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正月初十日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議政鄭所啓, 歲䈁載新, 景籙彌長, 兩殿篤愛日之誠, 八域布陽春之澤, 協氣歡聲, 正値迓迎吉慶之會, 群下愛戴頌禱之情, 惟願吾君之福祿壽考耳, 壽與福, 似難容人力, 而其實, 則皆由於自修而致之, 自强不息, 無怠無荒, 剋祛燕安逸豫之私, 則血氣流通, 體膚堅固, 此以勤而壽者也, 樸約自持, 節嗜寡慾, 屛絶玩好奢靡之具, 則精神內守, 思慮不煩, 此以儉而壽者也, 天理渾厚, 萬物同囿, 推廣慈惠恩愛之心, 則榮衛和平, 氣像舒泰, 此以仁而壽者也, 正己直內, 蹈矩檢飭, 克著整齊莊肅之工, 則凝定純一, 淸明在躬, 此以敬而壽者也, 此皆必然之理也, 今我聖上體驗躬行, 如成湯待朝之勤, 大禹卑宮之儉, 堯帝如天之仁, 文王緝熙之敬, 則必兼有四聖之壽矣, 人主居天之位, 日所爲事, 無非代天而行, 故一政之得失, 一念之善惡, 應如影響, 一德升聞, 則上帝眷祐, 吉無不利, 此敬天爲福祿之源也, 祖有功宗有德, 重熙屢洽, 傳之後王, 善繼善述, 欽守成憲, 則陟降悅豫, 騭庥滋至, 此法祖爲福祿之本也, 國之所依者民也, 王政莫先於愛民, 省徭寬刑, 懷保休養, 使之蕃生安業, 則導迎和氣, 嘉祥竝湊, 此愛民爲福祿之基也, 此又皆必然之理也, 今我聖上體驗躬行, 敬天如易經之奉天時, 法祖如詩雅之率由舊章, 愛民如書誥之諴小民, 則古聖所有福祿之盛, 又將見於今日矣, 此皆是古賢臣祝其君之語, 而敢此敷演, 恭獻新年之祝, 惟殿下享悠久無疆之壽, 膺昌熾繁多之福, 推而躋壽, 一國錫福, 庶民億萬斯年敬頌太平之盛, 是今日臣民之所共祈者也, 上曰, 所陳甚好矣。
又所啓, 春晷正舒, 講對行將開筵, 豈待臣等之又爲加勉乎, 第講對之外, 召接稀闊, 莫如近日, 如下直守令, 入格儒生, 持公事輪對官, 循例入侍之事, 亦多停輟, 群情豈不悶鬱乎, 凡人居必有隣比, 處必有官朋, 尋訪譚論, 以爲歡樂, 人主位億兆之上, 臨九重之中, 無與爲隣, 無與爲友, 而寓其義者, 惟是庶僚百工耳, 閒語之頃, 箴警自至, 常言之次, 幽隱或達, 機務則廣其咨詢, 書史則資其討論, 廈氈燕濩之中, 更有何樂, 可以易此, 臣伏聞英廟正廟時, 引接諸臣, 殆無虛日, 氣像和泰, 情志孚洽, 義則君臣, 禮則家人, 當時侍從之列, 入則備顧問陳規諫, 出則執藝事修職分, 都兪之盛, 比隆三代, 逮我純祖親摠之後, 日行講對, 暇則館閣當直之員, 非時宣召, 導之使言國朝典章·閭閻微細·郡縣事宜, 奏對詳核, 醻酢如響, 銅漏蓮燭, 晝或繼夜, 臣之所出入而承覩者也, 近來進見旣罕, 淵默太過, 上下之間, 阻隔如此, 而何以望交泰之美乎, 臣敢將宋臣司馬光引祖宗時事告其君, 請日召近臣之義, 謹陳三祖盛德於殿下之前, 願自今講讀之餘, 頻接臣工, 文書隨疑質難, 事務必期通曉, 一日二日一事二事, 習而爲常, 樂此不疲, 則政令之間, 自有功效, 伏願猛省而留念焉, 上曰, 益加體念矣。
又所啓, 頃因京畿暗行御史李濟達別單, 英陵·寧陵兩陵寢, 距京爲一百八十里, 祭物馱進之時, 川漲厓氷, 每難趁排日之程, 敬遵齊陵·厚陵·健陵設分奉常寺事, 一體設置於驪州本府, 令道臣關問便否, 登聞之意行會矣, 卽見該監司李若愚狀啓, 則枚擧驪州牧使李宜翼牒呈, 以爲本州兩陵寢, 距京路遠, 泰嶺大川, 每有滯程之慮, 祭物之進排熟設, 自本邑擧行, 實爲便宜, 請令廟堂稟處矣, 兩陵寢程途, 比舊豐德·華城, 尤爲較遠, 潦水氷雪之時, 祭物封進, 悚悶多端, 分寺之設, 其論本多, 今若依營邑詢同之議, 遵兩府援據之例, 則事勢果爲順便, 且英陵祭物, 當初劃給貢物于本州分奉常寺擧行矣, 寧陵遷奉後, 因相臣稟奏, 兩陵祭物, 一體自京封進, 本州之設置分寺, 卽因舊例, 有異創行, 廨宇之別建, 享需之精備, 品式儀節, 務盡誠敬, 一如松·華兩府之例, 則恐合便好, 而事係祀典, 極爲難愼, 更爲下詢大臣及掌禮之臣而處之何如, 上曰, 大臣·禮堂之意何如, 右議政權曰, 呂之距京稍遠, 水潦氷雪, 祭物奉往, 果有欠敬難便之慮, 分寺之設, 非但松·華兩府之例卽然, 雖以驪州言之, 昔年旣有分設之時, 則今與創行有異, 儀節則別無窒礙, 事勢則恐爲便順, 設置分等, 臣亦無異見矣, 行禮曹判書徐憙淳曰, 今此分等擧行, 已例可以按據, 事勢極爲便當, 臣亦別無他見矣, 上曰, 依爲之。左議政鄭曰, 大臣禮堂之議皆同, 而批旨允從, 成命已下, 祭品之儀式, 貢賦之劃付, 禮曹與該寺該廳, 往復爛商, 成節目遵行爲宜矣,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頃因湖南右道暗行御史趙龜夏別單, 格浦鎭撤罷別將減下, 望洋護船與防番錢諸條, 令道臣條條區別狀聞稟處之意, 草記行會矣, 卽見該監司徐箕淳狀啓, 則枚擧扶安縣監金在根牒呈, 以爲該鎭軍器什物, 運置於地方官, 戰兵船年久朽棄, 初無形體, 能櫓軍以時存名數換定, 巡營餘軍捧其番錢, 各邑防軍錢依前收捧, 竝爲作穀, 每年添付巡檢穀, 如式取耗, 屯結還實於該郡槪狀, 望洋護船, 則內洋屬之黔毛浦, 外洋屬之蝟島, 封山禁松屬之本官, 鎭岱田免稅結, 待起墾還實元摠, 夏秋還穀, 移屬本官, 使之糶糴於元居民處, 俱合便宜, 還穀與各項什物中, 鎭屬欠逋, 詳査督捧, 校吏, 令地方官, 從便差役, 印信姑留本營, 殿牌權安於前所奉安處, 右項諸條, 竝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 浦·鎭旣爲撤罷矣, 護船防錢還穀屯結等諸條區處之方, 狀辭論列, 件件得宜, 竝依狀請施行, 民戶舊還之指徵無處者, 軍器船物之朽傷閪失者, 旣無督捧之路, 則與其徒傳虛簿, 無寧從實蕩減, 該鎭校吏等名還, 所當徵捧無遺, 而纔失依賴之所, 合示優恤之意, 舊還數旣零星, 特爲蠲減, 新還則刻期準捧, 印信之上送禮曹, 殿牌之淨潔地埋安, 自當依已例擧行, 竝以此分付該道臣處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頃因淸北暗行御史林肯洙別單, 江界所屬夞怪·從浦·馬馬海·楸坡四鎭, 移設於各其防所, 便否關問道臣, 江界·昌城兩防營都試試規之班駁, 令道帥臣參考事例, 具意見登聞之意, 草記行會矣, 卽見平安監司李憲球·兵使尹義儉狀啓, 則枚擧江界府使李濟完牒呈, 以爲四鎭留防處所摠, 是峽口江岸, 開基難便, 新創衙廨, 事巨力綿, 而且三寨居民, 本非土着, 移鎭之後, 反爲鎭屬之侵漁, 則亦有渙散之慮, 至若都試, 渭·楚兩邑許赴江界, 朔·碧兩邑許赴昌城, 而除初試直赴, 非徒昌城, 兵營及義州亦然, 江界則創在庚申, 始有初試之例, 武士俱懷班駁之歎, 因循至今, 其在一視之政, 合有均施之道, 竝請令廟堂稟處矣, 今此四鎭移設之論, 實出三寨防守之策, 而來後利害, 旣難懸度, 目今事勢, 合存難愼, 且守土之官, 按道之臣, 或云拮据之無策, 或云形便之不宜, 則開基移鎭, 實難議到, 今姑置之, 都試之初試抄擇, 本道營邑諸處, 惟獨江界爲然, 武士擧憚再赴科規允合一視依道帥臣狀論, 此後則除初試設行之意, 分付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臣年前自關北還後, 有所欲仰達者矣, 北道各陵寢眞殿香祝香官陪進, 都傳於道臣, 而道臣, 使土官, 分傳于陵殿所奉地方官, 陪往之節, 有欠敬潔, 自前直傳於道臣者, 必爲所重, 而地方官亦是元定祭官, 則香官之直爲傳授, 恐無所拘, 臣意則智陵·淑陵香祝香官傳授於安邊文川官, 眞殿香祝傳授於永興官, 各爲趁享陪進, 咸興所奉各陵寢香祝, 傳于道臣, 臨時親傳于祭官, 一如京祭官受香之規, 則似合儀節, 知委香室及該道臣處, 依此擧行似好, 故敢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朝綱不肅, 怠慢成習, 歲前望闕禮習儀時, 因卿宰班次之空虛, 略施規警, 而不能董率之失, 臣亦不勝愧悚, 城內動駕日之陪從, 殿庭起居時之進參, 俱是一時公役, 而寔係誠禮之所不容已者也, 近來則班聯每見稀少, 朝儀實爲草率, 此未必皆出於占便之計, 而亦不可謂匪懈之義矣, 長官如是, 而何以責郞官庶僚乎, 事體道理, 常所慨歎, 適因事端之後, 姑以先令之意, 更加嚴飭, 此後則除衆, 所共知老病外, 無得闕參之意, 知委各該司何如, 上曰, 各別嚴飭可也。
又所啓, 前臘都政時, 吏批, 則司藝之望, 無闕窠, 而擬代蒙點, 兵批, 則武兼之代, 以一人而疊名懸註, 雖已旋請勿施, 卽爲改標, 然遺檢之失, 不可無警, 當該兩銓官, 竝從重推考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東伯之代, 有異他時, 赴任不宜延拖, 新除授江原監司, 使之從速辭朝, 春務將殷, 未下直守令, 竝令不多日內辭朝, 如有上京守令, 一體催促還任之意, 分付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登科十年入筵奏陞六, 係是法例, 聞限滿當陞之人云, 竝爲依例陞六之意, 分付銓曹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湖西文官金得秀·關西文官卓景秀·金文煥分館後, 多有稱屈之論云, 金得秀·卓景秀竝槐院調用, 金文煥國子調養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凡係徵債, 內有法司, 外有營邑, 當徵與否, 惟在從公聽理, 而近聞各營私差, 謂捧債錢, 威脅平民, 甚至有杖囚之擧, 其所謂債, 皆是宮屬之締結浮浪, 虛作券簿, 白地橫徵, 無所顧憚, 外邑則假稱宮差, 而恣意侵剝者, 比比有之, 稍饒之戶, 枉罹而蕩産, 無辜之氓, 抱冤而莫伸, 法綱之頹弛, 習俗之不美, 寧不駭歎, 此而不痛禁嚴繩, 則京外殘民, 何以支保, 分付刑曹漢城府, 曉諭坊曲, 如有被捉於宮差者, 則使之赴愬法司, 自法司依律重勘, 期於永杜此弊, 私差之不由官府, 而直捉鄕民者, 自該邑捉囚報營, 痛加懲勵之地爲宜矣, 上曰, 隨現嚴禁可也。
又所啓, 金城縣徒配罪人李景純, 無他兄弟母年今歲爲七十, 而老病沈篤云矣, 情理實爲矜悶, 罪名不至深重, 合有參量之道, 故敢此仰達矣, 因此而有陳愚見者, 年七十及親年七十獨身者, 法皆免配許贖, 一則優老之典也, 一則孝理之政也, 年近七十而赴配者滿七十, 則自該府, 草記宥釋, 卽推制法之本意也, 至於獨身之親年滿七十者, 不爲擧論, 兩事宜無異同, 或行或否者, 實未知緣何如是, 而王政莫先於興孝, 明律特許於留養, 此後則雖犯徒流以下獨身人之親年滿七十者, 依年七十放送之例, 自該府稟旨擧行, 似好矣, 上曰, 依爲之。李景純放送可也。
又所啓, 守令解由, 法意本嚴, 前官未出, 則後官爲拘, 而聞安岳前郡守趙忠植, 以曹納未準事, 尙拘出由, 而後官, 則皆爲無礙云, 誠有班駁之歎, 而曹納之至今未完, 極爲駭然, 事勢如難不日督準, 則排等定限, 期於完捧, 勿致公納虧欠之意, 申飭該曹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老人壽資之政纔過矣, 聞古營將李殷昌妻貞夫人趙氏, 今年滿九十云, 士族婦女年九十封爵, 自是法典, 況貞誥命婦, 恰滿九耋, 尤爲稀貴, 授以貞敬之誥, 允合朝家尊年優老之典, 故敢達矣,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法司滯務可悶, 呈告京兆堂上許遞, 政官牌招開政, 差出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 陽智縣監之代, 今將差出矣, 本縣積弊, 莫可收拾, 朝家軫念, 非不勤摯, 而弊猶如前, 尙未蘇完, 又當經遞之餘, 不可不極擇責成, 其代勿拘常格, 另加擇擬之意, 分付銓曹何如, 上曰, 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