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五月三十日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議政金所啓, 此乃江春監司韓顯謩狀啓也, 火田禁令, 前後申飭, 非一再, 而江春一道, 其弊尤多, 蔘貢將絶, 蓋人蔘, 本是靈草, 一經火之地, 則三年內不復出火田愈多, 而採蔘之路愈廢矣, 且山無樹木, 沙土流下塡塞, 至難於通船之境, 誠極可慮, 山腰以上則自有邦禁, 而雖山腰以下, 其前已起墾者外, 稍有樹木處, 另加嚴禁, 如有更犯者, 犯人及守令重律論罪事爲請, 其言是矣, 山腰以下, 若不禁耕, 則放火延燒, 必及腰上, 先朝事目, 亦有竝禁山腰以下之語矣, 今若不論其樹木有無, 竝禁山腰上下, 則亦不無弊於民, 而有樹木處山腰以下, 亦宜嚴禁, 然若無定律, 則無以懲濯, 依頃日左峴禁耕節目, 犯者斷以杖一百徒三年之律, 常時令各邑頻頻摘奸, 報營勘處, 而如或自本邑未能摘發禁斷, 或因奉命等行見露者則守令罷職宜矣, 右議政宋曰, 山腰之竝禁, 恐其行不得, 而山崩川竭, 亦非細憂, 狀請嚴禁, 大體得之矣, 康熙十四年頒布事目見之, 則祀典所在名山犯耕者, 有狀聞論罪之法矣, 未知諸道能知有此事目, 而祀典所在名山, 數必不多, 爲先令道臣, 別爲摘奸犯耕與否, 從實狀聞爲宜矣, 上曰, 山腰以上亦不能禁, 而竝請禁山腰以下者, 似涉泛闊矣, 然道臣狀請及大臣之意如此, 用律則依大臣所達定之, 名山犯耕者摘奸, 犯耕者論罪事, 亦依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