기사제목本司에서 回啓하지 못한 公事 가운데 근일의 疏狀을 回啓한 예에 의해 別單으로 들인다는 계와 그 別單  
연월일숙종 32년 1706년 05월17일(음)
啓曰, 本司未回啓公事中, 諸臣榻前所啓, 令廟堂稟處者, 辛巳以後, 多至累十度, 除應爲面稟者, 若干條外, 謹依近日疏狀回啓之例, 別單條列以入之意, 敢啓, 答曰, 知道,
諸臣榻前所啓回啓別單
一, 晝講時, 特進官李思永所啓, 北道朴下川, 冒入之民居多, 以玉連萬戶, 移設於此地, 玉連土兵, 移給於魚游澗爲請矣, 朴下川居民, 已令茂山府, 入籍團束, 則玉連移設一款, 今無可論,
一。
又所啓, 吉州, 本是監司行營, 令監司, 設行營於此地, 與城津協守, 而城津僉使, 極擇差送, 陞號爲防禦使矣, 吉州, 舊是監司行營, 而罷之已久, 到今還設, 不無弊端, 有警之時, 南兵使, 領兵來守磨天嶺, 城津僉使, 遮截海邊道路, 則亦可以備禦, 監司則仍據本營, 足爲北路聲援, 而僉使陞號一款, 近年旣已擧行, 今無可論,
一, 吏曹判書李畬請對時, 承旨尹趾仁所啓, 北評事兼開市御史, 事多難便, 請更加商量稟處矣, 評事之兼御史, 欲令句管其大體, 以防中間昌禁潛商之弊, 而兼察開市守令之勤慢, 該邑吏民之奸弊而已, 不必一如主倅, 及差使員之酬酢接待, 則其所謂侵辱之患, 必及於御史云者, 似爲過慮, 今姑置之, 何如, 以上辛巳年
一, 賓廳引見時, 戶曹判書金鎭龜所啓, 在前外方船隻, 專屬於戶曹, 京江船隻則盡屬於工曹, 而近來衙門, 船隻漸多, 諸宮家遠代子孫, 多有免稅, 私船讀書堂船, 多至數十隻, 請自今定式, 各衙門屬船, 參酌定數, 其餘, 皆屬工曹矣, 令出多門, 實爲近日痼弊, 古云天下之財, 盡歸之司農, 天下之兵, 盡歸之司馬, 天下之獄, 盡歸之司寇, 此至言也, 船隻, 宜屬於工曹, 而今不如此, 各衙門船隻, 不可無定數, 宮家船隻之免稅, 旣有定數, 且有定限, 令工曹, 査出定數, 議于廟堂, 而處之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持平李東彦所啓, 如斗升稱子各色亂廛等事出禁, 請皆移漢城府, 騎馬·神祀·會飮等出禁, 專送于慮府矣, 頃年自廟堂, 禁制條定式啓下, 則惟當恪謹遵行, 而至於稱子升斗, 自憲府出禁, 事涉微瑣, 亂廛之禁, 亦不當仍置於憲府, 移送京兆爲宜, 依此擧行, 何如,
一, 禮曹判書閔鎭厚所啓, 請倭亂死節人全羅兵使李福男, 特爲贈諡, 乙巳士禍竄死人舍人丁熿, 特爲贈諡贈職矣, 李福男, 已贈贊成, 宜施易名之典, 丁熿, 職是四品, 贈諡太過, 宜贈以通政淸職, 以示褒尙之意, 令該曹擧行, 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刑曹判書金鎭龜所啓, 懸房贖錢減半之故, 本曹事力難支, 請得變通, 右議政李濡, 請自今刑曹·漢城府錢布財用, 依戶兵曹例, 令長官, 專管佐貳之官, 或出禁所收贖錢, 不許參涉, 而憲府則事體自別, 自戶兵曹員役料布, 磨鍊上下, 被禁之類, 只爲治罪懲礪矣, 卽今戶兵曹物力, 難以波及, 姑待經用稍裕, 而徐議, 兩法司長官句管等事, 依此擧行, 何如,
一, 晝講時, 特進官黃欽所啓, 吏曹吏胥, 無以支保, 所謂留曹書吏, 請令兵曹, 盡爲充定軍役, 本曹吏胥料布, 自兵曹劃給矣, 此事有難施行, 置之何如, 以上甲申年
一, 晝講時, 參贊官閔鎭遠所啓, 外方田稅上納時, 一結所捧, 旣無元定之數, 且有斛上加升, 人情·雜費·作錢·役價等各色名目, 皆無一定之數, 請自戶曹, 元稅斗數, 一體酌定, 京外所用雜費, 亦以每結, 幾升酌定, 勿曰, 豐凶, 每結所捧, 毋過某斗某升之意, 明白頒布於外方, 及其上納之時, 元數幾石, 雜費幾石, 竝令京官, 着實捧納, 而雜費則分給應受之人, 則奸吏, 不敢偸竊, 小民, 不至眩亂, 漕軍無面之弊, 亦可少除云矣, 凡此所論, 儘爲綜核之意, 而法典內一結所捧, 本有定數, 下之下田四斗, 下之中田六斗是已, 何可謂無元定之數乎, 但各邑徵租之規, 通融出稅, 未嘗以年等高下, 或出六斗, 或出四斗, 故從前計結, 所捧多少不齊, 則元稅斗數, 今不可一定, 其或雜費所入, 亦隨元稅而增減, 又何可預先酌定乎, 大抵外方收稅時, 戶主之濫徵, 京倉納稅時, 吏胥之用奸, 皆由於次知官員, 因循不察之致, 着令戶曹, 申飭倉官, 道臣申飭各邑, 嚴加糾察, 俾無如前奸濫之弊宜當, 以此分付, 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右議政李所啓, 永宗鎭所在屯田, 士夫家作爲私庄, 請令還作公田, 屬於本鎭矣, 當初罷牧場, 許民耕食, 欲令島中民安保, 而京中士夫, 占爲私庄, 數十年間, 一無收稅之事, 還作公田, 以資本鎭軍需, 固合事宜, 而但其間, 互相買賣者, 必多難處之端, 其間利害情形及買賣多少實數, 令永宗僉使, 査報後, 量宜處之, 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判尹閔鎭厚所啓, 鴨島草薍刈取之價, 當自宣惠廳劃給, 而海西水軍處所捧價布, 今以減除, 以何樣布給之爲請矣, 本廳, 旣有錢布, 而草薍刈取之價, 其數不多, 自宜推移劃給, 如此細瑣之事, 何至於上煩稟裁乎, 令該廳, 量處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右議政李所啓, 自今定式各樣身布, 當年條則雖一疋未收, 當該守令, 解由拘礙, 雖値退捧之時, 不許成出, 且旣往未收, 或以五分之一, 或以十分之一, 參酌定限, 逐年上納, 定限之數, 旣甚減少, 或有指徵無處者, 自官家, 不無推移充補之路, 以此分付爲請矣, 解由拘礙之法, 自有遵行定式, 一疋米收者, 拘礙解由, 太涉嚴刻, 有難施行, 指徵無處之類, 果是眞的, 則精査蕩減, 事理當然, 令本官充補, 亦非事體所宜, 依前定式施行, 勿爲變改, 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判尹閔鎭厚所啓, 守禦廳, 新設焰硝廳, 而物力無出處, 依摠戎廳劃給例請得矣, 摠戎廳, 在諸軍門中, 最爲凋弊, 故劃給十同木, 以助煮硝之費, 而守禦廳則物力, 不至如摠廳, 不無推移取用之道, 今姑置之, 何如,
一, 晝講時, 知事閔鎭厚所啓, 廣州中軍, 請令守禦使與兵曹相議, 極擇差送, 而望筒啓下, 兼行營將之事, 凶年停操時, 使之巡點屬邑軍兵矣, 廣州中軍, 與守禦中軍有間, 望筒啓下, 似爲太過兼行營將之事, 亦有窒礙不便之端, 以中軍巡點, 足以檢察軍政, 以此分付, 何如,
一, 賑恤堂上請對時, 江華留守閔鎭遠所啓, 辛未城役時, 三軍門貸用軍餉米一萬石, 今至十五年, 無一石還償, 或以軍器等物, 支計還償, 不然則蕩減, 去其虛簿爲請矣, 莫重軍餉, 久未還償, 極爲未安, 如難一時盡報, 則亦當隨力備償, 漸次充上, 至於雜物支計償納, 事甚苟簡, 以久未還報之故, 輕許蕩減, 亦涉無謂, 令三軍門, 勿爲如前放過, 限十年, 漸次還償, 何如,
一, 兵曹判書兪得一所啓, 江都給代及本曹餘丁色上下之數, 計其應餘丁多少, 自廟堂, 移送爲請矣, 本曹餘丁老故者, 無代定, 其勢日就減縮, 以每年落講贖布, 依所達, 劃給何如,
一。
又所啓, 能麽兒郞廳四員中, 武臣兼習讀二人, 從前差定, 今不可革罷, 請爲仍存矣, 無論官之大小, 得人爲善, 而庶流通仕之階, 只有學官及麽郞數窠而已, 不必盡數革罷, 依前仍存, 待其有闕, 以曉解兵家能文可合人, 考講擇差爲宜, 以此分付, 何如,
一, 閔鎭遠所啓, 七月大風時, 船隻閪失者四隻, 以各鎭舊退戰船·兵船·劃給, 使之改槊上送, 不然則分定三南爲請矣, 江都待變船, 初則其數無多, 漸次加數, 改造改槊之際, 三南形勢, 亦似難支, 而風和待變之時, 例以漁採及商販出去, 有名無實, 委屬可慮, 若令待變隻, 分半留置, 分半出外, 則其於陰雨之備, 不至於如前虧疏, 見失四隻, 今不必充數改造, 而船格等, 不善典守, 以至閪失, 不可無懲治之道, 從重治罪, 以礪他人宜當, 以此分付, 何如,
一, 吏曹判書李寅燁請對時, 所啓, 本曹留曹吏徵布之類, 逃故甚多, 所屬吏輩, 無他資賴, 自乙酉五月以後, 不得上下, 不成貌樣, 己卯以後, 留布未收, 以備局餘木代給, 俾令安保爲請矣, 本司所在餘丁木, 頃送于南漢, 所存無多, 嶺南餘布, 方令上送, 待其來到, 量宜劃給, 而未及上下之前, 則自賑廳, 以發賣錢, 參酌上下, 以爲一時支過之地, 何如, 以上乙酉年
一, 朝參時, 開城留守韓聖佑所啓, 管餉銀一萬兩, 許貸於松都, 限十年, 生殖還償爲請矣, 管餉銀貨, 雖有餘儲, 其數不敷, 邊上待變所需, 不可出貸於他處, 松府形勢, 雖甚切迫, 有難許施, 置之何如,
一, 賓廳引見時, 戶曹判書趙泰采所啓, 瓦署提調李頤命, 曾以本署燔瓦·吐木, 限七朔復舊事陳達, 有一年分兩等給價事, 分付戶曹之敎, 以七朔陳達, 亦出於參酌之意, 此外本曹之別備, 又不知其幾何, 七朔吐木之價, 宣惠廳與本曹, 姑先分半加定, 以備急時之用爲請矣, 凡貢物價上下之際, 分爲幾分, 宣惠廳與戶曹, 從其分數上下, 例也, 惠廳堂上閔鎭厚, 以爲各道元貢·大同前所減, 今難復舊云, 他各司大同設立之後, 亦有加定復舊之事, 則今此七朔吐木, 不必專責於戶曹, 依戶判所達, 與宣惠廳, 定分數給價宜當, 以此分付, 何如,
一, 晝講時, 知事尹世紀所啓, 定虜衛保人, 曾前收布一疋, 而無代定之事, 釐正廳, 依正軍例, 收布二疋事改定奪, 雖是均役之意, 民怨可慮, 初不代定者, 又爲代定, 必不無更改之事, 熟講施行爲請矣, 凡定民役, 平均爲上, 而三疋之類, 減其一疋, 則自苦而爲歇, 其勢順而易, 一疋之類, 加爲二疋, 則由歇入苦, 其勢逆而難, 當此饑荒之日, 在前應納之後, 猶有難辦之慮, 則定虜保人之加納, 呼怨必多, 依舊式, 以一疋收捧爲宜, 此類曾前, 雖無代定之事, 不爲代定, 則其數日縮, 各自望定, 亦涉有弊, 不如代定之爲便, 以此分付, 何如,
以上丙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