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九月二十日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議政李所啓, 今年年事, 比前稍稔, 實非如饑饉之時, 而賊患, 猶不止息, 皇歷齎咨官卜物之中路被盜, 旣是前所未有之事, 至於官府近處及都城之中, 尙有賊患云, 不可不申飭中外譏捕之事, 另加着實擧行, 且曾以捉虎事, 作爲事目分付外方, 而終未知其有效, 至於箭串牧場馬, 亦被囕殺, 近京之地, 多有此患云, 與捕盜事一體申飭, 似當矣, 上曰, 依爲之, 戶曹參判李寅燁曰, 緝捕竊盜事, 每每申飭, 而荐饑之餘, 民心大變, 舊習不悛, 劫掠之患, 愈往愈甚, 非獨行旅難通, 公家上納之物, 亦多被掠, 誠爲寒心, 蓋東道則楊州·抱川, 西道則長湍·坡州·南道則廣州·利川·水原等地, 尤有甚焉, 而徒煩申飭, 實無其效, 臣意則官府及諸處, 酒店別設門關, 鞏固墻垣, 以爲着實防守事, 更爲節目, 頒布外方, 似好矣, 李曰, 旣有曾前頒布事目, 而不爲着實擧行, 今不必別爲新節目以前事目中未盡條件, 參酌添入, 外而各道討捕使, 內而捕盜廳, 各別申飭, 考其勤慢處之何如, 上曰, 前事目添入付標, 啓下, 分付申飭, 可也。
又所啓, 黃海監司李寅炳馳啓, 以近來荒唐船事, 爲慮, 請於桃島, 募民入居, 設置別將, 俾得防禁之地, 而比是司僕寺牧場移設當否, 使有司堂上李寅燁, 問議于本寺提調, 則亦以爲此島牧場, 無甚關係, 移置牧場, 不至重難云, 小臣, 曾於待罪海西時, 朝家, 亦有設鎭之議, 小臣, 親往觀其形勢, 則島在長淵·金川之間, 地據要害, 而許沙鎭, 旣是咫尺, 不必更爲設鎭之意, 啓聞, 不至設鎭, 而卽今形勢, 異於其時, 唐船之來往, 近來益甚, 其來泊之處, 多在此島, 而各邑鎭, 亦狃於尋常, 所謂瞭望驅逐之者, 未必着實, 此島牧場之移設大僕, 亦不以爲難, 則依監司狀啓, 許募民入居, 以別將稱號, 摠領其衆, 以察唐船來往, 仍爲長養松木, 以爲船材之用, 則似或便當, 故敢達, 上曰, 唐船之出來, 近來益甚, 不可不慮, 桃島形勢, 旣如是要緊, 則依監司狀啓爲之, 可也。
又所啓, 頃日兪集一爲慶尙監司時, 以其平日所講究者, 使之從便量田, 其法, 若可以通行, 則仍爲遍一道改量, 亦將次第行之於他道矣, 未及辭朝, 不意被彈, 臺啓則誠爲無據, 而被劾之後, 勢難赴任, 仍卽許遞, 旣有成命, 不可以集一之已遞, 仍寢而不行, 且當初稟定, 蓋欲以集(一)脫所謂方田法, 試之於其所按道也, 嶺南, 今雖不可行, 他道試量, 亦無不可, 臣意則前頭方伯有窠之代, 以兪(集)脫一差送, 使之依前定奪, 以其法試量, 似爲便當, 此事, 初因戶曹判書金構建白, 宜令更陳其所見, 未有所處分矣, 戶曹判書金構曰, 方田之制, 雖似簡便, 而亦非素未講者, 所可倉卒輕試, 兪集一, 素有心計, 留意方田之法, 其爲慶尙監司也, 人皆以爲得人, 適因臺啓卒發, 不得赴任, 臣意則欲差集一爲均田使, 送于嶺南, 使之量田, 而大臣, 以爲不便矣, 當初陳達, 欲以此法, 量田於嶺南者, 以集一爲方伯故也, 今則集一已遞, 將竝與量田而停止耶, 嶺南量田, 仍爲行之乎, 似當有處分矣, 左議政李曰, 別以均田使差送, 事或掣肘, 恐不如監司之擔當, 右議政申曰, 今年年事, 幸得稍稔, 經界之政, 亦甚緊急, 而兪集一, 適爲方伯, 故以其講究之法, 使之施行矣, 今若別送均田使, 則恐不無騷擾之弊, 前頭某道方伯有闕之代, 以兪集一差出, 使之從便擧行, 試其平日講究之法, 似爲便好矣, 上曰, 均田使, 則果爲不便, 大臣所達是矣, 依爲之。