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創業之主, 立經陳紀, 勒成一王之典。 若法久弊生, 當損益之時, 而徒守舊章, 不能變通, 則膠柱皷瑟, 何足尙哉。 三代之後, 治莫盛於漢唐, 而其初只有三章十二條。 夫以四海之廣, 萬事之繁, 豈三章十二條所能盡之哉。 中世以來, 法令滋章, 勢所必至。 我朝興運, 已百年于滋。列聖相承, 立法定制, 至精至密。 觀元典續典, 則知太祖之宏規遠略。 觀六典謄錄, 則知世宗之神思睿謨。 觀經國大典, 則知世祖之沈機雄斷, 其所以措世隆平, 納民軌勿者, 吁其盛矣。今上卽位之二十三年, 命廣川君臣李克增, 右贊成臣魚世謙, 吏曹參議臣李諿, 禮曹參議臣安瑚, 兵曹參知臣金首孫, 刑曹參議臣金諶, 工曹參議臣金碔曁, 臣健等, 若曰, 我世祖大王, 受命中興, 留心制作, 斟酌元續典, 以成大典。 苐錄時異事殊, 近來新科別條, 或相牴牾, 官吏眩於奉行。 其取大典後敎令可爲恒法者, 衰集以進。 臣克增等聞命祗慄, 芟蕪剪繁, 略加增減, 皆裁自宸衷, 深得損益變通之宜矣。 書成, 賜名大典續錄。 命臣健爲序, 臣竊以天之運四時也, 四德雖若不同, 然一元之氣流行貫徹, 無非生物之仁。聖人憲天出治, 損益㢮張微若不同, 而聖作神述, 道齊禮使, 斯民盡登於泰和仁壽之域則一也。四聖同符, 妙契玄化, 以關雎麟趾之美意, 行周官之法度, 其胎謀燕翼至矣盡矣。 苟或聖子神孫, 不究四聖之心, 而徒矩規於法令條制之末, 朝變一法, 暮立一法, 盡取而紛更之, 則祖宗良法美意, 索然無餘矣, 可不戒哉。
弘治五年壬子十月下澣, 嘉善大夫戶曹參判兼藝文館提學臣權健, 拜手稽首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