臺納符, 則承旨詣臺廳受來。○ 監·兵·水使, 及守令·邊將, 下直日, 聽宣諭。曾經政府堂上·承旨則否。○ 不聽宣諭, 直爲出去, 則請推。○ 入侍時, 雖曾經政府堂上·承旨, 稟旨擧行, 守令七事·邊將六事, 不通, 則請推。○ 宣諭, 下位爲之。○ 産室廳時, 分娩日坐直承旨, 至七日仍直, 申退承旨, 留宿朝房, 大小公事留院。臺諫不爲牌招, 只茶時, 啓辭。○ 賞典中, 奴婢·田結賜給, 則成給王牌, 注書正書, 以司謁入啓。仍寶啓請, 安寶後, 承旨始書長銜。○ 璽書·表裏賞典, 則以其實績措辭撰出, 啓下後, 安寶, 成送有旨。璽書, 若無某承旨製進之命, 則以何承旨製進, 微稟。○ 繡衣被抄人, 有來待之命, 自院中書報, 入來後, 入稟。入侍命下, 則以某承旨入侍, 書出。御史復命時, 書啓·別單及事目冊·鍮尺·馬牌, 同爲入啓。有入侍之命, 則以暗行御史入侍, 書出。○ 御史中, 有時臺, 承傳色, 直傳封書於臺廳, 而承·史, 不爲出接。○ 御史若被罷削, 則待復命後, 傳旨捧入。○ 觀察使·節度使薦, 隨其入來, 入啓, 出朝報。每年正月內, 議政府·六曹·兩司, 各薦三人, 而吏曹, 不薦觀察使, 兵曹, 不薦節度使。○ 守令·邊將薦單子, 受置, 二月初一日, 啓下。○ 義禁府·刑曹·漢城府·五部官員, 出·入直時通符, 辰納, 申受。過時, 則察飭。○ 供上, 各司郞官, 陪進物種, 監膳內入後, 詣本院, 塡銜置簿。○ 各司久任郞廳待令有下敎, 則五司式自上達下。知委, 輪次人侍。職掌·遺在·所懷, 依輪對官例。○ 推鞫時, 推案, 承旨持來, 則請承傳色入之, 史官持來, 則以司謁入之。推鞫時, 刑房, 除服制, 除式暇。○ 事變注書, 持推案, 必待承旨去就, 偕入鞫坐。○ 推案, 有別議處而還下, 則雖有姑罷之命, 出送推案。大臣以下, 開見後還入, 則留置啓板, 待明日推鞫命下, 更爲出送。○ 鞫招罪人發捕時, 當拿人姓名, 委官手書, 進詣榻前, 備覽後, 授刑房。刑房, 招下位同義禁, 出給發捕都事。○ 各門開閉, 本院主管監掌。下鑰後開金, 坐直下位, 親封藏置, 司其出納。 啓鑰後鎖金·開金, 該房, 親封藏置, 申後, 傳掌於坐直下位。各處水門開金, 亦監掌。○ 門考時, 宣傳官·摠郞, 來告本院。○ 金虎門, 注書監鑰, 敦化門·曜金門·丹鳳門, 宣傳官, 弘化門·宣仁門·通化門, 摠郞次知, 而各該守門將·次知司鑰, 眼同擧行。○ 兵房, 時時使書吏摘奸, 執頉, 則守門將, 分付兵曹, 削仕或罰番。○ 兵判及大將·捕將入侍, 則勿出朝報。以某承旨入侍, 書出傳敎。○ 以他職入侍則否。○ 將臣遞任, 藩臣·帥臣遞來, 密符·命召, 親納本院。無職名或有故者, 親納闕外, 違者, 卿宰重推, 堂上官禁推。○ 皇壇·宣武祠文蹟, 勿出朝報。不書大年號。○ 順付詔書, 正殿行禮時, 禮·兵房進去。行禮之意, 入稟。禮畢, 詔書及勅書, 具儀仗, 承文院官員, 陪至本院, 請承傳色內入。還下, 則承文提調一員, 與禮堂陪出。承旨祗送。○ 皇詩·皇筆奉來, 則自慕華館, 具儀仗, 詣正殿, 使臣傳授承旨, 以承傳色內入。○ 通信國書, 承文院官員, 陪進閤外, 承旨, 解裹持入, 御覽後, 承旨詣承文院, 與院官眼同封裹。使臣入侍時, 遣首譯以下, 陪至御座, 承文院官員, 奉國書跪授都承旨, 都承旨跪受傳正使。○ 回答國書, 首譯領納本院, 執政以下書啓, 一體入啓。○ 察邊欽差大臣出來時, 御·名帖及禮單, 磨鍊。道內秩高守令, 假承旨借銜。御·名帖封裹後, 禮房傳授宣傳官, 齎去。御帖入啓時, 以該道臣及假承旨處, 成送有旨之意, 入稟後, 順付宣傳官。○ 聖節望闕禮時, 行於議政府。輦輿中使出來, 承旨詣幄次前, 引儀引接班次。備三嚴, 啓外辦。中使出, 行禮如儀。罷後, 無復命。○ 正朝·冬至望闕禮習儀時, 承旨進去, 中旬親臨頒賞時, 承旨進去監賞, 日·月食救食時, 坐直承旨進去。○ 濟州民人勞問時, 承旨率史官, 來坐協陽門外。○ 六·臘褒貶時, 諸員會坐廳中。閉廳門。都令主壁, 同副令對坐同副有故, 從下位。 東·西壁分坐後, 書等題都令呼題目, 同副執筆。, 正·副本, 皆封踏印, 正本入啓。注書二員未差及都令有故, 竝不得磨勘, 注書一員, 則勿拘。○ 頉啓辭, 十四日廳坐, 入啓。○ 減膳撤樂時, 不得循例磨勘之意, 啓辭。○ 刑房, 例兼典獄提調, 罪人都囚徒, 每日分申前·後。, 修納本院。○ 八道監兵水營·四都·濟州給馬有旨及應資老人敎旨。各道狀啓入來, 則列錄其職·姓名, 與敎旨考準, 同封。有旨下送。祗受事, 移報本院。○ 金吾執藝之草記防啓者, 切勿捧入。○ 擇日, 不書日官姓名者, 勿爲捧入。○ 薦新單子, 當日不下, 則提稟。○ 農形·雨澤, 自夏至後至立秋前, 鱗次出朝報。初次霜降, 亦爲頒布。○ 雷異陳戒, 雖過三日, 勿拘爲之。○ 問啓, 例以原傳敎爲頭辭, 繼書奏對之語。○ 翰林移拜他職, 則上翰林筵奏還付, 無上翰林時, 承旨筵奏。○ 春坊草記來呈, 則啓板禮數。○ 監察呈辭時, 入廳內, 拜于東·西壁, 則承旨答揖。○ 啓下公事, 踏啓字違式, 則當該中官, 隨卽請罪。○ 六承旨, 每日仕進牌招啓辭未下, 則翌日, 毋得循例仕進。, 先從下位, 分門入廳, 相揖而坐, 注書, 楹外禮數, 書吏, 俯告六房公事。從二品承旨爲西壁, 則不爲出廳。○ 諸般呈辭, 廳坐捧入。病親, 則雖非廳坐, 捧留, 或申後入啓。○ 誕日及正朝·冬至表裏, 前一日廳坐, 濟用監官員進排。, 承旨看品, 請承傳色內入。朝廷進上表裏, 亦爲看品後, 仍書臣謹封, 當日候班大臣, 親傳內入。○ 夜巡, 則閉門後, 兵曹郞廳來告入稟, 有無事, 則翌日廳坐, 摠府郞廳來告入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